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建筑施工用防护平台及其使用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4401711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06 05:35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建筑施工用防护平台及其使用方法,包括钢制主框架和铝合金施工平台,钢制主框架包括若干个竖向间隔设置的提升导轨,提升导轨的一侧沿竖向间隔设置有附墙卸荷防倾防坠机构,另一侧沿竖向固定有导轨柱,铝合金施工平台固定于导轨柱之上,导轨柱与驱动机构相连,通过驱动机构带动导轨柱竖向移动,导轨柱包括竖向的内排立杆和与内排立柱平行的外排立杆,外排立杆的外侧设置有钢制防护网,铝合金施工平台包括两个铝合金走道板,两个铝合金走道板沿竖向间隔设置于内排立杆和外排立杆之间的上侧。本发明专利技术与施工层连接稳定,可根据施工层高的变化调节主框架和施工平台的高度以及走道板的布置,相比现有防护平台节省大量材料,防倾防坠。

A protective platform for construction and its applica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建筑施工用防护平台及其使用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建筑施工
,特别是指一种建筑施工用防护平台及其使用方法。
技术介绍
在装配式建筑或者全现浇外墙项目施工过程中,需要进行防护,现有的附着式脚手架包括七步甚至更多步走道板,下面几层走道板没有作用,只是为了提升时,满足悬臂高度不超规范,这样就存在材料浪费大,整个脚手架质量较重,不便于进行爬升或者使施工墙体承载较大。CN209637192U公开了一种新型建筑外墙防护平台,主要用于低层建筑,若是用于高层建筑,目前建筑施工是一次施工一层,需要防护1.5m的高度,就是说防护架最少高4.5m,而这4.5m是没有外墙可以安装附着装置的,该防护平台没有考虑到施工层不能做附墙预埋,使用时容易发生倾翻,出现不稳定。另外,高层建筑,因风力较大,对防护平台与建筑的墙体的结合稳定性有着更高的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建筑施工用防护平台及其使用方法,与施工层连接稳定,可根据施工层高的变化调节主框架和施工平台的高度以及走道板的布置,相比现有脚手架或防护平台节省大量材料,并且具有防倾防坠功能。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建筑施工用防护平台,包括钢制主框架和铝合金施工平台,钢制主框架包括若干个竖向间隔设置的提升导轨,提升导轨的一侧沿竖向间隔设置有附墙卸荷防倾防坠机构,另一侧沿竖向固定有导轨柱,铝合金施工平台固定于导轨柱的上端,导轨柱与驱动机构相连,通过驱动机构带动导轨柱竖向移动,导轨柱包括竖向的内排立杆和与内排立柱平行的外排立杆,外排立杆外侧的上端设置有钢制防护网,铝合金施工平台包括两个铝合金走道板,两个铝合金走道板沿竖向间隔设置于内排立杆和外排立杆之间的上侧。进一步地,驱动机构包括竖向设置的液压油缸,液压油缸的下端通过附墙件与建筑墙体的施工完成层可拆卸相连,液压油缸的上端设置有顶升承力托盘,顶升承力托盘上方的导轨柱上设置有顶升螺栓,顶升螺栓位于铝合金施工平台的下方。进一步地,驱动机构包括下吊点、上吊点和电动葫芦,下吊点、电动葫芦和上吊点从下到上依次设置于导轨柱上,上吊点对应的施工完成层上设置有可拆卸的吊挂件,电动葫芦与下吊点相连,电动葫芦的牵引链条与吊挂件相连。进一步地,附墙卸荷防倾防坠机构包括附墙导向座、顶撑、导向轮和防坠器,附墙导向座一端通过穿墙螺栓固定于建筑墙体的施工完成层,另一端设置有与提升导轨配合的导向轮,顶撑和防坠器分别设置于附墙导向座的上下两侧,且与提升导轨配合。进一步地,铝合金走道板和建筑墙体之间设置有水平的内挑板,内挑板一端伸出铝合金走道板,且铰接有用于防止物料坠落的翻板。进一步地,外排立杆、铝合金走道板和提升导轨的内侧沿竖向均布间距100mm的螺栓孔。所述的建筑施工用防护平台的使用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将钢制主框架通过附墙卸荷防倾防坠机构安装于建筑墙体上,附墙卸荷防倾防坠机构安装于建筑墙体的施工完成层,下层的铝合金走道板对应刚完成的施工层,上层的铝合金走道板对应待施工层,将翻板的自由端置于与待施工层相邻的施工完成层上。(2)步骤(1)中的待施工层完成施工后,启动驱动机构带动钢制主框架上移,钢制主框架带动铝合金施工平台上移至下一待施工层。进一步地,步骤(2)中,若驱动机构采用液压油缸,将最下端的附墙卸荷防倾防坠机构取下,安装在步骤(1)中所述的待施工层上,液压油缸伸展,顶升承力托盘通过顶升螺栓推动钢制主框架上升,钢制主框架带动铝合金施工平台上移至下一待施工层;然后液压油缸收缩,将附墙件上移至下一施工完成层,同时带动液压油缸位置上移。进一步地,步骤(2)中,若驱动机构采用电动葫芦,将最下端的附墙卸荷防倾防坠机构取下,安装在步骤(1)中所述的待施工层上,启动电动葫芦,牵引链条传动,带动钢制主框架上升,钢制主框架带动铝合金施工平台上移至下一待施工层;然后电动葫芦反向转动,将吊挂件上移至下一施工完成层。