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置瓶模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394143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06 03:07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置瓶模具,包括:模具主体,整体呈长方形,沿其长度方向间隔的设有若干纵向通孔,所述纵向通孔包括:位于模具主体上表面的第一开孔,位于模具主体下表面的第二开孔,托瓶座体,一对一的设置于纵向通孔内,所述托瓶座体的顶面设有盲孔,所述盲孔用于容纳并固定瓶子。本发明专利技术,模具体积小,可容纳多个瓶子,模具与轧盖机配套使用,可多个模具配套一台轧盖机使用,药瓶放置、移走方便,定位准确,药瓶放置、移走不影响轧盖机的正常流水生产,提高了操作效率,节约了药瓶放置、药瓶移走的时间,提高了生产效率,模具支持药瓶在其中上下移动、转动,摩擦力小,使用寿命长,减少了维护需求,降低了使用成本,更符合环保需求。

A mould for bottle setting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置瓶模具
本专利技术涉及药瓶(瓶子)封装设备
,具体说是一种置瓶模具。所述置瓶模具用于放置多个待灌装或待轧盖(封盖)的药瓶,所述药瓶尤指玻璃瓶。
技术介绍
在生产瓶装药物(例如玻璃瓶装药物)的过程中,在药瓶(即玻璃瓶,简称为瓶子)灌装完毕后,需要压盖封装,在压盖封装时,瓶盖(例如铝盖、铝塑盖等等)需要施加一定的向下压力,使其密封到位,然后再通过侧方的轧盖机构完成瓶盖的轧盖操作,以确保药瓶的密封性,确保药物储存的保质期。现有轧盖机(尤指手动轧盖机、半自动轧盖机),在工作时,通常手工放置瓶子,且被轧盖瓶子不旋转,若干轧刀(通常是三轧刀)绕瓶子旋转,由于瓶子在轧盖操作时,同时受到向下压力,导致调试轧紧度比较繁琐,轧刀数量越多,调试难度越大;而且,瓶子放置定位不准确时,也影响轧盖操作后瓶盖的轧紧度,尤其是手工放置瓶子及瓶盖时,此问题尤为突出,降低了操作效率,放置、移走瓶子所需时间长,准确度难以控制。现有的轧盖机(尤指手动轧盖机、半自动轧盖机),有的每次只能放置一个瓶子,然后进行瓶盖的轧盖操作,然后再移走瓶子,才能放置下一个瓶子,这导致生产效率低,手工操作频繁程度高,不利于提高生产效率。现有的轧盖机(尤指半自动轧盖机、全自动轧盖机),有的采用流水线模式,设有可一次放置、输送多个瓶子的流水输送轨道,然后依次进行瓶盖的轧盖操作,但瓶子是直接置于流水输送轨道中,瓶子的放置、固定不够稳定、牢固,定位不准确时,影响瓶盖的轧紧度。而且,流水输送轨道导致轧盖机体积大,需要占用较大的面积,运输、移动、装配均较为繁琐。现有的轧盖机,有的将需要轧盖的瓶子放置到转动圆盘的缺口槽(放置槽)中,通过限位组件固定好转动圆盘,避免其出现自身移动的情况,轧盖完毕之后,放开限位组件,对转动圆盘进行转动,转动到位后再对下一个槽中的瓶子进行轧盖操作。其缺点在于:为了避免轧盖机体积过大,通常只能使用较小的转动圆盘,因此,转动圆盘上的放置槽数量有限,通常为四个,这导致难以进行流水作业;而且,转动圆盘不能从轧盖机上取下,因此只能频繁的放置瓶子到放置槽、从放置槽移走瓶子,手工操作不够简便,不利于提高生产效率。公开于该
技术介绍
部分的信息仅仅旨在加深对本专利技术的总体
技术介绍
的理解,而不应当被视为承认或以任何形式暗示该信息构成已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公知的现有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置瓶模具,模具体积小,可容纳多个瓶子,模具与轧盖机配套使用,可多个模具配套一台轧盖机使用,药瓶放置、移走方便,定位准确,药瓶放置、移走不影响轧盖机的正常流水生产,提高了操作效率,节约了药瓶放置、药瓶移走的时间,提高了生产效率,模具支持药瓶在其中上下移动、转动,摩擦力小,使用寿命长,减少了维护需求,降低了使用成本,更符合环保需求。为达到以上目的,本专利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置瓶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模具主体1,整体呈长方形,沿其长度方向间隔的设有若干纵向通孔,所述纵向通孔包括:位于模具主体1上表面的第一开孔11,位于模具主体1下表面的第二开孔13,托瓶座体2,一对一的设置于纵向通孔内,所述托瓶座体2的顶面设有盲孔,所述盲孔用于容纳并固定瓶子91,所述盲孔的直径及深度,与瓶子91的直径及高度适配。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纵向通孔,其位于模具主体1上表面的第一开孔11大,其位于模具主体1下表面的第二开孔13小。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瓶子91置于盲孔中时,与盲孔紧配合,使瓶子91与托瓶座体2能同步的在纵向通孔内沿纵向轴线转动。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盲孔的直径等于或略小于瓶子91的直径,使得瓶子91置于盲孔中时,与盲孔紧配合;盲孔的深度,为瓶子91高度的五分之一到三分之一。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托瓶座体2,包括:基座4,其底面设有第一圆柱41,其包括一开口朝上的中空腔体,第一磁环51套装并固定于第一圆柱41上,或者:第一磁环51套装于第一圆柱41上,且第一磁环51顶面与基座4底面固定连接,或者:第一磁环51套装于第一圆柱41上,且第一磁环51嵌装于基座4底面内,轴承3,固定在基座4的中空腔体内,托瓶块21,其顶面设有盲孔22,其底面设有第二圆柱23,所述第二圆柱23插入轴承3的内孔,柱状构件设置在第一圆柱41的底面。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模具主体1,包括:设于第二开孔13内的缩颈部,所述缩颈部用于限位柱状构件,所述限位是指:避免柱状构件掉入模具主体1内,第二磁环52,嵌装于模具主体1的纵向通孔底面,与第一磁环51相斥。