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脚手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401689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06 05:3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脚手架,涉及建筑工具技术领域,其包括两个支撑架,每个支撑架均包括两个竖直的支撑杆、若干沿水平方向固定连接于两个支撑杆之间的连接杆,两个支撑架之间设置有踩踏板,踩踏板的两端固定有扣合部,两端的扣合部对应扣合于两个支撑架的连接杆设置;两个支撑架之间还连接有铰接组件,铰接组件位于支撑架的同一侧设置,铰接组件包括与其中一个支撑架的支撑杆铰接的第一铰接部、与另一个支撑架的支撑杆铰接并与第一铰接部铰接的第二铰接部。通过设置铰接组件和扣合部,使得脚手架的拆装更加方便,从而使得脚手架更换地点使用更加方便。

A kind of scaffol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脚手架
本专利技术涉及建筑工具
,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脚手架。
技术介绍
脚手架为在施工现场为工人操作并高处作业而搭设的各种支架,为建筑领域的通用术语,主要在建筑工地上用在外墙、内部装修或层高较高无法直接施工的地方。如专利号为CN203701543U的中国专利,该专利公开了一种稳固性脚手架,其主要包括脚手架本体、脚踏板,脚手架本体上端设有脚踏板,踏板两端设有卡钩,脚踏板两端分别卡钩于脚手架本体上端第二根长方形支杆上,脚手架本体顶端设有防护杆,两侧防护杆中间位置均设有安全带挂环,两侧防护杆于两侧横向支撑杆之间设有折叠休息椅,所述折叠休息椅由支杆、拉带、坐板组成,两侧横向支撑杆两端分别紧固连接于脚手架本体支腿上,L型支杆两端分别紧固连接于两侧横向支撑杆与脚手架本体支腿交接处,脚手架本体支腿中间位置采用X型支杆交叉紧固连接,脚手架本体两端采用长方形支杆紧固连接,脚手架本体支腿上分别设有可折叠支脚。采用上述脚手架,由于脚手架的结构较为复杂,使得拆卸组装较为麻烦,导致实际使用时,脚手架更换地点使用时比较麻烦,有待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脚手架,其具有脚手架更换地点使用更加方便的优点。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脚手架,包括两个支撑架,每个支撑架均包括两个竖直的支撑杆、若干沿水平方向固定连接于两个支撑杆之间的连接杆,两个所述支撑架之间设置有踩踏板,所述踩踏板的两端固定有扣合部,两端的所述扣合部对应扣合于两个支撑架的连接杆设置;两个所述支撑架之间还连接有铰接组件,所述铰接组件位于支撑架的同一侧设置,所述铰接组件包括与其中一个支撑架的支撑杆铰接的第一铰接部、与另一个支撑架的支撑杆铰接并与所述第一铰接部铰接的第二铰接部。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当需要对脚手架进行拆卸时,先将脚手架的踩踏板拆出后,将铰接组件进行折叠使得两个支撑架相互靠近进行折叠收纳,从而使得脚手架的拆卸收纳更加方便。当移动至指定地点需要组装时,通过将两个支撑架相互远离,然后将铰接组件的第一铰接部和第二铰接部打直,然后将踩踏板的扣合部对应从上方扣入两个支撑架的连接杆进一步加固即可。通过设置铰接组件和扣合部,使得脚手架的拆装更加方便,从而使得脚手架更换地点使用更加方便。本专利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第一铰接部和第二铰接部均包括两个铰接杆,且第一铰接部和第二铰接部的两个铰接杆均呈上下分布且朝靠近对应支撑杆的方向逐渐远离设置。通过上述技术方案,第一铰接部和第二铰接部的两个铰接杆与对应的支撑杆的铰接点相互远离设置,使得铰接组件展开打直后整体呈接近“X”形设置,从而使得整体的结构稳定性更好。本专利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踩踏板设置有多个,每个踩踏板沿着连接杆长度方向的宽度小于或等于连接杆的一半设置。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当人需要爬上脚手架时,通过从下至上依次将踩踏板呈前后错位的铺设形成阶梯状,方便操作人员的上下。本专利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支撑杆的上端均开设有安装槽,两个支撑架之间还设置有护杆,所述护杆垂直于支撑架设置,所述护杆两端对应固定有用于嵌入所述安装槽的定位杆。通过上述技术方案,设置护杆,通过护杆对脚手架的前后两侧进行阻挡形成维护,加强脚手架的安全性。本专利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护杆朝外水平延伸形成板状。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板状的护杆可以临时放置一些工具,减少操作人员弯身到踩踏板上拿取工具的情况,使得整体使用更加方便。本专利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每个所述支撑杆的下端面均设置有万向轮。通过上述技术方案,设置万向轮,一半采用带刹车的万向轮,当需要移动时,通过万向轮方便对脚手架整体进行移动,当移动到位后,通过刹车可以限制万向轮转动,使得整体使用更加方便。本专利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连接杆呈圆杆设置;每个所述扣合部的下端均开设有扣合槽,所述扣合槽沿对应踩踏板的长度方向呈倾斜向上开设,且每个所述踩踏板两端的扣合槽呈平行设置。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扣合槽的倾斜设置,当需要对踩踏板进行拆卸时,需要将踩踏板倾斜向上移动才能拆出,减少了踩踏板安装后意外脱出的情况,使得踩踏板安装后更加稳定。