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拼装式可循环应用的生态围墙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424704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10 09:1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拼装式可循环应用的生态围墙,涉及建筑墙体技术领域,包括基座单元,其布置有若干个定位组件;立柱单元,其包括若干个立柱,各所述立柱底部与相应的所述定位组件固定,相邻两个所述立柱之间成型有置放槽,所述立柱开设有朝向相应所述置放槽的安装嵌槽;放置于所述置放槽的种植单元,各所述种植单元包括至少一个种植墙体,各所述种植墙体中空板状结构,各所述种植墙体成型有至少一个种植土空腔,各所述种植墙体左右两侧壁均布置有可嵌入相应所述安装嵌槽的第一安装突起,各所述种植墙体前侧壁布置有多个贯穿的植物种植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不会产生建筑垃圾,循环利用率更高。

A kind of assembled and recyclable ecological fen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拼装式可循环应用的生态围墙
本技术涉及建筑墙体
,特别涉及一种拼装式可循环应用的生态围墙。
技术介绍
在城市内进行施工时,为了不影响市民的生产,维护城市容貌,同时为了阻止市民进行施工现场影响施工及保护市民的安全,施工现场都会设置有围墙进行围闭。常见的围闭方式根据工期的长短及施工条件,主要有砖砌围墙、PVC围挡、彩钢围挡、泡沫夹心板围档等。砖砌围墙具有牢固、耐久性好的优点,但施工时间长,对场地的要求相对较高,而且在工程完毕后需要对其进行拆除,产生大量的建筑垃圾。PVC围挡、彩钢围挡、泡沫夹心板围档等,这类围挡安装与拆除都方便,可二次利用,但围护功能差,经过长时间的应用后,容易损坏,需要定期的维护与更换,在实际应用过程中难以达到二次或多次应用的效果。现有的施工围墙往往只起到围闭隔离的作用,而且外观单调整,影响城市的整体容貌。而且,随着城市的发展,人民对生活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有人提出了在围墙上种植花卉植物,提高城市绿化面积的要求。目前常见的生态墙主要是通过在原有的墙体上安装框架作或单独制作成框架,然后在框架上放置种有植物的培育槽,再配上灌溉系统、排水系统等组成的,例如申请号为201621314163.8的专利,公开了一种城市绿色生态墙,再例如申请号为201720152386.7的专利,公开了一种生态墙。这类型的生态墙安装较为方便,但其框架多采用钢材,在种植植物的环境下,容易出现锈蚀,若采用不锈钢等耐腐材料,制成本则会过高,影响应用推广,而且这种形式的生态围墙,往往是固定式的,不能进行二次应用。另外一种常见的形式是通过生态砖的砌筑形成生态墙,采用多孔混凝土制作的生态砖上开有用于种植植物的沉孔,并在砖内同设用将各生态砖连通的孔洞,实现水分的流通,这类生态墙由于是通过砌块组成的,通常也只应用于固定式的围墙,不方便拆装,难以实现循环应用。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拼装式可循环应用的生态围墙,能够采用拼装式进行安装,可循环再用,在生态围墙上实现进行绿色植物的种植及灌溉,实现绿化与围闭功能一体化。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一种拼装式可循环应用的生态围墙,包括基座单元,其布置有若干个定位组件;立柱单元,其包括若干个立柱,各所述立柱底部与相应的所述定位组件固定,相邻两个所述立柱之间成型有置放槽,所述立柱开设有朝向相应所述置放槽的安装嵌槽;放置于所述置放槽的种植单元,各所述种植单元包括至少一个种植墙体,各所述种植墙体呈中空板状结构,各所述种植墙体成型有至少一个种植土空腔,各所述种植墙体左右两侧壁均布置有可嵌入相应所述安装嵌槽的第一安装突起,各所述种植墙体前侧壁布置有多个贯穿的植物种植孔。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基座单元包括若干个基座,所述定位组件为布置在相应基座上的若干个预埋螺栓,各所述立柱底部连接有安装板,各所述安装板开设供相应所述预埋螺栓穿过的第一螺栓孔。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各所述基座上端面布置有供相应所述种植墙体插入的安装卡槽。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各所述种植墙体顶部敞口,各所述种植墙体底部设有多个泄水孔。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各所述植物种植孔与相应的种植墙体前侧面之间的角度定义为α,α∈[30°,75°]。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各所述种植单元顶部布置有压顶块,该压顶块包括压顶块本体,所述压顶块本体两端下部设有可嵌入相应所述安装嵌槽的第二安装突起。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各所述第二安装突起开设有第二螺栓孔,所述立柱顶部开设有第三螺栓孔,所述压顶块本体安放在相应的立柱后,各所述第二螺栓孔与相应的第三螺栓孔相通。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各所述压顶块本体内部设有沿墙体方向左右贯通的管线孔道,各所述压顶块本体下端面布置有连通管线孔道的若干个浇灌孔道。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还包括浇灌系统,该浇灌系统包括相连通的进水管和输水管,所述进水管和所述输水管之间安装有浇灌控制器,所述输水管连接有若干个喷灌头,所述输水管安装在所述管线孔道中,各所述喷灌头安装在相应的所述浇灌孔道中。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还包括照明系统,该照明系统包括相连的电源线和输电线,所述电源线和所述输电线之间安装有照明控制器,所述输电线连接有若干个电灯,各所述电灯布置在相应压顶块本体顶部,所述压顶块本体两端布置有半圆槽,相邻两个所述压顶块本体配合后,两个所述半圆槽围成一个的走线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通过布置立柱,相邻两个立柱之间成型置放槽,另外设计可放入置放槽的种植墙体,用户可在种植墙体上的植物种植孔种植植物,具有绿化和美化围挡的效果,不需要另外安装用于植物植或摆放的支架,再次应用时也基本不需要重复栽种,而种植墙体通过其左右两侧的第一安装突起与立柱的安装嵌槽相配合,从而快速置放到置放槽中,安装和拆除都十分方便,不会产生建筑垃圾,循环利用率更高。