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黄侨宇专利>正文

远离人体的手机归位充电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421704 阅读:5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06 14:2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远离人体的手机归位充电器,所述外壳体的下侧位置对称固定有两个金属插条,所述旋转板上连接固定有横向挡框,所述外壳体前侧端面的左侧位置开设有滑动槽,所述滑动槽的两侧壁安装有凸块,所述凸块与开设在纵向移动板两侧的滑槽滑动连接,通过在传统的外壳体前侧位置转动连接有旋转板,配合安装在旋转板上的横向挡框对手机的下侧位置进行支撑与遮挡,起到限制手机位置的目的,而纵向移动板上的纵向挡框与手机的侧面相贴合,而位于外壳体内部的复位弹簧带动卡板向内侧移动,进而移动杆缩回移动筒的内部,而纵向挡框与外壳体之间的距离变小,进而实现对放置在旋转板上侧的手机夹紧。

Mobile phone homing charger away from human bod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远离人体的手机归位充电器
本技术涉及电气设备领域,具体是远离人体的手机归位充电器。
技术介绍
现有的手机充电器包括充电电路、外壳和末端带有充电插头的充电线(充电线另一端与设置在外壳内的充电电路的输出电路电连接),充电插头与手机的充电插孔相配,使用时,将外壳背部的电源插脚插入电源插座后,再将充电插头插入手机的充电插孔,现有的充电器由于快充的需要,所以充电器的体积会显得比较大,而手机在充电的过程中充电口经由充电线与手机相连接,所以手机就需要一个地方进行放置,但是在某些特殊情况下,却没有放置手机的位置,所以需要一种可以便于放置手机的充电器来解决该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远离人体的手机归位充电器,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在某些特殊情况下,没有地方放置手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远离人体的手机归位充电器,包括外壳体,所述外壳体为立方体结构,所述外壳体的上端位置开设有充电口,所述外壳体的下侧位置对称固定有两个金属插条,所述外壳体前侧端面的下侧位置开设有凹槽且凹槽的内部转动连接有旋转板,所述旋转板上连接固定有横向挡框,所述外壳体前侧端面的左侧位置开设有滑动槽,所述滑动槽的两侧壁安装有凸块,所述凸块与开设在纵向移动板两侧的滑槽滑动连接,所述滑槽为横截面呈矩形的槽孔结构,所述纵向移动板的前侧位置连接固定有纵向挡板,所述纵向移动板的后侧位置连接固定有限位装置,所述限位装置安装在外壳体的内部位置。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方案:所述外壳体内部的后侧位置开设有螺孔,所述螺孔与开设在移动筒下侧位置的限位槽相卡接,所述移动筒为圆柱形筒状结构,所述移动筒的上侧位置设置有护沿,所述移动筒内部的底部位置与复位弹簧的一端连接固定,所述复位弹簧的另一端与卡板的下端面连接固定,所述卡板为圆盘形结构,所述卡板的侧壁与移动筒的内壁相贴合,所述卡板的上端与移动杆的下侧端面相固定,所述移动杆的上侧与纵向移动板一端连接固定。作为本技术的再进一步方案:所述限位装置设置有两个且两个限位装置相互平行进行排列,所述限位装置与纵向移动板后侧端面的两侧位置相固定。作为本技术的再进一步方案:所述旋转板的一侧端面上粘贴有防护垫,所述防护垫为一种采用橡胶材料制作而成的构件,所述防护垫的表面分布有防滑纹,所述纵向挡块的后侧端面与放置在旋转板上侧的手机相贴合。作为本技术的再进一步方案:所述横向挡框的上侧端面为横截面呈半圆形的长条形结构,所述横向挡框与手机下端的边缘位置相卡接。作为本技术的再进一步方案:所述横向挡框的中间位置开设有通孔且通孔的内部经由充电线穿过,所述通孔为矩形槽孔结构且通孔的两侧经过为横截面呈半圆形的槽孔结构。与现有技术相比,通过在传统的外壳体前侧位置转动连接有旋转板,配合安装在旋转板上的横向挡框对手机的下侧位置进行支撑与遮挡,起到限制手机位置的目的,而纵向移动板上的纵向挡框与手机的侧面相贴合,而位于外壳体内部的复位弹簧带动卡板向内侧移动,进而移动杆缩回移动筒的内部,而纵向挡框与外壳体之间的距离变小,进而实现对放置在旋转板上侧的手机夹紧;而位于旋转板上侧的防护垫与手机的下侧位置相贴合,而采用橡胶材料制作而成则提高了手机下侧与旋转板之间的摩擦力,进而使得手机在旋转板的下侧并不会发生滑动,大大的提高了手机放置后的稳定性;另外开设在纵向移动板上的滑槽与外壳体上的凸块相卡接,通过滑槽与凸块的相匹配实现对纵向移动板位置的固定,该设计使得纵向移动板上的滑槽可以沿着凸块滑动,起到了纵向移动板固定后的稳定性;横向挡框的中间位置开设有通孔则便于充电线穿过,而手机下侧的充电口与充电线相连接,通孔的设计可以使得手机在充电的时候不妨碍放置在旋转板上。附图说明图1为远离人体的手机归位充电器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远离人体的手机归位充电器中纵向挡框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2中A-A处的剖面图。图4为远离人体的手机归位充电器中限位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外壳体;2、充电口;3、横向挡框;4、旋转板;5、金属插条;6、纵向挡板;7、纵向移动板;8、滑槽;9、限位装置;91、移动杆;92、移动筒;93、卡板;94、复位弹簧;95、限位槽。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详细地说明。参阅图1-4,远离人体的手机归位充电器,包括外壳体1,外壳体1为立方体结构,外壳体1的上端位置开设有充电口2,外壳体1的下侧位置对称固定有两个金属插条5,外壳体1前侧端面的下侧位置开设有凹槽且凹槽的内部转动连接有旋转板4,旋转板4上连接固定有横向挡框3,外壳体1前侧端面的左侧位置开设有滑动槽,滑动槽的两侧壁安装有凸块,凸块与开设在纵向移动板7两侧的滑槽8滑动连接,通过滑槽8与凸块发生相对滑动,进而使得纵向移动板7发生移动,滑槽8为横截面呈矩形的槽孔结构,纵向移动板7的前侧位置连接固定有纵向挡板6,纵向移动板7的后侧位置连接固定有限位装置9,限位装置9安装在外壳体1的内部位置,通过限位装置9使得纵向移动板7在施加的作用力后会回复到原来的位置。外壳体1内部的后侧位置开设有螺孔,螺孔与开设在移动筒92下侧位置的限位槽95相卡接,移动筒92为圆柱形筒状结构,移动筒92的上侧位置设置有护沿,移动筒92内部的底部位置与复位弹簧94的一端连接固定,复位弹簧94的另一端与卡板93的下端面连接固定,卡板93为圆盘形结构,卡板93的侧壁与移动筒92的内壁相贴合,卡板93的上端与移动杆91的下侧端面相固定,移动杆91的上侧与纵向移动板7一端连接固定,纵向移动板7上的纵向挡框与手机的侧面相贴合,而位于外壳体1内部的复位弹簧94带动卡板93向内侧移动,进而移动杆91缩回移动筒92的内部,而纵向挡框与外壳体1之间的距离变小,进而实现对放置在旋转板4上侧的手机夹紧。限位装置9设置有两个且两个限位装置9相互平行进行排列,限位装置9与纵向移动板7后侧端面的两侧位置相固定,位于外壳体1内部的复位弹簧94带动卡板93向内侧移动,进而移动杆91缩回移动筒92的内部,而纵向挡框与外壳体1之间的距离变小,进而实现对放置在旋转板4上侧的手机夹紧。旋转板4的一侧端面上粘贴有防护垫,防护垫为一种采用橡胶材料制作而成的构件,防护垫的表面分布有防滑纹,纵向挡块的后侧端面与放置在旋转板4上侧的手机相贴合,位于旋转板4上侧的防护垫与手机的下侧位置相贴合,而采用橡胶材料制作而成则提高了手机下侧与旋转板4之间的摩擦力,进而使得手机在旋转板4的下侧并不会发生滑动,大大的提高了手机放置后的稳定性。横向挡框3的上侧端面为横截面呈半圆形的长条形结构,横向挡框3与手机下端的边缘位置相卡接,通过该设计实现对手机位置的固定。横向挡框3的中间位置开设有通孔且通孔的内部经由充电线穿过,通孔为矩形槽孔结构且通孔的两侧经过为横截面呈半圆形的槽孔结构,通孔的设计可以使得手机在充电的时候不妨碍放置在旋转板4上。本技术的工作原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远离人体的手机归位充电器,包括外壳体(1),其特征在于,板所述外壳体(1)为立方体结构,所述外壳体(1)的上端位置开设有充电口(2),所述外壳体(1)的下侧位置对称固定有两个金属插条(5),所述外壳体(1)前侧端面的下侧位置开设有凹槽且凹槽的内部转动连接有旋转板(4),所述旋转板(4)上连接固定有横向挡框(3),所述外壳体(1)前侧端面的左侧位置开设有滑动槽,所述滑动槽的两侧壁安装有凸块,所述凸块与开设在纵向移动板(7)两侧的滑槽(8)滑动连接,所述滑槽(8)为横截面呈矩形的槽孔结构,所述纵向移动板(7)的前侧位置连接固定有纵向挡板(6),所述纵向移动板(7)的后侧位置连接固定有限位装置(9),所述限位装置(9)安装在外壳体(1)的内部位置。/n

