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于定型的伞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428334 阅读:4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10 09:4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便于定型的伞,包括伞柄、伞面,伞柄外侧壁滑动连接有一筒杆,筒杆外侧壁周向间隔转动连接有多根连接杆,连接杆远离筒杆一端转动连接多根可用于撑开或者闭合伞面的伞骨,伞骨包括转动连接于伞骨远离筒杆一端的第一伞骨,第一伞骨一端转动连接于伞柄上端,第一伞骨靠近伞柄一端上方固定连接第二伞骨,第二伞骨远离伞柄一端随着第二伞骨形变与第一伞骨远离伞柄一端滑动连接。

An umbrella that is easy to shap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便于定型的伞
本技术涉及伞具
,尤其涉及一种便于定型的伞。
技术介绍
现有技术的伞架中多是由一伞柄、伞面、伞骨、筒杆组成,其中伞柄外侧壁滑动连接有筒杆,筒杆外侧壁周向设有多根转动连接伞骨的连接杆,伞骨上端面和伞面下端面之间固定连接;此结构的伞在伞面收拢时伞面无法形成一统一形状,没有伞骨支撑处的伞面会四处随意翻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可在伞架收拢时对伞面进行定型收拢的便于定型的伞。本技术解决上述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便于定型的伞,包括伞柄、伞面,伞柄外侧壁滑动连接有一筒杆,筒杆外侧壁周向间隔转动连接有多根连接杆,连接杆远离筒杆一端转动连接多根可用于撑开或者闭合伞面的伞骨,伞骨包括转动连接于伞骨远离筒杆一端的第一伞骨,第一伞骨一端转动连接于伞柄上端,第一伞骨靠近伞柄一端上方固定连接第二伞骨,第二伞骨远离伞柄一端随着第二伞骨形变与第一伞骨远离伞柄一端滑动连接。采用以上结构后,本技术与现有结构对比具有以下的优点:本技术的一种便于定型的伞相比于现有技术中的伞,在传统的伞骨基础上加设了一个可对伞面进行造型定型的第二伞骨,且在第一伞骨和第二伞骨之间加设了一复位机构;在本技术方案中的伞具体实施过程为:在筒杆在伞杆外侧壁上向上滑动时,筒杆外侧壁会带动与筒杆相连接的连接杆一端向上位移,而相对的伞骨会在连接杆远离筒杆一端的顶推下带动伞面撑开,而第一伞骨在连接杆的顶推下被撑开时,位于第一伞骨上端的第二伞骨会顶推伞面撑开,当伞面被撑开到一定程度时,伞面会对第二伞骨上端面产出向下的压力,如若继续将筒杆沿伞柄外侧壁向上滑动,第二伞骨会在伞面的挤压下与第一伞骨相贴合,而与第二伞骨固定连接的第一套环会在第一伞骨外侧壁上向背离筒杆一端滑动,进而挤压位于第一套环和限位挡块之间的复位弹簧;当筒杆沿伞柄外侧壁向下滑动时,复位弹簧会顶推第一套环向伞柄方向滑动,而第二伞骨的第一弧形杆和第二弧形杆会因为失去了伞面的挤压而恢复原先的弧形结构,进而使得伞面呈现以可乐瓶形状的结构,而由于伞面外侧壁周向设有加重块,故伞面会在加重块的重力影响下先于有伞骨支撑的伞面向伞柄方向凹折,从而使得表露在外的均为有伞骨支撑的伞面,而当筒杆在伞柄外侧壁滑动至伞柄下端时,各根伞骨会被合拢成一可乐瓶的形状,同样的伞面会在伞骨的作用下收拢呈一可乐瓶的形状,从而完成整个伞的收拢定型。作为一种优选:第二伞骨上端面与伞面下端面固定连接,第二伞骨由第一弧形杆和第二弧形杆组成,即第二伞骨为“3”字形状,第一弧形杆一端与第一伞骨上端面固定连接,第一弧形杆远离伞柄一端通过第一连杆与第二弧形杆一端固定连接,伞面外侧壁周向设有多个可供第二弧形杆远离第一弧形杆一端插入的筒套,第一连杆外侧壁和第一伞骨远离伞柄一端之间设有一复位机构。