踢脚线电暖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410677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06 09:0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踢脚线电暖器,包括面板组件、设置在面板组件上方的顶盖、设置在面板组件下方的底板以及设置在面板组件内部的发热组件,底板上设有进气口,顶盖上设有出气口;踢脚线电暖器还包括导风装置,所述导风装置设置在面板组件内部,导风装置用于产生风并将产生的风导向至发热组件,以便将发热组件周围所加热的空气加快吹送至外部空间且与外部空间内的空气进行循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导风装置将风加快吹向发热组件,并使发热组件周围的热空气与外部空间内的空气循环速度加快,增加散热升温效率,缩短前期升温时间。

Skirting heat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踢脚线电暖器
本技术涉及电暖器,具体涉及一种踢脚线电暖器。
技术介绍
专利技术名称为“踢脚线电暖器”,申请号为“201620811466.4”的技术专利公开了,踢脚线电暖器包括壳体和电加热管,所述壳体为横置的长条型,壳体内沿其长度方向悬置有所述电加热管,电加热管通过连接结构与壳体固定,在所述壳体的底部设置有气流进口,所述壳体的顶部设置有气流出口,空气受热后自行从所述气流出口排出,该“踢脚线电暖器”的加热完全依靠加热空气形成空气对流,加热效率低,房间温度升温慢;目前市场主要的踢脚线电暖器需要40-60分钟才能使用户感觉到明显升温效果,用户体验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散热升温效率高,可缩短前期升温时间的踢脚线电暖器。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踢脚线电暖器,包括面板组件、设置在面板组件上方的顶盖、设置在面板组件下方的底板以及设置在面板组件内部的发热组件,底板上设有进气口,顶盖上设有出气口;踢脚线电暖器还包括:导风装置,所述导风装置设置在面板组件内部,所述导风装置用于产生风并将产生的风导向至发热组件,以便将发热组件周围所加热的空气加快吹送至外部空间且与外部空间内的空气进行循环。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导风装置包括风扇以及导风件,所述导风件沿踢脚线电暖器长度方向设置且位于发热组件下方或侧方,所述导风件的内部形成风道,导风件的一端与风扇的出风口连接,另一端闭合;导风件的顶面上沿导风件长度方向设有若干个出风孔,出风孔出风用于将发热组件周围所加热的空气加快吹送至外部空间且与外部空间内的空气进行循环。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导风装置包括至少一个风扇,风扇设置在发热组件下方或侧方,风扇用于将发热组件周围所加热的空气加快吹送至外部空间且与外部空间内的空气进行循环。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导风装置包括马达和至少一个滚筒风扇,马达的输出轴通过轴套齿轮、皮带轮带动滚筒风扇转动;滚筒风扇设置在发热组件下方或侧方,滚筒风扇用于将发热组件周围所加热的空气加快吹送至外部空间且与外部空间内的空气进行循环。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若干出风孔等间距设置,各出风孔的孔径由导风件与风扇连接的一端向导风件的闭合端依次递减。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导风装置还包括一转接头,转接头设置在导风件与风扇的出风口之间,用于将导风件和风扇的出风口接通。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踢脚线电暖器还包括一侧盖,侧盖可拆卸的设置在面板组件任意一端。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风扇为离心风扇,风扇和马达的转速均为2500-4500转/分钟。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踢脚线电暖器还包括一温度控制装置,温度控制装置在检测到外部空间温度达到设定温度时对风扇或马达发出停机指令,当外部空间温度低于设定温度时对风扇或马达发出开机指令。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温度控制装置由温度传感探头以及控制器组成,温度传感探头用于实时检测外部空间温度,并将温度信号发送至控制器,控制器根据接收到的温度信号对风扇或马达发出停机、开机指令。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本技术通过设置导风装置,产生风并将风加快吹向发热组件,并使发热组件周围的热空气与外部空间内的空气循环速度加快,增加散热升温效率,缩短前期升温时间。2、导风装置采用三种模式,第一种风扇+导风件的模式,第二种多个风扇的模式,第三种马达+至少一个滚筒风扇的模式,三个模式的目的均是使发热组件周围的热空气与外部空间内的空气循环速度加快,增加散热升温效率,缩短前期升温时间。