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踏板分类垃圾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395874 阅读:3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06 03:3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踏板分类垃圾桶,属于垃圾桶技术领域。它解决了现有垃圾桶不能满足分类需求的技术问题。本踏板分类垃圾桶,包括外桶座和插设于所述外桶座上的左内桶和右内桶,该外桶座上具有背板,所述背板的左右两侧边各具有朝前弯折延伸的翼板,所述左内桶和右内桶位于两所述翼板之间,所述左内桶和右内桶之间还设有中内桶。本踏板分类垃圾桶能够满足新的分类需求。

A pedal sorting garbage ca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踏板分类垃圾桶
本技术属于垃圾桶
,涉及一种踏板分类垃圾桶。
技术介绍
随着国内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家庭垃圾的产量也日益增长,很多垃圾都往一个垃圾桶里放,不做任何的分类处理。这种集中收集的方式,使各种垃圾混杂在一起,再通过与空气的接触,特别容易腐烂并滋生一些细菌,不仅造成了室内空气的污染,甚至还可能传播一些疾病。为了合理的处理这些生活垃圾,改善人民的生活环境。目前被广泛采用的方法是对垃圾进行分类处理。虽然很多小区或街道配备了分类垃圾桶,但没有从垃圾产生的源头分类,当这些没有被分类的垃圾,投放到集中分类垃圾桶时,就会和分类垃圾桶内的垃圾进行混杂,使分类垃圾桶的分类功能失去了意义。极大的降低了垃圾分类处理的效果,不利于资源的回收和利用,不利于实现资源的再循环与可持续发展,不利于经济、社会与坏境的和谐。为解决上述问题,授权公告号为CN203211847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室内分类垃圾桶,包括外桶和内桶,在外桶的底中部设有脚踏板,脚踏板与外桶后面的撑杆连接,通过连杆作用使桶盖开启,在外桶内设置有两个内桶,两个内桶呈对称的D字形结构设置,放置在呈L形外桶内的椭圆形固定槽内,外桶座与两个内桶的外表面平齐设置,外桶座与两个内桶嵌入互补式设置。在外桶座的底部设有脚踏板的结构,脚踏板在外桶座上与后面的撑杆连接,撑杆再与外桶座上的桶盖后部连接,从而形成连杆结构;使脚踏板通过连杆结构使桶盖开启或关闭。上述分类垃圾桶能够实现两种不同类型垃圾的有效分类,但现阶段社会对生活垃圾的分类更加细分,传统的双桶垃圾桶已无法满足需求,而结构改变后的稳定性保证也需要设计人员进一步研究。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针对现有的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提供一种踏板分类垃圾桶,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更好地满足分类需求。本技术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踏板分类垃圾桶,包括外桶座和插设于所述外桶座上的左内桶和右内桶,该外桶座上具有背板,所述背板的左右两侧边各具有朝前弯折延伸的翼板,所述左内桶和右内桶位于两所述翼板之间,其特征在于,所述左内桶和右内桶之间还设有中内桶。左内桶和右内桶分别用于放置不同类型的垃圾,实现分类效果,外桶座用于定位放置左内桶和右内桶,保证位置结构稳定。通过在左内桶和右内桶之间设置中内桶,这样中内桶可用于收纳新分类类型的垃圾以满足新的分类需求。在上述的踏板分类垃圾桶中,所述外桶座上具有定位块,所述中内桶的底面具有定位槽,所述定位块与所述定位槽相配合。通过在中内桶的底面设置定位槽,并在外桶座的内腔底部设置定位块与定位槽配合,这样在使用过程中中内桶的不会随意窜动,而位置结构稳定的中内桶同时可对左内桶和右内桶形成限位,保证多桶结构位置稳定。在上述的踏板分类垃圾桶中,所述左内桶、中内桶和右内桶依次抵靠,该中内桶的左右两侧面均具有向内凹陷形成的让位部。通过设置左内桶、中内桶和右内桶依次抵靠,这样控制左内桶、中内桶和右内桶之间的窜动空间,保证使用状态稳定,通过在中内桶的左右两侧面均设置向内凹陷形成的让位部,这样减小中内桶的左右两侧面分别与左内桶和右内桶的接触面积,这样在提拿内桶时会更加省力。在上述的踏板分类垃圾桶中,所述中内桶的上端开口边缘连接有提手部,所述中内桶上具有两个通孔,所述提手部的两端分别转动连接于两所述通孔内。通过在中内桶上设置两个通孔,并设置提手部的两端分别转动连接在两通孔内,这样便于用户通过提手部提拿中内桶,提高使用便捷性,而在平时使用时可使提手部旋转摆动至一侧,不会影响垃圾投掷。在上述的踏板分类垃圾桶中,所述中内桶的开口边缘具有朝外延伸的翻边,所述翻边与所述中内桶的外侧壁之间连接有肋板。通过在中内桶的开口边缘设置朝外延伸的翻边,这样减小中内桶开口边缘应力开裂的风险,进一步通过在翻边和中内桶的外侧壁之间连接肋板,加强翻边的强度,减小使用过程中的变形程度,保证结构稳定性。在上述的踏板分类垃圾桶中,垃圾桶还包括能上下翻转的桶盖,所述外桶座的后侧具有用于推拉的把手,所述桶盖与所述把手相铰接。