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低座座位单元的坐姿调节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429635 阅读:4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10 09:5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低座座位单元的坐姿调节装置,包括后安装支架、座椅板和搁脚支架;所述后安装支架用于对低座座位单元的靠背的姿态进行调节,所述座椅板设置在所述后安装支架和所述搁脚支架之间,并用于对低座座位单元的座部的姿态进行调节,所述搁脚支架用于对低座座位单元的置脚部的姿态进行调节;所述坐姿调节装置还包括传动连接机构,所述传动连接机构用于对所述后安装支架、所述座椅板和所述搁脚支架之间进行传动连接,通过对传动连接机构的设计,使得在低座座位单元在切换姿态时,传动连接机构的连杆不会碰擦底座或者地面,且搁脚支架在收缩状态时离地面也有足够的高度,解决了较低的低座座位单元容易碰擦损坏的技术问题。

A sitting posture adjusting device for low seat uni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低座座位单元的坐姿调节装置
本技术涉及座位单元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低座座位单元的坐姿调节装置。
技术介绍
座位单元在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应用于多个场景,例如家具中常见的沙发、躺椅,在影院的座位,交通工作中的座位等。随着科技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人们对座位单元的舒适性要求也越来越高。现有技术中可调节的低座座位单元被广泛应用,一般的低座座位单元可以被调节为包括坐姿、伸展姿和躺姿。其中坐姿为标准的收拢位置,其座位最原始的状态,给人在日常生活中坐下正常使用,此时座部处于总体上水平的取向而靠背设置成基本直立;伸展姿状态,则通常称为TV位置,置脚部向座部的前方伸展,而靠背保持足够地直立,以允许低座座位单元的乘坐者舒适地观看电视。以及后仰位置(或躺姿),靠背从伸展位置向后定位成与座部成钝角关系以供休息或睡眠。其中,用于调节这三种姿态的坐姿调节装置包括后安装支架、座椅板、搁脚支架;后安装支架用于对靠背的姿态进行调节,座椅板设置在后安装支架和搁脚支架之间,并用于对座部的姿态进行调节,搁脚支架用于对置脚部的姿态进行调节。在可调节座位单元中,存在一些座位比较低的座位单元,例如低座高摆椅等,低座高摆椅比现有技术的摆椅座要设计的更低,可以适应更多的沙发款式,提高舒适度,然而,在设计这样座位较低的摆椅时,容易存在如下缺陷:在收缩姿调整为躺姿,或者躺姿调节为收缩姿时,置脚部需要以一个弧形的角度伸展打开或者回缩。而打开的旋转半径通常取决于座椅板和搁脚支架之间的连杆长度。传统的连杆设计如果设计太短则满足不了人体在伸展姿时搁脚的需求,如果设计太长则由于低座高摆椅的座位较低,置脚部容易与地面或者底座碰擦,而且在收缩状态时如果需要座位摆动,置脚部也会容易与地面撞击。因此,目前市场急需提供一种座位单元坐姿调节装置,使得在满足客户搁脚长度需求的前提下,在置脚部足够高,且收缩过程零部件不易碰撞。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作为单元调节机构,坐姿调节装置括传动连接机构,传动连接机构用于对后安装支架、座椅板和搁脚支架之间进行传动连接,通过对传动连接机构的设计,使得在低座座位单元在切换姿态时,传动连接机构的连杆不会碰擦底座或者地面,解决了较低的低座座位单元容易碰擦损坏的技术问题。本技术的技术效果通过如下实现的:低座座位单元包括靠背、座部和置脚部,其包括靠背、座部和置脚部。本技术提供一种用于低座座位单元的坐姿调节装置,其将低座座位单元可调节至收缩、伸展姿和躺姿。其中其特征在于;所述坐姿调节装置包括后安装支架、座椅板、搁脚支架;所述后安装支架用于对所述靠背的姿态进行调节,所述座椅板设置在所述后安装支架和所述搁脚支架之间,并用于对座部的姿态进行调节,所述搁脚支架用于对所述置脚部的姿态进行调节;所述坐姿调节装置还包括传动连接机构,所述传动连接机构用于将后安装支架、座椅板和搁脚支架传动连接;所述传动连接机构包括第一座椅板连杆、第二座椅板连杆、第一搁脚支架连杆和第二搁脚支架连杆;所述第一座椅板连杆一端和第二座椅板连杆的一端分别与所述座椅板铰接,所述第一搁脚支架连杆一端和第二搁脚支架连杆的一端分别与所述搁脚支架铰接;所述传动连接机构还包括至少一个中间连杆,所述第二座椅板连杆的另一端和所述第二搁脚支架连杆的另一端分别连接所述中间连杆。