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的饭盒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386092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06 01:01
一种新型的饭盒,包括盒体、设置在盒体上的面盖及设置在面盖上的消毒结构;所述消毒结构包括上罩体、均设置在上罩体上的第一控制板及与第一控制板电连接的消毒装置;所述上罩体设置在面盖上并与面盖之间围成储物腔;所述消毒装置与储物腔连通并用于对储物腔进行消毒处理。所述上罩体内设置有电器腔,第一控制板设置在电器腔内。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消毒装置能够用于消毒筷子和勺子。

A new type of lunch box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的饭盒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新型的饭盒。
技术介绍
饭盒是一种专门用来装饭菜的盒子,也称便当盒,大多用铝、不锈钢、塑料制成。现有技术中,饭盒功能较为单一,仅能满足盛装饭菜的需求,无法满足用户饭盒功能多样化的需求,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因此,需要进一步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的饭盒,其消毒装置能够用于消毒筷子和勺子。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新型的饭盒,包括盒体、设置在盒体上的面盖及设置在面盖上的消毒结构;所述消毒结构包括上罩体、均设置在上罩体上的第一控制板及与第一控制板电连接的消毒装置;所述上罩体设置在面盖上并与面盖之间围成储物腔;所述消毒装置与储物腔连通并用于对储物腔进行消毒处理。所述上罩体内设置有电器腔,第一控制板设置在电器腔内。所述上罩体上设置有均与第一控制板电连接的第一供电电池、消毒开关及第一充电接口;所述第一供电电池设置在电器腔内并位于第一控制板的侧部;所述消毒开关和第一充电接口均设置在电器腔上并位于上罩体的外侧表面上。所述上罩体上设置有第一凹部及覆盖设置在第一凹部上的面板;所述第一凹部贯通上罩体的上表面或者外侧面,第一凹部和面板之间围成电器腔;所述消毒开关和第一充电接口均设置在面板上;所述第一控制板和第一供电电池设置在第一凹部的内底面或者内侧面上。所述面盖上设置有固定夹;所述面盖上设置有位于固定夹一侧的泄压阀;所述面盖边缘的内侧设置有第二下凹部,固定夹设置在第二下凹部上;所述盒体包括内胆及覆盖设置在内胆侧面上的外壳。所述消毒装置包括紫外线发生器、负离子发生器、臭氧发生器中的一种或者两种以上的组合。所述饭盒包括设置在盒体下部的制冷制热结构;所述制冷制热结构包括底盘、设置在底盘内的第二控制板、设置在底盘上的导热板及设置在导热板上并与第二控制板电连接的制冷制热装置;所述导热板上表面与盒体底面相接。所述底盘内设置有与第二控制板电连接的第二供电电池;所述底盘外部侧面上设置有均与第二控制板电连接的制冷制热开关及第二充电接口。所述制冷制热装置为半导体制冷制热片。所述盒体侧面的下部设置有环形台,上罩体侧部向下延伸至环形台上并覆盖设置在盒体的外侧;所述上罩体侧部和底盘侧部之间通过扣合组件固定连接并将盒体紧压固定在上罩体和底盘之间;所述底盘内设置有与第二控制板电连接的散热风扇,底盘侧部设置有与散热风扇相对的透气孔。本专利技术的附加方面和有益效果将在下面的描述部分中变得明显,以及通过本专利技术的实践了解到。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剖视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分解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描述。参见图1-图3,本新型的饭盒,包括盒体1、设置在盒体1上的面盖2及设置在面盖2上的消毒结构;所述盒体1具有贯通其上部的用于盛装饭菜的食物腔27,面盖2覆盖设置在食物腔27上。所述消毒结构包括上罩体3、均设置在上罩体3上的第一控制板4及与第一控制板4电连接的消毒装置5;所述上罩体3设置在面盖2上并与面盖2之间围成储物腔6;所述储物腔6用于放置筷子28、勺子29、叉等餐具。所述消毒装置5与储物腔6连通并用于对储物腔6进行消毒处理,即消毒装置5的输出端与储物腔6连通。所述消毒装置5能够用于消毒储物腔6内的筷子28、勺子29、叉等餐具。所述消毒装置5位于上罩体3的上部或者侧部。所述上罩体3自身并不具有能够储物的消毒腔体,如上罩体3内设置消毒腔体,则需要在上罩体3上配置相应的关闭和打开消毒腔体的盖结构。本申请中,上罩体3与面盖2配合形成储物腔6,此种设置方式有利于简化上罩体3的结构复杂程度,降低罩体3的加工难度。所述上罩体3的设置同时有利于盒体1的保温。进一步地,所述上罩体3内设置有电器腔7,第一控制板4设置在电器腔7内。所述电器腔7位于上罩体3的上部或者侧部。进一步地,所述上罩体3上设置有均与第一控制板4电连接的第一供电电池8、消毒开关9及第一充电接口10;所述第一供电电池8设置在电器腔7内并位于第一控制板4的侧部;参见图1,本实施例中,第一供电电池8位于第一控制板4右侧。