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污水生物处理AC-SBR运行控制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4395798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06 03:38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新型污水生物处理AC‑SBR运行控制方法,依次包括如下步骤:S1进水工序,反应池内预留有高浓度活性污泥混合液以及悬浮填料,污水流入反应池,不排放处理水;S2达到预定容积后,进行曝气并搅拌;S3沉淀工序,静止沉淀;S4排水工序,排出上清液;S5待机工序,在厌氧条件下进行搅拌。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悬浮填料作为生物附着载体增加微生物的量,延长污泥龄并组成新老污泥充分存在有效降解有机物和难降解有机物并让生物反应池稳定运行,又因悬浮填料的生物膜中厌氧层、缺氧层、好氧层顺序结合,起到硝化与反硝化作用,有效降低氨氮和总磷。

A new operation control method of ac-sbr for sewage biological treatmen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污水生物处理AC-SBR运行控制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污水好氧生物处理,特别涉及一种新型污水生物处理AC-SBR运行控制方法。
技术介绍
SBR工艺在污泥浓度上把握不准对有机物降解不彻底,当MLSS维持在2600毫克每升时此时活性污泥就要采取控制措施,通过排泥提高活性降低污泥龄,但每一批次活性污泥从新生到老化经历自身的生命周期,给有机物降解带来很大的波动性。轻微的造成COD小幅上涨,泡沫增多,重则造成COD排放超标,泡沫封池,有很大安全隐患和感官污染。SBR工艺有机物的降解规律与推流式曝气池类似,推流式曝气池是空间(长度)上的推流,而SBR反应池是时间意义上的推流。由于SBR工艺有机物浓度是逐渐变化的,在反应初期,池内有机物浓度较高,如果供氧速率小于耗氧速率,则混合液中的溶解氧为零,对单一的微生物而言,氧气的得到可能是间断的,供氧速率决定了有机物的降解速率。随着好氧进程的深入,有机物浓度降低,供氧速率开始大于耗氧速率,溶解氧开始出现,微生物开始可以得到充足的氧气供应,有机物浓度的高低成为影响有机物降解速率的一个重要因素。从耗氧与供氧的关系来看,在反应初期SBR反应池保持充足的供氧,可以提高有机物的降解速度,随着溶解氧的出现,逐渐减少供氧量,可以节约运行费用,缩短反应时间。SBR反应池通过曝气系统的设计,采用渐减曝气更经济、合理一些。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污水生物处理AC-SBR运行控制方法。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新型污水生物处理AC-SBR运行控制方法,依次包括如下步骤:S1进水工序,反应池内预留有高浓度活性污泥混合液以及悬浮填料,污水流入反应池,不排放处理水;S2达到预定容积后,进行曝气并搅拌;S3沉淀工序,静止沉淀;S4排水工序,排出上清液;S5待机工序,在厌氧条件下进行搅拌。优选的,在上述新型污水生物处理AC-SBR运行控制方法中,所述悬浮填料为活性炭悬浮颗粒。优选的,在上述新型污水生物处理AC-SBR运行控制方法中,所述悬浮填料为8-10cm悬浮圆球内置聚氨酯海绵。优选的,在上述新型污水生物处理AC-SBR运行控制方法中,所述悬浮填料为圆柱体MBBR载体。本专利技术通过悬浮填料作为生物附着载体增加微生物的量,延长污泥龄并组成新老污泥充分存在有效降解有机物和难降解有机物并让生物反应池稳定运行,又因悬浮填料的生物膜中厌氧层、缺氧层、好氧层顺序结合,起到硝化与反硝化作用,有效降低氨氮和总磷;悬浮填料和活性污泥组合在一起,既能降解高浓度难降解有机污水又能减少泡沫与剩余污泥又操作简单、可靠,降低了污水的生产运行成本。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SBR工艺的基本原理SBR即序批式活性污泥法,全称为序列间歇式活性污泥法,sequencingbatchreactoractivatedsludgeprocess,缩写SBR,是按照间歇曝气的方式来运行的活性污泥污水处理技术。它的主要特征是按照顺序运行和间歇操作,其核心是SBR反应池,该池集均化、初沉、生物降解、二沉等功能于一池,无污泥回流系统。