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李恒旺专利>正文

非承压运行而承压给水的太阳能系统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41740 阅读:21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是一种非承压运行而承压给水的太阳能系统装置,是在太阳能一次循环非承压的采热系统中,采用了承压给水取热盘旋管的管承压结构,取代了整体系统全承压和二次循环系统的箱壳承压结构,实现并整合了几者非承压运行而承压给水的超越效果。在储热箱中投放固体蓄热材料减少液态工作介质的使用量,并综合应用了自动矢量分配阀、恒温阀、即时性热水器等先进的辅助保障器件,具备了完善地综合性能和性价比,符合太阳能的经济性与大众普及的根本方向,适合发展中国家的国情,利于发达国家的改进,更具有和谐发展、节能环保、高效低耗的中国特色。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太阳能低温热利用领域,具体涉及的是太阳能循环工作运行和给水使用运 行的系统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公知的太阳能热水系统,多数采用整体非承压运行的一次直接循环和给水系统。 在这类系统中,所有部件装置均不承受自来水源的管网压力,因此,其整个系统结构简 单、成本低廉且集热效率高。但当其系统没有高位势能时,其使用给水就没有充足稳定 的压力,这样就会造成用户使用品质的下降甚至无法使用。现行直接解决问题的办法 一种是局部施压,既仅在给水管系上增设增压水泵,使其 给水系统局部增加压力,但其运行费用儎商、给水压力也不稳定。另一种则是整体承压 运行,既在整套太阳能热水系统中所有的部件装置,均要承受自来水源的管网压力,而 目前,普通的平板型集热器和全玻璃真空管等这些太阳能普遍而通用的基础装置均不能 承压,因此,此类系统不得不采用结构复杂,成本高昂的真空热管、真空U形管或特制 的承压型平板集热器及其整套给配水系统装置,这样它们就丧失了太阳能的经济性,偏 离了太阳能大众普及的根本方向。而间接解决问题的办法是搞二次循环间接承压,既将太阳能工作循环与使用给水的装 置分别设置成相对独立地两组系统来运行,这样它们就可以分别适应各自的压力标准, 独立而又关联的工作,并且还能较好地解决诸如用水污染、防寒抗冻、系统分体、建材 化等问题。所以,这类系统己在发达国家,特别是欧美等国应用的较为普遍,现在国内 也已开始引进。但若仔细分析这类系统,就可以发现一些问题。首先因为它们采用的是二次循环结构, 当太阳能集热器加热工作介质后,其所得热能不是直接储存利用,而是通过其末端的换 热盘管或换热衬套,间接地将热能传换给给水使用系统,在这里由于换热效率的客观影 响,会使得换热工作难以彻底完成,这样在工作介质中就会存在明显的余温,而此余温 又被再次循环回太阳能集热器中,就会造成集热器的底温不断地聚集升高,进而墦加其 无效热损,反而又影响到集热器的集热效率,如此恶性低效循环,将使整套系统的热效 明显降低。况且,二次循环结构的系统装置也并非简单低廉,特别是其给配水系统中的 承压密封水箱,要求更高,但它不论采用何种合金、搪瓷或高分子材料来保护其内胆, 现都不易于承受其内热水常年髙温、高压的侵蚀与渗透环境,其寿命难以长久。另因其 是整体承压密封的箱体,还根本无法进行内部维修,若遇穿孔只能整体报废。而现随着 容量霈求地不断提髙,其生产难度与风险及其制造成本都仍将明显增加。因此,此类系 统也不太适合发展中国家的国情,并且在我国数十年的太阳能实践中,也确实未得到实 质性的推广。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则不然,其目的是提供无上述缺陷却具上述优点的太阳能低温热利用设备,既 非承压运行而承压给水的太阳能系统装置。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通过下述构造或其结合的技术方案特征来实现的采用太阳能直接一 次循环的采热系统,在其与大气相通的非承压储热箱中,自下而上并均匀的或由疏到密 的依照储热箱横截面的形状,布置适当长度和管容量的承压给水取热盘旋管,盘旋管由 活节分段为管组,通过盘旋管导热安置架或挂或支于箱中,管壁制造成带裙级的波纹形 或蠊旋纹形,自来水管直接经过保险阀、活节与盘旋管的下部入口管连接,上部出口与 用水管或再与计量表、恒温阀、即时性热水器等辅助器件管连接。在储热箱中投放块状、 粒状的固体蓄热材料。在以水或以水基为介质的循环系统中,设置介质液位控制器。在 需太阳能采暖的系统中,热循环管出口与自动矢量分配阀或换向阀管连接,并在储热箱 至采暖盘管之间配置恒温阀、循环泵、即时性热水器等辅助保障器件。