一种带锁的门窗执手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430521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10 10:0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带锁的门窗执手,属于门窗附件,包括手柄,与手柄转动连接的基座,设于基座上且与手柄相连接的齿轮件,设于基座上且与齿轮件通过齿轮传动的拨叉,还包括,与拨叉固定连接的锁片,设于基座内且可相对基座旋转的锁柱,垂直设于锁柱前端面的偏心锁轴;给门窗上锁时,锁片的锁定端移动至锁柱前方,旋转锁柱时带动偏心锁轴与锁定端相连接。给门窗上锁时,旋转手柄,带动基座上的齿轮件旋转,齿轮件带动与之相啮合的拨叉直线移动,固设于拨叉上的锁片的锁定端到达锁柱的前方,然后旋转锁柱,使锁柱上的偏心锁轴进入锁定端的缺口内,此时,将不能转动手柄,因此无法打开门窗。从而避免在高层建筑内,门窗被随意打开而留下安全隐患。

A door and window handle with lock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带锁的门窗执手
本技术涉门窗附件
,具体是指一种具有上锁功能、防止门窗被随意打开的门窗执手。
技术介绍
门窗一般指窗户及阳台处的室内门。目前,门窗上的执手一般采用手柄、与手柄相连接的齿轮件及与齿轮件相连接的拨叉,拨叉与齿轮件通过齿轮传动,使用时,旋转手柄,带动齿轮件旋转,进而带动拨叉水平移动而操控门窗的开启;此处,齿轮件与拨叉也可采用方轴替代,方轴直接与手柄固定连接;采用该结构,在室内,任何人都可以进行开启门窗的操作,在某些情况下,这可能会留下安全隐患,比如高层建筑,而且室内有居住小孩,为了防止小孩随意开启门窗而出现意外,则需要对门窗的执手进行上锁,防止有人随意开启而留下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本技术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带锁的门窗执手。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带锁的门窗执手,包括手柄,与手柄转动连接的基座,设于基座上且与手柄相连接的齿轮件,设于基座上且与齿轮件通过齿轮传动的拨叉,还包括,与拨叉固定连接的锁片,设于基座内且可相对基座旋转的锁柱,垂直设于锁柱前端面的偏心锁轴;给门窗上锁时,锁片的锁定端移动至锁柱前方,旋转锁柱时带动偏心锁轴与锁定端相连接。给门窗上锁时,旋转手柄,带动基座上的齿轮件旋转,齿轮件带动与之相啮合的拨叉直线移动,固设于拨叉上的锁片的锁定端到达锁柱的前方,此时,旋转锁柱,使锁柱上的偏心锁轴进入锁定端的缺口内,相当于将锁定端勾在偏心锁轴上,此时,将不能转动手柄,从而无法打开门窗。优选地,为了实现偏心锁轴与锁定端的连接,在锁片的锁定端设有缺口,给门窗上锁时,锁片的锁定端移动至锁柱前方,旋转锁柱时带动偏心锁轴旋转至缺口内,使锁柱与锁片连接在一起。为了提示操作人员锁柱旋转时所达到的位置,在锁柱侧壁上设有一个与锁柱一体成型的纵向凸条,在基座内设有一个弹片,所述弹片位于锁柱其中一侧且与锁柱外壁未接触;旋转锁柱时,可带动纵向凸条与弹片相接触。凸条与弹片相接触时挤压弹片,会产生清晰的手感及声音,提醒锁柱旋转到位。拨叉由连接板、垂直设于连接板其中一表面上的拨叉板及设于连接板另一表面上的齿条一体成型而成;在拨叉的连接板的上表面内设有下沉座,锁片嵌设于所述下沉座内。优选地,在锁柱的后端设有与锁柱可分离连接的解锁件,所述解锁件上与锁柱相连接的端部内设有轴向孔。优选地,所述解锁件由手持件及连接柱一体成型而成,所述轴向孔设于连接柱内;在轴向孔的底部设有磁铁。有益技术效果:给门窗上锁时,旋转手柄,带动基座上的齿轮件旋转,齿轮件带动与之相啮合的拨叉直线移动,固设于拨叉上的锁片的锁定端到达锁柱的前方,然后旋转锁柱,使锁柱上的偏心锁轴进入锁定端的缺口内,相当于将锁定端勾在偏心锁轴上,此时,将不能转动手柄,因此无法打开门窗。从而避免在高层建筑内,门窗被随意打开而留下安全隐患。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爆炸图;图2为本技术的立体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锁柱的立体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的锁片与拨叉的爆炸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的锁片与拨叉的装配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的锁柱与基座的爆炸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的解锁件的局部爆炸图;图8为本技术的解锁件的截面示意图;图9为本技术的另一实施例爆炸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
