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源滤波器电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422396 阅读:6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06 14:5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有源滤波器电路,所述有源滤波器电路包括基极电路、第一三极管、第二三极管、第一电阻和第二电阻;基极电路的第一端与交流电压供电端电连接,基极电路的第二端与第一三极管的基极电连接;第一三极管的集电极与第二三极管的基极电连接,第一三极管的发射极分别与基极电路的第三端、第一电阻的一端和第二电阻的一端电连接,第一电阻的另一端接地;第二电阻的另一端分别与第二三极管的集电极和交流电压输出端电连接,第二三极管的发射极与直流供电端电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实现改变滤波器的增益的同时不影响滤波器的品质因数;另外,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有源滤波器电路还具有占用印刷版空间较小、降低成本的优点。

Active power filter circui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有源滤波器电路
本技术涉及电路设计
,特别涉及一种有源滤波器电路。
技术介绍
有源模拟滤波器在模拟信号接收以及信号处理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主要用于滤除信号带外噪声,提高信号的信噪比和电路的抗干扰能力。随着集成运算放大器的迅速发展,由运算放大器、电阻和电容组成的有源模拟滤波器也随之得到广泛应用,这样的有源滤波器电路具有不用电感、可调节增益的特点,但是其存在如下缺陷:以Sallen-key低通滤波器(一种低通滤波器)为例,如图1所示,包括电阻R11和R12,电容C11和C12,K表示运算放大器的放大倍数,Vi(t)表示交流电压输入端,Vo(t)表示电压输出端,这样的电路存在如下问题:1)运放的成本比较高,而且也比较占用印制电路板的空间;2)当滤波器的类型如设定为巴特沃兹滤波器后,如果需要改变电路的放大倍数K(增益),有源滤波器电路的品质因数也会发生变化,需要同步调节R1、C1、R2、C2的值才能保持滤波器特性,从而对工作人员造成较大的麻烦。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有源模拟滤波器基于运算放大器、电阻和电容构成,存在当改变增益时,有源滤波器电路的品质因数也会发生变化,需要工作人员对电阻和电容进行调节才能保持品质因数的缺陷,提供一种有源滤波器电路。本技术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有源滤波器电路,所述有源滤波器电路包括基极电路、第一三极管、第二三极管、第一电阻和第二电阻;所述基极电路的第一端与交流电压供电端电连接,所述基极电路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三极管的基极电连接;所述第一三极管的集电极与所述第二三极管的基极电连接,所述第一三极管的发射极分别与所述基极电路的第三端、所述第一电阻的一端和所述第二电阻的一端电连接,所述第一电阻的另一端接地;所述第二电阻的另一端分别与所述第二三极管的集电极和交流电压输出端电连接,所述第二三极管的发射极与直流供电端电连接;其中,所述基极电路的第三端反馈至所述第一三极管的发射极的交流增益保持为1;所述交流电压输出端的输出电压值随所述第二电阻的调节而变化。较佳地,所述有源滤波器电路还包括第一电容、第三电阻和第四电阻;所述第三电阻的一端与所述交流电压输出端电连接,所述第三电阻的另一端接地;所述第一电容的一端与所述第一电阻的另一端电连接,所述第一电容的另一端与所述第四电阻的一端电连接,所述第四电阻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电容的一端电连接;其中,所述交流电压输出端的输出电压值随所述第二电阻和/或所述第四电阻的调节而变化。较佳地,所述基极电路包括第五电阻、第六电阻、第二电容和第三电容;所述第五电阻的一端与所述交流电压供电端电连接,所述第五电阻的另一端分别与所述第二电容的一端和所述第六电阻的一端电连接;所述第六电阻的另一端分别与所述第一三极管的基极和所述第三电容的一端电连接,所述第三电容的另一端接地;所述第二电容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三极管的发射极电连接。较佳地,所述基极电路包括第七电阻、第八电阻、第四电容和第五电容;所述第七电阻的一端与所述交流电压供电端电连接,所述第七电阻的另一端分别与所述第四电容的一端和所述第五电容的一端电连接;所述第四电容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三极管的发射极电连接;所述第五电容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三极管的基极和所述第八电阻的一端电连接,所述第八电阻的另一端与直流偏置电压供电端电连接。较佳地,所述基极电路包括第六电容、第七电容、第九电阻和第十电阻;所述第六电容的一端与所述交流电压供电端电连接,所述第六电容的另一端分别与所述第七电容的一端和所述第九电阻的一端电连接;所述第九电阻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三极管的发射极电连接;所述第七电容的另一端分别与所述第十电阻的一端和所述第一三极管的基极电连接,所述第十电阻的另一端与直流偏置电压供电端电连接。较佳地,所述基极电路还包括第十一电阻、第十二电阻、第八电容和第九电容;所述第十一电阻的一端与所述交流电压供电端电连接,所述第十一电阻的另一端分别与所述第八电容的一端和所述第六电容的一端电连接,所述第八电容的另一端接地;所述第十二电阻的一端与所述第七电容的另一端电连接,所述第十二电阻的另一端分别与所述第一三极管的基极和所述第九电容的一端电连接,所述第九电容的另一端接地。较佳地,所述第一三极管为NPN型双极性三极管,所述第二三极管为PNP型双极性三极管。