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减振细纱锭子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400744 阅读:3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06 05:1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出一种新型减振细纱锭子,包括锭杆、套设于锭杆上端并与其固定连接的锭盘、套设于锭杆下端的锭脚、上端套合于锭盘内部、下端套合于锭脚内部的轴承座,设置于锭杆外侧的弹性管以及与锭杆底部接触的减振组件,所述锭杆底部开设有开口向下的第一球形凹面;所述减振组件包括滑动块、支承块以及弹簧,所述支承块设置于锭杆下方,支承块顶部为第二球形凹面,所述弹簧固定设置于支承块下方。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解决了细纱锭子减震效果不佳、易产生较大的横向震动的问题,提出一种结构合理能够提高减振效果的新型减振细纱锭子。

A new type of vibration damping spinning spindl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减振细纱锭子
本技术涉及纺织机械设备
,具体涉及一种新型减振细纱锭子。
技术介绍
锭子是纺纱机上加拈卷绕的主要部件之一,是以两点支承的细长回转轴为主体的组合件。在粗纱机、细纱机和拈线机上都有锭子。锭子结构的改良和进步关键在于减少振动和磨损。任何锭子在回转时都难免振动和磨损,剧烈的振动会引起筒管窜跳,使纱线断头或成形不良,加速机件的磨损,在高速回转时尤为明显。细纱锭子在高速回转时会出现纵向振动和横向振动。纵向振动是指锭子和筒管做上下窜动,横向振动俗称锭子摇头,传统的锭子所采取的减振措施一般为双弹性件减振,即采用弹性管和锭杆下部轴承处设置弹簧,但锭杆底部与锭脚底部接触通常为固定的面接触或点接触,整体减振效果不佳,尤其在此种减振措施下易产生较大的横向震动。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为了解决现有细纱锭子减震效果不佳、易产生较大的横向震动的问题,本技术提出一种结构合理能够提高减振效果的新型减振细纱锭子。一种新型减振细纱锭子,包括锭杆、套设于锭杆上端并与其固定连接的锭盘、套设于锭杆下端的锭脚、上端套合于锭盘内部、下端套合于锭脚内部的轴承座,设置于锭杆外侧的弹性管以及与锭杆底部接触的减振组件,所述锭杆底部开设有开口向下的第一球形凹面;所述减振组件包括滑动块、支承块以及弹簧,所述支承块设置于锭杆下方,支承块顶部为第二球形凹面,所述滑动块包括与第一球形凹面匹配的上部球面和与第二球形凹面相匹配的下部球面且设置于第一球形凹面和第二球形凹面之间,所述弹簧固定设置于支承块下方。进一步地,所述轴承座上端设置有上轴承,所述弹性管设置于上轴承下方。进一步地,所述锭脚底部设置有上小下大的圆台,所述弹性管底部套在圆台的侧壁上,所述弹簧设置在圆台上方且与圆台顶面连接。进一步地,所述减振组件上方设置有轴承挡片,所述轴承挡片与弹性管内壁固定连接,轴承挡片上设置有套合于锭杆上的下轴承,所述下轴承外圈与弹性管间隙配合。进一步地,所述轴承座上方设置有密封垫圈。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球形凹面的弧度小于第二球形凹面的弧度。进一步地,所述锭脚、锭杆、锭盘以及轴承座形成的封闭腔体内填充有锭子油。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本技术提出一种新型减振细纱锭子,其中锭杆底部开设的第一球形凹面、滑动块以及支承块上的第二球形凹面形成减振组件的主体,滑动块在第一球形凹面和第二球形凹面之间具有一定滑动自由度和转动自由度,对锭子产生的横向振动进行一定程度的吸收,且锭子油在第一球形凹面、第二球形凹面和滑动块的接触面产生油膜,油膜的缓冲对锭子也进行一定程度的减振;结合设置的弹性管以及弹簧柔性支承件的设置,整体上减少了锭子可能产生的刚性振动对锭子组成部件的损伤,大大提高了细纱锭子的减震效果。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减振组件处结构示意图。附图中标号为:1为锭杆,2为锭盘,3为锭脚,4为下轴承,5为轴承挡片,6为支承块,7为圆台,8为弹簧,9为滑动块,10为弹性管,11为轴承座,12为上轴承,13为密封垫圈。