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篱笆捆扎装置,其用于将铁丝捆扎于篱笆的横杆和竖桩上,以使横杆固定于竖桩,其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前部设有凹腔用于容置竖桩,所述凹腔的两侧对称设有齿轮安装部,所述齿轮安装部内安装有第一齿轮、第二齿轮、第三齿轮,所述第一齿轮与第三齿轮之间通过两个第二齿轮传动啮合,所述第一齿轮设于壳体后方,所述第三齿轮设于壳体前方,所述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绕各自的中心轴转动,所述第三齿轮为不完全齿轮并设有豁口用于容置横杆,所述豁口的深度超过第三齿轮的转动中心。上述方案中,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篱笆捆扎装置通过齿轮组的啮合带动第三齿轮转动,就可使铁丝紧紧的捆扎于横杆和竖桩上,高效的完成篱笆的捆扎作业,效率高,安全性佳,捆扎稳固,具有实用性。
A fence binding devi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篱笆捆扎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机械装置
,特别是指一种篱笆捆扎装置。
技术介绍
现有技术的篱笆捆扎装置需要人工将一段细铁丝通过钳子捆扎于篱笆的横杆和竖桩上,使横杆与竖桩形成十字交叉的固定形式,手工作业效率低下,需要将铁丝一圈圈的缠绕,步骤繁多,亟待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篱笆捆扎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手工捆扎的低效率的技术问题。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提供一种篱笆捆扎装置,其用于将铁丝捆扎于篱笆的横杆和竖桩上,以使横杆固定于竖桩,其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前部设有凹腔用于容置竖桩,所述凹腔的两侧对称设有齿轮安装部,所述齿轮安装部内安装有第一齿轮、第二齿轮、第三齿轮,所述第一齿轮与第三齿轮之间通过两个第二齿轮传动啮合,所述第一齿轮设于壳体后方,所述第三齿轮设于壳体前方,所述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绕各自的中心轴转动,所述第三齿轮为不完全齿轮并设有豁口用于容置横杆,所述豁口的深度超过第三齿轮的转动中心,以使横杆可放置于第三齿轮的转动中心处,所述齿轮安装部的前部轮廓与第三齿轮的外周轮廓相同,以使第三齿轮通过第二齿轮的啮合传动后,以自身的中心轴为转动中心而转动,所述齿轮安装部上具有与豁口相同形状的缺口部,所述缺口部朝向壳体的前方,所述第三齿轮的偏心位置处设有铁丝穿孔,所述铁丝穿孔与豁口位于第三齿轮的同一径向上。两个所述第二齿轮啮合于第三齿轮的后方,且两个所述第二齿轮与第三齿轮啮合的距离大于豁口的开口距离。所述壳体的后部上方设有提手。所述第一齿轮的中心固定有转轴,所述转轴转动连接于壳体上,所述转轴的外端固定连接有摇柄。所述齿轮安装部的前部具有半圆形轮廓,所述半圆形轮廓的内径与第三齿轮的外径相同,且所述半圆形轮廓与第三齿轮之间呈间隙配合,以使第三齿轮可顺畅的在半圆形轮廓内转动。所述齿轮安装部的前端侧壁上设有不完全的环形槽,所述环形槽呈C字型,所述第三齿轮的侧壁上设有不完全的环形滑块,所述环形滑块与第三齿轮共圆心,所述环形滑块滑动设置于环形槽内,所述环形滑块在豁口处的两个端部设有导向部。本专利技术的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如下:上述方案中,本专利技术的篱笆捆扎装置通过齿轮组的啮合带动第三齿轮转动,就可使铁丝紧紧的捆扎于横杆和竖桩上,高效的完成篱笆的捆扎作业,效率高,安全性佳,捆扎稳固,具有实用性。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部分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第三齿轮、铁丝、横杆、竖桩显示相对位置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的铁丝将横杆和竖桩捆扎固定后的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的壳体的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的第三齿轮和横杆的示意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的另一实施例的第三齿轮的结构示意图。