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装配式管道井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装配式管道井,属于管道井
技术介绍
装配式管道井广泛应用于市政工程、房建等领域,主要用于排水、排污、排油或布置设备管线等。在现有的地下管路系统中,管道井一般与管材连接形成管路网,从而为城市的排水、排污提供通道。现有的管道井在进行组装时,大多是通过水泥将一体成型的管道井套筒组装在一起,使用水泥对管道井套筒进行连接时,使得管道井套筒安装的工作量增大,使得工作效率降低,并且使得管道井套筒之间进行对接时的误差较大,使得管道井的排水导水效果较差;同时现有的装配式管道井在组装完成后,其各个套筒之间的固定方式大多是通过各自的重力实现压合连接,重力压合时会使得各个套筒之间的缝隙较大,使得后续进行浇筑时极为不便,并且在浇筑完成后,其各个套筒之间依旧均为单独的个体存在,在遇到地震,导致管道井发生晃动时,套筒之间连接处浇筑的水泥会崩裂,使得各个套筒之间的连接效果大大降低,其他现有解决方案中例如CN109403379A,CN108678129A通过分段式凹槽和卡扣设计实现管道井的装配式设计,但是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装配式管道井,其特征在于,包括井座(1)、下井室(2)、上井室(3)、井盖(4)、加固件(5)和装配组件(6),所述下井室(2)设置在井座(1)的上方,所述上井室(3)设置在下井室(2)的上方,所述井盖(4)设置在上井室(3)的上方,所述下井室(2)和上井室(3)的内部均设置有加固件(5),所述装配组件(6)设置在下井室(2)和上井室(3)内部的空腔中;/n所述井座(1)由底座板(11)、底座嵌柱(12)和第一连接槽(16)组成,所述底座板(11)顶部的中央位置设置有底座嵌柱(12),所述底座板(11)的顶部开设有第一连接槽(16),所述第一连接槽(16)环绕底座嵌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装配式管道井,其特征在于,包括井座(1)、下井室(2)、上井室(3)、井盖(4)、加固件(5)和装配组件(6),所述下井室(2)设置在井座(1)的上方,所述上井室(3)设置在下井室(2)的上方,所述井盖(4)设置在上井室(3)的上方,所述下井室(2)和上井室(3)的内部均设置有加固件(5),所述装配组件(6)设置在下井室(2)和上井室(3)内部的空腔中;
所述井座(1)由底座板(11)、底座嵌柱(12)和第一连接槽(16)组成,所述底座板(11)顶部的中央位置设置有底座嵌柱(12),所述底座板(11)的顶部开设有第一连接槽(16),所述第一连接槽(16)环绕底座嵌柱(12)开设;
所述下井室(2)由下井套筒(21)、第一连接圈(22)、进水开口(23)、第一契合环(24)、第二连接槽(25)和第一契合槽(26)组成,所述下井套筒(21)为中空的管状结构,所述下井套筒(21)设置在底座板(11)的上方,所述下井套筒(21)的底部设置有第一连接圈(22),所述第一连接圈(22)与第一连接槽(16)相匹配设置,且所述第一连接圈(22)插接在第一连接槽(16)的内部,所述下井套筒(21)四周的外侧壁上均贯穿开设有若干个进水开口(23),若干个所述进水开口(23)之间的间距相同,所述下井套筒(21)的顶部设置有第一契合环(24),所述下井套筒(21)顶部内圆侧的侧壁上开设有第二连接槽(25),所述第二连接槽(25)的内底部开设有第一契合槽(26);
所述上井室(3)由上井套筒(31)、第三连接槽(32)、第二契合槽(33)、第二连接圈(34)和第二契合环(35)组成,所述上井套筒(31)为中空的管状结构,所述上井套筒(31)设置在下井套筒(21)的上方,所述上井套筒(31)顶部内圆侧的侧壁上开设有第三连接槽(32),所述上井套筒(31)底部外圆侧的筒壁上开设有第二契合槽(33),所述第二契合槽(33)与第一契合环(24)相匹配设置,且所述第一契合环(24)插接在第二契合槽(33)的内部,所述上井套筒(31)的底部设置有第二连接圈(34),所述第二连接圈(34)与第二连接槽(25)相匹配设置,且所述第二连接圈(34)插接在第二连接槽(25)的内部,所述第二连接圈(34)远离上井套筒(31)的一端设置有第二契合环(35),所述第二契合环(35)与第一契合槽(26)相匹配设置,亲切所述第二契合环(35)插接在第一契合槽(26)的内部;
所述井盖(4)由上盖板(41)和盖板嵌柱(42)组成,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汪智锐,刘汉景,刘超,李镇麟,初辉,
申请(专利权)人:中铁天丰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