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如图1~图2所示,一种新型减振细纱锭子,包括锭杆1、套设于锭杆1上端并与其固定连接的锭盘2、套设于锭杆1下端的锭脚3、上端套合于锭盘2内部、下端套合于锭脚3内部的轴承座11,设置于锭杆1外侧的弹性管10以及与锭杆1底部接触的减振组件,所述锭杆1底部开设有开口向下的第一球形凹面;所述减振组件包括滑动块9、支承块6以及弹簧8,所述支承块6设置于锭杆1下方,支承块6顶部为第二球形凹面,所述滑动块9包括与第一球形凹面匹配的上部球面和与第二球形凹面相匹配的下部球面且设置于第一球形凹面和第二球形凹面之间,所述弹簧8固定设置于支承块6下方。具体的,所述轴承座11上端设置有上轴承12,所述弹性管10设置于上轴承12下方;所述锭脚3底部设置有上小下大的圆台7,所述弹性管10底部套在圆台7的侧壁上,所述弹簧8设置在圆台7上方且与圆台7顶面连接;所述减振组件上方设置有轴承挡片5,所述轴承挡片5与弹性管10内壁固定连接,轴承挡片5上设置有套合于锭杆1上的下轴承4,所述下轴承4外圈与弹性管10间隙配合;所述轴承座11上方设置有密封垫圈13;所述第一球形凹面的弧度小于第二球形凹面的弧度;所述锭脚3、锭杆1、锭盘2以及轴承座11形成的封闭腔体内填充有锭子油。本技术在使用时,通过设置在锭盘2外侧的锭带带动锭盘2及锭杆1转动,锭杆1在上轴承、下轴承4以及减振组件的限制下进行高速回转的纺纱动作,其中锭杆1底部的第一球形凹面、滑动块9上下的两个球形面以及支承块6上的第二球形凹面形成组成减振组件的主体,滑动块9在第一球形凹面和第二球形凹面之间具有一定滑动自由度和转动自由度,锭子在横向振动时,滑动块9可以在第二球形凹面内产生一定范围的滑移且滑动块9顶部与第一球形凹面灵活接触磨合,对锭子产生的横向振动进行一定程度的吸收,且锭子油在第一球形凹面、第二球形凹面和滑动块9的上下面之间产生油膜,油膜的缓冲对锭子也进行一定程度的减振;结合设置的弹簧8,通过弹簧8的阻尼减少了锭子的纵向振动幅度,通过弹性管10的设置,整体上减少了锭杆1可能产生的刚性振动对锭杆1组成部件的损伤,且弹性管10底部与圆台7侧壁接触,保证了弹性管10的对中性的同时,弹性管10可在圆台7侧壁上产生一定程度的偏移,进一步吸收锭杆1振动带来的冲击,大大提高了细纱锭子的减振效果。以上所述之实施例,只是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限制本技术的实施范围,故凡依本技术专利范围所述构造、特征及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或修饰,均应包括于本技术申请专利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新型减振细纱锭子,其特征在于,包括锭杆(1)、套设于锭杆(1)上端并与其固定连接的锭盘(2)、套设于锭杆(1)下端的锭脚(3)、上端套合于锭盘(2)内部、下端套合于锭脚(3)内部的轴承座(11),设置于锭杆(1)外侧的弹性管(10)以及与锭杆(1)底部接触的减振组件,所述锭杆(1)底部开设有开口向下的第一球形凹面;/n所述减振组件包括滑动块(9)、支承块(6)以及弹簧(8),所述支承块(6)设置于锭杆(1)下方,支承块(6)顶部为第二球形凹面,所述滑动块(9)包括与第一球形凹面匹配的上部球面和与第二球形凹面相匹配的下部球面且设置于第一球形凹面和第二球形凹面之间,所述弹簧(8)固定设置于支承块(6)下方。/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减振细纱锭子,其特征在于,包括锭杆(1)、套设于锭杆(1)上端并与其固定连接的锭盘(2)、套设于锭杆(1)下端的锭脚(3)、上端套合于锭盘(2)内部、下端套合于锭脚(3)内部的轴承座(11),设置于锭杆(1)外侧的弹性管(10)以及与锭杆(1)底部接触的减振组件,所述锭杆(1)底部开设有开口向下的第一球形凹面;
所述减振组件包括滑动块(9)、支承块(6)以及弹簧(8),所述支承块(6)设置于锭杆(1)下方,支承块(6)顶部为第二球形凹面,所述滑动块(9)包括与第一球形凹面匹配的上部球面和与第二球形凹面相匹配的下部球面且设置于第一球形凹面和第二球形凹面之间,所述弹簧(8)固定设置于支承块(6)下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减振细纱锭子,其特征在于,所述轴承座(11)上端设置有上轴承(12),所述弹性管(10)设置于上轴承(12)下方。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减振细纱锭...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刚张昊
申请(专利权)人:河南二纺机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