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蚯蚓饲养用养殖密度挖起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426095 阅读:4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10 09:2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蚯蚓饲养用养殖密度挖起装置,包括箱体,箱体内壁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导向套,导向套的内壁滑动连接有压板,压板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矩形框,矩形框四边的底部均转动连接有铲板,铲板的表面固定连接有连杆,矩形框的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一电动伸缩杆,第一电动伸缩杆的工作端与连杆一端转动连接,箱体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导向板,导向板的表面滑动连接有支撑杆,支撑杆的底部两侧固定连接有支撑座,支撑座的中心转动连接有转动轴,压板的顶部与箱体内壁的顶部之间固定连接有第三电动伸缩杆。该种蚯蚓饲养用养殖密度挖起装置,解决了现有的挖起基本上通过人工使用铁锹进行带来的问题,提高了工作效率,保证挖起的深度。

A digging device for raising density of earthworm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蚯蚓饲养用养殖密度挖起装置
本技术涉及蚯蚓饲养
,具体为一种蚯蚓饲养用养殖密度挖起装置。
技术介绍
蚯蚓又名地龙,是环节动物门寡毛纲的陆栖无脊椎动物。蚯蚓是环保动物之一,世界上有蚯蚓3000余种,我国亦有200多种。全国广泛分布的有环毛蚓、爱胜蚓、异唇蚓、杜拉蚓等品种。蚯蚓营养丰富,繁殖迅速,食性杂,人工养殖产量高,经济效益好。蚯蚓可作为珍贵药物治疗多种疾病,还可以用作高蛋白食品和饲料。蚯蚓通过取食、消化、排泄(蚯蚓粪)、分泌(粘液)和掘穴等活动对土壤过程的物质循环和能量传递作贡献,是对多个决定土壤肥力的过程产生重要影响的土壤无脊椎动物类群(主要是蚯蚓、螨和蚂蚁)之一,被称为“生态系统工程师。在蚯蚓的人工养殖过程中,需要根据季节的不同控制蚯蚓的密度,养殖蚯蚓的密度一般夏季宜稀,性成熟蚯蚓每平方米1万条左右),冬季可密,性成熟蚯蚓每平方米2万条左右,这在养殖过程中需要挖起进行测算,现有的挖起基本上通过人工使用铁锹进行,挖起深度有限,挖起形状不完整,同时劳动强度大。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缺陷,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蚯蚓饲养用养殖密度挖起装置,包括箱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1)内壁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导向套(2),所述导向套(2)的内壁滑动连接有压板(3),所述压板(3)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矩形框(4),所述矩形框(4)四边的底部均转动连接有铲板(5),所述铲板(5)的表面固定连接有连杆(6),所述矩形框(4)的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一电动伸缩杆(7),所述第一电动伸缩杆(7)的工作端与连杆(6)一端转动连接,所述箱体(1)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导向板(8),所述导向板(8)的表面滑动连接有支撑杆(9),所述支撑杆(9)的底部两侧固定连接有支撑座(14),所述导向板(8)一侧的底部两侧转动连接有第一连杆(1...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蚯蚓饲养用养殖密度挖起装置,包括箱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1)内壁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导向套(2),所述导向套(2)的内壁滑动连接有压板(3),所述压板(3)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矩形框(4),所述矩形框(4)四边的底部均转动连接有铲板(5),所述铲板(5)的表面固定连接有连杆(6),所述矩形框(4)的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一电动伸缩杆(7),所述第一电动伸缩杆(7)的工作端与连杆(6)一端转动连接,所述箱体(1)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导向板(8),所述导向板(8)的表面滑动连接有支撑杆(9),所述支撑杆(9)的底部两侧固定连接有支撑座(14),所述导向板(8)一侧的底部两侧转动连接有第一连杆(10),所述支撑杆(9)的顶部两侧转动连接有第二连杆(11),所述第一连杆(10)和第二连杆(11)的一端转动连接有推块(12),所述推块(12)之间固定连接有第二电动伸缩杆(13),所述支撑座(14)的中心转动连接有转动轴(15),所述压板(3)的顶部与箱体(1)内壁的顶部之间固定连接有第三电动伸缩杆(16)...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卢扣龙
申请(专利权)人:新余市龙晟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西;3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