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管廊的交叉连接枢纽舱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402415 阅读:3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06 05:5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布了一种综合管廊的交叉连接枢纽舱,包括山字形连接舱体、U形连接舱体和折线形连接舱体;山字形连接舱体的一端分别与两个U形连接舱体相连,形成综合管廊的交叉连接枢纽舱下部,两个折线形连接舱体进行连接,形成综合管廊的交叉连接枢纽舱上部,上、下部尺寸相匹配,连接成综合管廊的交叉连接枢纽舱整体。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有效的解决城市管廊之间的交叉连接问题,便于各种管线的管理与维修,提高管线的管理与维修的效率,提高地下空间资源利用率,提高管廊覆盖网的覆盖率,高效的运营与管理城市管线,结构构造简单,受力性能良好,加工方便,构件可量产化,提高施工效率,节省施工时间,促进城市高效发展。

Cross connection hub cabin of integrated pipe galler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综合管廊的交叉连接枢纽舱
本技术属于地下管廊
,特别是涉及一种综合管廊的交叉连接枢纽舱。
技术介绍
管廊,是一种建于城市地下用于容纳两类及以上城市工程管线的构筑物及附属设施。在城市地下空间建造一个隧道,将电力、通讯、燃气、供热、给排水等各种工程管线于一体,设有专门的检修口、吊装口和检测系统,实施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建设和管理,是保障城市运行的重要基础设施和“生命线”。是实施统一规划、设计、施工和维护,建于城市地下用于铺设市政公用管线的市政公用设施。目前管廊设施较少,还未大量普及,城市蜘蛛网现象大量存在,管线维修管理效率低,给城市治理带来不便,管廊的网线还没有大面积覆盖,管廊与管廊的交叉连接不方便,不便于铺设管廊的覆盖网。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综合管廊的交叉连接枢纽舱,它能够有效的解决管廊之间的交叉连接问题,方便管线间的管理与维修,提高管线管理与维修的效率,提高地下空间资源利用率,提高管廊覆盖网的覆盖率,高效的运营与管理城市管线。为了解决上述存在的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技术保护点】
1.综合管廊的交叉连接枢纽舱,其特征在于:包括一个山字形连接舱体(1)、两个U形连接舱体(2)和两个折线形连接舱体(3);山字形连接舱体(1)的一端分别与两个U形连接舱体(2)相连,形成综合管廊的交叉连接枢纽舱下部,两个折线形连接舱体(3)进行连接,形成综合管廊的交叉连接枢纽舱上部,上、下部尺寸相匹配,连接成综合管廊的交叉连接枢纽舱整体;/n所述山字形连接舱体(1)具有一个中间支撑壁(1-1)和两个侧壁,两个侧壁分别通过一块底板与中间支撑壁相连,形成山字形横截面,中间支撑壁(1-1)上端截面处设置有双排凹形口槽(4),中间支撑壁(1-1)靠近U形连接舱体的一端布置四个弧形螺杆孔,两块底板的两端...

【技术特征摘要】
1.综合管廊的交叉连接枢纽舱,其特征在于:包括一个山字形连接舱体(1)、两个U形连接舱体(2)和两个折线形连接舱体(3);山字形连接舱体(1)的一端分别与两个U形连接舱体(2)相连,形成综合管廊的交叉连接枢纽舱下部,两个折线形连接舱体(3)进行连接,形成综合管廊的交叉连接枢纽舱上部,上、下部尺寸相匹配,连接成综合管廊的交叉连接枢纽舱整体;
所述山字形连接舱体(1)具有一个中间支撑壁(1-1)和两个侧壁,两个侧壁分别通过一块底板与中间支撑壁相连,形成山字形横截面,中间支撑壁(1-1)上端截面处设置有双排凹形口槽(4),中间支撑壁(1-1)靠近U形连接舱体的一端布置四个弧形螺杆孔,两块底板的两端各设置一个弧形螺杆孔;两个侧壁靠近U形连接舱体的一端各设置两个弧形螺杆孔,另一端各设置一个弧形螺杆孔;在两侧壁的顶端端面设置单排凹形口槽(4),两个侧壁内侧上部均匀布置两个弧形螺杆孔;
U形连接舱体(2)具有两个侧壁,两个侧壁之间通过一个底板相连,形成U形横截面,侧壁上端面上设置有单排凹形口槽(4),在两侧壁内侧中间处的上部各设置一个弧形螺杆孔,两侧壁与山字形连接舱体(1)相连的一端各均匀布置两个弧形螺杆孔;在U形连接舱体(2)底板的两端处各布置一个弧形螺杆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延年秦天阳吴献
申请(专利权)人:沈阳建筑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辽宁;2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