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更适于远行的柔性护眼车载触摸屏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416918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06 11:5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更适于远行的柔性护眼车载触摸屏,其结构包括触摸屏本体、控制按钮和除杂机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设置了除杂机构在保护外壳底部,通过向后拉动壳体后端的开启槽,当限位板在限位槽内滑动接触到限位槽的内侧后端面后,可通过控制按钮启动微型电动马达,使得微型电动马达通过蜗杆和蜗轮配合带动转板转动,而转板则通过传动板带动V型板转动,且推动中空板在V型板的右侧上下滑动,从而实现顶杆带动刷板上下移动将触摸屏本体上的杂质进行刷除,达到了快速将触摸屏本体上指纹等杂质进行清除,提高触摸屏本体的美观性,防止触摸失灵的有益效果。

A flexible eye protection vehicle touch screen more suitable for long distance travel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更适于远行的柔性护眼车载触摸屏
本技术涉及触摸屏
,具体涉及一种更适于远行的柔性护眼车载触摸屏。
技术介绍
汽车中控是控制汽车空调、音响等舒适娱乐装置的装置,通常,汽车中控台通过其上设置的物理控制键实现控制操作,当驾驶员熟练使用一段时间后,无需查找相应的物理控制键即可根据记忆对物理控制键进行所谓的盲操,从而极大地提升了物理控制键的使用便利性,又避免了由于查找物理控制键带来的安全隐患,随着车机系统智能化的趋势,为了更好的视觉交互体验及内容搭载,车载触摸屏正在普及到越来越多的车型上,从而能够显示更多的内容,自定义能力也更强,目前,车载触摸屏已经成为汽车内饰的重要部件,可以显示时间、温度、日期、音频、视频等基本信息,极大地提升了用户体验。当车载触控屏在使用一段时间后,由于操作车载触控屏需要使用手掌不断的触摸,容易使得车载触控屏上沾上使用者的指纹印,尤其是在夏天手指上汗液较多时,不仅影响美观,且影响对车载触控屏的操作,为工作带来不便。
技术实现思路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不足,现提出一种更适于远行的柔性护眼车载触摸屏,解决了当车载触控屏在使用一段时间后,由于操作车载触控屏需要使用手掌不断的触摸,容易使得车载触控屏上沾上使用者的指纹印,尤其是在夏天手指上汗液较多时,不仅影响美观,且影响对车载触控屏的操作,为工作带来不便的问题。(二)技术方案本技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本技术提出了一种更适于远行的柔性护眼车载触摸屏,包括触摸屏本体、控制按钮和除杂机构,所述触摸屏本体嵌入于保护外壳后端面中部,所述除杂机构设置于保护外壳底部,所述除杂机构由壳体、限位框、刷板、微型电动马达、蜗杆、蜗轮、连接杆、转板、传动板、V型板、中空板、固定框和顶杆组成,所述壳体活动伸入于限位框内侧,所述限位框紧固于保护外壳底端面,所述刷板沿着壳体内侧上下滑动,且刷板贴合于触摸屏本体后端面,所述微型电动马达锁合于壳体内侧左下端,且微型电动马达底部输出轴焊接于蜗杆顶端面,所述蜗轮前端面中部通过转轴与壳体内侧前端转动连接,且蜗轮后端面中部紧固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外侧后端与壳体内侧后端面转动连接,所述转板通过前端面底部开设的透孔内侧紧固于连接杆外侧中部,所述传动板左右两侧通过转轴分别与转板顶部和V型板顶部左端转动连接,所述V型板前端面底部通过转轴与壳体内侧前端面底部转动连接,所述中空板内圈贴合于V型板外侧右端,所述固定框紧固于壳体内侧右上端,所述顶杆锁合于刷板底端面右侧,且顶杆穿过固定框内圈后与中空板顶部转动连接。