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像素驱动电路、驱动方法及显示面板
本专利技术涉及显示
,更具体地,涉及一种像素驱动电路、驱动方法及显示面板。
技术介绍
随着显示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对显示面板的功耗、使用寿命、分辨率、亮度、色彩饱和度等的要求也不断提高,而微发光二极管(Micro-LED)由于具有亮度高、功耗低、反应时间快、体积小、寿命长等诸多有点而被广泛应用到显示面板中。MicroLED在亮度、响应速度、对比度、色彩饱和度上都比OLED(有机发光二极管)有更好的表现,在同样低功率条件下,micro-LED能够达到更大的亮度。相比之下,功耗要比LCD低了足足90%,而比OLED也要低50%。micro-LED的显示寿命也要比OLED更长更小的micro-LED尺寸也可以让高分辨率更容易实现,而且micro-LED的响应时间降低到了纳秒级别。显示面板在低频显示时需要保持微发光二极管较长的发光时长,但是现有技术中驱动微发光二极管的像素驱动电路存在发光时长短工作稳定性差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像素驱动电路、驱动方法及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像素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n电连接于第一电源信号端的无机发光二极管;/n电连接于第二数据信号端、第二扫描信号端、第三节点的第一控制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第二数据信号端和所述第二扫描信号端的信号,提供所述第二数据信号端的电压信号至第二节点,并根据所述第二节点和所述第三节点的信号控制所述无机发光二极管在设定电流密度下工作;/n电连接于第一数据信号端、第一扫描信号端、斜坡电压信号端、所述第三节点和第二电源信号端的第二控制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第一数据信号端、所述第一扫描信号端的信号提供电压信号至第一节点,并根据第一节点、所述斜坡电压信号端的信号提供所述第二电源信号端的电压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像素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
电连接于第一电源信号端的无机发光二极管;
电连接于第二数据信号端、第二扫描信号端、第三节点的第一控制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第二数据信号端和所述第二扫描信号端的信号,提供所述第二数据信号端的电压信号至第二节点,并根据所述第二节点和所述第三节点的信号控制所述无机发光二极管在设定电流密度下工作;
电连接于第一数据信号端、第一扫描信号端、斜坡电压信号端、所述第三节点和第二电源信号端的第二控制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第一数据信号端、所述第一扫描信号端的信号提供电压信号至第一节点,并根据第一节点、所述斜坡电压信号端的信号提供所述第二电源信号端的电压信号至所述第一控制单元,控制所述无机发光二极管的发光时长;
所述第二控制单元包括:
第一晶体管,其第一端与所述第一数据信号端电连接,第二端与所述第一节点电连接,控制端与所述第一扫描信号端电连接;
比较器,其第一输入端与所述斜坡电压信号端电连接,第二输入端与所述第一节点电连接;
第二晶体管,其第一端与所述第二电源信号端电连接,第二端与所述第三节点电连接,控制端与所述比较器的输出端电连接;
第一电容,其第一端与所述第一节点电连接,第二端与所述第二电源信号端电连接;
其中,所述第一晶体管为氧化物薄膜晶体管。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像素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晶体管为低温多晶硅薄膜晶体管。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像素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控制单元包括:
第四晶体管,其第一端与所述第二数据信号端电连接,第二端与所述第二节点电连接,控制端与所述第二扫描信号端电连接;
第三晶体管,其第一端与所述第三节点电连接,第二端与所述无机发光二极管电连接,控制端与所述第二节点电连接;
第二电容,其第一端与所述第二电源信号端电连接,第二端与所述第二节点电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像素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晶体管为氧化物薄膜晶体管,所述第三晶体管为低温多晶硅薄膜晶体管。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像素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比较器包括:
第五晶体管,其第一端与第三电源信号端电连接;
可变电阻,其第一端与所述第五晶体管的第二端电连接,第二端与第四电源信号端电连接;
第六晶体管,其第一端与所述第三电源信号端电连接,控制端分别与所述第五晶体管的控制端、和第五晶体管的第二端电连接;
第七晶体管,其第一端与所述第三电源信号端电连接,控制端分别与所述第五晶体管的控制端、第五晶体管的第二端、第六晶体管的控制端电连接;
第八晶体管,其控制端与所述第一节点电连接,第一端与所述第六晶体管的第二端电连接;
第九晶体管,其控制端与所述斜坡电压信号端电连接,第一端与所述第六晶体管的第二端电连接;
第十晶体管,其第一端与所述第八晶体管的第二端电连接,第二端与所述第四电源信号端电连接;
第十一晶体管,其第一端与所述第九晶体管的第二端电连接,第二端与所述第四电源信号端电连接,控制端分别与所述第十晶体管的控制端和所述第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赖青俊,朱绎桦,
申请(专利权)人: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福建;35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