所述消毒开关9和第一充电接口10均设置在电器腔7上并位于上罩体3的外侧表面上,即消毒开关9和第一充电接口10可设置在上罩体3的上表面上或者外侧面上。本实施例中,消毒开关9和第一充电接口10设置在上罩体3的上表面上,第一充电接口10位于消毒开关9的右侧。进一步地,所述上罩体3上设置有第一凹部11及覆盖设置在第一凹部11上的面板12;所述第一凹部11贯通上罩体3的上表面或者外侧面,第一凹部11和面板12之间围成电器腔7;所述消毒开关9和第一充电接口10均设置在面板12上;所述第一控制板4和第一供电电池8设置在第一凹部11的内底面或者内侧面上。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凹部11贯通上罩体3的上表面,所述第一控制板4和第一供电电池8设置在第一凹部11的内底面上。本实施例中,消毒装置5设置在第一凹部11的外底面上。进一步地,所述面盖2上设置有固定夹13;参见图3,本实施例中,固定夹13的数量为两组且沿前后间隔设置,两组固定夹13在左右方向上相互错开。所述固定夹13包括两组对称设置并由面盖2上表面向上延伸的夹片,两组夹片顶部分别设置有相向延伸的扣板,当然,亦可采用其他结构的固定夹13。所述面盖2边缘的内侧设置有第二下凹部23,固定夹13设置在第二下凹部23上;所述第二下凹部23的设置有利于增大储物腔6的容积。所述面盖2上设置有位于固定夹13一侧的泄压阀26;本实施例中,泄压阀26位于固定夹13的右侧。所述盒体1包括内胆24及覆盖设置在内胆24侧面上的外壳25。所述内胆24为压铸铝内胆,外壳25的设置有利于内胆24的保温。进一步地,所述消毒装置5包括紫外线发生器、负离子发生器、臭氧发生器中的一种或者两种以上的组合。所述紫外线发生器通电是发射出特定波长的紫外线能够破坏微生物机体细胞中的DNA或RNA的分子结构,造成生长性细胞死亡和/或再生性细胞死亡,达到杀菌消毒的效果。所述负离子发生器运行时产生负离子,负离子与细菌、霉菌、病毒等接触,由于负离子本身携带多余电子,会破坏它们的分子蛋白结构,使其产生结构性改变或能量转移,从而使细菌病毒等微生物死亡。所述臭氧发生器运行时产生臭氧,臭氧以氧原子的氧化作用破坏微生物膜的结构,以实现杀菌作用,如杀菌装置4采用臭氧发生器,则优选臭氧生产速度较慢的臭氧发生器,避免产生过多的臭氧,同时,鉴于储物腔6为封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新型的饭盒,其特征在于,包括盒体(1)、设置在盒体(1)上的面盖(2)及设置在面盖(2)上的消毒结构;/n所述消毒结构包括上罩体(3)、均设置在上罩体(3)上的第一控制板(4)及与第一控制板(4)电连接的消毒装置(5);/n所述上罩体(3)设置在面盖(2)上并与面盖(2)之间围成储物腔(6);/n所述消毒装置(5)与储物腔(6)连通并用于对储物腔(6)进行消毒处理。/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的饭盒,其特征在于,包括盒体(1)、设置在盒体(1)上的面盖(2)及设置在面盖(2)上的消毒结构;
所述消毒结构包括上罩体(3)、均设置在上罩体(3)上的第一控制板(4)及与第一控制板(4)电连接的消毒装置(5);
所述上罩体(3)设置在面盖(2)上并与面盖(2)之间围成储物腔(6);
所述消毒装置(5)与储物腔(6)连通并用于对储物腔(6)进行消毒处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新型的饭盒,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罩体(3)内设置有电器腔(7),第一控制板(4)设置在电器腔(7)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新型的饭盒,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罩体(3)上设置有均与第一控制板(4)电连接的第一供电电池(8)、消毒开关(9)及第一充电接口(10);
所述第一供电电池(8)设置在电器腔(7)内并位于第一控制板(4)的侧部;
所述消毒开关(9)和第一充电接口(10)均设置在电器腔(7)上并位于上罩体(3)的外侧表面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新型的饭盒,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罩体(3)上设置有第一凹部(11)及覆盖设置在第一凹部(11)上的面板(12);
所述第一凹部(11)贯通上罩体(3)的上表面或者外侧面,第一凹部(11)和面板(12)之间围成电器腔(7);
所述消毒开关(9)和第一充电接口(10)均设置在面板(12)上;
所述第一控制板(4)和第一供电电池(8)设置在第一凹部(11)的内底面或者内侧面上。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新型的饭盒,其特征在于,所述面盖(2)上设置有固定夹(13);
所述面盖(2)边缘的内侧设置有第二下凹部(23),固定夹(13)设置在第二下凹部(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振兴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久和电气实业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