图8为本专利技术的另一实施例的壳体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如图1至图6所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篱笆捆扎装置,其用于将铁丝1捆扎于篱笆的横杆2和竖桩3上,以使横杆2固定于竖桩3,所述篱笆捆扎装置包括壳体4,为方便描述,图1中右侧为壳体的前部,左侧为壳体的后部,所述壳体4前部设有凹腔41用于容置竖桩,所述凹腔41的两侧对称设有齿轮安装部42,所述齿轮安装部42内安装有第一齿轮5、第二齿轮6、第三齿轮7,所述第一齿轮5与第三齿轮7之间通过两个第二齿轮6传动啮合,所述第一齿轮5设于壳体4后方,所述第三齿轮7设于壳体4前方,所述第一齿轮5和第二齿轮6绕各自的中心轴转动,所述第三齿轮7为不完全齿轮并设有豁口71用于容置横杆2,所述豁口71的深度超过第三齿轮7的转动中心,以使横杆2可放置于第三齿轮7的转动中心处,所述齿轮安装部42的前部轮廓与第三齿轮7的外周轮廓相同,以使第三齿轮7通过第二齿轮6的啮合传动后,以自身的中心轴为转动中心而转动,所述齿轮安装部42上具有与豁口71相同形状的缺口部421,所述缺口部421朝向壳体4的前方,所述第三齿轮7的偏心位置处设有铁丝穿孔8,所述铁丝穿孔8与豁口71位于第三齿轮7的同一径向上。即当第三齿轮7上的豁口71朝向壳体4前方时,所述铁丝穿孔8位于豁口71的后方。两个所述第二齿轮6啮合于第三齿轮7的后方,且两个所述第二齿轮6与第三齿轮7啮合的距离大于豁口711的开口距离。所述壳体4的后部上方设有提手9。所述第一齿轮5的中心固定有转轴10,所述转轴10转动连接于壳体4上,所述转轴10的外端固定连接有摇柄11。另一实施例中还可以通过电机(未图示)带动第一齿轮转动,在此不做赘述。所述齿轮安装部42的前部具有半圆形轮廓,所述半圆形轮廓的内径与第三齿轮7的外径相同,且所述半圆形轮廓与第三齿轮7之间呈间隙配合,以使第三齿轮7可顺畅的在半圆形轮廓内转动。如图7和图8所示的另一实施例,所述齿轮安装部42的前端侧壁上设有不完全的环形槽12,所述环形槽12呈C字型,所述第三齿轮7的侧壁上设有不完全的环形滑块13,所述环形滑块13与第三齿轮7共圆心,所述环形滑块13滑动设置于环形槽12内,所述环形滑块13在豁口71处的两个端部设有导向部131。所述导向部的宽度呈渐缩状,即越接近豁口处,导向部的宽度越小,起到对第三齿轮的转动进行导向的作用。工作时,取一段适合长度的铁丝1,穿设于壳体4上的两个第三齿轮7的铁丝穿孔8内,初始位置时,将第三齿轮7的豁口71与齿轮安装部42上的缺口部41大致重合,然后人手提着壳体上的提手9,将壳体4的凹腔41对准竖桩3,将缺口部41对准横杆2,然后人手提着壳体4向前方顶着,使铁丝1靠近竖桩3的后侧,然后转动摇柄11,第一齿轮5通过第二齿轮6带动第三齿轮7转动,横杆2位于第三齿轮7的中心区域,第三齿轮7绕着横杆2转动,将铁丝1缠绕于横杆2上,然后铁丝1的中段位于竖桩3的后方,铁丝1的两端部缠绕于横杆2上,完成横杆2与竖桩3的捆扎作业。以上所述是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
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专利技术所述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篱笆捆扎装置,其用于将铁丝捆扎于篱笆的横杆和竖桩上,以使横杆固定于竖桩,其特征在于,其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前部设有凹腔用于容置竖桩,所述凹腔的两侧对称设有齿轮安装部,所述齿轮安装部内安装有第一齿轮、第二齿轮、第三齿轮,所述第一齿轮与第三齿轮之间通过两个第二齿轮传动啮合,所述第一齿轮设于壳体后方,所述第三齿轮设于壳体前方,所述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绕各自的中心轴转动,所述第三齿轮为不完全齿轮并设有豁口用于容置横杆,所述豁口的深度超过第三齿轮的转动中心,以使横杆可放置于第三齿轮的转动中心处,所述齿轮安装部的前部轮廓与第三齿轮的外周轮廓相同,以使第三齿轮通过第二齿轮的啮合传动后,以自身的中心轴为转动中心而转动,所述齿轮安装部上具有与豁口相同形状的缺口部,所述缺口部朝向壳体的前方,所述第三齿轮的偏心位置处设有铁丝穿孔,所述铁丝穿孔与豁口位于第三齿轮的同一径向上。/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篱笆捆扎装置,其用于将铁丝捆扎于篱笆的横杆和竖桩上,以使横杆固定于竖桩,其特征在于,其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前部设有凹腔用于容置竖桩,所述凹腔的两侧对称设有齿轮安装部,所述齿轮安装部内安装有第一齿轮、第二齿轮、第三齿轮,所述第一齿轮与第三齿轮之间通过两个第二齿轮传动啮合,所述第一齿轮设于壳体后方,所述第三齿轮设于壳体前方,所述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绕各自的中心轴转动,所述第三齿轮为不完全齿轮并设有豁口用于容置横杆,所述豁口的深度超过第三齿轮的转动中心,以使横杆可放置于第三齿轮的转动中心处,所述齿轮安装部的前部轮廓与第三齿轮的外周轮廓相同,以使第三齿轮通过第二齿轮的啮合传动后,以自身的中心轴为转动中心而转动,所述齿轮安装部上具有与豁口相同形状的缺口部,所述缺口部朝向壳体的前方,所述第三齿轮的偏心位置处设有铁丝穿孔,所述铁丝穿孔与豁口位于第三齿轮的同一径向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篱笆捆扎装置,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第二齿轮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正军,
申请(专利权)人:孙正军,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