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机械零件浸油防锈装置及浸油防锈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430093 阅读:4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10 09:5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机械零件浸油防锈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零件上线工位、浸油工位、滴油工位、吹干工位、二次吹干工位、零件下线工位等多个工位,还包括在各工位间运送零件的转运线体系统、各工位的密封系统、油路循环系统、残油吹干系统、浸油升降系统及与控制前述各系统动作的控制系统;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有:全封闭的浸油防锈装置,避免油液挥发、飞溅等造成浪费及不安全事故,浸油流程简洁,零件各个面可完全覆盖防锈油,防锈效果好,多个滴油工位及二个吹干工位使零件上多余的防锈油完全去除,安全环保,避免防锈油的浪费。

A rust prevention device and method for mechanical part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机械零件浸油防锈装置及浸油防锈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机械制造加工
,具体涉及一种机械零件浸油防锈装置及浸油防锈方法。
技术介绍
机械是指机器与机构的总称,机械是能帮人们降低工作难度和省力的工具装置,机械有多个即系额零件构成,现有的机械零件防锈都是人工对机械零件进行涂油防锈,不但劳动强度大,费时费力,防锈不全面不彻底,而且不干净不卫生,容易导致工作人员的身体沾染油污,不利于工作人员的身体健康,因此亟需研发一种劳动强度小、省时省力、防锈全面彻底、能够避免工作人员的身体沾染油污的用于机械零件的喷油防锈装置。中国专利申请为CN201610768255.1公开了一种防锈油喷涂装置,其结构包括喷涂室、储油箱、回油箱、油过滤器、油泵a、油泵b、进油管和回油管,喷涂室包括喷涂室本体、丝杆、伺服电机、旋转电机、防护罩、固定装置、导轨、圆钢、支撑装置和喷嘴,所述丝杆设于喷涂室本体内部的上方,伺服电机位于喷涂室本体外侧上方,且与丝杆处于同一直线上,旋转电机安装在防护罩内部,防护罩设于丝杆下方,防护罩的下方设有固定装置,圆钢位于固定装置与支撑装置之间,支撑装置底部设有导轨,喷嘴安装于喷涂室本体的侧壁,该装置的优点在于:结构简单,加工成本低,喷涂效率高。但是该种设备仍然没有解决飞轮在传送过程中表面容易被破坏及喷涂后的飞轮不易干燥的缺陷。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省时省力,安全环保,高效节约的机械零件浸油防锈装置及浸油防锈方法。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一种机械零件浸油防锈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多个操作工位、在各工位间运送零件的转运线体系统、各工位的密封系统、油路循环系统、残油吹干系统、浸油升降系统及与控制前述各系统动作的控制系统;所述操作工位包括工位一工件上线工位,工位二浸油工位,工位三滴油工位,工位四吹干工位,工位五二次吹干工位,工位六滴油工位,工位七滴油工位及工位八工件下线工位,所述八个工位呈U型布置;所述转运线体系统包括设于所述工位八至工位一之间、工位四至工位五之间的横向转运机构,工位一至工位四之间、工位五至工位八之间的纵向转运机构,以及所述工位一至工位八之间与所述转运机构配合的无动力支撑辊道;所述密封系统包括设于所述工位二至工位七外的全密封板,其中,所述工位二、工位七前端面设有升降启闭的油气外密封门,其余各面均设有带观察窗的密封门,工位三和工位四之间、工位五和工位六之间分别设有升降启闭的油气内密封门,顶面由不锈钢板焊接密封,底部通过接油盘密封;所述油路循环系统包括设于所述工位二下方的主油箱,设于所述工位三下方的副油箱,以及设于各工位底部的接油盘,所述接油盘均与回油管道连接,所述回油管道通过设于副油箱上的接油盘回油口与副油箱接通,所述主油箱上设有溢油口,与副油箱上的回油口接通;所述油路循环系统还包括一台将所述副油箱中的油抽到主油箱的气动隔膜泵;所述残油吹干系统分别设于所述工位四及工位五内,包括用于去除压缩空气内油雾、杂质的超微雾分离器、去除水分的水滴分离器及吹油喷嘴;所述浸油升降系统包括设于所述工位二上的升降驱动机构及升降辊道,所述升降驱动机构包括设于所述工位二上方的升降电机,所述升降电机上连接链轮及传动链,所述传动链一端与升降辊道连接,另一端连接有配重块。