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滚筒吸取传递的贴合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399437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06 04:4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滚筒吸取传递的贴合机,中心滚筒旋转设置在机架的前后侧壁的中部左端之前;中心滚筒中空设置并且侧壁上成型有若干均匀分布的中心吸孔;第一滚筒、第二滚筒和第三滚筒设置在中心滚筒的左侧四周并且旋转设置在机架的前后侧壁之间;第一滚筒中空设置并且侧壁上成型有若干均匀分布的第一吸孔;第二滚筒中空设置并且侧壁上成型有若干均匀分布的第二吸孔;第三滚筒中空设置并且侧壁上成型有若干均匀分布的第三吸孔;第一滚筒、第二滚筒、中心滚筒和第三滚筒的内部被外部抽空设备抽成负压;机架的前后侧壁之间成型有第一下料块、第二下料块、出料下料块和第三下料块。

A kind of laminating machine with roller suction and transmiss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滚筒吸取传递的贴合机
本专利技术涉及贴合机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滚筒吸取传递的贴合机。
技术介绍
目前,在国内的皮革行业中,所用的多层皮革上胶贴合机通常存在以下特点:只有一对辊筒;皮革贴合需多人手工操作;一次只能加贴一张皮,三层皮需贴合两次;贴合后需手工裁切;因夹层皮过胶后需手工贴合,机器间断性工作,无连续性;一般需用两台机,一台用于过胶,一台用于手工贴合后的压实;因需手工贴合、裁切,故只能使用单张夹层皮革,表面皮革使用卷皮;机器需多人协同手工操作,而皮革贴合所用胶水挥发的刺激性气味会影响健康,工作环境较为恶劣;由于前述几个原因,致使生产成本较高、效率较低,且工作环境较为恶劣。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针对现有设备的操作人员经常接触刺激性气味影响工作人员的健康的技术问题,提供了一种滚筒吸取传递的贴合机。本专利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滚筒吸取传递的贴合机,包括矩形框架状的机架、表皮同步带传输装置、内皮同步带传输装置、底皮同步带传送装置、输出同步带传送装置和贴合装置;机架的右侧壁上自上而下依次成型有左右贯穿的表皮输入孔、内皮输入孔和底皮输入孔;机架的左侧壁上成型有左右贯穿设置的输出孔;表皮同步带传输装置水平穿过表皮输入孔;内皮同步带传输装置水平穿过内皮输入孔;底皮同步带传送装置水平穿过底皮输入孔;输出同步带传送装置水平穿过输出孔;贴合装置包括第一滚筒、第二滚筒、中心滚筒和第三滚筒;中心滚筒旋转设置在机架的前后侧壁的中部左端之前;中心滚筒中空设置并且侧壁上成型有若干均匀分布的中心吸孔;第一滚筒、第二滚筒和第三滚筒设置在中心滚筒的左侧四周并且旋转设置在机架的前后侧壁之间;第一滚筒中空设置并且侧壁上成型有若干均匀分布的第一吸孔;第二滚筒中空设置并且侧壁上成型有若干均匀分布的第二吸孔;第三滚筒中空设置并且侧壁上成型有若干均匀分布的第三吸孔;第一滚筒、第二滚筒、中心滚筒和第三滚筒的内部被外部抽空设备抽成负压;第一滚筒位于表皮同步带传输装置的左侧并且第一滚筒的上端水平面与表皮同步带传输装置的上表面平齐;第二滚筒位于内皮同步带传输装置的左侧并且第二滚筒的上端水平面与内皮同步带传输装置的上表面平齐;第三滚筒位于底皮同步带传送装置的左侧并且第三滚筒的上端水平面与底皮同步带传送装置的上表面平齐;机架的前后侧壁之间成型有第一下料块、第二下料块、出料下料块和第三下料块;第一下料块位于第一滚筒、第二滚筒、中心滚筒之间;第一下料块呈三角形;第一下料块的三个端面分别成型为圆弧面;第一下料块上侧的