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说明。显然,所描述的附图只是本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实施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设计方案和附图。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中基座的俯视图;图3是图2中的A-A向剖视图;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中种植墙体的俯视图;图5是本技术实施例中种植墙体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技术实施例中立柱的结构示意图;图7是本技术实施例中压顶块本体的俯视图;图8是本技术实施例中压顶块本体的正视图;图9是图8中的B-B向剖视图;图10是图8中的C-C向剖视图;图11是本技术实施例中浇灌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12是本技术实施例中照明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将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技术的构思、具体结构及产生的技术效果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以充分地理解本技术的目的、特征和效果。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只是本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实施例,基于本技术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其它实施例,均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另外,文中所提到的所有联接/连接关系,并非单指构件直接相接,而是指可根据具体实施情况,通过添加或减少联接辅件,来组成更优的联接结构。参照图1至图12,一种拼装式可循环应用的生态围墙,包括基座单元1、种植单元2以及立柱单元3。其中,基座单元1布置有若干个定位组件。作为优选,结合图2和图3,基座单元1包括若干个基座11,各基座11呈棱柱状,各基座11由C30混凝土浇筑而成,定位组件为布置在相应基座11上的若干个预埋螺栓12,如图2所示,每个基座11中部布置有四个预埋螺栓12。结合图6,立柱单元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拼装式可循环应用的生态围墙,其特征在于:包括/n基座单元(1),其布置有若干个定位组件;/n立柱单元(3),其包括若干个立柱(31),各所述立柱(31)底部与相应的所述定位组件固定,相邻两个所述立柱(31)之间成型有置放槽,所述立柱(31)开设有朝向相应所述置放槽的安装嵌槽(32);/n放置于所述置放槽的种植单元(2),各所述种植单元(2)包括至少一个种植墙体(21),各所述种植墙体(21)呈中空板状结构,各所述种植墙体(21)成型有至少一个种植土空腔(25),各所述种植墙体(21)左右两侧壁均布置有可嵌入相应所述安装嵌槽(32)的第一安装突起(23),各所述种植墙体(21)前侧壁布置有多个贯穿的植物种植孔(22)。/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拼装式可循环应用的生态围墙,其特征在于:包括
基座单元(1),其布置有若干个定位组件;
立柱单元(3),其包括若干个立柱(31),各所述立柱(31)底部与相应的所述定位组件固定,相邻两个所述立柱(31)之间成型有置放槽,所述立柱(31)开设有朝向相应所述置放槽的安装嵌槽(32);
放置于所述置放槽的种植单元(2),各所述种植单元(2)包括至少一个种植墙体(21),各所述种植墙体(21)呈中空板状结构,各所述种植墙体(21)成型有至少一个种植土空腔(25),各所述种植墙体(21)左右两侧壁均布置有可嵌入相应所述安装嵌槽(32)的第一安装突起(23),各所述种植墙体(21)前侧壁布置有多个贯穿的植物种植孔(2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拼装式可循环应用的生态围墙,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单元(1)包括若干个基座(11),所述定位组件为布置在相应基座(11)上的若干个预埋螺栓(12),各所述立柱(31)底部连接有安装板(34),各所述安装板(34)开设供相应所述预埋螺栓(12)穿过的第一螺栓孔(33)。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拼装式可循环应用的生态围墙,其特征在于:各所述基座(11)上端面布置有供相应所述种植墙体(21)插入的安装卡槽(13)。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拼装式可循环应用的生态围墙,其特征在于:各所述种植墙体(21)顶部敞口,各所述种植墙体(21)底部设有多个泄水孔(24)。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拼装式可循环应用的生态围墙,其特征在于:各所述植物种植孔(22)与相应的种植墙体(21)前侧面之间的角度定义为α,α∈[30°,75°]。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任意一项所述的拼装式可循环应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健詹国良刘文革沈云泽林东陈杰刘冠升郭武广陈明宇陶仁成叶门康于伟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省建筑工程集团有限公司广州华隧威预制件有限公司广东华隧建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