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碳酸盐岩加砂后效酸压的压裂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4402246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06 05:4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碳酸盐岩加砂后效酸压的压裂方法,属于石油压裂作业领域。一种碳酸盐岩加砂后效酸压的压裂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将交联胍胶与陶粒通过压裂机组注入压裂区,在压裂区形成铺设有陶粒的主裂缝和分支缝;2)将高粘度酸液通过压裂机组注入压裂区,酸液溶蚀、扩张主裂缝和分支缝,形成酸蚀蚓孔与裂缝联结网络。最终形成了以加砂裂缝为主通道,酸蚀蚓孔为支流通道的裂缝系统,能够提高单井产量。

A fracturing method of acid fracturing after adding sand to carbonate rock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碳酸盐岩加砂后效酸压的压裂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石油压裂作业领域,尤其是一种碳酸盐岩加砂后效酸压的压裂方法。
技术介绍
碳酸盐岩油气储量占世界总储量的52%,探明可采的储量为1434.5亿吨,其中石油750.1亿吨,天然气684.4亿吨油当量,油气产量约占总产量60%。近年来,碳酸盐岩储层勘探开发力度逐步加大,目前,对于碳酸盐岩储层的改造,国内外油气田主要以多级注入酸压、暂堵转向酸压及水平井分段酸压为主,也有部分加砂压裂案例。单纯酸压,受限于酸岩反应机理,形成的酸蚀裂缝较短,酸蚀裂缝导流能力靠裂缝面不均匀刻蚀提供,如果储层埋深大,闭合应力高,会造成导流能力的大幅衰减;碳酸盐岩杨氏模量高,裂缝节理较砂岩发育,加砂压裂滤失大,容易砂堵,此外,由于不和储层产生化学反应,虽然造缝长,但是裂缝周边无法形成酸蚀蚓孔,影响了沟通半径。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酸压裂缝短,远井端导流能力低、压裂泄流半径小的缺点,提供一种碳酸盐岩加砂后效酸压的压裂方法。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碳酸盐岩加砂后效酸压的压裂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将交联胍胶与陶粒通过压裂机组注入压裂区,在压裂区形成铺设有陶粒的主裂缝和分支缝;其中,陶粒粒径为40-70目,陶粒与交联胍胶的体积比为(5-10):100;2)将高粘度酸液通过压裂机组注入压裂区,酸液溶蚀、扩张主裂缝和分支缝,形成酸蚀蚓孔与裂缝联结网络;其中,酸液的粘度大于30mPa.s,酸液的注入量大于交联胍胶的注入量。进一步的,步骤2)的注酸排量大于步骤1)的注交联胍胶和陶粒的排量。进一步的,步骤1)中的交联胍胶与步骤2)中的酸液的体积比为1:2。进一步的,交联胍胶为有机硼交联体系。进一步的,酸液为稠化酸或交联酸。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的碳酸盐岩加砂后效酸压的压裂方法,包括前置加砂阶段和后效酸压阶段,首先通过非反应性流体完成造长缝与陶粒不连续铺置,然后大排量注酸完成主裂缝与分支缝溶蚀与扩张,形成复杂的酸蚀蚓孔与裂缝联结网络,增加改造体积与泄流面积;最终的裂缝系统以加砂裂缝为主通道,酸蚀蚓孔为支流通道,通过酸压与压裂的有效结合,提高了裂缝长度与泄流半径,更多天然气可以运移到井底,从而提高单井产量。进一步的,步骤2)的注酸排量大于步骤1)的注交联胍胶和陶粒的排量,步骤1)压裂已经形成了裂缝,在步骤2)注酸时滤失加剧,注酸排量大保证酸液的推进距离,确保整个加砂裂缝都能产生反应。进一步的,步骤1)中的交联胍胶与步骤2)中的酸液的体积比为1:2,酸液足量保证推进深度。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碳酸盐岩加砂后效酸压的压裂方法原理示意图。其中:1-胍胶储罐;2-酸罐;3-混砂车;4-压裂机组;5-井筒;6-主裂缝;7-陶粒;8-分支缝。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
