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室内通用管道防晃动支架,属于室内管道安装领域,目的是保证良好的防止管道晃动能力,并提高安装的安全性。包括支撑杆和卡箍;所述支撑杆一端为设置有安装件的安装端,另一端为连接端;所述卡箍呈U形,沿卡箍径向设置有容置槽,所述支撑杆的连接端沿卡箍径向插接于所述容置槽后穿出卡箍,由支撑杆封闭卡箍的U形槽的槽口构成用于容纳管道的容置通道,并在卡箍与支撑杆之间设置有调节容置通道大小的调节结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避免打“望天锤”,安全隐患小;防管道横向移动的能力得到提高;对于通用给排水管道,每120米仅需要安装15个该支架,支架数量大大减少,节约成本。
Indoor general pipe anti shaking suppor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室内通用管道防晃动支架
本技术属于室内管道安装领域,具体的是室内通用管道防晃动支架。
技术介绍
建筑物室内不可避免的布置许多的管道,如给排水管道等。在建筑物室内敷设给排水管道时,通常间距一段距离设置一个吊挂支架,然后将管道安装于吊挂支架上,通过吊挂支架固定。目前常采用的吊挂支架有呈门形的门型支架,但是门型支架管道横向晃动能力差,为了达到规范要求,支架设置数量大,通常20个/120米,成本较高。为了提高防晃动能力,目前常采用抗震支架配合门型支架进行使用,即在相邻两个门型支架之间设置抗震支架,其能有效提高防管道横向晃动能力,但是其安装工艺复杂,需用电锤打“望天锤”,安全隐患较大。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室内通用管道防晃动支架,保证良好的防止管道晃动能力,减少支架投入数量,并提高安装的安全性。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室内通用管道防晃动支架,包括支撑杆和卡箍;所述支撑杆一端为设置有安装件的安装端,另一端为连接端;所述卡箍呈U形,沿卡箍径向设置有容置槽,所述支撑杆的连接端沿卡箍径向插接于所述容置槽后穿出卡箍,由支撑杆封闭卡箍的U形槽的槽口构成用于容纳管道的容置通道,并在卡箍与支撑杆之间设置有调节容置通道大小的调节结构。进一步的,所述卡箍包括呈U形的支撑圈一和支撑圈二,支撑圈一和支撑圈二平行设置,且在支撑圈一和支撑圈二之间设置有间距,并由支撑圈一和支撑圈二之间的间距构成所述容置槽。进一步的,包括连接部,所述连接部位于容置通道的其中一侧,其一端与支撑圈一的开口端相连接,另一端与支撑圈二的开口端相连接,由所述连接部封闭容置槽的一端开口。进一步的,所述支撑杆为圆形钢管,所述连接部呈与支撑杆适配的弧形。进一步的,所述支撑圈一、支撑圈二和连接部为由同一根圆钢弯制成的一体件。进一步的,所述调节结构包括连接板,所述连接板位于容置通道的另一侧,在连接板上设置有容支撑圈一和支撑圈二顶端对应自由通过的通孔,支撑圈一和支撑圈二上设置有螺纹段,所述螺纹段穿过对应的通孔并与螺栓螺纹连接,由所述连接部封闭容置槽的另一端开口。进一步的,所述安装件与支撑杆之间的夹角为A,所述A大于或者等于90°,并且小于或者等于120°。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首先,通过支撑杆一端悬挂卡箍,另一端设置安装件的结构,使得支撑杆可安装于室内墙面,可减少打“望天锤”的概率,安全隐患小;接着,由于本技术公开的支架即可以安装于室内墙面也可以安装于顶板,可根据管道的实际情况布置支架,可使管道的防横向移动能力提高;再者,对于通用给排水管道,每120米仅需要安装15个该支架,支架数量大大减少,节约成本。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主视图;图2为图1的A-A剖视图;图3为本技术右视图;图4为实施例1的示意图;图5为实施例2的示意图;图6为实施例3的示意图;图7为实施例4的示意图。图中,支撑杆1、安装端11、连接端12、安装件13、卡箍2、支撑圈一21、支撑圈二22、连接部23、容置槽24、容置通道25、连接板26、螺纹段27。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做进一步的说明如下:本技术公开的室内通用管道防晃动支架,如图1、图2和图3所示,包括支撑杆1和卡箍2;所述支撑杆1一端为设置有安装件13的安装端11,另一端为连接端12;所述卡箍2呈U形,沿卡箍2径向设置有容置槽24,所述支撑杆1的连接端12沿卡箍2径向插接于所述容置槽24后穿出卡箍2,由支撑杆1封闭卡箍2的U形槽的槽口构成用于容纳管道的容置通道25,并在卡箍2与支撑杆1之间设置有调节容置通道25大小的调节结构。支撑杆1的安装端11设置有安装件13,安装件13通常为耳板,通过螺钉等固定于室内安装面。本技术公开的室内通用管道防晃动支架,不仅适用于室内顶板作为安装面还适用于室内墙面作为安装面的结构。顶板作为安装面时,如图6所示,安装件13与支撑杆1之间的夹角为A=90°;如图7所示,安装件13与支撑杆1之间的夹角为A=120°。