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废弃矿井的间接取暖装置及采用该装置进行取暖的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取暖装置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废弃矿井的间接取暖装置及采用该装置进行取暖的方法。
技术介绍
随着矿产资源的深入开采以及各国因生态环境问题而选择逐步淘汰传统化石能源,大量的地下巷道、硐室被废弃。据统计,世界范围内废弃矿井的数量超过100万座。废弃矿井引起资源浪费的同时带来严重的环境与社会问题,因此如何科学开发利用废弃矿井资源,促进资源枯竭型矿区转型,成为当今世界能源环境领域的重要议题。由于矿井的深度较深,其中蕴含的地热能资源也是丰富的,因此,如何合理的、可靠的、长久的利用这些地热资源是一个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目的:本专利技术的第一目的是提供一种有效提高热能采集效率,且对地下环境影响小、地下热能储量相对平衡的用于废弃矿井的间接取暖装置;本专利技术的第二目的是提供采用该装置进行取暖的方法。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用于废弃矿井的间接取暖装置,包括由回流用隔热内管及导热外管构成的取暖管道,该取暖管道尾端的导热外管为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废弃矿井的间接取暖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装置包括由回流用隔热内管(1)及导热外管(2)构成的取暖管道,该取暖管道尾端的导热外管(2)为球形状,并与回流用隔热内管(1)相连通,该取暖管道的顶端与热交换器(3)相连接;回流用隔热内管(1)的外壁上及导热外管(2)的内壁上均设有将水体由层流模式转变成絮流模式的若干扰流板(4),导热外管(2)的外壁设置成凸槽或凹槽状,并同时沿轴向设有若干呈放射状分布的、用于将热量传导至导管外管(2)内的导热板(5)。/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废弃矿井的间接取暖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装置包括由回流用隔热内管(1)及导热外管(2)构成的取暖管道,该取暖管道尾端的导热外管(2)为球形状,并与回流用隔热内管(1)相连通,该取暖管道的顶端与热交换器(3)相连接;回流用隔热内管(1)的外壁上及导热外管(2)的内壁上均设有将水体由层流模式转变成絮流模式的若干扰流板(4),导热外管(2)的外壁设置成凸槽或凹槽状,并同时沿轴向设有若干呈放射状分布的、用于将热量传导至导管外管(2)内的导热板(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废弃矿井的间接取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取暖管道的中间端由若干段导热外管(2)拼接而成,相邻两段导热外管(2)的外壁上延伸设有连接件,该连接件包括法兰(6)、紧固螺栓(7)及密封垫圈,所述相连接的法兰(6)上分别设有凹凸配合槽。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废弃矿井的间接取暖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装置还包括用于对取暖管道进行防护和支撑、径向截面呈U型或三角型的管道固定件(8)。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废弃矿井的间接取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管道固定件(8)包括第一固定架(9)、第二固定架(10)及固定底座(11),各固定架之间通过凹凸配合槽首尾相连。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于废弃矿井的间接取暖装置,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献文,姚直书,程桦,薛维培,王雪松,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理工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安徽;3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