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田间害虫的捕杀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423596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10 09:0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田间害虫的捕杀器,包括诱捕器上盖、诱捕器主体、接虫盒、诱芯和诱虫灯;诱捕器上盖连接在诱捕器主体的上端,诱捕器主体连接在接虫盒的上端;诱捕器上盖自上而下开口口径逐渐变小,呈喇叭状;诱捕器主体自上而下开口口径逐渐变大,为圆台状;诱芯和诱虫灯均设置在诱捕器上盖开口处。本发明专利技术结构简单,诱捕效果好,能够长久保持较佳的工作性能。

A killing device for field pest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田间害虫的捕杀器
本专利技术涉及害虫防治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用于田间害虫的捕杀器。
技术介绍
夜蛾多为植食性害虫,少数种类捕食其他昆虫。夜蛾科许多种类在大量发生时,会给农作物造成大害,斜纹夜蛾、粘虫、小地老虎、黄地老虎、棉铃虫等都是著名的作物害虫。以斜纹夜蛾为例,斜纹夜蛾是一类杂食性和暴食性害虫,危害寄主相当广泛,除十字花科蔬菜外,还可危害包括瓜、茄、豆、葱、韭菜、菠菜以及粮食、经济作物等100科,共计300多种植物。以幼虫咬食叶片、花蕾、花及果实,初龄幼虫啮食叶片下表皮及叶肉,仅留上表皮呈透明斑;4龄以后进入暴食。咬食叶片,仅留主脉。在包心椰菜上,幼虫还可钻入叶球内危害,把内部吃空,并排泄粪便,造成污染,使之降低乃至失去商品价值。成虫白天潜伏在叶背或土缝等阴暗处,夜间出来活动。幼虫初孵时聚集叶背,4龄以后和成虫一样,白天躲在叶下土麦处或土缝里,傍晚后爬到植株上取食叶片。目前,主要采取的防治措施有农业防治、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和药剂防治。但这些防治方法仍存在一定的问题,例如农业防治需要清除杂草,收获后翻耕晒土或灌水,以破坏或恶化其化蛹场所,以减少虫源。结合管理,随手摘除卵块和群集危害的初孵幼虫来减少虫源,总体来说费时费力。而物理防治利用成虫趋光性和趋化性来灭杀,难以取得良好的灭杀效果。药剂防治容易在产生药物残留,危害人类健康。生物防治是利用雌蛾在性成熟后释放出一些称为性信息素的化合物,专一地吸引同种异性与之交配,通过人工合成并在田间缓释化学信息素引诱雄蛾,使用该技术,不仅靶标害虫种群下降和农药使用次数减少,同时降低农残,延缓害虫对农药抗性的产生。但使用生物防治需要结合特定的物理结构的诱捕器捕杀靶标害虫。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田间的,结构简单、合理,能够幼虫捕虫,可以利用太阳能,可以自动开关诱虫灯,而且捕捉到的害虫不会逃脱的捕杀器。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用于田间害虫的捕杀器,包括诱捕器上盖、诱捕器主体、接虫盒、诱芯和诱虫灯;所述诱捕器上盖连接在所述诱捕器主体的上端,所述诱捕器主体连接在所述接虫盒的上端;所述诱捕器上盖自上而下开口口径逐渐变小,呈喇叭状;所述诱捕器主体自上而下开口口径逐渐变大,为圆台状;所述诱芯和所述诱虫灯均设置在所述诱捕器上盖开口处。优选的,捕杀器包括底座、第一支撑杆、防雨盖板、第二支撑杆和诱芯柄;所述防雨盖板连接在所述第一支撑杆的上端,所述底座连接在所述第一支撑杆的下端;所述第二支撑杆水平固定在所述第一支撑杆上;所述诱芯柄的一端固定在所述第二支撑杆上,另一端设有第一安装孔,所述诱芯放置在所述第一安装孔上。优选的,捕杀器包括太阳能电池板和充电电池;所述太阳能电池板设在所述防雨顶板的上表面,所述充电电池设在所述防雨盖板的下表面;所述太阳能电池板与所述充电电池电连接,所述充电电池与所述诱虫灯电连接。优选的,捕杀器包括充放电控制器;所述太阳能电池板通过所述充放电控制器与所述充电电池电连接。优选的,捕杀器包括光控电路,所述光控电路包括光敏电阻R0、可变电阻R2、电阻R1和三极管Q1;所述三极管Q1的基极分别与所述可变电阻R2的一端和所述光敏电阻R0的一端电连接,集电极与所述诱虫灯的输出端电连接,发射极分别与所述光敏电阻R0的另一端和所述充电电池的负极电连接;所述电阻R1的一端与所述诱虫灯的输入端电连接,另一端分别与所述可变电阻R2的另一端和所述充电电池的正极电连接。优选的,所述诱芯柄为长方体结构。优选的,所述诱芯柄的另一端设有第二安装孔,所述诱虫灯放置在所述第二安装孔上。优选的,所述防雨盖板倾斜设置在所述第一支撑杆的上端。优选的,所述诱捕器上盖由透明材料制成。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采用诱芯的生物防治和诱虫灯的物理防治来增加吸引田间害虫数量,利用喇叭状的诱捕器上盖和圆台状的诱捕器主体连接成通道开口逐渐变小,而后又逐渐变大的“单向通道”,使害虫容易落入接虫盒内,却难以逃脱接虫盒。本专利技术采用太阳能电池板,无需更换电池或者人工充电,捕杀器长期工作有效,无需人工管理。本专利技术采用光控电路,控制诱虫灯白天熄灭,晚上点亮,从而能够引诱晚上出来活动的田间害虫,并且节约了电源。当然,实施本专利技术的任一产品并不一定需要同时达到以上所述的全部优点。