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毛细管恒温室,包括长方体状的恒温室本体,恒温室本体由若干块恒温板组建而成,恒温板自上而下依次设有饰面层、加强层、砂浆层、毛细管层和底板,毛细管层包括进水管、出水管和若干个U形的毛细管,若干个毛细管并列排布在底板上,毛细管的一端均与进水管连通,毛细管的另一端均与出水管连通,若干个毛细管上套设有垂直于毛细管长度方向的长条状的管卡,管卡上穿设有与底板螺纹连接的螺钉,本毛细管恒温室省去了焊接固定的方式,大大提高了恒温板的制作效率,从而缩短恒温室的组建时间,恒温室本体的所有面都布满了毛细管,热量辐射范围广,恒温水的流程短,使水温更加稳定,使恒温板表面温度更加均匀。
A kind of capillary constant temperature chamb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毛细管恒温室
本技术涉及恒温室
,特别是指一种毛细管恒温室。
技术介绍
常规的恒温室在布置辐射管道时,主要采用如图4所示的恒温板,该恒温板自上而下依次包括外表面钢层2、保温层3、波浪形钢板5和底层钢板6,其中波浪形钢板5与底层钢板6之间形成有蛇形的水通道4,并且仅有一个进水口和出水口,如图5所示,为了使水通道4为蛇形的,需将图5中两个方框内的波浪形钢板5与底层钢板6之间进行焊接。在实际使用过程中,专利技术人发现,常规的恒温室采用波浪形钢板5与底层钢板6焊接形成水通道4,长期使用容易生锈,并且焊接工作量大,制作成本高,造成恒温室的搭建效率低,同时波纹钢板中的水流程长,温度均匀性差。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毛细管恒温室,以解决前述
技术介绍
中的全部缺陷或之一。基于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的一种毛细管恒温室,包括长方体状的恒温室本体,所述恒温室本体由若干块恒温板组建而成,所述恒温板自上而下依次设有饰面层、加强层、砂浆层、毛细管层和底板,所述毛细管层包括进水管、出水管和若干个U形的毛细管,若干个所述毛细管并列排布在底板上,所述毛细管的一端均与进水管连通,所述毛细管的另一端均与出水管连通,若干个所述毛细管上套设有垂直于毛细管长度方向的长条状的管卡,所述管卡上穿设有与底板螺纹连接的螺钉。可选的,所述饰面层为冷板。可选的,所述冷板背对加强层的一面喷涂有金属哑光漆。可选的,所述加强层为聚氨酯发泡板或挤塑板。可选的,所述加强层的厚度为65mm。可选的,所述砂浆层的厚度为20mm。从上面所述可以看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毛细管恒温室,其主要组成部分恒温板在制作过程中,省去了焊接固定的方式,大大提高了恒温板的制作效率,从而缩短恒温室的组建时间,并且水流在毛细管内进行流通,减少钢板生锈的情况出现,恒温室本体的所有面都布满了毛细管,热量辐射范围广,使热交换面积提高到最大,相比传统的恒温室,恒温水进入毛细管内并流出的路程更短,使水温更加稳定,使恒温板表面温度更加均匀,提高室内的恒温效果。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恒温室的外部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恒温板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毛细管层的平面示意图;图4为常规恒温板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5为常规恒温板的水通道的平面示意图。其中1-恒温板,101-饰面层,102-加强层,103-螺钉,104-砂浆层,105-毛细管,106-管卡,107-底板,108-进水管,109-出水管,2-外表面钢层,3-保温层,4-水通道,5-波浪形钢板,6-底层钢板。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并参照附图,对本技术进一步详细说明。需要说明的是,本技术实施例中所有使用“第一”和“第二”的表述均是为了区分两个相同名称非相同的实体或者非相同的参量,可见“第一”“第二”仅为了表述的方便,不应理解为对本技术实施例的限定,此外本技术所提到的方向和位置用语,例如「上」、「中」、「下」、「前」、「后」、「左」、「右」、「内」、「外」、「侧面」等,仅是参考附加图式的方向和位置,因此,使用的方向和位置用语是用以说明及理解本技术,而非用以限制本技术后续实施例对此不再一一说明。基于上述目的提供的一种毛细管恒温室,包括长方体状的恒温室本体,所述恒温室本体由若干块恒温板1组建而成,所述恒温板1自上而下依次设有饰面层101、加强层102、砂浆层104、毛细管层和底板107,所述毛细管层包括进水管108、出水管109和若干个U形的毛细管105,若干个所述毛细管105并列排布在底板107上,所述毛细管105的一端均与进水管108连通,所述毛细管105的另一端均与出水管109连通,若干个所述毛细管105上套设有垂直于毛细管105长度方向的长条状的管卡106,所述管卡106上穿设有与底板107螺纹连接的螺钉103。