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蘑菇头状魔术贴及加工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428152 阅读:5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10 09:4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魔术贴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蘑菇头状魔术贴及加工设备,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包括熔断件和带动组件。熔断件将环状宗丝圈远离于第二底面织物的一侧熔断,使得环状宗丝圈变换成U型宗丝圈,且U形宗丝圈的两端处因被熔断件熔融而形成了蘑菇头状的钩接部;此时在将毛面和勾面相互粘合后,纤维圈将套在U形宗丝圈上,在魔术贴吊挂物体时,钩接部将对纤维圈进行阻挡,使得纤维圈不易从U形宗丝圈上脱离,提高了勾面与毛面之间的粘合力;带动组件带动熔断件沿平行于第二底面织物表面的方向滑动,可使得第二底面织物上的所有环状宗丝圈均被熔断,加工方便。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便于对魔术贴进行加工,提高了加工效率。

A mushroom shaped Velcro and its processing equipmen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蘑菇头状魔术贴及加工设备
本技术涉及魔术贴
,尤其是涉及一种蘑菇头状魔术贴及加工设备。
技术介绍
魔术贴广泛应用于服装、箱包、鞋类以及各种捆绑,可重复使用。如图1所示,常用的魔术贴包括带勾的面(俗称勾面1)和带毛圈的面(俗称毛面11),毛面11包括第一底面织物12和若干设于第一底面织物12上且细而柔软的纤维圈13,勾面1包括第二底面织物14和若干设于第二底面织物14上且刚性较强的环状宗丝圈15,第一底面织物12和第二底面织物14的材质相同,在加工过程中,需要将环状宗丝圈15切开,每个环状宗丝圈15切开后将分为一个勾状体16和一个直立体17。在毛面11和勾面1相互贴合时,纤维圈13将套在勾状体16上,从而使得毛面11和勾面1粘接在一起。但是,当魔术贴贴在竖直的墙面上用来吊挂物体时,吊挂物将通过纤维圈带动勾状体弯曲形变,因勾状体的部分内壁呈弧形设置,故这部分内壁将为纤维圈滑动脱离于勾状体提供了一定的导向作用,导致勾面与毛面的粘合力不足,吊挂物有可能掉落损坏,因此需要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蘑菇头状魔术贴的加工设备,便于对魔术贴进行加工,提高了加工效率。本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蘑菇头状魔术贴的加工设备,包括抵触于环状宗丝圈远离于第二底面织物一侧的熔断件和带动熔断件沿平行于第二底面织物表面的方向滑动的带动组件。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熔断件将环状宗丝圈远离于第二底面织物的一侧熔断,使得环状宗丝圈变换成U型宗丝圈,且U形宗丝圈的两端处因被熔断件熔融而形成了蘑菇头状的钩接部;此时在将毛面和勾面相互粘合后,纤维圈将套在U形宗丝圈上,在魔术贴吊挂物体时,钩接部将对纤维圈进行阻挡,使得纤维圈不易从U形宗丝圈上脱离,提高了勾面与毛面之间的粘合力;同时,纤维圈可能套在多组钩接部上,使得多组钩接部和对应于钩接部的U形宗丝圈同时受力,故纤维圈不易将钩接部从U形宗丝圈上拉断,且当所有纤维圈从其所套住的所有钩接部上脱离,才可使得勾面和毛面分离,进一步提高了勾面与毛面之间的粘合力;带动组件带动熔断件沿平行于第二底面织物表面的方向滑动,可使得第二底面织物上的所有环状宗丝圈均被熔断,加工方便,提高了魔术贴的加工效率。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熔断件为直径1-2mm的纯镍电阻丝。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环状宗丝圈的熔断温度一般为600-1000℃,而镍的熔点为1453℃,故在纯镍电阻丝通电后即可完成环状宗丝圈的熔断。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带动组件包括两组固定在纯镍电阻丝侧壁上的连接杆和两组沿第二底面织物长度方向延伸的滑轨,连接杆的延伸方向与纯镍电阻丝的延伸方向相垂直,连接杆滑动嵌设在滑轨内,滑轨呈“U”形设置。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推动连接杆在滑轨内滑动,即可使得熔断件对第二底面织物上的环状宗丝圈熔断,从而制成粘合力强的魔术贴。本技术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蘑菇头状魔术贴,勾面与毛面的粘合力强。本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蘑菇头状魔术贴,包括勾面和毛面,勾面包括第一底面织物,第一底面织物上设有若干纤维圈和若干U形宗丝圈,毛面包括与第一底面织物相同的第二底面织物,第二底面织物上也设有若干纤维圈和U形宗丝圈,所有U形宗丝圈均包括弧形部和两组一体成型于弧形部的宗丝杆,所有宗丝杆均垂直于第一底面织物和第二底面织物,且所有宗丝杆上均设有呈蘑菇头状设置的钩接部。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勾面粘接在毛面上时,纤维圈将套在宗丝杆上,钩接部将卡住纤维圈使得纤维圈不易从宗丝杆上脱离,提高了勾面与毛面之间的粘合力;且因第一底面织物和第二底面织物相同,故毛面和勾面的结构完全相同,因此在魔术贴的生产过程中,无需用不同的工序来分别生产毛面和勾面,便于魔术贴的加工。