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车载空调的供电装置及车载空调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392127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06 02:3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车载空调的供电装置及车载空调。其中,车载空调包括空调内机和空调外机,车载空调的供电装置包括:电池组件;升压组件,设置于空调外机内,升压组件被配置为将电池组件的供电电压升压后传输至空调外机的高压负载和/或空调内机的高压负载。增加升压组件的成本远低于空调内机和空调外机使用低压直流负载的成本,因此利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能够使车载空调的成本大幅下降,同时高压直流负载带来的电能损耗更低,有效地提升了整体系统的能效比。

A power supply device and vehicle air conditioner of vehicle air condition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车载空调的供电装置及车载空调
本技术涉及空调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车载空调的供电装置及车载空调。
技术介绍
车载空调,又称驻车空调,特点包括耗油、噪音大、需要从电池取电等。如图1所示,相关技术中的车载空调包括电池模块(24V直流电池)、空调内机、空调外机,空调内机包括控制模块、降压模块、低压直流风机;空调外机包括控制模块、降压模块、变频控制模块、低压直流压缩机、低压直流风机。车载空调需要电池分别给空调外机和空调内机供24V直流电压,进而使发动机带动空调压缩机。具体地,空调外机使用24V直流压缩机和24V直流风机,空调内机使用24V直流风机,且为了配合24V直流系统需要使用昂贵的24V直流压缩机。而空调外机和空调内机全部使用和电池电压相当的低压直流风机和直流压缩机成本极高,并且这种小型低压负载电流大、线材损耗大、能效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或相关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技术的一个方面在于提出了一种车载空调的供电装置。本技术的另一个方面在于提出了一种车载空调。有鉴于此,根据本技术的一个方面,提出了一种车载空调的供电装置,车载空调包括空调内机和空调外机,供电装置包括:电池组件;升压组件,设置于空调外机内,升压组件被配置为将电池组件的供电电压升压后传输至空调外机的高压负载和/或空调内机的高压负载。本技术提供的车载空调的供电装置包括电池组件和升压组件,升压组件设置于空调外机内,升压组件将电池组件的供电电压进行升压得到直流高压,进而提供给空调内机和/或空调外机的高压负载。增加升压组件的成本远低于空调内机和空调外机使用低压直流负载的成本,因此利用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能够使车载空调的成本大幅下降,同时高压直流负载带来的电能损耗更低,有效地提升了整体系统的能效比。根据本技术的上述车载空调的供电装置,还可以具有以下技术特征:在上述技术方案中,空调内机包括:内机变频组件,连接至升压组件,升压组件将电池组件的供电电压升压后传输至内机变频组件,内机变频组件被配置为控制空调内机的高压负载;内机控制组件,连接至内机变频组件,内机控制组件被配置为控制内机变频组件;内机降压组件,连接至电池组件或升压组件,内机降压组件被配置为将电池组件的供电电压或升压组件的升压电压进行降压后传输至内机控制组件和空调内机的低压负载。在该技术方案中,电池组件的供电电压一部分经过空调外机的升压组件升压后给空调内机的高压负载和内机变频组件供电,进而使得内机变频组件调节空调内机的高压负载,而另一部分可以通过内机降压组件降压后给内机控制组件供电。内机降压组件也可不与电池组件连接而是与升压组件连接,将升压组件的升压电压再进行降压后给内机控制组件供电。内机控制组件向内机变频组件发出控制信号,并且内机控制组件还用于处理与空调外机的通讯信息,确保空调内机与空调外机之间的正常通讯。需要说明的是,空调内机与空调外机中间的连接线使用低压24V直流电,保证安全。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空调外机包括:外机变频组件,连接至升压组件,升压组件将电池组件的供电电压升压后传输至外机变频组件,外机变频组件被配置为驱动空调外机的高压负载;外机控制组件,连接至外机变频组件和升压组件,外机控制组件被配置为控制外机变频组件和升压组件;外机降压组件,接入电池组件与外机控制组件之间,外机降压组件被配置为将电池组件的供电电压降压后传输至外机控制组件。在该技术方案中,电池组件的供电电压一部分经过升压组件升压后给空调外机的高压负载和外机变频组件供电,进而使得外机变频组件调节空调外机的高压负载。而另一部分通过外机降压组件降压到3V至6V后给外机控制组件供电,外机控制组件向外机变频组件和升压组件发出控制信号,并且外机控制组件还用于处理与空调内机的通讯信息,确保空调外机与空调内机之间的正常通讯。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空调内机还包括:备用电源组件,连接至内机降压组件和内机控制组件,内机降压组件将电池组件的供电电压或升压组件的升压电压进行降压后传输至备用电源组件,备用电源组件被配置为基于车载空调待机向内机控制组件供电。在该技术方案中,空调内机中设置备用电源组件,在车载空调正常工作时内机降压组件将电池组件的供电电压或者升压组件的升压电压降压后给备用电源组件充电。当车载空调处于待机模式时外机控制组件停止驱动升压组件,中断全部高压部分电路,使得内机变频组件、外机变频组件、空调外机的高压负载以及空调内机的高压负载均停止工作,并且内机降压组件和空调内机的低压负载停止工作,此时备用电源组件开始给内机控制组件供电,内机控制组件与外机控制组件能够保持通讯功能。通过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在车载空调待机时控制停止驱动升压组件,即可做到停止大功率器件工作,而由于备用电源组件的存在通讯和待机线路依然有电,能够在不增加额外电路的基础上实现低功耗待机。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升压组件包括:驱动电路,驱动电路的输入端连接至外机控制组件;升压电路,升压电路的输入端连接至电池组件,升压电路的控制端连接至驱动电路的输出端,升压电路的输出端连接至空调外机的高压负载和/或空调内机的高压负载;驱动电路根据外机控制组件的控制信号驱动升压电路,升压电路将电池组件的供电电压升压。