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一种用于田间害虫的捕杀器的结构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中光控电路的原理图。图中,1-底座;2-第一支撑杆;3-充电电池;4-太阳能电池板;5-第二支撑杆;6-诱芯柄;7-诱芯;8-诱虫灯;9-诱捕器上盖;10-诱捕器主体;11-接虫盒。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说明。在此需要说明的是,对于这些实施方式的说明用于帮助理解本专利技术,但并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定。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专利技术各个实施方式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组合。如图1所示,一种用于田间害虫的捕杀器,包括诱捕器上盖9、诱捕器主体10、接虫盒11、诱芯7和诱虫灯8;诱捕器上盖9连接在诱捕器主体10的上端,诱捕器主体10连接在接虫盒11的上端;诱捕器上盖9自上而下开口口径逐渐变小,呈喇叭状;诱捕器主体10自上而下开口口径逐渐变大,为圆台状;诱芯7和诱虫灯8均设置在诱捕器上盖9开口处。本实施例中,诱芯7采用的是人造信息性激素和病毒性激素相结合,增加了诱虫的数量和种类,使得本专利技术能够诱杀多种田间的常见害虫,即使有少量害虫逃脱,由于病毒性诱芯7的作用,使得害虫不孕不育,无法再繁衍生息,从而达到根治害虫的目的。诱虫灯8采用节能宽谱诱虫灯,这种诱虫光源用电量比普通白炽灯节省80%;光谱覆盖320~680nm,包括长波紫外线和可见光,与只有可见光的普通光源相比,其光谱拓宽到人类看不到,但很多昆虫敏感的长波紫外光。喇叭状的诱捕器上盖9具有更大的入口直径,更具有迷惑性,方便害虫落在诱捕器上盖9上,只要其去追逐诱芯7或者诱虫灯8,则很容易顺着诱捕器上盖9内壁落入到接虫盒11中。接虫盒11底部距离诱芯7或者诱虫灯8具有一定距离,害虫很难在狭窄的空间内竖直向上飞行达到如此的高度,而诱捕器主体10的自下而上逐渐变小的开口,更让害虫难以飞出接虫盒11。在一个实施例中,捕杀器包括底座1、第一支撑杆2、防雨盖板、第二支撑杆5和诱芯柄6;防雨盖板连接在第一支撑杆2的上端,底座1连接在第一支撑杆2的下端;第二支撑杆5水平固定在第一支撑杆2上;诱芯柄6的一端固定在第二支撑杆5上,另一端设有第一安装孔,诱芯7放置在第一安装孔上。本实施例中,诱捕器上盖9悬挂在第二支撑杆5上或者接虫盒11放置或者固定在安装在第一支撑杆2上的支撑板上(图中未示出)。该设计中,接虫盒11可以防止来自地面潮湿的侵袭或者蛇鼠等的破坏。防雨盖板可以保护诱芯7、诱虫灯8以及接虫盒11免受恶劣天气的影响,保持捕杀器工作的稳定性。在一个实施例中,捕杀器包括太阳能电池板4和充电电池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田间害虫的捕杀器,其特征在于:包括诱捕器上盖、诱捕器主体、接虫盒、诱芯和诱虫灯;所述诱捕器上盖连接在所述诱捕器主体的上端,所述诱捕器主体连接在所述接虫盒的上端;所述诱捕器上盖自上而下开口口径逐渐变小,呈喇叭状;所述诱捕器主体自上而下开口口径逐渐变大,为圆台状;所述诱芯和所述诱虫灯均设置在所述诱捕器上盖开口处。/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田间害虫的捕杀器,其特征在于:包括诱捕器上盖、诱捕器主体、接虫盒、诱芯和诱虫灯;所述诱捕器上盖连接在所述诱捕器主体的上端,所述诱捕器主体连接在所述接虫盒的上端;所述诱捕器上盖自上而下开口口径逐渐变小,呈喇叭状;所述诱捕器主体自上而下开口口径逐渐变大,为圆台状;所述诱芯和所述诱虫灯均设置在所述诱捕器上盖开口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田间害虫的捕杀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第一支撑杆、防雨盖板、第二支撑杆和诱芯柄;所述防雨盖板连接在所述第一支撑杆的上端,所述底座连接在所述第一支撑杆的下端;所述第二支撑杆水平固定在所述第一支撑杆上;所述诱芯柄的一端固定在所述第二支撑杆上,另一端设有第一安装孔,所述诱芯放置在所述第一安装孔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用于田间害虫的捕杀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太阳能电池板和充电电池;所述太阳能电池板设在所述防雨顶板的上表面,所述充电电池设在所述防雨盖板的下表面;所述太阳能电池板与所述充电电池电连接,所述充电电池与所述诱虫灯电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用于田间害虫的捕杀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充放...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锐张圣马蕊罗孝华沈云峰李顺光王田珍
申请(专利权)人:昆明猎虫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云南;5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