由于采用了上述新的构造和结合方案,使专利技术具备了很多独有的优点特征首先因为 它采用的是太阳能一次循环的直接采热系统,其太阳能集热器加热工作介质后,所得热 能是被直接储存或利用的,没有二次循环结构末端的换热盘管或换热衬套的被动换热过 程与损失,能最大限度地收入与储蓄太阳能。另因其所有的太阳能循环、储蓄系统中的 部件装置均不承受自来水源的管网压力,因此,它可以自由匹配普通的平板型集热器、 全玻璃真空管等这些在太阳能行业极其普遍而通用的基础部件。系统能灵活合理地选择 其是自然或是强制的循环工作方式,并能根据其是否需防寒抗冻来方便地采用不同的防 寒介质或抗冻装置。在以水或以水基为介质的循环系统中,设置介质液位控制器。能自 动补偿介质损失实现免维护,在储热箱中投放块状、粒状的固体蓄热材料,可减少液态 工作介质的使用董及其消耗开支。本专利技术能根据建筑载体的客观限制条件,来灵活掌握 其太阳能集热器和储热箱的各自形式与安装工位及其二者的连接关系,更能主动地溶入 建筑母体进而形成完整和谐的太阳能建筑。本专利技术采用自下而上并均匀的或由疏到密的依照储热箱横截面的形状,布置适当长度和管容量的承压给水取热盘旋管组,符合储热 箱中由冷到热的取热规律,管组由活节分为数段并规律的通过盘旋管导热安置架或挂或 支于箱中,利于安装和维修。管壁制造成带褶级的波纹形或嫘旋纹形状,以增加管壁的 表面积和管内紊流,进而提高其取热效率,配合适当的长度和盘管容量来满足取热用水 量的需求。盘管下部入口经过保险阀直接接通自来水源,借助自来水压的动势能,实现 自动取热自主运行,而免去水泵施压及其运行费用,且又能保证与自来水等压给水的效 果。取热盘管的上部出口可直接接至用户的热用水终端,或再接驳箱外恒温阀实现恒温 定温给水,通过燃气或电能即时性热水器来辅助提升,以达到全天候、全时段按需补赏、 即时保障的热水品质。本专利技术将目前整箱大口径的胆壳承压结构,縮改为相对小口径的 细管承压结构,则其承压强度,特别是其抗拒和忍受自来水管网中的脉冲展压能力要明 显增强,而系统的耗材与成本却会显著降低。再则由整体箱壳的积存供水,改为局部盘 管的顺管即时而依序的供水,积存水量显著减少并避免了冷热水整箱的直接混合,这样 系统的热启动速度就更快,而热惰性更小,用户热水的品质就更保质更新鲜。本专利技术具 有良好地扩展功能,可自我形成或小型简易地组合构成,或大型复杂地综合匹配,以满 足或单户或多户的承压给水。在需要进行太阳能采暖的系统中,可在其热循环管的回路 出口主动设置自动矢量分配阀,这样配合其温控装置就可以实现时实自动采暖与储热间 的失量分配控制,若再配置恒温阀、循环泵、即时性热水器等辅助保陣器件,采暖系统 将更加完善和可靠。综合上述分析,本专利技术是吸收了太阳能一次循环系统的简单高效、 成本低廉的优点,又兼备了二次循环的承压给水、用水保洁、分体抗冻、建材化等特点, 并整合、超越了二者,具备了完善地综合性能和良好地性价比。符合太阳能的经济性与 大众普及的根本方向。适合发展中国家的国情,利于发达国家的改进,更具有和谐发展、 节能环保、高效低耗的中国特色。 附图说明下面直接结合附图和实施例来具体说明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特征。 图1各例是本专利技术与平板型集热器具体配合特征的管系图。 图2各例是本专利技术与全玻璃真空管集热器具体配合特征的管系图。 图3是本专利技术在平板集热系统中综合应用特征的管系图。图中1自来水管、2安全阀、3管制阀门、4太阳能循环泵、5冷循环管、6平板 型集热器、7活节、8循环储热介质、9储热箱、10固体蓄热材料、11承压给水取热盘 旋管、12热循环管、13盘旋管导热安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非承压运行而承压给水的太阳能系统装置,由集热、储热和循环、给水、补热、支撑等装置构成,其特征在于:依照储热箱横截面的形状自下而上,并均匀的或由疏到密的布置适当长度和管容量的承压给水取热盘旋管,盘旋管由活节分段为管组,通过盘旋管导热安置架或挂或支于箱中,管壁制造成带褶皱的波纹形或螺旋纹形,自来水管直接经过保险阀、活节与承压给水取热盘旋管的下部入口管连接,上部出口与用水管或再与计量表、恒温阀、即时性热水器等辅助器件管连接,在储热箱中投放块状、粒状的固体蓄热材料,在以水或以水基为介质的循环系统中,设置介质液位控制器,在需太阳能采暖的系统中,热循环管出口与自动矢量分配阀或换向阀管连接,并在储热箱至采暖盘管之间配置恒温阀、循环泵、即时性热水器等辅助保障器件。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恒旺
申请(专利权)人:李恒旺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42[中国|湖北]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