【技术特征摘要】
1.远离人体的手机归位充电器,包括外壳体(1),其特征在于,板所述外壳体(1)为立方体结构,所述外壳体(1)的上端位置开设有充电口(2),所述外壳体(1)的下侧位置对称固定有两个金属插条(5),所述外壳体(1)前侧端面的下侧位置开设有凹槽且凹槽的内部转动连接有旋转板(4),所述旋转板(4)上连接固定有横向挡框(3),所述外壳体(1)前侧端面的左侧位置开设有滑动槽,所述滑动槽的两侧壁安装有凸块,所述凸块与开设在纵向移动板(7)两侧的滑槽(8)滑动连接,所述滑槽(8)为横截面呈矩形的槽孔结构,所述纵向移动板(7)的前侧位置连接固定有纵向挡板(6),所述纵向移动板(7)的后侧位置连接固定有限位装置(9),所述限位装置(9)安装在外壳体(1)的内部位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远离人体的手机归位充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体(1)内部的后侧位置开设有螺孔,所述螺孔与开设在移动筒(92)下侧位置的限位槽(95)相卡接,所述移动筒(92)为圆柱形筒状结构,所述移动筒(92)的上侧位置设置有护沿,所述移动筒(92)内部的底部位置与复位弹簧(94)的一端连接固定,所述复位弹簧(94)的另一端与卡板(93)的下端面连接固定,所述卡板(9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侨宇
申请(专利权)人:黄侨宇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