端面与第一滚筒的外表面配合并且两者接触;第一下料块左侧的端面与中心滚筒同轴设置并且与第一滚筒的外表面相切;第一下料块右侧的端面与第二滚筒同轴设置;第二下料块位于第二滚筒、中心滚筒和第三滚筒之间;第二下料块呈三角形;第一下料块的上侧端面和左侧端面分别成型为圆弧面;第二下料块的上侧端面与第二滚筒的外表面配合并且两者接触;第二下料块左侧端面与中心滚筒同轴设置并且与第二滚筒的外表面相切;出料下料块呈三角形;出料下料块位于中心滚筒的左下角;出料下料块的上侧端面与中心滚筒的外表面配合并且两者接触;出料下料块的下侧端面与中心滚筒的外表面下端相切;第三下料块呈三角形;第三下料块的右侧端面与第三滚筒的外表面配合并且两者接触;第三下料块的左侧端面与中心滚筒同轴设置并且与第三滚筒的外表面相切;输出同步带传送装置位于第三下料块的左下侧并且位于中心滚筒的下方;第一下料块内成型有第一储胶腔;第一下料块的左侧端面上设置有第一涂胶刷;第二下料块内成型有第二储胶腔;第二下料块的左侧端面上设置有第二涂胶刷;第一滚筒逆时针旋转;中心滚筒顺指针旋转;第二滚筒逆时针旋转;第三滚筒逆时针旋转;第一滚筒、第二滚筒、中心滚筒和第三滚筒四者的外表面直径相同并且转速相同。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机架的前后侧壁之间固定有第一过渡块;第一过渡块位于第一滚筒和表皮同步带传输装置之间;第一过渡块的右端成型有与表皮同步带传输装置的左端外表面配合的圆弧凹面、左端成型有与第一滚筒的外表面配合的圆弧凹面;第一过渡块的上端面与表皮同步带传输装置的上表面平齐。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机架的前后侧壁之间固定有第二过渡块;第二过渡块位于第二滚筒和内皮同步带传输装置之间;第二过渡块的右端成型有与内皮同步带传输装置的左端外表面配合的圆弧凹面、左端成型有与第二滚筒的外表面配合的圆弧凹面;第二过渡块的上端面与内皮同步带传输装置的上表面平齐。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机架的前后侧壁之间固定有第三过渡块;第三过渡块位于第三滚筒和底皮同步带传送装置之间;第三过渡块的右端成型有与底皮同步带传送装置的外表面配合的圆弧凹面、左端成型有与第三滚筒的外表面配合的圆弧凹面;第三过渡块的上端面与底皮同步带传送装置的上表面平齐。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第一储胶腔呈倒置的三角形并且第一涂胶刷的上端位于第一储胶腔的下侧尖角处;第二储胶腔呈倒置的三角形并且第二涂胶刷的上端位于第二储胶腔的下侧尖角处。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结构简单,送料收料方便,保证工作人员的健康。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剖面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0、机架;100、表皮输入孔;101、内皮输入孔;102、底皮输入孔;103、输出孔;20、表皮同步带传输装置;21、第一过渡块;30、内皮同步带传输装置;31、第二过渡块;40、底皮同步带传送装置;41、第三过渡块;50、输出同步带传送装置;60、贴合装置;61、第一滚筒;610、第一吸孔;62、第二滚筒;620、第二吸孔;63、中心滚筒;630、中心吸孔;64、第三滚筒;640、第三吸孔;65、第一下料块;651、第一涂胶刷;66、第二下料块;661、第二涂胶刷;67、出料下料块;68、第三下料块。