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黄颡鱼鱼苗培育水底增氧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426051 阅读:5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10 09:2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黄颡鱼培育附属装置的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黄颡鱼鱼苗培育水底增氧装置,便于进行维护,降低设备故障率,提高使用可靠性;包括鱼池,鱼池内部设置有空腔,鱼池顶侧壁连通设置有开口;还包括左转轴、右转轴、往复丝杠、移动板、前固定杆和后固定杆,鱼池顶部左端和右端分别设置有左门型杆和右门型杆,左门型杆和右门型杆中央区域分别设置有两组连接孔,两组连接孔处均设置有滚珠轴承,左转轴和右转轴分别与两组滚珠轴承键连接,移动板前半区域、中央区域和后半区域分别设置有前滑动孔、驱动孔和后滑动孔,左门型杆右侧壁设置有两组左固定槽。

A bottom aerator for the cultivation of Pelteobagrus fulvidraco fr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黄颡鱼鱼苗培育水底增氧装置
本技术涉及黄颡鱼培育附属装置的
,特别是涉及一种黄颡鱼鱼苗培育水底增氧装置。
技术介绍
众所周知,黄颡鱼鱼苗培育水底增氧装置是一种用于黄颡鱼养殖过程中,对黄颡鱼养殖环境进行补充氧气,使黄颡鱼鱼苗更好进行生存的辅助装置,其在黄颡鱼培育的领域中得到了广泛的使用;现有的黄颡鱼鱼苗培育水底增氧装置包括鱼池,鱼池内部设置有空腔,鱼池顶侧壁连通设置有开口,鱼池内底部铺设有曝气管,曝气管顶端设置有多组出气孔,曝气管输入端设置有风机;现有的黄颡鱼鱼苗培育水底增氧装置使用时,风机通电后使空气沿曝气管流动并且沿多组出气孔处排出,对鱼池内部水进行充氧;现有的黄颡鱼鱼苗培育水底增氧装置使用中发现,曝气管长期铺设在鱼池内底部,容易造成多组出气孔堵塞,造成局部增氧故障,并且鱼苗容易卡在多组出气孔处造成鱼苗死亡,使用可靠性较低。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便于进行维护,降低设备故障率,提高使用可靠性的黄颡鱼鱼苗培育水底增氧装置。本技术的一种黄颡鱼鱼苗培育水底增氧装置,包括鱼池,鱼池内部设置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黄颡鱼鱼苗培育水底增氧装置,包括鱼池(1),鱼池(1)内部设置有空腔,鱼池(1)顶侧壁连通设置有开口;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左转轴(2)、右转轴(3)、往复丝杠(4)、移动板(5)、前固定杆(6)和后固定杆(7),所述鱼池(1)顶部左端和右端分别设置有左门型杆(8)和右门型杆(9),所述左门型杆(8)和右门型杆(9)中央区域分别设置有两组连接孔,两组连接孔处均设置有滚珠轴承(10),所述左转轴(2)和右转轴(3)分别与两组所述滚珠轴承(10)键连接,所述移动板(5)前半区域、中央区域和后半区域分别设置有前滑动孔、驱动孔和后滑动孔,左门型杆(8)右侧壁设置有两组左固定槽,右门型杆(9)左侧壁...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黄颡鱼鱼苗培育水底增氧装置,包括鱼池(1),鱼池(1)内部设置有空腔,鱼池(1)顶侧壁连通设置有开口;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左转轴(2)、右转轴(3)、往复丝杠(4)、移动板(5)、前固定杆(6)和后固定杆(7),所述鱼池(1)顶部左端和右端分别设置有左门型杆(8)和右门型杆(9),所述左门型杆(8)和右门型杆(9)中央区域分别设置有两组连接孔,两组连接孔处均设置有滚珠轴承(10),所述左转轴(2)和右转轴(3)分别与两组所述滚珠轴承(10)键连接,所述移动板(5)前半区域、中央区域和后半区域分别设置有前滑动孔、驱动孔和后滑动孔,左门型杆(8)右侧壁设置有两组左固定槽,右门型杆(9)左侧壁设置有两组右固定槽,所述前固定杆(6)和后固定杆(7)分别穿过前滑动孔和后滑动孔,前固定杆(6)和后固定杆(7)的左端和右端分别插入两组左固定槽和两组右固定槽内部,所述往复丝杠(4)螺装穿过驱动孔并且往复丝杠(4)左端和右端分别与左转轴(2)和右转轴(3)连接,左转轴(2)左端设置有后皮带轮(11),左门型杆(8)上设置有平台(12),平台(12)上设置有电机(13),电机(13)右端输出端设置有前皮带轮(14),前皮带轮(14)和后皮带轮(11)上套设有传动皮带(15),移动板(5)顶端设置有风机(16),移动板(5)底端设置有液压缸(17),液压缸(17)底端输出端设置有升降板(18),升降板(18)内部设置有进气腔,风机(16)输出端设置有软管(23),软管(23)设置有两组输出端,两组输出端分别与升降板(18)前侧壁和后侧壁连通,升降板(18)底侧壁连通设置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露岳良张秧兆陈庆王桂堂李明邹红蒋孝辉
申请(专利权)人:扬州宏盛水产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