墙面作为安装面时,如图4所示,安装件13与支撑杆1之间的夹角为A=90°;如图5所示,安装件13与支撑杆1之间的夹角为A=120°。当然,安装件13与支撑杆1之间的夹角还可以为100°等,通过选择不同的安装件13与支撑杆1的夹角可以更好的适应室内管道安装的需要。正是因为本技术公开的防晃动支架能够安装于墙面,故,在安装过程中,可将该防晃动支架尽可能的安装于墙面,尽量避免打“望天锤”,降低安全隐患,并且安装方式更灵活。卡箍2用于安装管道。卡箍2呈U形,其U形槽用于容纳管道。U形槽的轴向为卡箍2的轴向,管道沿卡箍2的轴向放置于U形槽内。卡箍2的径向与卡箍2的轴向相垂直,并且贯穿U形槽的两侧槽壁,即容置槽24设置于贯通U形槽的槽壁。支撑杆1穿过容置槽24后,使得卡箍2悬挂于支撑杆1上。由支撑杆1封闭卡箍2的U形槽的槽口构成用于容纳管道的容置通道25,使得管道放置于容置通道25后,通过调节结构调节容置通道25的大小,从而将管道抱紧,避免管道在容置通道25内窜动。且对于通用给排水管道,每120米仅需要安装15个该支架。卡箍2可以通过板块制作,优选的,所述卡箍2包括呈U形的支撑圈一21和支撑圈二22,支撑圈一21和支撑圈二22平行设置,且在支撑圈一21和支撑圈二22之间设置有间距,并由支撑圈一21和支撑圈二22之间的间距构成所述容置槽24。该结构,由于容置槽24由支撑圈一21和支撑圈二22之间的间距构成,故容置槽24由卡箍2一侧的开口端沿着U形路径延伸至另一侧的开口端,不仅便于加工制作,减轻了卡箍2的重量,还使得支撑杆1可以在容置槽24内沿容置槽24延伸方向移动,可通过移动支撑杆1来调节容置通道25的大小,从而将管道抱紧,或者进行管道的更换。可以在容置通道25的两侧分别设置连接杆连接支撑圈一21和支撑圈二22,且连接杆设置于容置槽24的延伸路径上,优选的,所述限位结构包括连接部23,所述连接部23位于容置通道25的其中一侧,其一端与支撑圈一21的开口端相连接,另一端与支撑圈二22的开口端相连接,由所述连接部23封闭容置槽24的一端开口。通过连接部23设置支撑圈一21和支撑圈二22的开口端,避免了支撑圈一21和支撑圈二22的开口端超出连接部23,从而缩短了支撑圈一21和支撑圈二22的长度,更节约成本以及减轻重量,同时,还利于卡箍2整体成型。为了便于取材,所述支撑杆1为圆形钢管,使用时,支撑杆1穿过卡箍2的容置槽24使卡箍2悬挂于支撑杆1上,连接部23作用于支撑杆1上,避免卡箍2竖直下落,为了增大支撑杆1与连接部23的配合面积,所述连接部23呈与支撑杆1适配的弧形。优选的,所述支撑圈一21、支撑圈二22和连接部23为由同一根圆钢弯制成的一体件。所述限位结构还包括连接板26,所述连接板26位于容置通道25的另一侧,在连接板26上设置有容支撑圈一2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室内通用管道防晃动支架,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撑杆(1)和卡箍(2);所述支撑杆(1)一端为设置有安装件(13)的安装端(11),另一端为连接端(12);所述卡箍(2)呈U形,沿卡箍(2)径向设置有容置槽(24),所述支撑杆(1)的连接端(12)沿卡箍(2)径向插接于所述容置槽(24)后穿出卡箍(2),由支撑杆(1)封闭卡箍(2)的U形槽的槽口构成用于容纳管道的容置通道(25),并在卡箍(2)与支撑杆(1)之间设置有调节容置通道(25)大小的调节结构。/n
【技术特征摘要】
1.室内通用管道防晃动支架,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撑杆(1)和卡箍(2);所述支撑杆(1)一端为设置有安装件(13)的安装端(11),另一端为连接端(12);所述卡箍(2)呈U形,沿卡箍(2)径向设置有容置槽(24),所述支撑杆(1)的连接端(12)沿卡箍(2)径向插接于所述容置槽(24)后穿出卡箍(2),由支撑杆(1)封闭卡箍(2)的U形槽的槽口构成用于容纳管道的容置通道(25),并在卡箍(2)与支撑杆(1)之间设置有调节容置通道(25)大小的调节结构。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室内通用管道防晃动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卡箍(2)包括呈U形的支撑圈一(21)和支撑圈二(22),支撑圈一(21)和支撑圈二(22)平行设置,且在支撑圈一(21)和支撑圈二(22)之间设置有间距,并由支撑圈一(21)和支撑圈二(22)之间的间距构成所述容置槽(24)。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室内通用管道防晃动支架,其特征在于:包括连接部(23),所述连接部(23)位于容置通道(25)的其中一侧,其一端与支撑圈一(21)的开口端相连接,另一端与支撑圈二(22)的开口端相连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元华,林嘉俊,李其生,曹正英,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华西安装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