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所示,一种滚筒吸取传递的贴合机,包括矩形框架状的机架10、表皮同步带传输装置20、内皮同步带传输装置30、底皮同步带传送装置40、输出同步带传送装置50和贴合装置60;机架10的右侧壁上自上而下依次成型有左右贯穿的表皮输入孔100、内皮输入孔101和底皮输入孔102;机架10的左侧壁上成型有左右贯穿设置的输出孔103;表皮同步带传输装置20水平穿过表皮输入孔100;内皮同步带传输装置30水平穿过内皮输入孔101;底皮同步带传送装置40水平穿过底皮输入孔102;输出同步带传送装置50水平穿过输出孔103;贴合装置60包括第一滚筒61、第二滚筒62、中心滚筒63和第三滚筒64;中心滚筒63旋转设置在机架10的前后侧壁的中部左端之前;中心滚筒63中空设置并且侧壁上成型有若干均匀分布的中心吸孔630;第一滚筒61、第二滚筒62和第三滚筒64设置在中心滚筒63的左侧四周并且旋转设置在机架10的前后侧壁之间;第一滚筒61中空设置并且侧壁上成型有若干均匀分布的第一吸孔610;第二滚筒62中空设置并且侧壁上成型有若干均匀分布的第二吸孔620;第三滚筒64中空设置并且侧壁上成型有若干均匀分布的第三吸孔640;第一滚筒61、第二滚筒62、中心滚筒63和第三滚筒64的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滚筒吸取传递的贴合机,其特征在于:包括矩形框架状的机架(10)、表皮同步带传输装置(20)、内皮同步带传输装置(30)、底皮同步带传送装置(40)、输出同步带传送装置(50)和贴合装置(60);机架(10)的右侧壁上自上而下依次成型有左右贯穿的表皮输入孔(100)、内皮输入孔(101)和底皮输入孔(102);机架(10)的左侧壁上成型有左右贯穿设置的输出孔(103);表皮同步带传输装置(20)水平穿过表皮输入孔(100);内皮同步带传输装置(30)水平穿过内皮输入孔(101);底皮同步带传送装置(40)水平穿过底皮输入孔(102);输出同步带传送装置(50)水平穿过输出孔(103);贴合装置(60)包括第一滚筒(61)、第二滚筒(62)、中心滚筒(63)和第三滚筒(64);中心滚筒(63)旋转设置在机架(10)的前后侧壁的中部左端之前;中心滚筒(63)中空设置并且侧壁上成型有若干均匀分布的中心吸孔(630);第一滚筒(61)、第二滚筒(62)和第三滚筒(64)设置在中心滚筒(63)的左侧四周并且旋转设置在机架(10)的前后侧壁之间;第一滚筒(61)中空设置并且侧壁上成型有若干均匀分布的第一吸孔(610);第二滚筒(62)中空设置并且侧壁上成型有若干均匀分布的第二吸孔(620);第三滚筒(64)中空设置并且侧壁上成型有若干均匀分布的第三吸孔(640);第一滚筒(61)、第二滚筒(62)、中心滚筒(63)和第三滚筒(64)的内部被外部抽空设备抽成负压;第一滚筒(61)位于表皮同步带传输装置(20)的左侧并且第一滚筒(61)的上端水平面与表皮同步带传输装置(20)的上表面平齐;第二滚筒(62)位于内皮同步带传输装置(30)的左侧并且第二滚筒(62)的上端水平面与内皮同步带传输装置(30)的上表面平齐;第三滚筒(64)位于底皮同步带传送装置(40)的左侧并且第三滚筒(64)的上端水平面与底皮同步带传送装置(40)的上表面平齐;机架(10)的前后侧壁之间成型有第一下料块(65)、第二下料块(66)、出料下料块(67)和第三下料块(68);第一下料块(65)位于第一滚筒(61)、第二滚筒(62)、中心滚筒(63)之间;第一下料块(65)呈三角形;第一下料块(65)的三个端面分别成型为圆弧面;第一下料块(65)上侧的端面与第一滚筒(61)的外表面配合并且两者接触;第一下料块(65)右侧的端面与中心滚筒(63)同轴设置并且与第一滚筒(61)的外表面相切;第一下料块(65)右侧的端面与第二滚筒(62)同轴设置;第二下料块(66)位于第二滚筒(62)、中心滚筒(63)和第三滚筒(64)之间;第二下料块(66)呈三角形;第一下料块(65)的上侧端面和左侧端面分别成型为圆弧面;第二下料块(66)的上侧端面与第二滚筒(62)的外表面配合并且两者接触;第二下料块(66)左侧端面与中心滚筒(63)同轴设置并且与第二滚筒(62)的外表面相切;出料下料块(67)呈三角形;出料下料块(67)位于中心滚筒(63)的左下角;出料下料块(67)的上侧端面与中心滚筒(63)的外表面配合并且两者接触;出料下料块(67)的下侧端面与中心