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魏怀龙专利>正文

一种治疗温病发热的口服液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4427233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10 09:3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治疗温病发热的口服液及其制备方法,该口服液由金银花、芦根、桑叶、蟹爪兰、淡竹叶、橘皮、甘草和栀子制成;最大程度地保留了中药材中生物活性物质及各种营养成分的天然结构,有效避免中药有效成分变性、损失、药理活性降低等问题,利用各有效成分的协同作用,最大限度发挥各中药成分治疗温病发热的功效,使该口服液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对人体无毒副作用,人体不会产生依赖性,起到药食同源的效果。

An oral liquid for the treatment of febrile diseases and its prepara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治疗温病发热的口服液及其制备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中药制剂领域,具体的说,尤其涉及一种治疗温病发热的口服液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温病是感受温邪所引起的一类外感急性热病的总称,又称温热病,属广义伤寒范畴。以发热、热象偏盛(舌象、脉象、便溺等热的征象)、易化燥伤阴为临床主要表现。温病包括范围很广,一般外感疾病中除风寒性质以外的急性热病,都属于温病的范围,例如风温、春温、暑温、湿温、伏暑、秋燥、温毒等。温病属常见病,其发生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大多起病急骤、传变较快,且多数具有程度不等的传染性、流行性。温病的治疗,应以清热存阴为基本原则。口服液剂是以中药汤剂为基础,提取药物中有效成分,加入矫味剂、抑菌剂等附加剂,并按注射剂安瓿灌封处理工艺,制成的一种无菌或半无菌的口服液体制剂,因此亦称口服安瓿剂。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治疗温病发热的口服液及其制备方法,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治疗温病发热的口服液,由以下成分制成:金银花、芦根、桑叶、蟹爪兰、淡竹叶、橘皮、甘草和栀子。优选的,各原料的质量份为:金银花50-100份,芦根24-44份,桑叶40-80份,蟹爪兰45-75份,淡竹叶50-100份,橘皮60-80份,甘草15-45份,栀子20-45份。优选的,各原料的质量份为:金银花75份,芦根34份,桑叶60份,蟹爪兰60份,淡竹叶75份,橘皮70份,甘草30份,栀子32.5份。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治疗温病发热的口服液的制备方法,该制备方法按如下步骤进行:S1:备料,将各原料按质量份进行称取,除尘去杂;S2:原料预处理,将S1称取的原料放入中药清洗机中进行清洗,将清洗好的所有原料晾干后,放入微波烘干机中进行烘干杀菌;然后利用粉碎机对原料进行粉碎;S3:提取,将粉碎后的原料放在提取罐内,加入乙醇,在提取罐内加热回流提取,得提取液;S4:浓缩,将S3获得的提取液在浓缩器中进行浓缩,得浸膏;S5:配液,将S4中获得的浸膏加入辅料制得口服液;S6:检验、包装,将S4中获得的口服液经检验、包装为成品口服液。优选的,步骤S3所述的提取处理过程为,将原料泡入8-10倍质量乙醇中8-14天后,加热提取2次,每次1-2小时,取上清液,合并提取液,经80-120目筛过滤,得提取液。优选的,步骤S4所述的浓缩处理过程为,将步骤S3获得的提取液放入真空浓缩器中减压浓缩,压力控制在0.1-0.2Mpa,温度控制在30-45℃,使乙醇蒸发,得固体重量75%-83%的浸膏。优选的,步骤S5所述的配液处理过程为,将步骤S4所得的浸膏加入质量份50-80份的纯化水、14-26份的蔗糖、1-3份的防腐剂制得口服液。优选的,步骤S6所述的检验、包装过程为,用250ml棕色瓶灌装、封盖,经120-130℃,45-50min消毒灭菌,检验合格后,即为成品口服液。药理说明:金银花:性寒,味甘,入肺、心、胃经,具有清热解毒、抗炎、补虚疗风的功效,主治胀满下疾、温病发热,热毒痈疡和肿瘤等症。芦根:性味甘,寒;归肺经、胃经;清热生津,除烦,止呕,利尿;用于热病烦渴、胃热呕吐、肺热咳嗽、肺痈吐脓、热淋涩痛。桑叶:味苦、甘,性微寒;归肺、肝经;有清肺润燥、止咳、去热、化痰、治盗汗、补肝、清肝明目、治疗头晕眼花、失眠的功效。蟹爪兰:味苦,性寒;归脾、胃经;解毒消肿,用于疮疡肿毒,腮腺炎。淡竹叶:味甘、辛、淡,性寒,主入心、胃、小肠三经。具有清热、泻火、除烦、生津、利尿的功效。橘皮:味苦、辛,性温;归肺、脾经;理气健脾,燥湿化痰,用于脘腹胀满,食少吐泻,咳嗽痰多。