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装配式管道井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401181 阅读:4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06 05:2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装配式管道井,包括井座、下井室、上井室、井盖、加固件和装配组件,本发明专利技术一种装配式管道井结构简单,组装方便,通过转动外螺纹丝杆进行转动时能够带动杆壁上螺纹连接的两个内螺纹套筒沿着杆壁进行升降,当内螺纹套筒两侧传动压杆末端的限位滑块滑动至限位滑槽的最低端时,内螺纹套筒能够带动传动压杆上的限位滑块对上井套筒和下井套筒施加一个压力,使得上井套筒与下井套筒之间牢固的连接,下井套筒与井座进行牢固的连接,当遇到地震导致管道井晃动时,内螺纹套筒可以起到一个支撑的作用,使得各个单独存在的套筒连接一体,可以有效的防止由于晃动而导致的套筒连接处浇筑的水泥造成崩裂的现象。

A kind of assembled pipeline well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装配式管道井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装配式管道井,属于管道井

技术介绍
装配式管道井广泛应用于市政工程、房建等领域,主要用于排水、排污、排油或布置设备管线等。在现有的地下管路系统中,管道井一般与管材连接形成管路网,从而为城市的排水、排污提供通道。现有的管道井在进行组装时,大多是通过水泥将一体成型的管道井套筒组装在一起,使用水泥对管道井套筒进行连接时,使得管道井套筒安装的工作量增大,使得工作效率降低,并且使得管道井套筒之间进行对接时的误差较大,使得管道井的排水导水效果较差;同时现有的装配式管道井在组装完成后,其各个套筒之间的固定方式大多是通过各自的重力实现压合连接,重力压合时会使得各个套筒之间的缝隙较大,使得后续进行浇筑时极为不便,并且在浇筑完成后,其各个套筒之间依旧均为单独的个体存在,在遇到地震,导致管道井发生晃动时,套筒之间连接处浇筑的水泥会崩裂,使得各个套筒之间的连接效果大大降低,其他现有解决方案中例如CN109403379A,CN108678129A通过分段式凹槽和卡扣设计实现管道井的装配式设计,但是其在装配过程中接缝也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装配式管道井,其特征在于,包括井座(1)、下井室(2)、上井室(3)、井盖(4)、加固件(5)和装配组件(6),所述下井室(2)设置在井座(1)的上方,所述上井室(3)设置在下井室(2)的上方,所述井盖(4)设置在上井室(3)的上方,所述下井室(2)和上井室(3)的内部均设置有加固件(5),所述装配组件(6)设置在下井室(2)和上井室(3)内部的空腔中;/n所述井座(1)由底座板(11)、底座嵌柱(12)和第一连接槽(16)组成,所述底座板(11)顶部的中央位置设置有底座嵌柱(12),所述底座板(11)的顶部开设有第一连接槽(16),所述第一连接槽(16)环绕底座嵌柱(12)开设;/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装配式管道井,其特征在于,包括井座(1)、下井室(2)、上井室(3)、井盖(4)、加固件(5)和装配组件(6),所述下井室(2)设置在井座(1)的上方,所述上井室(3)设置在下井室(2)的上方,所述井盖(4)设置在上井室(3)的上方,所述下井室(2)和上井室(3)的内部均设置有加固件(5),所述装配组件(6)设置在下井室(2)和上井室(3)内部的空腔中;
所述井座(1)由底座板(11)、底座嵌柱(12)和第一连接槽(16)组成,所述底座板(11)顶部的中央位置设置有底座嵌柱(12),所述底座板(11)的顶部开设有第一连接槽(16),所述第一连接槽(16)环绕底座嵌柱(12)开设;
所述下井室(2)由下井套筒(21)、第一连接圈(22)、进水开口(23)、第一契合环(24)、第二连接槽(25)和第一契合槽(26)组成,所述下井套筒(21)为中空的管状结构,所述下井套筒(21)设置在底座板(11)的上方,所述下井套筒(21)的底部设置有第一连接圈(22),所述第一连接圈(22)与第一连接槽(16)相匹配设置,且所述第一连接圈(22)插接在第一连接槽(16)的内部,所述下井套筒(21)四周的外侧壁上均贯穿开设有若干个进水开口(23),若干个所述进水开口(23)之间的间距相同,所述下井套筒(21)的顶部设置有第一契合环(24),所述下井套筒(21)顶部内圆侧的侧壁上开设有第二连接槽(25),所述第二连接槽(25)的内底部开设有第一契合槽(26);
所述上井室(3)由上井套筒(31)、第三连接槽(32)、第二契合槽(33)、第二连接圈(34)和第二契合环(35)组成,所述上井套筒(31)为中空的管状结构,所述上井套筒(31)设置在下井套筒(21)的上方,所述上井套筒(31)顶部内圆侧的侧壁上开设有第三连接槽(32),所述上井套筒(31)底部外圆侧的筒壁上开设有第二契合槽(33),所述第二契合槽(33)与第一契合环(24)相匹配设置,且所述第一契合环(24)插接在第二契合槽(33)的内部,所述上井套筒(31)的底部设置有第二连接圈(34),所述第二连接圈(34)与第二连接槽(25)相匹配设置,且所述第二连接圈(34)插接在第二连接槽(25)的内部,所述第二连接圈(34)远离上井套筒(31)的一端设置有第二契合环(35),所述第二契合环(35)与第一契合槽(26)相匹配设置,亲切所述第二契合环(35)插接在第一契合槽(26)的内部;
所述井盖(4)由上盖板(41)和盖板嵌柱(42)组成,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汪智锐刘汉景刘超李镇麟初辉
申请(专利权)人:中铁天丰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