滚筒(63)的外表面下端相切;第三下料块(68)呈三角形;第三下料块(68)的右侧端面与第三滚筒(64)的外表面配合并且两者接触;第三下料块(68)的左侧端面与中心滚筒(63)同轴设置并且与第三滚筒(64)的外表面相切;输出同步带传送装置(50)位于第三下料块(68)的左下侧并且位于中心滚筒(63)的下方;第一下料块(65)内成型有第一储胶腔;第一下料块(65)的左侧端面上设置有第一涂胶刷(651);第二下料块(66)内成型有第二储胶腔;第二下料块(66)的左侧端面上设置有第二涂胶刷(661);第一滚筒(61)逆时针旋转;中心滚筒(63)顺指针旋转;第二滚筒(62)逆时针旋转;第三滚筒(64)逆时针旋转;第一滚筒(61)、第二滚筒(62)、中心滚筒(63)和第三滚筒(64)四者的外表面直径相同并且转速相同。/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滚筒吸取传递的贴合机,其特征在于:包括矩形框架状的机架(10)、表皮同步带传输装置(20)、内皮同步带传输装置(30)、底皮同步带传送装置(40)、输出同步带传送装置(50)和贴合装置(60);机架(10)的右侧壁上自上而下依次成型有左右贯穿的表皮输入孔(100)、内皮输入孔(101)和底皮输入孔(102);机架(10)的左侧壁上成型有左右贯穿设置的输出孔(103);表皮同步带传输装置(20)水平穿过表皮输入孔(100);内皮同步带传输装置(30)水平穿过内皮输入孔(101);底皮同步带传送装置(40)水平穿过底皮输入孔(102);输出同步带传送装置(50)水平穿过输出孔(103);贴合装置(60)包括第一滚筒(61)、第二滚筒(62)、中心滚筒(63)和第三滚筒(64);中心滚筒(63)旋转设置在机架(10)的前后侧壁的中部左端之前;中心滚筒(63)中空设置并且侧壁上成型有若干均匀分布的中心吸孔(630);第一滚筒(61)、第二滚筒(62)和第三滚筒(64)设置在中心滚筒(63)的左侧四周并且旋转设置在机架(10)的前后侧壁之间;第一滚筒(61)中空设置并且侧壁上成型有若干均匀分布的第一吸孔(610);第二滚筒(62)中空设置并且侧壁上成型有若干均匀分布的第二吸孔(620);第三滚筒(64)中空设置并且侧壁上成型有若干均匀分布的第三吸孔(640);第一滚筒(61)、第二滚筒(62)、中心滚筒(63)和第三滚筒(64)的内部被外部抽空设备抽成负压;第一滚筒(61)位于表皮同步带传输装置(20)的左侧并且第一滚筒(61)的上端水平面与表皮同步带传输装置(20)的上表面平齐;第二滚筒(62)位于内皮同步带传输装置(30)的左侧并且第二滚筒(62)的上端水平面与内皮同步带传输装置(30)的上表面平齐;第三滚筒(64)位于底皮同步带传送装置(40)的左侧并且第三滚筒(64)的上端水平面与底皮同步带传送装置(40)的上表面平齐;机架(10)的前后侧壁之间成型有第一下料块(65)、第二下料块(66)、出料下料块(67)和第三下料块(68);第一下料块(65)位于第一滚筒(61)、第二滚筒(62)、中心滚筒(63)之间;第一下料块(65)呈三角形;第一下料块(65)的三个端面分别成型为圆弧面;第一下料块(65)上侧的端面与第一滚筒(61)的外表面配合并且两者接触;第一下料块(65)右侧的端面与中心滚筒(63)同轴设置并且与第一滚筒(61)的外表面相切;第一下料块(65)右侧的端面与第二滚筒(62)同轴设置;第二下料块(66)位于第二滚筒(62)、中心滚筒(63)和第三滚筒(64)之间;第二下料块(66)呈三角形;第一下料块(65)的上侧端面和左侧端面分别成型为圆弧面;第二下料块(66)的上侧端面与第二滚筒(62)的外表面配合并且两者接触;第二下料块(66)左侧端面与中心滚筒(63)同轴设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谢浔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辉翰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