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科普展示的地质岩石悬空托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380002 阅读:6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05 22:1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科普展示的地质岩石悬空托架,包括底座,所述底座底部的两侧均设置有支脚,所述底座的顶部设置有转动板,并且转动板的顶部固定连接有主支架,所述主支架右侧的正面与背面均设置有连接件,并且主支架内侧顶部的正面与背面均通过销轴转动连接有斜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托架技术领域。该科普展示的地质岩石悬空托架,通过底座的顶部设置有转动板,并且转动板的顶部固定连接有主支架,主支架右侧的正面与背面均设置有连接件,并且主支架内侧顶部的正面与背面均通过销轴转动连接有斜架,悬托架构,外形美观,遮挡物少,便于观察,可不触碰岩石本身翻转岩石,使岩石的底面能够得到展示,提高展示效果。

A kind of geological rock suspension bracket for popular science displa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科普展示的地质岩石悬空托架
本技术涉及托架
,具体为一种科普展示的地质岩石悬空托架。
技术介绍
岩石是天然产出的具稳定外型的矿物或玻璃集合体,按照一定的方式结合而成,是构成地壳和上地幔的物质基础,按成因分为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其中,岩浆岩是由高温熔融的岩浆在地表或地下冷凝所形成的岩石,也称火成岩,喷出地表的岩浆岩称喷出岩或火山岩,在地下冷凝的则称侵入岩,沉积岩是在地表条件下由风化作用、生物作用和火山作用的产物经水、空气和冰川等外力的搬运、沉积和成岩固结而形成的岩石,变质岩是由先成的岩浆岩、沉积岩或变质岩,由于其所处地质环境的改变经变质作用而形成的岩石,岩石是组成地壳的物质之一,岩石是构成地球岩石圈的主要成分,是人类早期工具的重要来源,在人类进化中具有重要意义。科普展示中,需要对展示的岩石进行托架摆放,以便于人们观察和解说人员进行讲解展示,现有技术中,用于岩石展示的托架均为普通托架结构,在岩石底部形成支撑,在科普展示中难以让观众全面观察到岩石的面貌特征。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科普展示的地质岩石悬空托架,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科普展示的地质岩石托架不便于岩石全面展示的问题。为实现以上目的,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科普展示的地质岩石悬空托架,包括底座,所述底座底部的两侧均设置有支脚,所述底座的顶部设置有转动板,并且转动板的顶部固定连接有主支架,所述主支架右侧的正面与背面均设置有连接件,并且主支架内侧顶部的正面与背面均通过销轴转动连接有斜架,两个所述斜架相对一侧之间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接杆,并且两个斜架相远离一侧的底部均固定连接有挡杆,两个所述斜架右侧的底部均固定连接有底架,并且两个底架相对一侧之间的右侧固定连接有第二连接杆,两个所述斜架相对一侧之间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三连接杆。优选的,所述底座的顶部开设有圆形槽,并且转动板的中部开设有安装槽。优选的,所述安装槽的内部设置有转轴,并且转轴的底端固定连接有限位板。优选的,所述圆形槽的内壁设置有阻尼件,并且阻尼件的内壁与转轴的表面相接触。优选的,所述主支架左侧顶部的正面与背面均固定连接有横杆,并且两个横杆表面的顶部之间固定连接有限位支杆。优选的,所述主支架为一体成型件。有益效果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科普展示的地质岩石悬空托架。与现有技术相比具备以下有益效果:(1)、该科普展示的地质岩石悬空托架,通过底座的顶部设置有转动板,并且转动板的顶部固定连接有主支架,主支架右侧的正面与背面均设置有连接件,并且主支架内侧顶部的正面与背面均通过销轴转动连接有斜架,两个斜架相对一侧之间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接杆,并且两个斜架相远离一侧的底部均固定连接有挡杆,两个斜架右侧的底部均固定连接有底架,并且两个底架相对一侧之间的右侧固定连接有第二连接杆,两个斜架相对一侧之间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三连接杆,悬托架构,外形美观,遮挡物少,便于观察,可不触碰岩石本身翻转岩石,使岩石的底面能够得到展示,提高展示效果。(2)、该科普展示的地质岩石悬空托架,通过底座的顶部开设有圆形槽,并且转动板的中部开设有安装槽,安装槽的内部设置有转轴,并且转轴的底端固定连接有限位板,圆形槽的内壁设置有阻尼件,并且阻尼件的内壁与转轴的表面相接触,主支架左侧顶部的正面与背面均固定连接有横杆,并且两个横杆表面的顶部之间固定连接有限位支杆,主支架为一体成型件,可旋转角度,便于科普展示和全面观察,结构简单,制作容易,成本低。