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装配式建筑内墙连接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402967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06 06:0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建筑连接结构的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装配式建筑内墙连接结构,包括第一内墙及固定于所述第一内墙的第二内墙,所述第一内墙的端部设置有连接柱和环形槽,所述环形槽围绕所述连接柱设置,所述第二内墙的端部设置有固定槽和凸起,所述凸起围绕所述固定槽设置,所述连接柱与所述固定槽配合连接,所述环形槽与所述凸起配合连接,所述第一内墙的外侧设置有供锁定件穿过的贯穿孔,所述锁定件用于固定所述凸起。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采用结构简单且易于拆卸和安装的设计,能够减少连接结构的构件,降低生产成本,同时,在后期拆除时,能够回收再利用。

A connection structure of interior wall of prefabricated building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装配式建筑内墙连接结构
本技术属于建筑连接结构的
,具体涉及一种装配式建筑内墙连接结构。
技术介绍
我国大力发展民钢结构、混凝土等装配式建筑,装配式建筑成为发展趋势,主要是用预制的构件在工地装配而成的建筑,但是,传统的装配式建筑是高污染,高耗能,并且人工垃圾多,还需要大量的劳动力,从而影响了整个施工进度,在进行装配时,也会因构件的震动导致装配不成功,甚至会损坏构件。其中,中国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装配式建筑内墙连接结构(公开号:CN208023779U,包括:保护箱,所述保护箱内设有放置腔,所述放置腔内的一端侧壁上固定有承载板,所述承载板的一侧固定有两个套管,所述套管的上端均连接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的一端贯穿套管并延伸至套管内,所述套管内的底部固定有第二弹簧,所述第二弹簧的上端固定有压板,且连接杆的一端固定在压板的一侧,两个连接杆的另一端共同固定有第一支撑块。上述的方案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牢固性,但是专利技术人发现这种方案至少还存在以下缺陷:第一,结构复杂且不易拆卸和安装;第二,构件较多,成本较高;第三,后期进行拆除时,需要进行破坏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装配式建筑内墙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内墙(1)及固定于所述第一内墙(1)的第二内墙(2),所述第一内墙(1)的端部设置有连接柱(11)和环形槽(12),所述环形槽(12)围绕所述连接柱(11)设置,所述第二内墙(2)的端部设置有固定槽(21)和凸起(22),所述凸起(22)围绕所述固定槽(21)设置,所述连接柱(11)与所述固定槽(21)配合连接,所述环形槽(12)与所述凸起(22)配合连接,所述第一内墙(1)的外侧设置有供锁定件(5)穿过的贯穿孔(4),所述锁定件(5)用于固定所述凸起。/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装配式建筑内墙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内墙(1)及固定于所述第一内墙(1)的第二内墙(2),所述第一内墙(1)的端部设置有连接柱(11)和环形槽(12),所述环形槽(12)围绕所述连接柱(11)设置,所述第二内墙(2)的端部设置有固定槽(21)和凸起(22),所述凸起(22)围绕所述固定槽(21)设置,所述连接柱(11)与所述固定槽(21)配合连接,所述环形槽(12)与所述凸起(22)配合连接,所述第一内墙(1)的外侧设置有供锁定件(5)穿过的贯穿孔(4),所述锁定件(5)用于固定所述凸起。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装配式建筑内墙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起(22)的侧壁设置有通孔(7),所述锁定件(5)穿过所述贯穿孔(4)连接所述通孔(7)。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装配式建筑内墙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锁定件(5)为螺丝、螺杆或铆钉。


4.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装配式建筑内墙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内墙(1)的外表面和所述第二内墙(2)的外表面均固定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蔡秩培周运大蔡宗佑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市美墅集成房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