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熊岩专利>正文

一种河道治理用捞取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402102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06 05:4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河道治理用捞取装置;属于河道治理技术领域;其技术要点包括固定杆,所述固定杆的上端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延伸杆,所述固定杆的两侧均设置有活动杆,所述活动杆上端与延伸杆贯穿连接,两个所述活动杆之间设置有捞取组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在固定杆的两侧设置有活动杆,活动杆通过连接块连接第一连接杆和第二连接杆,使得活动杆能够带动第一连接杆和第二连接杆转动,控制捞取组件开口的开启与闭合,避免了质量较轻的浮物在打捞时从开口出漂浮出来,提高了本装置的工作效率;通过将捞取网设置为大网口、中网口和小网口,使得捞取网能够捞取不同大小的垃圾,进一步提高了本装置的捞取效率。

A fishing device for river regula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河道治理用捞取装置
本技术涉及河道治理领域,更具体地说,尤其涉及一种河道治理用捞取装置。
技术介绍
河水污染指未经处理的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农田排水以及其他有害物质直接或间接进入河流,超过河流的自净能力,引起水质恶化和生物群落变化的现象。河流的稀释自净能力强,利于污染物扩散、降解,但由于目前世界上许多大工业区和城市都建立在滨河地区,大量排放废水入河,致使大多数河流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现有技术中大部分的河道治理用垃圾捞取装置均设置为开口较大,能够与水面接触面更广,从而打捞更多的垃圾,但是由于一些浮物质量较轻,在打捞时经常从网兜口漂浮出来,需要进行再次打捞,增加了工作强度,且浪费时间,而且现有的垃圾捞取装置开口不能调整使得捞取装置在向下移动时,水中的鱼虾等生物会进入捞取装置中,影响捞取装置的工作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开口能够调整的河道治理用捞取装置。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河道治理用捞取装置,包括固定杆,所述固定杆的上端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延伸杆,所述固定杆的两侧均设置有活动杆,所述活动杆上端与延伸杆贯穿连接,两个所述活动杆之间设置有捞取组件,所述捞取组件位于活动杆的下端,所述固定杆的下端两侧均通过伸缩导向杆与活动杆连接,所述固定杆的中部两侧均通过复位弹簧与活动杆连接,所述延伸杆的端部固定连接有挡块,所述延伸杆靠近固定杆的一端外侧套接有螺纹套环,所述捞取组件包括第一连接杆、第二连接杆和捞取网,所述捞取网位于第一连接杆和第二连接杆的一侧。上述的一种河道治理用捞取装置中,所述第一连接杆和第二连接杆的内部均镶嵌有加强筋,所述第一连接杆和第二连接杆均设置有两个,两个第一连接杆和两个第二连接杆的一端均通过销轴活动连接。上述的一种河道治理用捞取装置中,相邻的所述第一连接杆和第二连接杆通过销轴活动连接,且第一连接杆和第二连接杆的连接处设置有连接块,所述连接块固定安装在活动杆的底端。上述的一种河道治理用捞取装置中,所述固定杆的顶端外侧套接有第一摩擦套,所述活动杆的顶端外侧套接有第二摩擦套。上述的一种河道治理用捞取装置中,所述捞取网固定安装在第一连接杆和第二连接杆的一侧,所述捞取网由大网口、中网口和小网口构成。上述的一种河道治理用捞取装置中,所述大网口、中网口和小网口从上到下依次设置,且大网口、中网口和小网口通过编织连接,所述大网口、中网口和小网口的孔径依次减小。本技术采用上述结构后,1、通过在固定杆的两侧设置有活动杆,活动杆通过连接块连接第一连接杆和第二连接杆,使得活动杆能够带动第一连接杆和第二连接杆转动,控制捞取组件开口的开启与闭合,避免了质量较轻的浮物在打捞时从开口出漂浮出来,提高了本装置的工作效率;2、通过将捞取网设置为大网口、中网口和小网口,使得捞取网能够捞取不同大小的垃圾,进一步提高了本装置的捞取效率。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中的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但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任何限制。图1是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捞取组件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的捞取网结构剖面示意图。图中:1、固定杆;2、延伸杆;3、活动杆;4、捞取组件;5、伸缩导向杆;6、复位弹簧;7、挡块;8、螺纹套环;9、第一连接杆;10、第二连接杆;11、捞取网;12、连接块;13、第一摩擦套;14、第二摩擦套;15、加强筋;16、大网口;17、中网口;18、小网口。