甘草:味甘,性平;归心、肺、脾、胃经;补脾益气,清热解毒,祛痰止咳,缓急止痛,调和诸药;用于脾胃虚弱,倦怠乏力,心悸气短,咳嗽痰多,脘腹、四肢挛急疼痛,痈肿疮毒,缓解药物毒性、烈性。栀子:苦,寒;归经归心、肺、三焦经;泻火除烦,清热利尿,凉血解毒;用于热病心烦,黄疸尿赤,血淋涩痛,血热吐衄,目赤肿痛,火毒疮疡;外治扭挫伤痛。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治疗温病发热的口服液及其制备方法,不但最大程度地保留了中药材中生物活性物质及各种营养成分的天然结构,有效避免中药有效成分变性、损失、药理活性降低等问题,利用各有效成分的协同作用,最大限度发挥各中药成分治疗温病发热的功效,使该口服液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对人体无毒副作用,人体不会产生依赖性,起到药食同源的效果。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详细地说明。实施例1本实施例的治疗温病发热的口服液,包括以下重量份的组分:金银花50份,芦根24份,桑叶40份,蟹爪兰45份,淡竹叶50份,橘皮60份,甘草15份,栀子20份。实施例2本实施例的治疗温病发热的口服液,包括以下重量份的组分:板蓝根80份,金银花75份,芦根34份,桑叶60份,蟹爪兰60份,淡竹叶75份,橘皮70份,甘草30份,栀子32.5份。实施例3本实施例的治疗温病发热的口服液,包括以下重量份的组分:金银花100份,芦根44份,桑叶80份,蟹爪兰75份,淡竹叶100份,橘皮80份,甘草45份,栀子45份。上述实施例1-3中的治疗温病发热的口服液的制备方法,按如下步骤进行:S1:备料,将各原料按质量份进行称取,除尘去杂;S2:原料预处理,将S1称取的原料放入中药清洗机中进行清洗,将清洗好的所有原料晾干后,放入微波烘干机中进行烘干杀菌;然后利用粉碎机对原料进行粉碎;S3:提取,将粉碎后的原料放在提取罐内,加入乙醇,在提取罐内加热回流提取,得提取液;S4:浓缩,将S3获得的提取液在浓缩器中进行浓缩,得浸膏;S5:配液,将S4中获得的浸膏加入辅料制得口服液;S6:检验、包装,将S4中获得的口服液经检验、包装为成品口服液。进一步的说,步骤S3所述的提取处理过程为,将原料泡入8-10倍质量乙醇中8-14天后,加热提取2次,每次1-2小时,取上清液,合并提取液,经80-120目筛过滤,得提取液。进一步的说,步骤S4所述的浓缩处理过程为,将步骤S3获得的提取液放入真空浓缩器中减压浓缩,压力控制在0.1-0.2Mpa,温度控制在30-45℃,使乙醇蒸发,得固体重量75%-83%的浸膏。进一步的说,步骤S5所述的配液处理过程为,将步骤S4所得的浸膏加入质量份50-80份的纯化水、14-26份的蔗糖、1-3份的防腐剂制得口服液。进一步的说,步骤S6所述的检验、包装过程为,用250ml棕色瓶灌装、封盖,经120-130℃,45-50min消毒灭菌,检验合格后,即为成品口服液。治疗温病降温实验:实验对象为患温病发热的患者,共200名,随机分为4组,每组50名;每天早晚上分别服用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治疗温病发热的口服液,其特征在于,由以下原料制备:金银花、芦根、桑叶、蟹爪兰、淡竹叶、橘皮、甘草和栀子。/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治疗温病发热的口服液,其特征在于,由以下原料制备:金银花、芦根、桑叶、蟹爪兰、淡竹叶、橘皮、甘草和栀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治疗温病发热的口服液,其特征在于,各原料的质量份为:金银花50-100份,芦根24-44份,桑叶40-80份,蟹爪兰45-75份,淡竹叶50-100份,橘皮60-80份,甘草15-45份,栀子20-45份。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治疗温病发热的口服液,其特征在于,各原料的质量份为:金银花75份,芦根34份,桑叶60份,蟹爪兰60份,淡竹叶75份,橘皮70份,甘草30份,栀子32.5份。


4.一种治疗温病发热的口服液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该制备方法按如下步骤进行:
S1:备料,将各原料按质量份进行称取,除尘去杂;
S2:原料预处理,将S1称取的原料放入中药清洗机中进行清洗,将清洗好的所有原料晾干后,放入微波烘干机中进行烘干杀菌;然后利用粉碎机对原料进行粉碎;
S3:提取,将粉碎后的原料放在提取罐内,加入乙醇,在提取罐内加热回流提取,得提取液;
S4:浓缩,将S3获得的提取液在浓缩器中进行浓缩,得浸膏;
S5:配液,将S4中获得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魏怀龙
申请(专利权)人:魏怀龙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安徽;34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