本专利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踩踏板的下端面高于所述扣合槽的槽底设置,当脚手架需要折叠并进行移动时,所述踩踏板沿竖直设置,且所述踩踏板两端的扣合部的扣合槽对应扣入同一支撑架的两个连接杆设置。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当脚手架折叠收纳并需要对脚手架进行移动时,通过将踩踏板的扣合槽对应扣入支撑架的连接杆进行固定,使得踩踏板可以对应设置于支撑架外侧,移动时仅需要操作人员手扶脚手架通过万向轮移动即可,从而使得脚手架更换地点的使用更加方便。本专利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踩踏板的下端面设置有限位杆,当脚手架需要折叠并进行移动时,所述限位杆抵触铰接组件的第一铰接部和第二铰接部的铰接处靠近第一铰接部和第二铰接部与对应支撑架铰接的一侧用于限制第一铰接部和第二铰接部的翻转打开。通过上述技术方案,设置限位杆,当脚手架折叠收纳并移动时,限位杆可以抵触铰接组件的铰接处从而限制铰接组件翻转打开的情况,从而使得脚手架折叠收纳后的结构更加稳定,使得脚手架的移动更加稳定方便。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通过设置铰接组件和扣合部,使得脚手架的拆装更加方便,从而使得脚手架更换地点使用更加方便;(2)通过扣合槽的倾斜设置,使得踩踏板安装后更加稳定,另外,使得踩踏板可以对应设置于支撑架外侧,使得脚手架更换地点的使用更加方便;(3)通过设置限位杆,使得脚手架折叠收纳后的结构更加稳定,使得脚手架的移动更加稳定方便。附图说明图1为实施例一的整体示意图;图2为实施例一的折叠状态示意图;图3位实施例二的局部爆炸示意图;图4位实施例三的踩踏板和扣合部结构示意图;图5位实施例三的折叠状态示意图。附图标记:1、支撑架;11、支撑杆;12、连接杆;2、铰接组件;21、第一铰接部;22、第二铰接部;3、踩踏板;4、扣合部;5、扣合槽;6、安装槽;7、护杆;8、定位杆;9、限位杆;10、万向轮。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详细描述。实施例一:一种脚手架,如图1、图2所示,包括两个支撑架1,每个支撑架1均包括两个竖直的支撑杆11、若干沿水平方向固定连接于两个支撑杆11之间的连接杆12。本实施例中,连接杆12呈圆杆设置,每个支撑架1均设置有四个连接杆12,四个连接杆12沿竖直方向分布,且相邻连接杆12之间的间距相等设置。每个支撑杆11的下端面均固定有带刹车的万向轮10,即在万向轮10上增加刹车机构,可参见专利CN102729729B。两个支撑架1之间连接有铰接组件2,铰接组件2位于支撑架1的同一侧设置。铰接组件2包括与其中一个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脚手架,包括两个支撑架(1),每个支撑架(1)均包括两个竖直的支撑杆(11)、若干沿水平方向固定连接于两个支撑杆(11)之间的连接杆(12),两个所述支撑架(1)之间,设置有踩踏板(3),所述踩踏板(3)的两端固定有扣合部(4),两端的所述扣合部(4)对应扣合于两个支撑架(1)的连接杆(12)设置;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支撑架(1)之间还连接有铰接组件(2),所述铰接组件(2)位于支撑架(1)的同一侧设置,所述铰接组件(2)包括与其中一个支撑架(1)的支撑杆(11)铰接的第一铰接部(21)、与另一个支撑架(1)的支撑杆(11)铰接并与所述第一铰接部(21)铰接的第二铰接部(22)。/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脚手架,包括两个支撑架(1),每个支撑架(1)均包括两个竖直的支撑杆(11)、若干沿水平方向固定连接于两个支撑杆(11)之间的连接杆(12),两个所述支撑架(1)之间,设置有踩踏板(3),所述踩踏板(3)的两端固定有扣合部(4),两端的所述扣合部(4)对应扣合于两个支撑架(1)的连接杆(12)设置;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支撑架(1)之间还连接有铰接组件(2),所述铰接组件(2)位于支撑架(1)的同一侧设置,所述铰接组件(2)包括与其中一个支撑架(1)的支撑杆(11)铰接的第一铰接部(21)、与另一个支撑架(1)的支撑杆(11)铰接并与所述第一铰接部(21)铰接的第二铰接部(2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脚手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铰接部(21)和第二铰接部(22)均包括两个铰接杆,且第一铰接部(21)和第二铰接部(22)的两个铰接杆均呈上下分布且朝靠近对应支撑杆(11)的方向逐渐远离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脚手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踩踏板(3)设置有多个,每个踩踏板(3)沿着连接杆(12)长度方向的宽度小于或等于连接杆(12)的一半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脚手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杆(11)的上端均开设有安装槽(6),两个支撑架(1)之间还设置有护杆(7),所述护杆(7)垂直于支撑架(1)设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殷少愚殷蔚曙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森大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