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新型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如图1-8所示,一种带锁的门窗执手,包括手柄1,与手柄转动连接的基座2,设于基座2上且与手柄相连接的齿轮件3,设于基座上且与齿轮件3通过齿轮传动的拨叉4,还包括,与拨叉4固定连接的锁片5,设于基座2内且可相对基座旋转的锁柱6,垂直设于锁柱前端面的偏心锁轴7。拨叉4由连接板401、垂直设于连接板其中一表面上的拨叉板402及设于连接板401另一表面上的齿条403一体成型而成;在拨叉的连接板的上表面内设有下沉座,锁片5嵌设于所述下沉座内。齿轮件上的齿与齿条403相啮合。锁片5其中一端为锁定端501。为了实现偏心锁轴7与锁定端501的连接,在锁片的锁定端设有缺口501a,给门窗上锁时,旋转手柄1,带动基座上的齿轮件旋转,齿轮件带动与之相啮合齿条403移动,从而带动拨叉4做直线移动,带动固设于拨叉4上的锁片5的锁定端到达锁柱6的前方,此时,旋转锁柱6,使锁柱上的偏心锁轴7进入锁定端的缺口501a内,相当于将锁定端501勾在偏心锁轴7上,此时,将不能转动手柄1,从而无法打开门窗。为了提示操作人员锁柱6旋转时所达到的位置,在锁柱侧壁上设有一个与锁柱一体成型的纵向凸条601,在基座2内设有一个弹片8,所述弹片8位于锁柱6其中一侧且与锁柱外壁未接触;旋转锁柱时,可带动纵向凸条601与弹片相接触。纵向凸条601与弹片8相接触时挤压弹片,使操作者有清晰的手感且挤压弹片8时会产生清晰的声音,提醒锁柱旋转到位。在基座2一端部内设有用于安装弹片8的容纳部201。为了便于旋转锁柱6,在锁柱的后端设有与锁柱可分离连接的解锁件9,所述解锁件9上与锁柱相连接的端部内设有轴向孔901。锁柱6与解锁件9的连接端横截面呈跑道形,所谓跑道形是指由两根相互平行且等长的线段及分别设于两根线段两端的两段圆弧组成的图形。所述解锁件9由手持件902及连接柱903一体成型而成,所述轴向孔901设于连接柱903内;在轴向孔的底部设有磁铁10,从而可防止解锁件9从锁柱6上脱落。轴向孔901的开口形状与锁柱6上与解锁件相连接的连接端形状一致,也为跑道形。在基座2外还设有外壳13,外壳表面上设有两个箭头,在其中一个箭头一端标注“open”字样,表示开锁方向;而在另一个箭头的一端标注“close”字样,便于使用者进行开锁或者锁闭的操作。如图9所示,为本技术的另一实施例,同前述实施方式相比,本实施例采用方轴11替代齿轮件3及拨叉4,方轴11直接与手柄固定连接,采用锁板12代替锁片5,在锁板12一端同样为锁定端,在锁定端内设有跑道形穿孔1201,锁柱上的偏心锁轴则插设于跑道形穿孔1201内,锁板12的另一端则设有锁定缺口1202,所述锁定缺口的形状与方轴形状相适应,需要给门窗上锁时,旋转解锁件9,带动锁柱6旋转,从而带动偏心锁轴7在跑道形穿孔1201转动,带动锁板做直线运动,当锁定缺口1202卡设于方轴11上且锁板达到最大行程时,停止旋转解锁件,即完成对执手的锁定,可防止门窗被随意打开。手柄1与方轴11的连接结构,为现有门窗执手常用的结构,本实施例不再详细描述。在以上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直接连接,亦可以是通过中间媒介间接连接,可以是两个部件内部的连通。虽然通过实施例描绘了本技术,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知道,本技术有许多变形和变化而不脱离本技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带锁的门窗执手,包括手柄,与手柄转动连接的基座,设于基座上且与手柄相连接的齿轮件,设于基座上且与齿轮件通过齿轮传动的拨叉,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与拨叉固定连接的锁片,设于基座内且可相对基座旋转的锁柱,垂直设于锁柱前端面的偏心锁轴;给门窗上锁时,锁片的锁定端移动至锁柱前方,旋转锁柱时带动偏心锁轴与锁定端相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带锁的门窗执手,包括手柄,与手柄转动连接的基座,设于基座上且与手柄相连接的齿轮件,设于基座上且与齿轮件通过齿轮传动的拨叉,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与拨叉固定连接的锁片,设于基座内且可相对基座旋转的锁柱,垂直设于锁柱前端面的偏心锁轴;给门窗上锁时,锁片的锁定端移动至锁柱前方,旋转锁柱时带动偏心锁轴与锁定端相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带锁的门窗执手,其特征在于,在锁片的锁定端设有缺口,给门窗上锁时,锁片的锁定端移动至锁柱前方,旋转锁柱时带动偏心锁轴旋转至缺口内,使锁柱与锁片连接在一起。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带锁的门窗执手,其特征在于,在锁柱侧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郝连义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陆迪实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