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宗丝杆的长度大于纤维圈在宗丝杆上的投影长度。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得纯镍电阻丝在对环状宗丝圈熔断时,不会碰触到纤维圈,以免纤维圈被熔断而无法套在宗丝杆上。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底面织物和第二底面织物上均设有宗丝区和纤维区,所有宗丝杆均设于宗丝区内,所有纤维圈均设于纤维区内。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得所有宗丝杆均集中在一处,并使得所有纤维圈集中在一处,从而便于魔术贴的加工。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宗丝区和纤维区的面积相同。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得第一底面织物和第二底面织物上的宗丝区和纤维区能够相互粘合,从而保证了纤维圈和U形宗丝圈的利用率。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宗丝区和纤维区组成了粘接区,粘接区在第一底面织物和第二底面织物上设有多组。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进一步提高了毛面和勾面之间的粘接力。综上所述,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纯镍金属丝和带动组件的设置,使得环状宗丝圈被熔断,从而提高了勾面与毛面之间的粘合力,且提高了魔术贴的加工效率;2.第一底面织物、第二底面织物、纤维圈和U形宗丝圈的设置,无需用不同的工序来分别生产毛面和勾面,便于魔术贴的加工;3.宗丝区和纤维区的设置,便于魔术贴的加工,且保证了纤维圈和U形宗丝圈的利用率。附图说明图1是现有技术中魔术贴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中魔术贴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中毛面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勾面;11、毛面;12、第一底面织物;13、纤维圈;14、第二底面织物;15、环状宗丝圈;16、勾状体;17、直立体;2、纯镍电阻丝;21、连接杆;22、滑轨;3、U形宗丝圈;31、宗丝杆;32、弧形部;33、钩接部;4、宗丝区;5、纤维区。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实施例一:如图2和图3所示,一种蘑菇头状魔术贴的加工设备,包括抵触于环状宗丝圈15远离于第二底面织物14一侧的熔断件,熔断件为直径1-2mm的纯镍电阻丝2。当纯镍电阻丝2通电后,环状宗丝圈15远离于第二底面织物14的一侧将被熔断成U形宗丝圈3,且U形宗丝圈3的两端处将被熔融成蘑菇头状的钩接部33。如图2所示,在将毛面11和勾面1相互粘合后,纤维圈13将套在U形宗丝圈3上,在魔术贴吊挂物体时,钩接部33将对纤维圈13进行阻挡,使得纤维圈13不易从U形宗丝圈3上脱离,提高了勾面1与毛面11之间的粘合力。如图2所示,同时,纤维圈13可能套在多组钩接部33上,使得多组钩接部33和对应于钩接部33的U形宗丝圈3同时受力,故纤维圈13不易将钩接部33从U形宗丝圈3上拉断,且当所有纤维圈13从其所套住的所有钩接部33上脱离,才可使得勾面1和毛面11分离,进一步提高了勾面1与毛面11之间的粘合力。如图3所示,还包括带动组件,带动组件包括两组固定在纯镍电阻丝2侧壁上的连接杆21和两组沿第二底面织物14长度方向延伸的滑轨22,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蘑菇头状魔术贴的加工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抵触于环状宗丝圈(15)远离于第二底面织物(14)一侧的熔断件和带动熔断件沿平行于第二底面织物(14)表面的方向滑动的带动组件。/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蘑菇头状魔术贴的加工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抵触于环状宗丝圈(15)远离于第二底面织物(14)一侧的熔断件和带动熔断件沿平行于第二底面织物(14)表面的方向滑动的带动组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蘑菇头状魔术贴的加工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熔断件为直径1-2mm的纯镍电阻丝(2)。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蘑菇头状魔术贴的加工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带动组件包括两组固定在纯镍电阻丝(2)侧壁上的连接杆(21)和两组沿第二底面织物(14)长度方向延伸的滑轨(22),连接杆(21)的延伸方向与纯镍电阻丝(2)的延伸方向相垂直,连接杆(21)滑动嵌设在滑轨(22)内,滑轨(22)呈“U”形设置。


4.一种由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工设备制成的蘑菇头状魔术贴,其特征在于:包括勾面(1)和毛面(11),勾面(1)包括第一底面织物(12),第一底面织物(12)上设有若干纤维圈(13)和若干U形宗丝圈(3),毛面(11)包括与第一底面织物(12)相同的第二底面织物(14),第二底面织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维平
申请(专利权)人:平顶山三信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