作为一种优选:复位机构包括一套设于第一伞骨和第一连杆外侧壁上的第一套环,第一伞骨远离伞柄一端设有一限位挡块,限位挡块和第一套环之间的第一伞骨外侧壁套设有一复位弹簧,第一套环为一“U”形限位滑块,第一套环与第二伞骨固定连接,第一套环下端设有可供第一伞骨穿过的第一通孔。作为一种优选:限位挡块为一直径大于第一伞骨直径的圆柱状的挡块,复位弹簧一端与限位挡块相抵,复位弹簧远离限位挡块一端与第一套环相抵。作为一种优选:筒杆外侧壁设有第一环状凸起,第一环状凸起外侧壁周向设有一第一环状凹槽,第一环状凸起外侧壁周向每间隔30°设有第一凹槽,且第一凹槽和第一环状凹槽相互垂直交错设置,第一环状凹槽内设有第一连接环,连接杆远离伞骨一端插入第一凹槽内处设有可供第一连接环穿过的第二通孔,伞骨下端设有一可供连接杆远离筒杆一端嵌入其中的转动块,转动块通过一转轴与连接杆远离筒杆一端上的第三通孔转动连接。作为一种优选:伞柄上端外侧壁设有第二环状凸起,第二环状凸起外侧壁周向设有一第二环状凹槽,第二环状凸起外侧壁周向每间隔30°设有第二凹槽,且第二凹槽和第二环状凹槽相互垂直交错设置,第二环状凹槽内设有第二连接环,伞骨远离复位机构一端插入第二凹槽内处设有可供第二连接环穿过的第四通孔。作为一种优选:伞面外侧壁周向每间隔30°设有一方便定型的加重块,加重块间隔设置与两个筒套之间。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一种便于定型的伞撑开后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一种便于定型的伞合拢后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1中A处放大图。图4是图1中B处放大图。图5是图1中C处的放大图。图6是图1中D处的放大图。图中,1、伞柄,2、伞面,3、筒杆,4、连接杆,5、伞骨,6、复位机构,101、第二环状凸起,102、第二环状凹槽,103、第二凹槽,104、第二连接环,201、筒套,202、加重块,301、第一环状凸起,302、第一环状凹槽,303、第一凹槽,304、第一连接环,401、第二通孔,402、第三通孔,501、第一伞骨,502、第二伞骨,503、第一弧形杆,504、第二弧形杆,505、第一连杆,506、限位挡块,507、转动块,508、转轴,509、第四通孔,601、第一套环,602、复位弹簧,603、第一通孔。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做出说明。实施例1:参见图1至图6,在筒杆在伞杆外侧壁上向上滑动时,筒杆外侧壁会带动与筒杆相连接的连接杆一端向上位移,而相对的伞骨会在连接杆远离筒杆一端的顶推下带动伞面撑开,而第一伞骨在连接杆的顶推下被撑开时,位于第一伞骨上端的第二伞骨会顶推伞面撑开,当伞面被撑开到一定程度时,伞面会对第二伞骨上端面产出向下的压力,如若继续将筒杆沿伞柄外侧壁向上滑动,第二伞骨会在伞面的挤压下与第一伞骨相贴合,而与第二伞骨固定连接的第一套环会在第一伞骨外侧壁上向背离筒杆一端滑动,进而挤压位于第一套环和限位挡块之间的复位弹簧;当筒杆沿伞柄外侧壁向下滑动时,复位弹簧会顶推第一套环向伞柄方向滑动,而第二伞骨的第一弧形杆和第二弧形杆会因为失去了伞面的挤压而恢复原先的弧形结构,进而使得伞面呈现以可乐瓶形状的结构,而由于伞面外侧壁周向设有加重块,故伞面会在加重块的重力影响下先于有伞骨支撑的伞面向伞柄方向凹折,从而使得表露在外的均为有伞骨支撑的伞面,而当筒杆在伞柄外侧壁滑动至伞柄下端时,各根伞骨会被合拢成一可乐瓶的形状,同样的伞面会在伞骨的作用下收拢呈一可乐瓶的形状,从而完成整个伞的收拢定型。实施例2,固定连接于第一伞骨上端面的第二伞骨可以为一弹性钢结构,即在伞面对第二伞骨施压时,第二伞骨会在伞面的挤压下与第一伞骨上端面相贴,而当伞面不再对第二伞骨施压时,第二伞骨由于为弹性钢,故会在弹性的作用下弹回“3”字形状进而使得伞面形成一类似可乐瓶的形状。