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1、本专利技术专利主要应用于装配式建筑,亦可用于全现浇外墙项目施工防护,与施工层连接稳定,可适用于不同高度层的施工,可根据施工层高的变化调节主框架和施工平台的高度以及走道板的布置;驱动机构为电动葫芦,亦可采用液压油缸,也可采用电机和减速箱;相比于传统脚手架和传统的附着式升降脚手架、传统全钢附着式升降脚手架节省大量材料;2、采用多个附墙结构,在升降过程中,可起到防倾防坠的作用;3、施工平台采用铝合金,轻型架体,铝合金承受施工活荷载和风荷载是足够的,主要受力结构是导轨柱,导轨柱采用钢制的,即能保证防护平台的强度,又能减轻其重量,而且无火灾隐患;4、防护平台的所有连接均可采用螺栓连接,并进行扭力校核,无任何钢管扣件,连接十分可靠;5、安装快捷简单,不需要过高安装技术,普通工人即可,可满足装配式建筑的高施工需求。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实施例一导轨柱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2中A的局部放大图;图4为实施例一导轨柱提升后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实施例二导轨柱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图5中B的局部放大图;图7为实施例二导轨柱提升后的结构示意图。提升导轨1,附墙导向座2,顶撑3,防坠器4,导轨柱5,内排立杆6,外排立杆7,钢制防护网8,铝合金走道板9,液压油缸10,顶升承力托盘11,内挑板13,翻板14,下吊点15,上吊点16,电动葫芦17,牵引链条18,吊挂件19,施工完成层20,待施工层21,附墙件22。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付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实施例一如图1-3所示,一种建筑施工用防护平台,包括钢制主框架和铝合金施工平台,钢制主框架包括若干个间隔设置的提升导轨1,如2个提升导轨1,具体根据建筑墙体需求进行设置,提升导轨1的一侧沿竖向间隔设置有附墙卸荷防倾防坠机构,附墙卸荷防倾防坠机构包括附墙导向座2、顶撑3、导向轮和防坠器4,附墙导向座2为型钢和钢板焊接制作而成,附墙导向座2一端通过穿墙螺栓固定于建筑墙体的施工完成层20,另一端固定有与提升导轨1配合的导向轮,顶撑3和防坠器4分别安装于附墙导向座2的上下两侧,且与提升导轨1配合。提升导轨1的另一侧沿竖向固定有导轨柱5,导轨柱5采用型钢焊接成标准件,使用螺栓安装而成,导轨柱5高7m,根据建筑结构层高也可改变,覆盖层高*2+1m,铝合金施工平台固定于两个导轨柱5的上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建筑施工用防护平台,其特征在于:包括钢制主框架和铝合金施工平台,钢制主框架包括若干个竖向间隔设置的提升导轨,提升导轨的一侧沿竖向间隔设置有附墙卸荷防倾防坠机构,另一侧沿竖向固定有导轨柱,铝合金施工平台固定于导轨柱的上端,导轨柱与驱动机构相连,通过驱动机构带动导轨柱竖向移动,导轨柱包括竖向的内排立杆和与内排立柱平行的外排立杆,外排立杆外侧的上端设置有钢制防护网,铝合金施工平台包括两个铝合金走道板,两个铝合金走道板沿竖向间隔设置于内排立杆和外排立杆之间的上侧。/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建筑施工用防护平台,其特征在于:包括钢制主框架和铝合金施工平台,钢制主框架包括若干个竖向间隔设置的提升导轨,提升导轨的一侧沿竖向间隔设置有附墙卸荷防倾防坠机构,另一侧沿竖向固定有导轨柱,铝合金施工平台固定于导轨柱的上端,导轨柱与驱动机构相连,通过驱动机构带动导轨柱竖向移动,导轨柱包括竖向的内排立杆和与内排立柱平行的外排立杆,外排立杆外侧的上端设置有钢制防护网,铝合金施工平台包括两个铝合金走道板,两个铝合金走道板沿竖向间隔设置于内排立杆和外排立杆之间的上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施工用防护平台,其特征在于:驱动机构包括竖向设置的液压油缸,液压油缸的下端通过附墙件与建筑墙体的施工完成层可拆卸相连,液压油缸的上端设置有顶升承力托盘,顶升承力托盘上方的导轨柱上设置有顶升螺栓,顶升螺栓位于铝合金施工平台的下方。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施工用防护平台,其特征在于:驱动机构包括下吊点、上吊点和电动葫芦,下吊点、电动葫芦和上吊点从下到上依次设置于导轨柱上,上吊点对应的施工完成层上设置有可拆卸的吊挂件,电动葫芦与下吊点相连,电动葫芦的牵引链条与吊挂件相连。


4.根据权利要求1-3之一所述的一种建筑施工用防护平台,其特征在于:附墙卸荷防倾防坠机构包括附墙导向座、顶撑、导向轮和防坠器,附墙导向座一端通过穿墙螺栓固定于建筑墙体的施工完成层,另一端设置有与提升导轨配合的导向轮,顶撑和防坠器分别设置于附墙导向座的上下两侧,且与提升导轨配合。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施工用防护平台,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空亮曹珍珠高湛吴云飞武鑫鑫王辉
申请(专利权)人:河南中之正工程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