通中间连杆的设置,减少了原有第二座椅板连杆的长度,使得在调整的过程中,第二座椅板连杆的旋转半径减小,有效降低了搁脚支架撞击底座或者地面的风险。优选方案中,所述第一座椅板连杆的另一端和所述第一搁脚支架连杆的另一端相连。即第一座椅板连杆和第一搁脚支架连杆保持原有的连接方式,不需要去另外设计,只需要对第二座椅板连杆和第二搁脚支架连杆之间的中间连杆进行设计。在此优选方案中,进一步地,所述中间连杆具有两个,所述两个中间连杆分别为第一中间连杆和第二中间连杆。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座椅板连杆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中间连杆一端在第一铰接点铰接,所述第一中间连杆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中间连杆一端在第二铰接点铰接,所述第二中间连杆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搁脚支架连杆的另一端在所述第三铰接点铰接。进一步地,当所述低座座位单元位于伸展姿时,所述第一铰接点高于所述第三铰接点,且所述第一铰接点不高于所述第一搁脚支架连杆与所述搁脚支架的铰接点。所述第一座椅板连杆与所述第一中间连杆在第四铰接点铰接,所述第四铰接点位于所述第一座椅板连杆两端之间以及所述第一中间连杆两端之间;所述第一搁脚支架连杆与所述第二中间连杆在第五铰接点铰接,所述第五铰接点位于第一搁脚支架连杆两端之间以及所述第二中间连杆两端之间。这样限定了各连杆之间的连接关系和位置关系,使得在收缩时能够按顺序折叠,最终收缩后的搁脚支架足够高。进一步地,当所述低座座位单元位于伸展姿时,所述第一中间连杆与所述第二中间连杆的铰接点即第一铰接点高于所述第二中间连杆与所述第一搁脚支架连杆的铰接点及第二铰接点,且同时,所述第一中间连杆与所述第二中间连杆的铰接点即第二铰接点不高于所述第一搁脚支架连杆与所述搁脚支架的铰接点。这样的位置限定使得在加入中间连杆后,伸展过程中置脚部比以前更加的上抬,解决了置脚部过低的问题,又不会让中间连杆的最高点超过置脚部,影响搁脚。此处的伸展姿即对于低座座位单元的伸展姿,此时座椅板和搁脚支架之间的连杆已完全伸展。具体地,当所述低座座位单元位于伸展姿时,所述第一铰接点与所述第三铰接点高度差范围为20mm-60mm,优选的为40mm。且所述第一铰接点与所述第一搁脚支架连杆与所述搁脚支架的铰接点的高度差范围为10-60mm,优选的为40mm。进一步地,所述第一中间连杆两端的所述第一铰接点和所述第二铰接点之间的距离为160-200mm,优选的为180mm。所述第二中间连杆两端的所述第二铰接点和第三铰接点之间的距离为80-120mm,优选的为100mm。另外,本技术中第二座椅板连杆连接在座椅板时的转动半径范围为90-150mm,优选的为120mm,通过对以上尺寸范围的设定,使得整个调节装置的调节过程更加地稳定合理。进一步地,为了限定调节位置,所述传动连接机构还包括限位连杆和限位支架,所述限位连杆一端与所述第一座椅板连杆铰接,所述限位连杆的另一端与所述限位支架铰接,所述限位支架与后安装支架和/或座椅板相连。在另外一种优选方案中,所述第一座椅板连杆的另一端和所述第一搁脚支架连杆的另一端也分别连接所述中间连杆,这样使得第一座座椅板连杆的长度也相应的减小。且具体的,所述第二座椅板连杆的另一端和所述第二搁脚支架连杆的另一端之间设有两根所述中间连杆,所述第一座椅板连杆的另一端和所述第一搁脚支架连杆的另一端之间设有两根所述中间连杆。另外,本技术还提供一种低座座位单元,所述低座座位单元包括靠背、座部和置脚部和包括如上所述相关技术方案的坐姿调节装置。进一步地,所述低座座位单元还包底座,所述坐姿调节装置包括基座组件,所述基座组件和所述底座相连。进一步地,所述坐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低座座位单元的坐姿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n所述坐姿调节装置包括后安装支架(11)、座椅板(12)和搁脚支架(13);/n所述后安装支架(11)用于对所述低座座位单元的靠背(1)的姿态进行调节,所述座椅板(12)设置在所述后安装支架(11)和所述搁脚支架(13)之间,并用于对所述低座座位单元的座部(2)的姿态进行调节,所述搁脚支架(13)用于对所述低座座位单元的置脚部(3)的姿态进行调节;/n所述坐姿调节装置还包括传动连接机构(20),所述传动连接机构(20)用于将所述后安装支架(11)、所述座椅板(12)和所述搁脚支架(13)传动连接;所述传动连接机构包括第一座椅板连杆(21)、第二座椅板连杆(22)、第一搁脚支架连杆(23)和第二搁脚支架连杆(24);所述第一座椅板连杆(21)的一端和第二座椅板连杆(22)的一端分别与所述座椅板(12)铰接,所述第一搁脚支架连杆(23)的一端和第二搁脚支架连杆(24)的一端分别与所述搁脚支架(13)铰接;/n所述传动连接机构(20)还包括中间连杆,所述第二座椅板连杆(22)的另一端和所述第二搁脚支架连杆(24)的另一端分别连接所述中间连杆。/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低座座位单元的坐姿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坐姿调节装置包括后安装支架(11)、座椅板(12)和搁脚支架(13);