本技术的积极进步效果在于:本技术中,将第一三极管的发射极的发射电压反馈至基极电路中的一电阻或者一电容,且在第一三极管的发射极与交流电压输出端之间连接有电阻,具体通过调节第一三极管的发射极与交流电压输出端之间的电阻的阻值,来调整交流电压输出端的输出电压值,即实现改变滤波器的增益的同时不影响滤波器的品质因数;另外,本技术的有源滤波器电路还具有占用印刷版空间较小、降低成本的优点。附图说明图1为现有技术中的Sallen-key低通滤波器的电路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较佳实施例的有源滤波器电路的第一电路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较佳实施例的有源滤波器电路的第二电路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较佳实施例的有源滤波器电路的第三电路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较佳实施例的有源滤波器电路的第四电路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较佳实施例的有源滤波器电路的第五电路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较佳实施例的有源滤波器电路的第六电路结构示意图。图8为本技术较佳实施例的有源滤波器电路的第七电路结构示意图。图9为本技术较佳实施例的有源滤波器电路的第六电路结构对应的幅频特性曲线。具体实施方式下面通过实施例的方式进一步说明本技术,但并不因此将本技术限制在所述的实施例范围之中。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的有源滤波器电路包括基极电路1、第一三极管Q1、第二三极管Q2、第一电阻R1和第二电阻R2。基极电路1的第一端与交流电压供电端Vi(t)电连接,基极电路1的第二端与第一三极管Q1的基极电连接;第一三极管Q1的集电极与第二三极管Q2的基极电连接,第一三极管Q1的发射极分别与基极电路1的第三端、第一电阻R1的一端和第二电阻R2的一端电连接,第一电阻R1的另一端接地;第二电阻R2的另一端分别与第二三极管Q2的集电极和交流电压输出端电连接,第二三极管Q2的发射极与直流供电端DC电连接;其中,基极电路的第三端反馈至第一三极管的发射极的交流增益保持为1;交流电压输出端的输出电压值随第二电阻R2的调节而变化。即基极电路用于实现第一三极管能够导通工作,同时也保证了第一三极管的品质因数不随着输出电压的变化发生变化,从而保证了整个有源滤波器电路的品质因数不发生改变。优选地,如图3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有源滤波器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有源滤波器电路包括基极电路、第一三极管、第二三极管、第一电阻和第二电阻;/n所述基极电路的第一端与交流电压供电端电连接,所述基极电路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三极管的基极电连接;/n所述第一三极管的集电极与所述第二三极管的基极电连接,所述第一三极管的发射极分别与所述基极电路的第三端、所述第一电阻的一端和所述第二电阻的一端电连接,所述第一电阻的另一端接地;/n所述第二电阻的另一端分别与所述第二三极管的集电极和交流电压输出端电连接,所述第二三极管的发射极与直流供电端电连接;/n其中,所述基极电路的第三端反馈至所述第一三极管的发射极的交流增益保持为1;/n所述交流电压输出端的输出电压值随所述第二电阻的调节而变化。/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有源滤波器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有源滤波器电路包括基极电路、第一三极管、第二三极管、第一电阻和第二电阻;
所述基极电路的第一端与交流电压供电端电连接,所述基极电路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三极管的基极电连接;
所述第一三极管的集电极与所述第二三极管的基极电连接,所述第一三极管的发射极分别与所述基极电路的第三端、所述第一电阻的一端和所述第二电阻的一端电连接,所述第一电阻的另一端接地;
所述第二电阻的另一端分别与所述第二三极管的集电极和交流电压输出端电连接,所述第二三极管的发射极与直流供电端电连接;
其中,所述基极电路的第三端反馈至所述第一三极管的发射极的交流增益保持为1;
所述交流电压输出端的输出电压值随所述第二电阻的调节而变化。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源滤波器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有源滤波器电路还包括第一电容、第三电阻和第四电阻;
所述第三电阻的一端与所述交流电压输出端电连接,所述第三电阻的另一端接地;
所述第一电容的一端与所述第一电阻的另一端电连接,所述第一电容的另一端与所述第四电阻的一端电连接,所述第四电阻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电容的一端电连接;
其中,所述交流电压输出端的输出电压值随所述第二电阻和/或所述第四电阻的调节而变化。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源滤波器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基极电路包括第五电阻、第六电阻、第二电容和第三电容;
所述第五电阻的一端与所述交流电压供电端电连接,所述第五电阻的另一端分别与所述第二电容的一端和所述第六电阻的一端电连接;
所述第六电阻的另一端分别与所述第一三极管的基极和所述第三电容的一端电连接,所述第三电容的另一端接地;
所述第二电容的另一端与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辉
申请(专利权)人:延锋汽车饰件系统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