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结构的主视图;图2为本技术结构的剖视图;图3为本技术图2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图4为本技术图2中B处的局部放大图。图中:1-底座、2-支脚、3-转动板、4-主支架、5-连接件、6-销轴、7-斜架、8-第一连接杆、9-挡杆、10-底架、11-第二连接杆、12-第三连接杆、13-圆形槽、14-安装槽、15-转轴、16-限位板、17-阻尼件、18-横杆、19-限位支杆。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4,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科普展示的地质岩石悬空托架,包括底座1,底座1底部的两侧均设置有支脚2,底座1的顶部开设有圆形槽13,并且转动板3的中部开设有安装槽14,安装槽14的内部设置有转轴15,并且转轴15的底端固定连接有限位板16,圆形槽13的内壁设置有阻尼件17,阻尼件17保持转轴15转动阻力,需要使用一定力量才能转动,并且阻尼件17的内壁与转轴15的表面相接触,底座1的顶部设置有转动板3,并且转动板3的顶部固定连接有主支架4,主支架4左侧顶部的正面与背面均固定连接有横杆18,并且两个横杆18表面的顶部之间固定连接有限位支杆19,限位支杆19限制斜架7翻转角度,使其翻转极限为斜架7处于水平角度,同时可选择在限位支杆19上加装锁止结构,实现斜架7翻转水平后锁止,增强展示功能,主支架4为一体成型件,主支架4右侧的正面与背面均设置有连接件5,并且主支架4内侧顶部的正面与背面均通过销轴6转动连接有斜架7,两个斜架7相对一侧之间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接杆8,并且两个斜架7相远离一侧的底部均固定连接有挡杆9,连接件5对挡杆9形成限制支撑作用,两个斜架7右侧的底部均固定连接有底架10,并且两个底架10相对一侧之间的右侧固定连接有第二连接杆11,两个斜架7相对一侧之间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三连接杆12。使用时,将岩石放置在斜架7与底架10之间,底架10与斜架7形成对岩石的支撑结构,展示时,可通过拨动转动板3使其转动,从而实现岩石的不同朝向展示,通过按压斜架7顶部的第三连接杆12,并辅助抬升第二连接杆11,可将岩石底部进行水平向展示,便于观察,整个过程无需触碰岩石。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技术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技术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科普展示的地质岩石悬空托架,包括底座(1),所述底座(1)底部的两侧均设置有支脚(2),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的顶部设置有转动板(3),并且转动板(3)的顶部固定连接有主支架(4),所述主支架(4)右侧的正面与背面均设置有连接件(5),并且主支架(4)内侧顶部的正面与背面均通过销轴(6)转动连接有斜架(7),两个所述斜架(7)相对一侧之间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接杆(8),并且两个斜架(7)相远离一侧的底部均固定连接有挡杆(9),两个所述斜架(7)右侧的底部均固定连接有底架(10),并且两个底架(10)相对一侧之间的右侧固定连接有第二连接杆(11),两个所述斜架(7)相对一侧之间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三连接杆(12)。/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科普展示的地质岩石悬空托架,包括底座(1),所述底座(1)底部的两侧均设置有支脚(2),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的顶部设置有转动板(3),并且转动板(3)的顶部固定连接有主支架(4),所述主支架(4)右侧的正面与背面均设置有连接件(5),并且主支架(4)内侧顶部的正面与背面均通过销轴(6)转动连接有斜架(7),两个所述斜架(7)相对一侧之间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接杆(8),并且两个斜架(7)相远离一侧的底部均固定连接有挡杆(9),两个所述斜架(7)右侧的底部均固定连接有底架(10),并且两个底架(10)相对一侧之间的右侧固定连接有第二连接杆(11),两个所述斜架(7)相对一侧之间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三连接杆(1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科普展示的地质岩石悬空托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的顶部开设有圆形槽(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鑫李戴斌孟耀李红梅卢传亮
申请(专利权)人:脚爬客武汉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