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地下室底部及四周地下水引排方法及结构技术

技术编号:24401122 阅读:1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06 05:2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地下室底部及四周地下水引排方法及结构,本发明专利技术是在地下室四周及底部设置纵横相交的排水暗沟,并在纵横相交点设置集水井将来自排水暗沟的水临时汇集后引至位于地下室外墙四角的降水井,通过降水井内的潜水泵将降水井内的水抽至室外地面的蓄水沉淀池,经沉淀后的水作为施工用水再次利用。本发明专利技术有效解决了基坑施工期间排水的问题,加快施工速度,将施工废水转化为中水进行水资源综合利用,起到节约用水和降低施工成本的作业,降低地下水压力,避免地下室底板及地下室外墙渗漏风险确保工程质量。

A method and structure of groundwater diversion and drainage at the bottom and around the basemen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地下室底部及四周地下水引排方法及结构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地下室底部及四周地下水引排方法及结构,属于桥梁工程预制构件施工

技术介绍
随着现代建筑的迅速扩展,建设用地渐渐缺乏。往往工程项目建设选址地貌复杂多样,基坑深度深,基坑面积大,基坑内还存有大量地下水和雨水。造成在基坑施工过程中地下水排出困难,施工进度缓慢。在建筑投入使用后会在底板和外墙出现大量渗漏水点,后期的防渗堵漏难度相当大。采用现有技术进行排降水,无法确保施工过程中施工面的有序开展,在丰水期地下水位上升时,地下水对底板产生压力,会破坏地下室基础结构,导致底板和外墙渗漏。另外采用现有技术将基坑尤其是深基坑内的水体经过处理后排入市政污水管网,成本高,施工困难,不利于水资源利用。因此,现有技术仍存在不足,有待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地下室底部及四周地下水引排方法及结构,以解决基坑施工过程中地下水排水困难、底板及地下室外墙水压过高导致渗漏、影响基础结构质量等技术问题,从而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地下室底部及四周地下水引排方法,该方法是在地下室四周及底部设置纵横相交的排水暗沟,并在纵横相交点设置集水井将来自排水暗沟的水临时汇集后引至位于地下室外墙四角的降水井,通过降水井内的潜水泵将降水井内的水抽至室外地面的蓄水沉淀池,经沉淀后的水作为施工用水再次利用。前述地下室底部及四周地下水引排方法中,上述方法的施工步骤如下:a、在对地下室基坑开挖时,将基坑开挖至地下室底板底面以下200mm以下;b、在地下室外墙四角处继续下挖至地下室底板标高以下3m的深坑,然后采用钢筋混凝土在深坑内浇筑降水井;c、将基坑底部夯实构成素土夯实层;在素土夯实层顶面浇筑一层100mm厚的混凝土垫层;d、在混凝土垫层上采用灰砖砌筑集水井,集水井按行列方式排列在待浇筑地下室底板和地下室外墙外侧的混凝土垫层上;e、在混凝土垫层上铺设下层土工布,并在下层土工布上铺设反滤层;f、在反滤层顶面安装排水暗沟,通过排水暗沟将所有集水井以及位于地下室外墙四角的降水井连接为一体,形成排水网格;g、在反滤层及排水暗沟顶面铺设上层土工布;在上层土工布顶面回填覆盖土层至地下室底板底面标高并夯实;h、在覆盖土层顶面完成地下室底板及地下室外墙的混凝土浇筑施工;在地下室外墙外侧回填土至室外地面标高并夯实;i、在降水井的井口一侧构筑蓄水沉淀池;并在降水井底安装浮球阀和潜水泵,潜水泵经抽水管将降水井内的水抽至蓄水沉淀池经沉淀后再次利用。前述地下室底部及四周地下水引排方法中,所述排水暗沟采用成品∩型槽铺设;∩型槽下口宽度400mm,高度500mm;∩型槽两侧壁底部中间设有半径为200mm的半圆孔作为进水孔。前述地下室底部及四周地下水引排方法中,所述排水暗沟铺设时,每节∩型槽之间以及与集水井或降水井之间的连接采用M10.0水泥砂浆连接;排水暗沟应保持中间高四角低的方式进行铺设,形成0.5%的排水坡度。前述地下室底部及四周地下水引排方法中,反滤层是由一层卵石层和一层碎石层构成;在铺设碎石层时,碎石层在排水暗沟两侧底部形成斜三角形堆积;三角形堆积的顶高应将排水暗沟两侧的进水孔覆盖。前述地下室底部及四周地下水引排方法中,在碎石层及排水暗沟顶面铺设上层土工布时,土工布应紧贴排水暗沟顶面和三角形堆积进行铺设。前述地下室底部及四周地下水引排方法中,降水井的浇筑采用分段浇筑方式,浇筑时在降水井一侧的井壁上预埋钢爬梯;首次浇筑高度高于待浇筑地下室底板标高;待完成素土夯实层、混凝土垫层、集水井、下层土工布、反滤层和上层土工布施工之后再浇筑上段降水井至地面标高。按上述地下室底部及四周地下水引排方法构成的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地下室底部及四周地下水引排结构,包括位于地下室四角的降水井和位于地下室底板下方和地下室外墙外侧的一组集水井;一组集水井与地下室四角的降水井之间经排水暗沟连接;降水井内设有潜水泵和浮球阀,潜水泵位于降水井底板上;潜水泵经抽水管与至室外地面的蓄水沉淀池连接。前述地下室底部及四周地下水引排结构中,所述排水暗沟为一组∩型槽构成的连接件;∩型槽下口宽度400mm,高度500mm;∩型槽两侧壁底部中间设有半径为200mm的进水孔。前述地下室底部及四周地下水引排结构中,所述排水暗沟顶部与地下室底板底面之间由下至上依次设有上层土工布,上层土工布顶面设有覆盖土层;排水暗沟下方由上至下依次设有碎石层、卵石层、混凝土垫层和素土夯实层;其中,碎石层在排水暗沟外侧设有三角形堆积将排水暗沟的进水孔覆盖。