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钢混组合梁提升站及其装拆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钢混组合梁提升站及其安装方法。
技术介绍
桥面所用的钢混组合梁通常由钢梁阶段和桥面板组成,常规的钢梁采用空腹式槽型梁,桥面板为实心混凝土板,钢梁重量可达1.9万t,桥面板重量可达100t,而且,在桥面建造跨度较大,所以,通常情况下若采用常规的起吊机实施难度较大。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且便于实施的钢混组合梁提升站。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钢混组合梁提升站,包括两排设置在被施工桥梁两侧的钢管桩排,每排所述钢管桩排包括至少两个平行设置的钢管桩,每个所述钢管桩垂直被施工桥梁所在的地面;若干提升装置,每个所述钢管桩上设置有一个提升装置;两排主桁架,每排主桁架被所述提升装置吊装至对应的一排所述钢管桩排上,所述主桁架位于被施工桥梁的桥面所在位置的上方;以及,龙门吊具,包括吊架和移动吊具,所述吊架横设在两排所述主桁架上,所述吊架的纵长方向垂直所述主桁架的纵长方向,所述移动吊具活动设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钢混组合梁提升站,其特征在于,包括/n两排设置在被施工桥梁两侧的钢管桩排,每排所述钢管桩排包括至少两个平行设置的钢管桩,每个所述钢管桩垂直被施工桥梁所在的地面;/n若干提升装置,每个所述钢管桩上设置有一个提升装置;/n两排主桁架,每排主桁架被所述提升装置吊装至对应的一排所述钢管桩排上,所述主桁架位于被施工桥梁的桥面所在位置的上方;以及,/n龙门吊具,包括吊架和移动吊具,所述吊架横设在两排所述主桁架上,所述吊架的纵长方向垂直所述主桁架的纵长方向,所述移动吊具活动设置在所述吊架上,且可在所述吊架上沿所述吊架的纵长方向移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钢混组合梁提升站,其特征在于,包括
两排设置在被施工桥梁两侧的钢管桩排,每排所述钢管桩排包括至少两个平行设置的钢管桩,每个所述钢管桩垂直被施工桥梁所在的地面;
若干提升装置,每个所述钢管桩上设置有一个提升装置;
两排主桁架,每排主桁架被所述提升装置吊装至对应的一排所述钢管桩排上,所述主桁架位于被施工桥梁的桥面所在位置的上方;以及,
龙门吊具,包括吊架和移动吊具,所述吊架横设在两排所述主桁架上,所述吊架的纵长方向垂直所述主桁架的纵长方向,所述移动吊具活动设置在所述吊架上,且可在所述吊架上沿所述吊架的纵长方向移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钢混组合梁提升站,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钢管桩与所述主桁架通过分配梁连接,每个所述钢管桩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架体和第二架体,所述主桁架可在所述第一架体和第二架体之间沿所述钢管桩的高度方向移动,所述分配梁相对主桁架具有使所述分配梁不与钢管桩连接的第一位置和使所述分配梁与钢管桩连接的第二位置;在所述分配梁随所述主桁架移动至所述钢管桩的预设安装位置,所述分配梁相对桁架段转动以从第一位置转变至第二位置。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钢混组合梁提升站,其特征在于,每排所述主桁架由多段桁架段拼接而成,每段桁架段固定在相邻的两个钢管桩之间,每段所述桁架段与每个钢管桩之间设置有所述分配梁。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钢混组合梁提升站,其特征在于,所述分配梁抵持所述主桁架的下方,在第一位置时,所述分配梁通过钢丝绳吊挂在所述主桁架的下方。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钢混组合梁提升站,其特征在于,所述分配梁可相对所述主桁架转动以从第一位置移动至第二位置。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钢混组合梁提升站,其特征在于,所述钢混组合梁提升站还包括横设在两排所述主桁架上的连接梁。
7.一种钢混组合梁提升站的装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拆装方法包括:
S1:在被施工桥梁的两侧铺设两排钢管桩排...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肖黎,王东伟,吕牧,潘强,王海龙,
申请(专利权)人:中交一公局第二工程有限公司,中交一公局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