实施例3,伞面下端面位于两根第二伞骨之间设有一方便两根第二伞骨之间的伞面先于第二伞骨上端面的伞面向内凹陷的内凹条,该内凹条可以为一塑料制的向背离第二伞骨方向翻折的合页。实施例4:伞面外侧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便于定型的伞,包括伞柄(1)、伞面(2),所述伞柄(1)外侧壁滑动连接有一筒杆(3),所述筒杆(3)外侧壁周向间隔转动连接有多根连接杆(4),所述连接杆(4)远离筒杆(3)一端转动连接多根可用于撑开或者闭合伞面的伞骨(5),其特征在于:所述伞骨(5)包括转动连接于连接杆(4)远离筒杆一端的第一伞骨(501),所述第一伞骨(501)一端转动连接于伞柄(1)上端,所述第一伞骨(501)靠近伞柄一端上方固定连接第二伞骨(502),所述第二伞骨(502)远离伞柄(1)一端随着第二伞骨(502)形变与第一伞骨(501)远离伞柄(1)一端滑动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便于定型的伞,包括伞柄(1)、伞面(2),所述伞柄(1)外侧壁滑动连接有一筒杆(3),所述筒杆(3)外侧壁周向间隔转动连接有多根连接杆(4),所述连接杆(4)远离筒杆(3)一端转动连接多根可用于撑开或者闭合伞面的伞骨(5),其特征在于:所述伞骨(5)包括转动连接于连接杆(4)远离筒杆一端的第一伞骨(501),所述第一伞骨(501)一端转动连接于伞柄(1)上端,所述第一伞骨(501)靠近伞柄一端上方固定连接第二伞骨(502),所述第二伞骨(502)远离伞柄(1)一端随着第二伞骨(502)形变与第一伞骨(501)远离伞柄(1)一端滑动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于定型的伞,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伞骨(502)上端面与伞面(2)下端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伞骨(502)由第一弧形杆(503)和第二弧形杆(504)组成,即所述第二伞骨(502)为“3”字形状,所述第一弧形杆(503)一端与第一伞骨(501)上端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弧形杆(503)远离伞柄(1)一端通过第一连杆(505)与第二弧形杆(504)一端固定连接,所述伞面(2)外侧壁周向设有多个可供第二弧形杆(504)远离第一弧形杆(503)一端插入的筒套(201),所述第一连杆(505)外侧壁和第一伞骨(501)远离伞柄(1)一端之间设有一复位机构(6)。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便于定型的伞,其特征在于:所述复位机构(6)包括一套设于第一伞骨(501)和第一连杆(505)外侧壁上的第一套环(601),所述第一伞骨(501)远离伞柄(1)一端设有一限位挡块(506),所述限位挡块(506)和第一套环(601)之间的第一伞骨(501)外侧壁套设有一复位弹簧(602),所述第一套环(601)为一“U”
形限位滑块,所述第一套环(601)与第二伞骨(502)外侧壁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套环(601)下端设有可供第一伞骨(501)穿过的第一通孔(6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国平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厨聚厨房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