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提供了如图1-3所示的一种河道治理用捞取装置,如图1所示,包括固定杆1,固定杆1的顶端外侧套接有第一摩擦套13,固定杆1的上端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延伸杆2,固定杆1的两侧均设置有活动杆3,活动杆3的顶端外侧套接有第二摩擦套14,第一摩擦套13和第二摩擦套14起到了防滑的作用,活动杆3上端与延伸杆2贯穿连接,两个活动杆3之间设置有捞取组件4,捞取组件4能够打捞河底的垃圾,捞取组件4位于活动杆3的下端,固定杆1的下端两侧均通过伸缩导向杆5与活动杆3连接,伸缩导向杆5配合延伸杆2对活动杆3起到了一定的导向作用,使得活动杆3保持水平移动,固定杆1的中部两侧均通过复位弹簧6与活动杆3连接,复位弹簧6的设置使得活动杆3在不受力时能够自动复位,延伸杆2的端部固定连接有挡块7,延伸杆2靠近固定杆1的一端外侧套接有螺纹套环8,螺纹套环8能够对活动杆3限位固定,防止活动杆3复位,捞取组件4包括第一连接杆9、第二连接杆10和捞取网11,捞取网11位于第一连接杆9和第二连接杆10的一侧。如图2所示,第一连接杆9和第二连接杆10均设置有两个,两个第一连接杆9和两个第二连接杆10的一端均通过销轴活动连接,相邻的第一连接杆9和第二连接杆10通过销轴活动连接,且第一连接杆9和第二连接杆10的连接处设置有连接块12,连接块12固定安装在活动杆3的底端,通过连接块12使得活动杆3连接第一连接杆9和第二连接杆10,进而使得活动杆3能够带动第一连接杆9和第二连接杆10转动。如图3所示,第一连接杆9和第二连接杆10的内部均镶嵌有加强筋15,提高了第一连接杆9和第二连接杆10的强度,捞取网11固定安装在第一连接杆9和第二连接杆10的一侧,捞取网11由大网口16、中网口17和小网口18构成,大网口16、中网口17和小网口18从上到下依次设置,且大网口16、中网口17和小网口18通过编织连接,大网口16、中网口17和小网口18的孔径依次减小,通过这样的设置,使得捞取网11能够捞取不同大小的垃圾。本技术工作原理:本技术在工作时,首先将两个活动杆3相向移动,直至两个第一连接杆9和两个第二连接杆10贴合设置,此时捞取组件4的开口闭合,然后通过固定杆1将捞取组件4向下移动,当捞取组件4移动至河底时,此时向外移动两个活动杆3,再次过程中,伸缩导向杆5伸长,与延伸杆2配合对活动杆3起到导向的作用,使得活动杆3保持水平移动,复位弹簧6拉伸受力,然后拧动螺纹套环8,直至螺纹套环8与活动杆3接触,将活动杆3限位固定,防止活动杆3在复位弹簧6的作用下向内移动,此时两个第一连接杆9和两个第二连接杆10分开,形成开口,将捞取网11露出,然后握住第一摩擦套13或者两个第二摩擦套14,通过固定杆1操纵捞取网11对河底的垃圾进行捞取工作。以上所举实施例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方式,仅用来方便说明本技术,并非对本技术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任何所属
中具有通常知识者,若在不脱离本技术所提技术特征的范围内,利用本技术所揭示
技术实现思路
所作出局部更动或修饰的等效实施例,并且未脱离本技术的技术特征内容,均仍属于本技术技术特征的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河道治理用捞取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杆(1),所述固定杆(1)的上端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延伸杆(2),所述固定杆(1)的两侧均设置有活动杆(3),所述活动杆(3)上端与延伸杆(2)贯穿连接,两个所述活动杆(3)之间设置有捞取组件(4),所述捞取组件(4)位于活动杆(3)的下端,所述固定杆(1)的下端两侧均通过伸缩导向杆(5)与活动杆(3)连接,所述固定杆(1)的中部两侧均通过复位弹簧(6)与活动杆(3)连接,所述延伸杆(2)的端部固定连接有挡块(7),所述延伸杆(2)靠近固定杆(1)的一端外侧套接有螺纹套环(8),所述捞取组件(4)包括第一连接杆(9)、第二连接杆(10)和捞取网(11),所述捞取网(11)位于第一连接杆(9)和第二连接杆(10)的一侧。/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河道治理用捞取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杆(1),所述固定杆(1)的上端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延伸杆(2),所述固定杆(1)的两侧均设置有活动杆(3),所述活动杆(3)上端与延伸杆(2)贯穿连接,两个所述活动杆(3)之间设置有捞取组件(4),所述捞取组件(4)位于活动杆(3)的下端,所述固定杆(1)的下端两侧均通过伸缩导向杆(5)与活动杆(3)连接,所述固定杆(1)的中部两侧均通过复位弹簧(6)与活动杆(3)连接,所述延伸杆(2)的端部固定连接有挡块(7),所述延伸杆(2)靠近固定杆(1)的一端外侧套接有螺纹套环(8),所述捞取组件(4)包括第一连接杆(9)、第二连接杆(10)和捞取网(11),所述捞取网(11)位于第一连接杆(9)和第二连接杆(10)的一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河道治理用捞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杆(9)和第二连接杆(10)的内部均镶嵌有加强筋(15),所述第一连接杆(9)和第二连接杆(10)均设置有两个,两个第一连接杆(9)和两个第二连接杆(10)的一端均通过销轴活动连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熊岩
申请(专利权)人:熊岩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