进一步的,所述触摸屏本体前端面由后至前依次分布有触控感应层、防眩防蓝光层和IR透光油墨层,所述保护外壳侧表面开设有安装槽,且保护外壳通过前端面开设的线孔贴合于电源线外侧后端,所述电源线穿过保护外壳前端面后连接于触摸屏本体电源输入端,所述控制按钮、电源线和微型电动马达与触摸屏本体进行电连接。进一步的,所述限位框由框体、限位槽、限位板和开口组成,所述框体紧固于外壳底端面,且框体前端面中部开设有限位槽,所述限位板对称锁合于壳体左右两端前侧,且限位板沿着限位槽内侧前后滑动,所述开口贯通于框体后端面中部和限位槽内侧后端面中部,且开口贴合于壳体外侧端面。进一步的,所述壳体的后端面中部开设有开启槽,且开启槽内侧前端面为倾斜向上延伸状。进一步的,所述框体的后端面相齐平于保护外壳后端面,且框体的厚度与保护外壳的厚度一致。进一步的,所述刷板的长度与触摸屏本体的长度一致,且刷板宽度为2cm。进一步的,所述V型板左右两侧呈60°夹角,且V型板的右侧长度为左侧长度的三倍。进一步的,所述中空板内侧端面平行于V型板的外侧右端,且中空板内侧端面为光滑无毛刺。进一步的,所述顶杆垂直于刷板底端面,且顶杆侧表面设置有光滑尼龙层。进一步的,所述微型电动马达材质为17hs4401-1.7A-23D电动马达。进一步的,所述顶杆材质为铝合金材质。(三)有益效果本技术相对于现有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为解决当车载触控屏在使用一段时间后,由于操作车载触控屏需要使用手掌不断的触摸,容易使得车载触控屏上沾上使用者的指纹印,尤其是在夏天手指上汗液较多时,不仅影响美观,且影响对车载触控屏的操作,为工作带来不便的问题,本技术通过设置了除杂机构在保护外壳底部,通过向后拉动壳体后端的开启槽,当限位板在限位槽内滑动接触到限位槽的内侧后端面后,可通过控制按钮启动微型电动马达,使得微型电动马达通过蜗杆和蜗轮配合带动转板转动,而转板则通过传动板带动V型板转动,且推动中空板在V型板的右侧上下滑动,从而实现顶杆带动刷板上下移动将触摸屏本体上的杂质进行刷除,达到了快速将触摸屏本体上指纹等杂质进行清除,提高触摸屏本体的美观性,防止触摸失灵的有益效果。附图说明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触摸屏本体俯视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除杂机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的壳体正视剖面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的限位框俯视剖面结构示意图。图中:触摸屏本体-1、控制按钮-2、触控感应层-3、防眩防蓝光层-4、IR透光油墨层-5、保护外壳-6、安装槽-7、电源线-8、除杂机构-9、壳体-91、限位框-92、刷板-93、微型电动马达-94、蜗杆-95、蜗轮-96、连接杆-97、转板-98、传动板-99、V型板-910、中空板-911、固定框-912、顶杆-913、框体-921、限位槽-922、限位板-923、开口-924。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请参阅图1、图2、图3、图4与图5,本技术提供一种更适于远行的柔性护眼车载触摸屏:包括触摸屏本体1、控制按钮2和除杂机构9,触摸屏本体1嵌入于保护外壳6后端面中部,除杂机构9设置于保护外壳6底部,除杂机构9由壳体91、限位框92、刷板93、微型电动马达94、蜗杆95、蜗轮96、连接杆97、转板98、传动板99、V型板910、中空板911、固定框912和顶杆913组成,壳体91活动伸入于限位框92内侧,限位框92紧固于保护外壳6底端面,刷板93沿着壳体91内侧上下滑动,且刷板93贴合于触摸屏本体1后端面,微型电动马达94锁合于壳体91内侧左下端,且微型电动马达94底部输出轴焊接于蜗杆95顶端面,蜗轮96前端面中部通过转轴与壳体91内侧前端转动连接,且蜗轮96后端面中部紧固有连接杆97,连接杆97外侧后端与壳体91内侧后端面转动连接,转板98通过前端面底部开设的透孔内侧紧固于连接杆97外侧中部,传动板99左右两侧通过转轴分别与转板98顶部和V型板91