进一步的,所述升降电机为刹车电机,其输出轴末端连接有用于记录和控制升降深度的编码器。进一步的,所述横向转运机构包括横向气缸,沿横向设置的横向轨道,设于所述横向气缸上的可伸缩的连接爪,设于所述无动力支撑辊道上的托盘,所述托盘上设有与所述连接爪配合的定位块;所述纵向转运机构包括纵向气缸,沿纵向设置的纵向轨道,在所述纵向轨道上滑动的滑块,所述滑块上设有与所述托盘上的定位块配合的可伸缩的连接爪。进一步的,所述转运线体系统还包括设于所述工位三、工位六、工位七末端的行程开关,所述行程开关分别与控制系统连接。进一步的,所述油路循环系统还包括设于所述工位二、工位四、工位五、工位七上方的油雾回收机,设于所述主油箱溢油口的粗过滤装置,以及一台将所述主油箱中的油抽到副油箱的气动隔膜泵。进一步的,所述各工位底部设有可调节地脚,其高度调节范围≥±30mm,所述转运线体工作面高度为700~1000mm,所述主油箱设于地面以下。进一步的,所述油气外密封门、油气内密封门均匀升降气缸升降启闭。进一步的,所述控制系统还包括设于所述工位一及工位八前端的开始按钮和确认按钮。一种机械零件浸油防锈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S1:将需浸油的工件依次放入工位一上的浸油料框内,放置完成后按下启动按钮,纵向转运机构自动将浸油料框推送至工位二;S2:浸油料框运行到位后,浸油升降系统通过链条带动升降辊道及托盘下降至主油箱内浸油;浸油完成后,升降电机带动升降辊道上升,纵向转运机构自动将浸油料框推送至工位三;S3:浸油料框运行至工位三,零件上多余残存的油液在此工位滴落;待工位四空闲时,纵向转运机构自动将浸油料框推送至工位四;S4:浸油料框运行至工位四,此工位的残油吹干系统将干燥的压缩空气形成一道风刀,将浸油料框内的零件吹干,之后,横向转运机构自动将浸油料框推送至工位五;S5:浸油料框运行至工位五,在此工位进行二次吹干,吹干后纵向转运机构自动将浸油料框推送至工位六;S6:此工位为过度工位,没有功能设计,只作滴油使用;待工位七处于空闲时,纵向转运机构自动将浸油料框推送至工位七;S7:此工位为过度工位,没有功能设计,只作滴油使用;待工位八处于空闲时,纵向转运机构自动将浸油料框推送至工位八;S8:将浸好油的工件从浸油料框中逐件取出,工件取出完毕后按下确认按纽,横向转运机构自动将浸油料框推送至工位一,等待上新的工件。综上所述,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有:全封闭的浸油防锈装置,避免油液挥发、飞溅等造成浪费及不安全事故,浸油流程简洁,零件各个面可完全覆盖防锈油,防锈效果好,多个滴油工位及二个吹干工位使零件上多余的防锈油完全去除,安全环保,避免防锈油的浪费。附图说明图1为一种机械零件浸油防锈装置三维结构示意图。图2为一种机械零件浸油防锈装置另一角度三维结构示意图(去除外部封闭件)。图3为一种机械零件浸油防锈装置另一角度三维结构示意图(去除外部封闭件)。图4为一种机械零件浸油防锈装置另一角度三维结构示意图(去除外部封闭件)。图5为一种机械零件浸油防锈装置主视结构示意图。图6为一种机械零件浸油防锈装置俯视结构示意图。图7为图1的A处放大图。附图标记说明:1-工位一,2-工位二,3-工位三,4-工位四,5-工位五,6-工位六,7-工位七,8-工位八,9-主油箱,10-副油箱,11-横向转运机构,12-纵向转运机构,13-无动力支撑辊道,14-升降辊道,15-油气外密封门,16-油气内密封门,17-密封门,18-回油管道,19-接油盘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机械零件浸油防锈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多个操作工位、在各工位间运送零件的转运线体系统、各工位的密封系统、油路循环系统、残油吹干系统、浸油升降系统及与控制前述各系统动作的控制系统;/n所述操作工位包括工位一(1)工件上线工位,工位二(2)浸油工位,工位三(3)滴油工位,工位四(4)吹干工位,工位五(5)二次吹干工位,工位六(6)滴油工位,工位七(7)滴油工位及工位八(8)工件下线工位,所述八个工位呈U型布置;/n所述转运线体系统包括设于所述工位八(8)至工位一(1)之间、工位四(4)至工位五(5)之间的横向转运机构(11),工位一(1)至工位四(4)之间、工位五(5)至工位八(8)之间的纵向转运机构(12),以及所述工位一(1)至工位八(8)之间与所述转运机构配合的无动力支撑辊道(13);/n所述密封系统包括设于所述工位二(2)至工位七(7)外的全密封板,其中,所述工位二(2)、工位七(7)前端面设有升降启闭的油气外密封门(15),其余各面均设有带观察窗的密封门(17),工位三(3)和工位四(4)之间、工位五(5)和工位六(6)之间分别设有升降启闭的油气内密封门(16