尤其适用于间歇排放和流量变化较大的场合。SBR的操作模式由进水、反应、沉淀、出水和待机等5个基本过程组成。从污水流入开始到待机时间结束算做一个周期。在一个周期内,一切过程都在一个设有曝气或搅拌装置的反应池内依次进行,这种操作周期周而复始反复进行,以达到不断进行污水处理的目的。因此不需要传统活性污泥法中必需设置的沉淀池、回流污泥泵等装置。传统活性污泥法是在空间上设置不同设施进行固定地连续操作;而SBR是在单一的反应池内,在时间上进行各种目的不同操作。a.进水工序进水工序是反应池接纳污水的过程。在污水流入开始之前是前个周期的排水或待机状态,因此反应池内剩有高浓度的活性污泥混合液。这相当于传统活性污泥法中污泥回流的作用,此时反应池内的水位最低。在进水时间内或者说在到达最高水位之前,反应池的排水系统一直处于关闭状态。一般间断的来水通常采用一个反应器即可满足需要,但若是连续来水,如24小时生产的工厂废水,几乎是连续排放的,那么一个反应池就处理不了全部污水,这样处理系统就需要多个反应池来组成。由于进水工序仅仅流入污水,不排放处理水,反应池起到了调节池作用,因此不像连续进水连续出水的传统活性污泥法易受负荷变动的影响,在SBR法运行中,即使有水量与水质的变化,对处理水质也没有多大的影响。在污水流入的过程中,不仅仅看成水位的上升,而且也进行重要的生化反应(磷的释放和脱氮等)。在此期间可分成三种情况:①曝气(好氧反应);②搅拌(厌氧反应);③静置。在曝气-好氧的情况下,有机物几乎在进水过程中被氧化掉,该过程可称为非限制曝气过程。相反,搅拌-厌氧则抑制好氧反应,此过程为限制曝气过程。静置则采用静止的方法。不管采用哪种形式,都是根据工艺要求和废水的性质作为整体的处理目标来决定的,这是SBR法最大的特点。传统活性污泥法中由于各构筑物和水泵的大小规格已定,改变反应时间和反应条件是非常困难的。b.反应工序当废水注入达到预定容积后,进行曝气或搅拌,以达到反应目的(去除BOD、硝化、脱氮除磷)。例如为达到脱氮的目的,通过好氧反应(曝气)进行氧化、硝化,然后通过厌氧反应(搅拌)而脱氮。为保证沉淀工序的效果,在反应工序后期,进入沉淀工序之前需进行短暂的微量曝气,去除附着在污泥上的氮气。在反应工序的后期还可进行排泥。c.沉淀工序本工序对应于传统活性污泥法中的二次沉淀池。停止曝气和搅拌,活性污泥微粒进行重力沉淀和上清液分离。传统活性污泥的二沉池是各种流向的沉降分离,而SBR的沉淀工序是静止沉淀,因而有更高的沉淀效率。d.排水工序排出活性污泥沉淀后的上清液,作为处理后的出水,一直排放到最低水位。反应池底部沉降的活性污泥大部分作为下个处理周期的回流污泥使用。过剩的剩余污泥引出排放。另外反应池中还剩下一部分处理水,可起循环水和稀释水的作用。f.待机工序沉淀之后到下个周期开始的期间称为待机工序。根据需要可进行搅拌或者曝气。在厌氧条件下采用搅拌不仅省能量,同时对保持污泥的活性也是有利的。在以脱磷为目的装置中,剩余污泥的排放一般是在待机工序之初和沉淀工序的最后进行。SBR作为污水处理方法有如下特点:(1)不易产生污泥膨胀,特别是在污水进人生化处理装置期间,维持在厌气状态下,使得SV1(污泥指数)降低,而且还能节省曝气的动力费用。(2)处理构筑物的构成简单,设备费、运转管理费也较连续式少。(3)大多数情况下,不需要流量调节池。(4)曝气池容积较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新型污水生物处理AC-SBR运行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依次包括如下步骤:/nS1进水工序,反应池内预留有高浓度活性污泥混合液以及悬浮填料,污水流入反应池,不排放处理水;/nS2达到预定容积后,进行曝气并搅拌;/nS3沉淀工序,静止沉淀;/nS4排水工序,排出上清液;/nS5待机工序,在厌氧条件下进行搅拌。/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污水生物处理AC-SBR运行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依次包括如下步骤:
S1进水工序,反应池内预留有高浓度活性污泥混合液以及悬浮填料,污水流入反应池,不排放处理水;
S2达到预定容积后,进行曝气并搅拌;
S3沉淀工序,静止沉淀;
S4排水工序,排出上清液;
S5待机工序,在厌氧条件下进行搅拌。


2.根据权利要求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许彬荣陈彩红唐自强王士勇
申请(专利权)人:北控环境再生能源张家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