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通过对底板下方及地下室外墙四周地下水、雨水分块引流汇集进入降水井,再通过降水井将水体抽出室外蓄水沉淀池中,有效地利用“降排结合、综合利用”的思想。从而解决了基坑施工期间排水的问题,加快施工速度,将施工废水转化为中水进行水资源综合利用,起到节约用水和降低施工成本的作业,降低地下水压力,避免地下室底板及地下室外墙渗漏风险确保工程质量。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暗置排水盲沟横断面正视图;图3是∩型槽的结构示意图。图中标记如下:1-排水暗沟,2-集水井,3-降水井,4-蓄水沉淀池,5-地下室底板,6-地下室外墙,7-室外地面,8-混凝土垫层,9-卵石层,10-下层土工布,11-素土夯实层,12-覆盖土层,13-潜水泵,14-浮球阀,15-抽水管,16-钢爬梯,17-降水井盖板,18-井壁,19-降水井底板,20-进水孔,21-上层土工布、22-碎石层、23-三角形堆积。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地下室底部及四周地下水引排方法,该方法如图1~图3所示,该方法是在地下室四周及底部设置纵横相交的排水暗沟1,并在纵横相交点设置集水井2将来自排水暗沟1的水临时汇集后引至位于地下室外墙6四角的降水井3,通过降水井3内的潜水泵13将降水井3内的水抽至室外地面7的蓄水沉淀池4,经沉淀后的水作为施工用水再次利用。前述地下室底部及四周地下水引排方法,施工步骤如下:a、在对地下室基坑开挖时,将基坑开挖至地下室底板5底面以下200mm以下;b、在地下室外墙6四角处继续下挖至地下室底板5标高以下3m的深坑,然后采用钢筋混凝土在深坑内浇筑降水井3;c、将基坑底部夯实构成素土夯实层11;在素土夯实层11顶面浇筑一层100mm厚的混凝土垫层8;d、在混凝土垫层8上采用灰砖砌筑集水井2,集水井2按行列方式排列在待浇筑地下室底板5和地下室外墙6外侧的混凝土垫层8上;e、在混凝土垫层8上铺设下层土工布10,并在下层土工布10上铺设反滤层;f、在反滤层顶面安装排水暗沟1,通过排水暗沟1将所有集水井2以及位于地下室外墙6四角的降水井3连接为一体,形成排水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地下室底部及四周地下水引排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是在地下室四周及底部设置纵横相交的排水暗沟,并在纵横相交点设置集水井将来自排水暗沟的水临时汇集后引至位于地下室外墙四角的降水井,通过降水井内的潜水泵将降水井内的水抽至室外地面的蓄水沉淀池,经沉淀后的水作为施工用水再次利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地下室底部及四周地下水引排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是在地下室四周及底部设置纵横相交的排水暗沟,并在纵横相交点设置集水井将来自排水暗沟的水临时汇集后引至位于地下室外墙四角的降水井,通过降水井内的潜水泵将降水井内的水抽至室外地面的蓄水沉淀池,经沉淀后的水作为施工用水再次利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地下室底部及四周地下水引排方法,其特征在于:上述方法的施工步骤如下:
在对地下室基坑开挖时,将基坑开挖至地下室底板底面以下200mm以下;
在地下室外墙四角处继续下挖至地下室底板标高以下3m的深坑,然后采用钢筋混凝土在深坑内浇筑降水井;
将基坑底部夯实构成素土夯实层;在素土夯实层顶面浇筑一层100mm厚的混凝土垫层;
在混凝土垫层上采用灰砖砌筑集水井,集水井按行列方式排列在待浇筑地下室底板和地下室外墙外侧的混凝土垫层上;
在混凝土垫层上铺设下层土工布,并在下层土工布上铺设反滤层;
在反滤层顶面安装排水暗沟,通过排水暗沟将所有集水井以及位于地下室外墙四角的降水井连接为一体,形成排水网格;
在反滤层及排水暗沟顶面铺设上层土工布;在上层土工布顶面回填覆盖土层至地下室底板底面标高并夯实;
在覆盖土层顶面完成地下室底板及地下室外墙的混凝土浇筑施工;在地下室外墙外侧回填土至室外地面标高并夯实;
在降水井的井口一侧构筑蓄水沉淀池;并在降水井底安装浮球阀和潜水泵,潜水泵经抽水管将降水井内的水抽至蓄水沉淀池经沉淀后再次利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地下室底部及四周地下水引排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水暗沟采用成品∩型槽铺设;∩型槽下口宽度400mm,高度500mm;∩型槽两侧壁底部中间设有半径为200mm的半圆孔作为进水孔。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地下室底部及四周地下水引排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水暗沟铺设时,每节∩型槽之间以及与集水井或降水井之间的连接采用M10.0水泥砂浆连接;排水暗沟应保持中间高四角低的方式进行铺设,形成0.5%的排水坡度。


5.根据权利要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邹焕新苏伟谢永意王彬杨瑾刘彭飞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建筑第四工程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