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专利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的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需要说明的是,本专利技术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步骤或单元,而是可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详细描述:参见图1,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碳酸盐岩加砂后效酸压的压裂方法原理示意图,包括前置加砂阶段与后效酸压阶段;在前置加砂阶段,胍胶储罐1内的交联胍胶进入混砂车3,在混砂车3内与陶粒相混合,然后通过压裂机组4注入井筒5,作用于压裂区,在压裂区通过非反应性流体完成造缝与加砂,形成铺设有陶粒的主裂缝6和分支缝8;其中,陶粒为40-70目,交联胍胶与陶粒的体积比为(5-10):100;在后效酸压阶段,酸罐2中的高粘度酸液通过压裂机组4注入井筒5,作用于压裂区,大排量注酸完成主裂缝与分支缝溶蚀与扩张,形成复杂的酸蚀蚓孔与裂缝联结网络,增加改造体积与泄流面积;酸液与交联胍胶的体积比值为2:1,注酸排量大于交联胍胶排量。实施例1(1)低替井筒,坐封封隔器;(2)注入有机硼交联体系造缝;(3)注入有机硼交联体系,完成40-70目陶粒加砂,陶粒与交联胍胶的体积比5:100;(4)在加砂完毕后,打入一段胍胶基液作为隔离液;(5)提高排量,注入粘度为32mPa.s的稠化酸;(6)注入基液,将酸液完成顶替入地层。实施例2(1)低替井筒,坐封封隔器;(2)注入有机硼交联体系造缝;(3)注入有机硼交联体系,完成40-70目陶粒加砂,陶粒与交联胍胶的体积比10:100;(4)在加砂完毕后,打入一段胍胶基液作为隔离液;(5)提高排量,注入粘度为35mPa.s的交联酸;(6)注入基液,将酸液完成顶替入地层。实施例3(1)低替井筒,坐封封隔器;(2)注入有机硼交联体系造缝;(3)注入有机硼交联体系,完成50-60目陶粒加砂,陶粒与交联胍胶的体积比8:100;(4)在加砂完毕后,打入一段胍胶基液作为隔离液;(5)提高排量,注入粘度为50mPa.s的交联酸;(6)注入基液,将酸液完成顶替入地层。见表1,表1实施例1的前置加砂后效酸压泵注程序,在长庆气田开展加砂后效酸压试验12口井,与邻井同类储层相比,平均试气产量由3.83万方/天提高到5.22万方/天,提产36%,推广应用前景广阔。表1实施例1的前置加砂后效酸压泵注程序以上内容仅为说明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思想,不能以此限定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凡是按照本专利技术提出的技术思想,在技术方案基础上所做的任何改动,均落入本专利技术权利要求书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碳酸盐岩加砂后效酸压的压裂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n1)将交联胍胶与陶粒通过压裂机组注入压裂区,在压裂区形成铺设有陶粒的主裂缝和分支缝;/n其中,陶粒粒径为40-70目,陶粒与交联胍胶的体积比为(5-10):100;/n2)将高粘度酸液通过压裂机组注入压裂区,酸液溶蚀、扩张主裂缝和分支缝,形成酸蚀蚓孔与裂缝联结网络;/n其中,所述酸液的粘度大于30mPa.s,酸液的注入量大于交联胍胶的注入量。/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碳酸盐岩加砂后效酸压的压裂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将交联胍胶与陶粒通过压裂机组注入压裂区,在压裂区形成铺设有陶粒的主裂缝和分支缝;
其中,陶粒粒径为40-70目,陶粒与交联胍胶的体积比为(5-10):100;
2)将高粘度酸液通过压裂机组注入压裂区,酸液溶蚀、扩张主裂缝和分支缝,形成酸蚀蚓孔与裂缝联结网络;
其中,所述酸液的粘度大于30mPa.s,酸液的注入量大于交联胍胶的注入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碳酸...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丁勇李宪文马新星马旭张燕明古永红李楼楼问晓勇叶亮赵倩云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