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强抗撕裂牛津布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391142 阅读:3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06 02:1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牛津布技术领域,具体揭示了一种高强抗撕裂牛津布,包括两个防水层,两个防水层互相靠近的一侧均粘接有混合编织层,两个所述混合编织层互相靠近的一侧均粘接有纯金属编织层,所述纯金属编织层包括第一金属线、第二金属线以及第三金属线,所述第一金属线向右上方倾斜均匀分布,所述第二金属线向左上方倾斜均匀分布,所述第三金属线呈横向均匀分布,通过设置防水层,使得牛津布不会轻易地被水打湿,从而使得牛津布所包裹的东西不会轻易沾染水,通过设置纯金属编织层,使得牛津布的抗撕裂性能以及抗弯折性能增强,使得牛津布不会轻易地被撕裂或被折断,从而使得牛津布能够正常使用。

A kind of Oxford cloth with high strength and tear resistan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高强抗撕裂牛津布
本技术涉及牛津布
,具体为一种高强抗撕裂牛津布。
技术介绍
牛津布又称牛津纺,是一种功能多样、用途广泛的面料,市场上主要有:套格、全弹、锦纶、提格等品种。起源于英国,以牛津大学命名的传统精梳棉织物,始于1900年左右。传统牛津布制成的衣物在使用过程中有可能会出现撕裂现象,这种情况的出现不仅会影响牛津布衣物的正常使用,而且会使人们感到尴尬,在雨雪天气时,传统牛津布极易被淋湿粘在人们的身上,这样会使人们的身体感到不适,为此,我们提出一种高强抗撕裂牛津布。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一种高强抗撕裂牛津布,具备抗撕裂性强,防水性强等优点,解决了传统牛津布易撕裂、易打湿的问题。本技术的高强抗撕裂牛津布,包括两个防水层,两个防水层互相靠近的一侧均粘接有混合编织层,两个所述混合编织层互相靠近的一侧均粘接有纯金属编织层,所述纯金属编织层包括第一金属线、第二金属线以及第三金属线,所述第一金属线向右上方倾斜均匀分布,所述第二金属线向左上方倾斜均匀分布,所述第三金属线呈横向均匀分布,且所述第一金属线、第二金属线以及第三金属线互相缠绕,通过设置防水层,使得牛津布不会轻易地被水打湿,从而使得牛津布所包裹的东西不会轻易沾染水,通过设置纯金属编织层,使得牛津布的抗撕裂性能以及抗弯折性能增强,使得牛津布不会轻易地被撕裂或被折断,从而使得牛津布能够正常使用。本技术的高强抗撕裂牛津布,其中混合编织层包括第一混合线、第二混合线以及第三混合线,所述第一混合线呈横向均匀分布,所述第二混合线向右下方倾斜均匀分布,所述第三混合线向右上方倾斜均匀分布,所述第一混合线、第二混合线以及第三混合线互相缠绕,通过在混合编织层中设置互相缠绕的第一混合线、第二混合线以及第三混合线,使得混合编织层的结构更为牢固,更不易被拆散,从而延长了混合编织层的使用寿命。本技术的高强抗撕裂牛津布,其中第一混合线、第二混合线以及第三混合线均包括第一精梳棉、第四金属线以及第二精梳棉,所述第一精梳棉与第二精梳棉在第四金属线的表面互相交错缠绕,通过设置第四金属线,使得第一混合线、第二混合线以及第三混合线的抗弯折能力增强,从而增强了混合编织层的抗弯折能力,使得混合编织层不会轻易被撕裂,进而增强了牛津布的抗撕裂性能。本技术的高强抗撕裂牛津布,其中防水层的厚度为0.1~0.15毫米,所述混合编织层的厚度为0.6~0.75毫米,所述纯金属编织层的厚度为0.1~0.15毫米,通过设置防水层、混合编织层以及纯金属编织层的厚度,减小了防水层、混合编织层以及纯金属编织层的重量,从而减小了牛津布的重量,使得牛津布较为轻便。本技术的高强抗撕裂牛津布,其中第一金属线、第二金属线以及第三金属线的直径均为0.03~0.05毫米,所述第一精梳棉以及第二精梳棉的直径均为0.06~0.075毫米,所述第四金属线的直径为0.08~0.1毫米,通过设置第一金属线、第二金属线以及第三金属线的直径,减小了第一金属线、第二金属线以及第三金属线的重量,从而减小了纯金属编织层的质量,通过设置第一精梳棉、第四金属线以及第二精梳棉的直径,减小了第一精梳棉、第四金属线以及第二精梳棉的重量,从而减小了混合编织层的重量,进而减小了牛津布的重量,使得牛津布在较为轻便的状态下有着较强的抗撕裂性能和防水性能。本技术的高强抗撕裂牛津布,其中防水层、混合编织层以及纯金属编织层的面积均相等,所述第一混合线、第二混合线以及第三混合线的厚度均为0.2~0.25毫米,通过设置第一混合线、第二混合线以及第三混合线的厚度,减小了第一混合线、第二混合线以及第三混合线的重量,从而减小了混合编织层的重量,进而减小了牛津布的重量,使得牛津布在较为轻便的状态下有着较强的抗撕裂性能和防水性能。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1、本技术通过设置防水层,使得牛津布不会轻易地被水打湿,从而使得牛津布所包裹的东西不会轻易沾染水,通过设置纯金属编织层,使得牛津布的抗撕裂性能以及抗弯折性能增强,使得牛津布不会轻易地被撕裂或被折断,从而使得牛津布能够正常使用,通过在混合编织层中设置互相缠绕的第一混合线、第二混合线以及第三混合线,使得混合编织层的结构更为牢固,更不易被拆散,从而延长了混合编织层的使用寿命,通过设置第四金属线,使得第一混合线、第二混合线以及第三混合线的抗弯折能力增强,从而增强了混合编织层的抗弯折能力,使得混合编织层不会轻易被撕裂,进而增强了牛津布的抗撕裂性能。