通过设置桶盖,这样可将上端敞口的左内桶、中内桶和右内桶封闭,减小垃圾的异味散出,在外桶座的后侧设置把手,这样便于用户通过把手移动整个垃圾桶,通过将通盖的铰接点设置通盖于把手上,这样提高空间紧凑型。在上述的踏板分类垃圾桶中,所述外桶座的底部铰接有前后延伸的踏板,所述外桶座的后侧设有上下延伸的顶杆,所述踏板的后端与所述顶杆的下端铰接,该顶杆的上端与所述桶盖相铰接,当所述顶杆上下运动时能带动桶盖绕所述把手翻转。通过在外桶座的底部铰接设置踏板,在外头的后侧设置上下延伸的顶杆,使用户踩动踏板使带动顶杆将桶盖顶起,这样用户不必弯腰将桶盖掀开,提升使用便捷性。在上述的踏板分类垃圾桶中,所述中内桶有若干个。通过在左内桶和右内桶之间设置多个中内桶,这样可进一步满足更多垃圾类型的分类要求。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优点如下:本踏板分类垃圾桶通过在左内桶和右内桶之间设置中内桶,在中内桶的底面设置定位槽,并在外桶座的内腔底部设置定位块与定位槽配合,这样中内桶可用于收纳新类型的垃圾以满足新的分类需求,且在使用过程中中内桶的不会随意窜动,而位置结构稳定的中内桶同时可对左内桶和右内桶形成限位,保证多桶结构位置稳定。附图说明图1是本踏板分类垃圾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踏板分类垃圾桶的另一角度立体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踏板分类垃圾桶的爆炸结构示意图。图4是中间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中,1、外桶座;11、定位块;12、把手;13、背板;14、翼板;2、左内桶;3、右内桶;4、中内桶;41、定位槽;42、让位部;43、通孔;44、翻边;45、肋板;5、提手部;6、桶盖;7、踏板;8、顶杆。具体实施方式以下是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技术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如图1、图3、图4所示,本踏板分类垃圾桶包括外桶座1和插设于外桶座1内的左内桶2和右内桶3,外桶座1的后侧具有竖向延伸的背板13,背板13的左右两侧边均具有朝前弯折形成的翼板14,两翼板14的内侧分别与左内桶2和右内桶3相抵靠并定位嵌设在左内桶2和右内桶3的外侧面内,左内桶2和右内桶3之间还设有一个中内桶4,外桶座1的内腔底部具有定位块11,中内桶4的底面具有定位槽41,定位块11与定位槽41相配合。左内桶2和右内桶3分别用于放置不同类型的垃圾,实现分类效果,外桶座1用于定位放置左内桶2和右内桶3,保证位置结构稳定。通过在左内桶2和右内桶3之间设置中内桶4,在中内桶4的底面设置定位槽41,并在外桶座1的内腔底部设置定位块11与定位槽41配合,这样中内桶4可用于收纳新类型的垃圾以满足新的分类需求,且在使用过程中中内桶4的不会随意窜动,而位置结构稳定的中内桶4同时可对左内桶2和右内桶3形成限位,保证多桶结构位置稳定。具体来讲左内桶2、中内桶4和右内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踏板分类垃圾桶,包括外桶座(1)和插设于所述外桶座(1)内的左内桶(2)和右内桶(3),该外桶座(1)上具有背板(13),所述背板(13)的左右两侧边各具有朝前弯折延伸的翼板(14),所述左内桶(2)和右内桶(3)位于两所述翼板(14)之间,其特征在于,所述左内桶(2)和右内桶(3)之间还设有中内桶(4)。/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踏板分类垃圾桶,包括外桶座(1)和插设于所述外桶座(1)内的左内桶(2)和右内桶(3),该外桶座(1)上具有背板(13),所述背板(13)的左右两侧边各具有朝前弯折延伸的翼板(14),所述左内桶(2)和右内桶(3)位于两所述翼板(14)之间,其特征在于,所述左内桶(2)和右内桶(3)之间还设有中内桶(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踏板分类垃圾桶,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桶座(1)上具有定位块(11),所述中内桶(4)的底面具有定位槽(41),所述定位块(11)与所述定位槽(41)相配合。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踏板分类垃圾桶,其特征在于,所述左内桶(2)、中内桶(4)和右内桶(3)依次抵靠,该中内桶(4)的左右两侧面均具有向内凹陷形成的让位部(42)。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踏板分类垃圾桶,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内桶(4)的上端开口边缘连接有提手部(5),所述中内桶(4)上具有两个通孔(43),所述提手部(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爱华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鑫鼎塑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