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磨削垫圈内孔的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386263 阅读:3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06 01:0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垫圈生产技术领域的一种用于磨削垫圈内孔的装置,包括两个对称固定的支撑座,支撑座上方固定有支撑板,支撑板顶部固定有夹持组件和箱体,箱体上设置有磨削组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加入磨削组件,同时对两个垫圈组进行内孔的磨削,提高了磨削的效率,且不需要手动控制砂轮伸出长度,提高了垫圈内孔的精度;通过加入夹持组件和基座,在夹持杆和锁紧螺钉的作用下,对垫圈在纵向上的位置进行调节并固定,该夹持组件可对不同尺寸的垫圈进行固定;通过加入倾斜导料板、圆孔、收集盒,对磨削后产生的碎屑进行收集,并定期清理,保持装置内的清洁,防止装置累计过多碎屑而影响加工效率。

A device for grinding the inner hole of wash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磨削垫圈内孔的装置
本技术涉及垫圈生产
,具体为一种用于磨削垫圈内孔的装置。
技术介绍
指垫在被连接件与螺母之间的零件。一般为扁平形的金属环,用来保护被连接件的表面不受螺母擦伤,分散螺母对被连接件的压力。垫圈的种类多种多样,按其构造的主题材料分为非金属、半金属和金属垫圈三大类。其中非金属垫圈质地柔软、耐腐蚀、价格便宜,但耐温和耐压性能差,多用于常温和中温的中、低压容器或管道的法兰密封。非金属垫圈包括橡胶垫、石棉垫、石棉橡胶垫、柔性石垫和聚四氟乙烯垫等。半金属垫片又称金属复合垫圈。非金属材料虽具有很好的柔软性、压缩性和螺栓载荷能力低等优点,但它也存在其强度不高、回弹性差、不适合高压高温场合。现有技术中很少涉及垫圈内孔的加工,磨削装置通常只能对一组垫圈进行磨削,且需要手动控制砂轮伸出长度,此种装置效率低,精度低,耗时耗力。因此提出一种用于磨削垫圈内孔的装置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磨削垫圈内孔的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用于磨削垫圈内孔的装置,包括两个对称固定的支撑座,支撑座的上方固定有支撑板,支撑板的顶部中心处固定有夹持组件,且支撑板的顶部固定有箱体,箱体的顶部转动连接有顶盖,且箱体的侧壁中部水平开设有两个通孔,通孔中设置有磨削组件,磨削组件包括两个并列的套筒,两个套筒分别滑动连接在对应的两个通孔中,其两端均穿过通孔并伸出,且两个套筒之间通过连接块固定,套筒的外表面沿长度方向上均匀设置有齿牙,且套筒的一侧分别设置有第一电机和第二电机,第一电机的输出端固定有齿轮,齿轮与齿牙相啮合,两个套筒内均转动连接有转轴,转轴的两端伸出套筒,且转轴的内端通过螺栓固定有砂轮,外端固定有带轮,其中一个转轴的外端连接有第二电机,两个带轮之间设置有传动带。优选的,夹持组件包括两个对称固定在支撑板顶部的支撑架,支撑架上滑动连接有两个夹持杆,两个夹持杆上开设有两组上下对称的圆弧槽,且两个夹持杆之间对称固定有弹簧,夹持杆的两端对应支撑架的位置开设有螺孔,并通过锁紧螺钉与支撑架固定。优选的,箱体的底部内侧和支撑板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对称的倾斜导料板。优选的,支撑板上开设有分布均匀的圆孔,且支撑板的下方设置有收集盒。优选的,支撑座的底部固定有橡胶垫。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通过加入磨削组件,启动第一电机和第二电机,转轴带动砂轮转动,套筒带动砂轮向内侧移动,同时对两个垫圈组进行内孔的磨削,提高了磨削的效率,且不需要手动控制砂轮伸出长度,提高了垫圈内孔的精度;2、通过加入夹持组件,在夹持杆和锁紧螺钉的作用下,对垫圈在纵向上的位置进行调节并固定,该夹持组件可对不同尺寸的垫圈进行固定;3、通过加入倾斜导料板、圆孔、收集盒,对磨削后产生的碎屑进行收集,并定期清理,保持装置内的清洁,防止装置累计过多碎屑而影响加工效率;4、通过在支撑座的底部固定橡胶垫,减少了装置与地面的磨损。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磨削组件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磨削组件俯视图;图4为本技术夹持组件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夹持杆的结构示意图。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1-支撑座,2-支撑板,201-圆孔,3-倾斜导料板,4-箱体,5-顶盖,6-夹持组件,601-支撑架,602-夹持杆,603-圆弧槽,604-弹簧,605-锁紧螺钉,7-磨削组件,701-砂轮,702-套筒,703-转轴,704-齿牙,705-第一电机,706-带轮,707-连接块,708-第二电机,8-收集盒,9-橡胶垫。