2、本技术通过设置防水层的厚度,减小了防水层的重量,通过设置第一金属线、第二金属线以及第三金属线的直径,减小了第一金属线、第二金属线以及第三金属线的重量,从而减小了纯金属编织层的质量,通过设置第一精梳棉、第四金属线以及第二精梳棉的直径,减小了第一精梳棉、第四金属线以及第二精梳棉的重量,减小了第一混合线、第二混合线以及第三混合线的重量,从而减小了混合编织层的重量,进而减小了牛津布的重量,使得牛津布在较为轻便的状态下有着较强的抗撕裂性能和防水性能。附图说明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申请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申请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申请,并不构成对本申请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1为本技术立体分解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图1中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图1中B处放大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图3中C处放大结构示意图。图中:1、防水层;2、混合编织层;3、纯金属编织层;4、第一金属线;5、第二金属线;6、第三金属线;7、第一混合线;8、第二混合线;9、第三混合线;10、第一精梳棉;11、第四金属线;12、第二精梳棉。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将以图式揭露本技术的多个实施方式,为明确说明起见,许多实务上的细节将在以下叙述中一并说明。然而,应了解到,这些实务上的细节不应用以限制本技术。也就是说,在本技术的部分实施方式中,这些实务上的细节是非必要的。此外,为简化图式起见,一些习知惯用的结构与组件在图式中将以简单的示意的方式绘示之。另外,在本技术中如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并非特别指称次序或顺位的意思,亦非用以限定本技术,其仅仅是为了区别以相同技术用语描述的组件或操作而已,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技术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请参阅图1-4,本技术的高强抗撕裂牛津布,包括两个防水层1,两个防水层1互相靠近的一侧均粘接有混合编织层2,两个混合编织层2互相靠近的一侧均粘接有纯金属编织层3,纯金属编织层3包括第一金属线4、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高强抗撕裂牛津布,包括两个防水层(1),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防水层(1)互相靠近的一侧均粘接有混合编织层(2),两个所述混合编织层(2)互相靠近的一侧均粘接有纯金属编织层(3),所述纯金属编织层(3)包括第一金属线(4)、第二金属线(5)以及第三金属线(6),所述第一金属线(4)向右上方倾斜均匀分布,所述第二金属线(5)向左上方倾斜均匀分布,所述第三金属线(6)呈横向均匀分布,且所述第一金属线(4)、第二金属线(5)以及第三金属线(6)互相缠绕。/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强抗撕裂牛津布,包括两个防水层(1),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防水层(1)互相靠近的一侧均粘接有混合编织层(2),两个所述混合编织层(2)互相靠近的一侧均粘接有纯金属编织层(3),所述纯金属编织层(3)包括第一金属线(4)、第二金属线(5)以及第三金属线(6),所述第一金属线(4)向右上方倾斜均匀分布,所述第二金属线(5)向左上方倾斜均匀分布,所述第三金属线(6)呈横向均匀分布,且所述第一金属线(4)、第二金属线(5)以及第三金属线(6)互相缠绕。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强抗撕裂牛津布,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合编织层(2)包括第一混合线(7)、第二混合线(8)以及第三混合线(9),所述第一混合线(7)呈横向均匀分布,所述第二混合线(8)向右下方倾斜均匀分布,所述第三混合线(9)向右上方倾斜均匀分布,所述第一混合线(7)、第二混合线(8)以及第三混合线(9)互相缠绕。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高强抗撕裂牛津布,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混合线(7)、第二混合线(8)以及第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钱俊华
申请(专利权)人:吴江市振啸织造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