3、本技术通过设置等间距以及孔径依次递减的的出风孔,实现了吹向发热组件的风为均匀风,使得其可以将发热组件周围的热空气均匀快速的带出至外部空间,进一步增加散热升温效率,缩短前期升温时间。4、本技术通过在导风件和风扇的出风口之间设置转接头,转接头有效的阻止了风的扩散,使风扇吹出的风能够集中进入导风件的风道内,提高了风速。5、本技术采用可拆卸的侧盖,其便于后期的维修。6、本技术的风扇采用离心风扇,其相比于普通的风扇能够产生更强劲的风,可使发热组件周围加热的空气与外部空气循环速度加快,进一步增加散热升温效率,缩短前期升温时间。7、本技术底板通过设置温度控制装置,在外部空间温度达到设定温度时能够自动控制风扇的启停,实现外部空间温度的恒温化。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导风装置为风扇、导风件时的纵向剖视图;图2为本技术导风装置为风扇、导风件时的爆炸图;图3为本技术导风装置为马达、一个滚筒风扇时的纵向剖视图;图4为本技术导风装置为马达、两个滚筒风扇时的纵向剖视图;图5为本技术温度控制装置工作示意图;图中数字和字母所表示的相应部件名称:10、面板组件20、顶盖21、出气口30、底板31、支脚32、脚垫33、进气口34、支撑板40、发热组件41、发热管42、散热片43、支架50、风扇60、导风件61、风道62、出风孔70、转接头71、出口端80、侧盖90、温度控制装置91、温度传感探头92、控制器100、马达101轴套齿轮102、皮带轮110、滚筒风扇111、连接轴120、支架。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图示,进一步阐述本技术。实施例1参见图1和图2所示,本技术公开了踢脚线电暖器,包括面板组件10、设置在面板组件上方的顶盖20、设置在面板组件下方的底板30以及设置在面板组件内部的发热组件40。面板组件10为踢脚线电暖器的外壳,底板20通过卡扣或者螺钉固定方式可拆卸的安装在面板组件10的下方,卡扣以及螺钉固定方式均为现有固定方式,此处不对其进行详细描述,当然其也可以采用其它可拆卸的连接方式,此处不加赘述;底板30上设有进气口33,顶盖20上设有出气口31,进气口21和出气口33设置,使得踢脚线电暖器内部风道(气道)与外部空间之间可以形成对流;进气口21和出气口33可以使用栏栅结构,其也可以设置为其它网状结构,当然也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设置为其它可以通气的结构。进一步,底板30的底部两端设有支脚31,支脚31用于对踢脚线电暖器进行支撑,保证踢脚线电暖器放置在地面上时能够稳定运行;支脚31可以采用可拆或者不可拆的连接方式,支脚的数量也可根据实际需要而定;支脚31的底部设有脚垫32,脚垫32可以增加摩擦力,使支脚31更稳定的贴合在地面上,脚垫32可以由橡胶材料制成,当然其也可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踢脚线电暖器,包括面板组件、设置在面板组件上方的顶盖、设置在面板组件下方的底板以及设置在面板组件内部的发热组件,底板上设有进气口,顶盖上设有出气口;其特征在于,踢脚线电暖器还包括:/n导风装置,所述导风装置设置在面板组件内部,所述导风装置用于产生风并将产生的风导向至发热组件,以便将发热组件周围所加热的空气加快吹送至外部空间且与外部空间内的空气进行循环。/n

【技术特征摘要】
1.踢脚线电暖器,包括面板组件、设置在面板组件上方的顶盖、设置在面板组件下方的底板以及设置在面板组件内部的发热组件,底板上设有进气口,顶盖上设有出气口;其特征在于,踢脚线电暖器还包括:
导风装置,所述导风装置设置在面板组件内部,所述导风装置用于产生风并将产生的风导向至发热组件,以便将发热组件周围所加热的空气加快吹送至外部空间且与外部空间内的空气进行循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踢脚线电暖器,其特征在于,导风装置包括风扇以及导风件,所述导风件沿踢脚线电暖器长度方向设置且位于发热组件下方或侧方,所述导风件的内部形成风道,导风件的一端与风扇的出风口连接,另一端闭合;导风件的顶面上沿导风件长度方向设有若干个出风孔,出风孔出风用于将发热组件周围所加热的空气加快吹送至外部空间且与外部空间内的空气进行循环。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踢脚线电暖器,其特征在于,导风装置包括至少一个风扇,风扇设置在发热组件下方或侧方,风扇用于将发热组件周围所加热的空气加快吹送至外部空间且与外部空间内的空气进行循环。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踢脚线电暖器,其特征在于,导风装置包括马达和至少一个滚筒风扇,马达的输出轴通过轴套齿轮、皮带轮带动滚筒风扇转动;滚筒风扇设置在发热组件下方或侧方,滚筒风扇用于将发热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喻金明傅灿灿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乐秀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