参照图1并结合图2和3所示,作为一个实施例,本技术的毛细管105恒温室,包括长方体状的恒温室本体,恒温室本体由若干块恒温板1组建而成,如图2所示,恒温板1自上而下依次包括:饰面层101、加强层102、砂浆层104、毛细管层和底板107,在组建时,饰面层101朝向恒温室的外部,底板107朝向恒温室的内部,如图3所示,毛细管层包括若干个U形的毛细管105,毛细管105纵向并列排布在底板107上,毛细管105上套设有条形的管卡106,管卡106通过螺钉103固定在底板107上,从而使毛细管105被固定,具体的,毛细管105的外径为4.3mm,壁厚为0.8mm,其长度根据恒温室本体单个面的长度进行选择,恒温板1在制作过程中,先将毛细管105通过管卡106并排连接起来,然后通过螺钉103固定在底板107上,省去了焊接固定的方式,大大提高了恒温板1的制作效率,并且水流在毛细管105内进行流通,减少钢板生锈的情况出现,毛细管105为U形管,所有毛细管105的一端与进水管108连通,另一端与出水管109连通,将毛细管层铺设在底板107上后,在铺设一层砂浆层104,砂浆的导热系数高,传热快,能快速吸收毛细管层产生的热量并分散开来,使恒温板1表面的温度更加均匀,在砂浆层104的上面再添加一层加强层102,使恒温板1的强度更高,最后在加强层102的上面添加一层饰面层101,用于提高恒温室本体的美观性,本恒温室在使用过程中,从进水管108处注入恒温水,进一步的,用来保持恒温的介质不局限于水,恒温水从进水管108流入毛细管105,然后从毛细管105的另一端流入出水管109,最后流出,恒温水流入毛细管105内,毛细管层布满在底板107上,而恒温室本体的各个面均采用恒温板1制成,恒温室本体的所有面都布满了毛细管105,热量辐射范围广,使热交换面积提高到最大,注入恒温水的毛细管105快速与恒温室本体的室内进行热交换,使室内温度达到恒定,相比传统的恒温室,恒温水进入毛细管105内并流出的路程更短,使水温更加稳定,使恒温板1表面温度更加均匀,提高室内的恒温效果,而传统恒温室的恒温水的流程长,水进入和流出的温度差异大,与室内的热交换效果较差,进一步的,毛细管105采用无规共聚聚丙烯PPR材料制成,耐高温耐腐蚀,不生锈且使流通的恒温水水质好。在一些可选实施例中,所述饰面层101为冷板。在一些可选实施例中,所述冷板背对加强层102的一面喷涂有金属哑光漆,提高恒温室本体的美观性。在一些可选实施例中,所述加强层102为聚氨酯发泡板或挤塑板,一方面可提高恒温板1的强度,另一方面起到了保温隔热的作用。在一些可选实施例中,所述加强层102的厚度为65mm。在一些可选实施例中,所述砂浆层104的厚度为20mm。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以上任何实施例的讨论仅为示例性的,并非旨在暗示本公开的范围(包括权利要求)被限于这些例子;在本技术的思路下,以上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毛细管(105)恒温室,其特征在于,包括长方体状的恒温室本体,所述恒温室本体由若干块恒温板(1)组建而成,所述恒温板(1)自上而下依次设有饰面层(101)、加强层(102)、砂浆层(104)、毛细管层和底板(107),所述毛细管层包括进水管(108)、出水管(109)和若干个U形的毛细管(105),若干个所述毛细管(105)并列排布在底板(107)上,所述毛细管(105)的一端均与进水管(108)连通,所述毛细管(105)的另一端均与出水管(109)连通,若干个所述毛细管(105)上套设有垂直于毛细管(105)长度方向的长条状的管卡(106),所述管卡(106)上穿设有与底板(107)螺纹连接的螺钉(103)。/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毛细管(105)恒温室,其特征在于,包括长方体状的恒温室本体,所述恒温室本体由若干块恒温板(1)组建而成,所述恒温板(1)自上而下依次设有饰面层(101)、加强层(102)、砂浆层(104)、毛细管层和底板(107),所述毛细管层包括进水管(108)、出水管(109)和若干个U形的毛细管(105),若干个所述毛细管(105)并列排布在底板(107)上,所述毛细管(105)的一端均与进水管(108)连通,所述毛细管(105)的另一端均与出水管(109)连通,若干个所述毛细管(105)上套设有垂直于毛细管(105)长度方向的长条状的管卡(106),所述管卡(106)上穿设有与底板(107)螺纹连接的螺钉(10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宏革,崔允华,
申请(专利权)人:湖南红橡室内气候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南;43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