所述后安装支架(11)用于对所述低座座位单元的靠背(1)的姿态进行调节,所述座椅板(12)设置在所述后安装支架(11)和所述搁脚支架(13)之间,并用于对所述低座座位单元的座部(2)的姿态进行调节,所述搁脚支架(13)用于对所述低座座位单元的置脚部(3)的姿态进行调节;
所述坐姿调节装置还包括传动连接机构(20),所述传动连接机构(20)用于将所述后安装支架(11)、所述座椅板(12)和所述搁脚支架(13)传动连接;所述传动连接机构包括第一座椅板连杆(21)、第二座椅板连杆(22)、第一搁脚支架连杆(23)和第二搁脚支架连杆(24);所述第一座椅板连杆(21)的一端和第二座椅板连杆(22)的一端分别与所述座椅板(12)铰接,所述第一搁脚支架连杆(23)的一端和第二搁脚支架连杆(24)的一端分别与所述搁脚支架(13)铰接;
所述传动连接机构(20)还包括中间连杆,所述第二座椅板连杆(22)的另一端和所述第二搁脚支架连杆(24)的另一端分别连接所述中间连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低座座位单元的坐姿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座椅板连杆(21)的另一端和所述第一搁脚支架连杆(23)的另一端相连;所述中间连杆具有两个,所述两个中间连杆分别为第一中间连杆(25)和第二中间连杆(26);所述第二座椅板连杆(22)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中间连杆(25)一端在第一铰接点铰接,所述第一中间连杆(25)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中间连杆(26)一端在第二铰接点铰接,所述第二中间连杆(26)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搁脚支架连杆(24)的另一端在第三铰接点铰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用于低座座位单元的坐姿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当所述低座座位单元位于伸展姿时,所述第一铰接点高于所述第三铰接点。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用于低座座位单元的坐姿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当所述低座座位单元位于伸展姿时,所述第一铰接点与所述第三铰接点高度差范围为20mm-60mm。


5.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一种用于低座座位单元的坐姿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当所述低座座位单元位于伸展姿时,所述第一铰接点不高于所述第一搁脚支架连杆(23)与所述搁脚支架(13)的铰接点。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用于低座座位单元的坐姿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铰接点与所述第一搁脚支架连杆(23)与所述搁脚支架(13)的铰接点的高度差范围为10-60mm。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用于低座座位单元的坐姿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座椅板连杆(21)与所述第一中间连杆(25)在第四铰接点铰接,所述第四铰接点位于所述第一座椅板连杆(21)两端之间以及所述第一中间连杆(25)两端之间;所述第一搁脚支架连杆(23)与所述第二中...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娇李晓鸿吴林林
申请(专利权)人:锐迈机械科技吴江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