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更适于远行的柔性护眼车载触摸屏,包括触摸屏本体(1)和控制按钮(2),所述触摸屏本体(1)嵌入于保护外壳(6)后端面中部;/n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除杂机构(9),所述除杂机构(9)设置于保护外壳(6)底部,所述除杂机构(9)由壳体(91)、限位框(92)、刷板(93)、微型电动马达(94)、蜗杆(95)、蜗轮(96)、连接杆(97)、转板(98)、传动板(99)、V型板(910)、中空板(911)、固定框(912)和顶杆(913)组成,所述壳体(91)活动伸入于限位框(92)内侧,所述限位框(92)紧固于保护外壳(6)底端面,所述刷板(93)沿着壳体(91)内侧上下滑动,且刷板(93)贴合于触摸屏本体(1)后端面,所述微型电动马达(94)锁合于壳体(91)内侧左下端,且微型电动马达(94)底部输出轴焊接于蜗杆(95)顶端面,所述蜗轮(96)前端面中部通过转轴与壳体(91)内侧前端转动连接,且蜗轮(96)后端面中部紧固有连接杆(97),所述连接杆(97)外侧后端与壳体(91)内侧后端面转动连接,所述转板(98)通过前端面底部开设的透孔内侧紧固于连接杆(97)外侧中部,所述传动板(99)左右两侧通过转轴分别与转板(98)顶部和V型板(910)顶部左端转动连接,所述V型板(910)前端面底部通过转轴与壳体(91)内侧前端面底部转动连接,所述中空板(911)内圈贴合于V型板(910)外侧右端,所述固定框(912)紧固于壳体(91)内侧右上端,所述顶杆(913)锁合于刷板(93)底端面右侧,且顶杆(913)穿过固定框(912)内圈后与中空板(911)顶部转动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更适于远行的柔性护眼车载触摸屏,包括触摸屏本体(1)和控制按钮(2),所述触摸屏本体(1)嵌入于保护外壳(6)后端面中部;
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除杂机构(9),所述除杂机构(9)设置于保护外壳(6)底部,所述除杂机构(9)由壳体(91)、限位框(92)、刷板(93)、微型电动马达(94)、蜗杆(95)、蜗轮(96)、连接杆(97)、转板(98)、传动板(99)、V型板(910)、中空板(911)、固定框(912)和顶杆(913)组成,所述壳体(91)活动伸入于限位框(92)内侧,所述限位框(92)紧固于保护外壳(6)底端面,所述刷板(93)沿着壳体(91)内侧上下滑动,且刷板(93)贴合于触摸屏本体(1)后端面,所述微型电动马达(94)锁合于壳体(91)内侧左下端,且微型电动马达(94)底部输出轴焊接于蜗杆(95)顶端面,所述蜗轮(96)前端面中部通过转轴与壳体(91)内侧前端转动连接,且蜗轮(96)后端面中部紧固有连接杆(97),所述连接杆(97)外侧后端与壳体(91)内侧后端面转动连接,所述转板(98)通过前端面底部开设的透孔内侧紧固于连接杆(97)外侧中部,所述传动板(99)左右两侧通过转轴分别与转板(98)顶部和V型板(910)顶部左端转动连接,所述V型板(910)前端面底部通过转轴与壳体(91)内侧前端面底部转动连接,所述中空板(911)内圈贴合于V型板(910)外侧右端,所述固定框(912)紧固于壳体(91)内侧右上端,所述顶杆(913)锁合于刷板(93)底端面右侧,且顶杆(913)穿过固定框(912)内圈后与中空板(911)顶部转动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更适于远行的柔性护眼车载触摸屏,其特征在于:所述触摸屏本体(1)前端面由后至前依次分布有触控感应层(3)、防眩防蓝光层(4)和IR透光油墨层(5),所述保护外壳(6)侧表面开设有安装槽(7),且保护外壳(6)通过前端面开设的线孔贴合于电源线(8)外侧后端,所述电源线(8)穿过保护外壳(6)前端面后连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世臣
申请(专利权)人:壹星光电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