在该技术方案中,升压组件的驱动电路由外机控制组件发出的控制信号进行控制,驱动电路驱动升压组件的升压电路将电池组件的供电电压进行升压并提供给空调内机的高压负载和/或空调外机的高压负载,由高压直流负载代替低压直流负载,降低成本。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升压电路包括:第一电阻和第一电容,第一电阻与第一电容串联成串联电路;第一二极管,第一二极管与串联电路并联成第一并联回路;第一电感,第一电感与第一并联回路串联后接入电池组件与空调外机的高压负载和/或空调内机的高压负载之间;第一电解电容,第一电解电容接入空调外机的高压负载和/或空调内机的高压负载与地端之间;第一开关电路,第一开关电路的输入端连接至驱动电路,第一开关电路的输出端接入第一电感和第一并联回路之间;第一开关电路导通,电池组件向第一电感充电,第一开关电路关闭,第一电感经第一并联回路向第一电解电容放电。在该技术方案中,驱动电路对第一开关电路进行开关控制,第一开关电路、第一电感、第一电解电容组成反激升压拓扑电路,通过改变控制组件的开关频率控制升压电路的输出电压的大小,实现升压功能。当第一开关电路导通时,电池组件向第一电感充电,当第一开关电路关闭时,第一电感经第一并联回路向第一电解电容放电,进而使得升压电路的输出电压升压。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第一开关电路包括:第一晶体管,第一晶体管的漏极接入第一电感和第一并联回路之间,第一晶体管的源极接地端;第二电阻和第二二极管,第二电阻与第二二极管并联成第二并联回路,第二并联回路的一端连接至第一晶体管的栅极,另一端接地端;第三电阻和第三二极管,第三电阻与第三二极管并联成第三并联回路,第三并联回路的一端连接至第一晶体管的栅极,另一端连接至驱动电路的输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车载空调的供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载空调包括空调内机和空调外机,所述供电装置包括:/n电池组件;/n升压组件,设置于所述空调外机内,所述升压组件被配置为将所述电池组件的供电电压升压后传输至所述空调外机的高压负载和/或所述空调内机的高压负载。/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车载空调的供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载空调包括空调内机和空调外机,所述供电装置包括:
电池组件;
升压组件,设置于所述空调外机内,所述升压组件被配置为将所述电池组件的供电电压升压后传输至所述空调外机的高压负载和/或所述空调内机的高压负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载空调的供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内机包括:
内机变频组件,连接至所述升压组件,所述升压组件将所述电池组件的供电电压升压后传输至所述内机变频组件,所述内机变频组件被配置为控制所述空调内机的高压负载;
内机控制组件,连接至所述内机变频组件,所述内机控制组件被配置为控制所述内机变频组件;
内机降压组件,连接至所述电池组件或所述升压组件,所述内机降压组件被配置为将所述电池组件的供电电压或所述升压组件的升压电压进行降压后传输至所述内机控制组件和所述空调内机的低压负载。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载空调的供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外机包括:
外机变频组件,连接至所述升压组件,所述升压组件将所述电池组件的供电电压升压后传输至所述外机变频组件,所述外机变频组件被配置为驱动所述空调外机的高压负载;
外机控制组件,连接至所述外机变频组件和所述升压组件,所述外机控制组件被配置为控制所述外机变频组件和所述升压组件;
外机降压组件,接入所述电池组件与所述外机控制组件之间,所述外机降压组件被配置为将所述电池组件的供电电压降压后传输至所述外机控制组件。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载空调的供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内机还包括:
备用电源组件,连接至所述内机降压组件和所述内机控制组件,所述内机降压组件将所述电池组件的供电电压或所述升压组件的升压电压进行降压后传输至所述备用电源组件,所述备用电源组件被配置为基于所述车载空调待机向所述内机控制组件供电。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载空调的供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升压组件包括:
驱动电路,所述驱动电路的输入端连接至所述外机控制组件;
升压电路,所述升压电路的输入端连接至所述电池组件,所述升压电路的控制端连接至所述驱动电路的输出端,所述升压电路的输出端连接至所述空调外机的高压负载和/或所述空调内机的高压负载;
所述驱动电路根据所述外机控制组件的控制信号驱动所述升压电路,所述升压电路将所述电池组件的供电电压升压。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车载空调的供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升压电路包括:
第一电阻和第一电容,所述第一电阻与所述第一电容串联成串联电路;
第一二极管,所述第一二极管与所述串联电路并联成第一并联回路;
第一电感,所述第一电感与所述第一并联回路串联后接入所述电池组件与所述空调外机的高压负载和/或所述空调内机的高压负载之间;
第一电解电容,所述第一电解电容接入所述空调外机的高压负载和/或所述空调内机的高压负载与地端之间;
第一开关电路,所述第一开关电路的输入端连接至所述驱动电路,所述第一开关电路的输出端接入所述第一电感和所述第一并联回路之间;
基于所述第一开关电路导通,所述电池组件向所述第一电感充电,基于所述第一开关电路关闭,所述第一电感经所述第一并联回路向所述第一电解电容放电。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车载空调的供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开关电路包括:
第一晶体管,所述第一晶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宏明霍兆镜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