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实施例一请参阅图1-5,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用于磨削垫圈内孔的装置,包括两个对称固定的支撑座1,支撑座1的上方固定有支撑板2,支撑板2的顶部中心处固定有夹持组件6,且支撑板2的顶部固定有箱体4,箱体4的顶部转动连接有顶盖5,且箱体4的侧壁中部水平开设有两个通孔,通孔中设置有磨削组件7,磨削组件7包括两个并列的套筒702,两个套筒702分别滑动连接在对应的两个通孔中,其两端均穿过通孔并伸出,且两个套筒702之间通过连接块707固定,套筒702的外表面沿长度方向上均匀设置有齿牙704,且套筒702的一侧分别设置有第一电机705和第二电机708,第一电机705的输出端固定有齿轮,齿轮与齿牙704相啮合,两个套筒702内均转动连接有转轴703,转轴703的两端伸出套筒702,且转轴703的内端通过螺栓固定有砂轮701,外端固定有带轮706,其中一个转轴703的外端连接有第二电机708,两个带轮706之间设置有传动带,通过加入磨削组件7,启动第一电机705和第二电机708,转轴703带动砂轮701转动,套筒702带动砂轮701向内侧移动,同时对两个垫圈组进行内孔的磨削,提高了磨削的效率,且不需要手动控制砂轮701的伸出长度,提高了垫圈内孔的精度。支撑座1的底部固定有橡胶垫9,减少了装置与地面的磨损。实施例中的工作原理为:通过螺栓把砂轮701固定在转轴703的内端,启动第一电机705和第二电机708,第一电机705带动齿轮转动,进而通过齿牙704带动套筒702向内侧移动,砂轮701也随之向内侧移动,与此同时,连接在转轴703外端的第二电机708带动转轴703转动,砂轮701也随之转动,同时对两组垫圈进行磨削,提高了效率和精度。实施例二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夹持组件6包括两个对称固定在支撑板2顶部的支撑架601,支撑架601上滑动连接有两个夹持杆602,两个夹持杆602上开设有两组上下对称的圆弧槽603,且两个夹持杆602之间对称固定有弹簧604,夹持杆602的两端对应支撑架601的位置开设有螺孔,并通过锁紧螺钉605与支撑架601固定,通过加入夹持组件6,在夹持杆602和锁紧螺钉605的作用下,对垫圈在纵向上的位置进行调节并固定,该夹持组件6可对不同尺寸的垫圈进行固定。根据需要加工的垫圈的尺寸和砂轮701的位置,先拧松锁紧螺钉605,依据砂轮701的位置先把下方的夹持杆602用锁紧螺钉605固定,再将垫圈对准圆弧槽603,把垫圈放置好后,再将上方的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磨削垫圈内孔的装置,包括两个对称固定的支撑座(1),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座(1)的上方固定有支撑板(2),所述支撑板(2)的顶部中心处固定有夹持组件(6),且支撑板(2)的顶部固定有箱体(4),所述箱体(4)的顶部转动连接有顶盖(5),且箱体(4)的侧壁中部水平开设有两个通孔,所述通孔中设置有磨削组件(7),所述磨削组件(7)包括两个并列的套筒(702),两个所述套筒(702)分别滑动连接在对应的两个通孔中,其两端均穿过通孔并伸出,且两个套筒(702)之间通过连接块(707)固定,所述套筒(702)的外表面沿长度方向上均匀设置有齿牙(704),且套筒(702)的一侧分别设置有第一电机(705)和第二电机(708),所述第一电机(705)的输出端固定有齿轮,齿轮与齿牙(704)相啮合,两个所述套筒(702)内均转动连接有转轴(703),转轴(703)的两端伸出套筒(702),且转轴(703)的内端通过螺栓固定有砂轮(701),外端固定有带轮(706),其中一个所述转轴(703)的外端连接有第二电机(708),两个所述带轮(706)之间设置有传动带。/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磨削垫圈内孔的装置,包括两个对称固定的支撑座(1),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座(1)的上方固定有支撑板(2),所述支撑板(2)的顶部中心处固定有夹持组件(6),且支撑板(2)的顶部固定有箱体(4),所述箱体(4)的顶部转动连接有顶盖(5),且箱体(4)的侧壁中部水平开设有两个通孔,所述通孔中设置有磨削组件(7),所述磨削组件(7)包括两个并列的套筒(702),两个所述套筒(702)分别滑动连接在对应的两个通孔中,其两端均穿过通孔并伸出,且两个套筒(702)之间通过连接块(707)固定,所述套筒(702)的外表面沿长度方向上均匀设置有齿牙(704),且套筒(702)的一侧分别设置有第一电机(705)和第二电机(708),所述第一电机(705)的输出端固定有齿轮,齿轮与齿牙(704)相啮合,两个所述套筒(702)内均转动连接有转轴(703),转轴(703)的两端伸出套筒(702),且转轴(703)的内端通过螺栓固定有砂轮(701),外端固定有带轮(706),其中一个所述转轴(703)的外端连接有第二电机(708),两个所述带...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久龙
申请(专利权)人:温州市金久紧固件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