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模具主体1,包括:沿其长度方向设置的定位机构,所述定位机构位于模具主体1的侧面,且临近底面,所述定位机构包括:第一定位斜面12,用于定位模具主体1的首端,若干瓶子定位凹槽14,用于定位模具主体1中各药瓶的位置。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瓶子定位凹槽14,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弧形凹面141、第二弧形顶面142、第三斜面143,第一弧形凹面141,临近第一定位斜面12所在方向设置,第二弧形顶面142,高度高于第一弧形凹面141,第三斜面143,与第一定位斜面12倾斜方向相同,相邻的瓶子定位凹槽14间通过平面相连。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第一弧形凹面141陡峭,第二弧形顶面142,其中部正对瓶子的纵向轴线。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模具主体1,包括:定位导轨15,其截面呈梯形,定位导轨15的两侧,与模具主体1的底面之间形成限位槽16,定位导轨15的宽度小于模具主体1的宽度,定位导轨15的长度等于模具主体1的长度。本专利技术所述的置瓶模具,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模具体积小,每个置瓶模具可容纳多个瓶子;2、模具与轧盖机分体设计,模具可单独操作、摆放、搬运,药瓶放置、移走方便,定位准确,节约了药瓶放置、药瓶移走的时间;3、模具与轧盖机配套使用,可多个模具配套一台轧盖机使用,药瓶放置、移走不影响轧盖机的正常流水生产,提高了操作效率,提高了生产效率;4、模具支持药瓶在其中上下移动、转动(旋转),药瓶与模具之间的摩擦力小,使用寿命长,减少了维护需求,降低了使用成本,更符合环保需求。附图说明本专利技术有如下附图:图1本专利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一。图2图1的剖视图。图3托瓶座体爆炸图(含模具主体)。图4本专利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二(图1后侧方向,含模具主体的底面)。图5定位导轨局部放大图。图6图4的左视图。图7本专利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三(图1后侧方向的瓶子定位机构)。图8图7的瓶子定位机构局部放大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置瓶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n模具主体(1),整体呈长方形,沿其长度方向间隔的设有若干纵向通孔,/n所述纵向通孔包括:位于模具主体(1)上表面的第一开孔(11),位于模具主体(1)下表面的第二开孔(13),/n托瓶座体(2),一对一的设置于纵向通孔内,/n所述托瓶座体(2)的顶面设有盲孔,所述盲孔用于容纳并固定瓶子(91),/n所述盲孔的直径及深度,与瓶子(91)的直径及高度适配。/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置瓶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
模具主体(1),整体呈长方形,沿其长度方向间隔的设有若干纵向通孔,
所述纵向通孔包括:位于模具主体(1)上表面的第一开孔(11),位于模具主体(1)下表面的第二开孔(13),
托瓶座体(2),一对一的设置于纵向通孔内,
所述托瓶座体(2)的顶面设有盲孔,所述盲孔用于容纳并固定瓶子(91),
所述盲孔的直径及深度,与瓶子(91)的直径及高度适配。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置瓶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纵向通孔,其位于模具主体(1)上表面的第一开孔(11)大,其位于模具主体(1)下表面的第二开孔(13)小。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置瓶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瓶子(91)置于盲孔中时,与盲孔紧配合,使瓶子(91)与托瓶座体(2)能同步的在纵向通孔内沿纵向轴线转动。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置瓶模具,其特征在于:盲孔的直径等于或略小于瓶子(91)的直径,使得瓶子(91)置于盲孔中时,与盲孔紧配合;盲孔的深度,为瓶子(91)高度的五分之一到三分之一。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置瓶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托瓶座体(2),包括:基座(4),其底面设有第一圆柱(41),其包括一开口朝上的中空腔体,
第一磁环(51)套装并固定于第一圆柱(41)上,
或者:第一磁环(51)套装于第一圆柱(41)上,且第一磁环(51)顶面与基座(4)底面固定连接,
或者:第一磁环(51)套装于第一圆柱(41)上,且第一磁环(51)嵌装于基座(4)底面内,
轴承(3),固定在基座(4)的中空腔体内,
托瓶块(21),其顶面设有盲孔(22),其底面设有第二圆柱(23),
所述第二圆柱(23)插入轴承(3)的内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梁建超施勤哲陆忠孟柴彪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穆恩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