),顶面由不锈钢板焊接密封,底部通过接油盘密封;/n所述油路循环系统包括设于所述工位二(2)下方的主油箱(9),设于所述工位三(3)下方的副油箱(10),以及设于各工位底部的接油盘,所述接油盘均与回油管道(19)连接,所述回油管道(19)通过设于副油箱(10)上的接油盘回油口(20)与副油箱(10)接通,所述主油箱(9)上设有溢油口(21),与副油箱(10)上的回油口(22)接通;所述油路循环系统还包括一台将所述副油箱(10)中的油抽到主油箱(9)的气动隔膜泵;/n所述残油吹干系统设于所述工位四(4)及工位五(5)内,包括用于去除压缩空气内油雾、杂质的超微雾分离器、去除水分的水滴分离器及吹油喷嘴(22);/n所述浸油升降系统包括设于所述工位二(2)上的升降驱动机构及升降辊道(14),所述升降驱动机构包括设于所述工位二(2)上方的升降电机(23),所述升降电机(23)上连接链轮(24)及传动链(25),所述传动链(25)一端与升降辊道(14)连接,另一端连接有配重块(26)。/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机械零件浸油防锈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多个操作工位、在各工位间运送零件的转运线体系统、各工位的密封系统、油路循环系统、残油吹干系统、浸油升降系统及与控制前述各系统动作的控制系统;
所述操作工位包括工位一(1)工件上线工位,工位二(2)浸油工位,工位三(3)滴油工位,工位四(4)吹干工位,工位五(5)二次吹干工位,工位六(6)滴油工位,工位七(7)滴油工位及工位八(8)工件下线工位,所述八个工位呈U型布置;
所述转运线体系统包括设于所述工位八(8)至工位一(1)之间、工位四(4)至工位五(5)之间的横向转运机构(11),工位一(1)至工位四(4)之间、工位五(5)至工位八(8)之间的纵向转运机构(12),以及所述工位一(1)至工位八(8)之间与所述转运机构配合的无动力支撑辊道(13);
所述密封系统包括设于所述工位二(2)至工位七(7)外的全密封板,其中,所述工位二(2)、工位七(7)前端面设有升降启闭的油气外密封门(15),其余各面均设有带观察窗的密封门(17),工位三(3)和工位四(4)之间、工位五(5)和工位六(6)之间分别设有升降启闭的油气内密封门(16),顶面由不锈钢板焊接密封,底部通过接油盘密封;
所述油路循环系统包括设于所述工位二(2)下方的主油箱(9),设于所述工位三(3)下方的副油箱(10),以及设于各工位底部的接油盘,所述接油盘均与回油管道(19)连接,所述回油管道(19)通过设于副油箱(10)上的接油盘回油口(20)与副油箱(10)接通,所述主油箱(9)上设有溢油口(21),与副油箱(10)上的回油口(22)接通;所述油路循环系统还包括一台将所述副油箱(10)中的油抽到主油箱(9)的气动隔膜泵;
所述残油吹干系统设于所述工位四(4)及工位五(5)内,包括用于去除压缩空气内油雾、杂质的超微雾分离器、去除水分的水滴分离器及吹油喷嘴(22);
所述浸油升降系统包括设于所述工位二(2)上的升降驱动机构及升降辊道(14),所述升降驱动机构包括设于所述工位二(2)上方的升降电机(23),所述升降电机(23)上连接链轮(24)及传动链(25),所述传动链(25)一端与升降辊道(14)连接,另一端连接有配重块(2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机械零件浸油防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电机(23)为刹车电机,其输出轴末端连接有用于记录和控制升降深度的编码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机械零件浸油防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横向转运机构(11)包括横向气缸(29),沿横向设置的横向轨道(30),设于所述横向气缸(29)上的可伸缩的连接爪(31),设于所述无动力支撑辊道(13)上的托盘(32),所述托盘(32)上设有与所述连接爪(31)配合的定位块(33);
所述纵向转运机构(12)包括纵向气缸(34),沿纵向设置的纵向轨道(35),在所述纵向轨道(35)上滑动的滑块(36),所述滑块(36)上设有与所述托盘(32)上的定位块(3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勇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福伦德实业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重庆;5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