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钢结构屋面天沟迎水端的防水结构,包括第一屋面板和第二屋面板,所述第一屋面板和所述第二屋面板的波谷下方通过U字型的第一防水卷材形成U字型天沟,防水结构还包括封头折件;第一屋面板的波谷设置有支撑件,封头折件设置于所述支撑件处;所述第一屋面板与所述第一防水卷材的结合处设置有第二防水卷材;所述第二防水卷材的一端设置于所述第一防水卷材的中下部,第二防水卷材的另一端向第一屋面板方向翻折并遮住第一屋面板和封头折件;所述第二防水卷材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屋面板的波谷连接。如此设计,当雨水从第二屋面板流向第二防水卷材时,能够避免第二防水卷材受雨水的冲刷而脱落,从而避免屋面漏水。
A water-proof structure of the gutter of steel structure roof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钢结构屋面天沟迎水端的防水结构
本技术涉及建筑结构施工
,具体是一种钢结构屋面天沟迎水端的防水结构。
技术介绍
钢面内天沟渗漏是多年来最为突出的质量通病之一,它严重地影响建筑物的使用功能和工程的整体质量,尤其是钢结构屋面天沟迎水端的收边件被雨水长期冲击而导致收边件脱落,从而引起屋面漏水。为了避免钢结构屋面天沟迎水端的收边件被雨水冲掉,传统的做法是将天沟的宽度设计为350-450mm,用来缓解雨水对收边件的冲击力。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钢结构屋面天沟迎水端的防水结构,第二防水卷材的一端设置于所述第一防水卷材的中下部,第二防水卷材的另一端向所述第一屋面板方向翻折并遮住所述第一屋面板和所述封头折件。当雨水从第二屋面板流向第二防水卷材时,能够避免第二防水卷材受雨水的冲刷而脱落,从而避免屋面漏水。一种钢结构屋面天沟迎水端的防水结构,包括第一屋面板和第二屋面板,所述第一屋面板和所述第二屋面板的波谷下方通过U字型的第一防水卷材形成U字型天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封头折件;所述第一屋面板的波谷设置有支撑件;所述封头折件设置于所述支撑件处;所述第一屋面板与所述第一防水卷材的结合处设置有第二防水卷材;所述第二防水卷材的一端设置于所述第一防水卷材的中下部,所述第二防水卷材的另一端向所述第一屋面板方向翻折并遮住所述第一屋面板和所述封头折件。可选地,所述封头折件为直角结构。可选地,所述封头折件远离所述支撑件的一面设置有垫圈,所述垫圈和所述封头折件通过第一连接件与所述支撑件连接。可选地,所述第二防水卷材的一端与所述第一防水卷材通过热风焊接连接。可选地,所述第二防水卷材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屋面板的波谷通过粘连剂粘连。可选地,所述第二防水卷材远离所述第一屋面板的波谷设置有压条,所述压条、所述第二防水卷材通过第二连接件与所述第一屋面板的波谷连接。可选地,所述第一防水卷材和所述第二防水卷材的厚度均为0.5-0.6cm。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的有益效果为:1、本技术所提供的一种钢结构屋面天沟迎水端的防水结构,第二防水卷材的一端设置于所述第一防水卷材的中下部,第二防水卷材的另一端向所述第一屋面板方向翻折并遮住所述第一屋面板和所述封头折件。当雨水从第屋面板流向第二防水卷材时,能够避免第二防水卷材受雨水的冲刷而脱落,从而避免屋面漏水。2、本技术所提供的一种钢结构屋面天沟迎水端的防水结构,第二防水卷材的一端与第一防水卷材通过热风焊接连接,第二防水卷材的另一端与第一屋面板的波谷通过粘胶粘连,第二防水卷材远离所述屋面板的波谷设置有压条,第二连接件的一端依次穿过压条、第二防水卷材固定于屋面板的波谷,提高了第二防水卷材的稳固性。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技术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技术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一种钢结构屋面天沟迎水端的防水结构剖视图。图2为本技术A部放大图。图中:1-封头折件、11-垫圈、12-第一连接件;2-第一防水卷材;3-第二防水卷材、31-压条、32-第二连接件;4-第一屋面板、41-波峰、42-波谷、43-支撑件;5-天沟;6-屋面附檩;7-第二屋面板。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中的附图,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只是本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技术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技术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技术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的定义和解释。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连接,也可以通过中间煤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实施例:请参阅图1,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钢结构屋面天沟迎水端的防水结构,包括第一屋面板4和第二屋面板7,第一屋面板4和第二屋面板7的波谷42下方通过U字型的第一防水卷材2形成U字型天沟5,防水结构还包括封头折件1;其中,第一屋面板4的波谷42设置有支撑件43,封头折件1设置于所述支撑件43处,第一屋面板4与第一防水卷材2的结合处设置有第二防水卷材3,第二防水卷材3的一端设置于第一防水卷材2的中下部,第二防水卷材3的另一端向所述第一屋面板4方向翻折并遮住所述第一屋面板4和所述封头折件1。如此设计,当雨水从第二屋面板7流向第二防水卷材3,能够避免第二防水卷材3受雨水的冲刷而脱落,从而避免屋面漏水。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屋面板4和第二屋面板7均为铝合金材料,天沟5为U型结构,采用不锈钢材料。支撑件43的一端穿过第一屋面板4的波谷42与屋面附檩6通过螺钉固定连接,支撑件43的另一端设置有封头折件1,封头折件1远离支撑件43的一面设置有垫圈11,垫圈11和封头折件1通过第一连接件12与支撑件43固定连接,封头折件1位于迎水端口处,封头折件1为直角结构,采用铝合金材料,设置封头折件1的作用在于使得第一屋面板4形成一个统一高度的平面。第一连接件12的一端依次穿过垫圈11和封头折件1并固定于第一屋面板4内部的支撑件43,第一连接件为螺钉,设置垫圈11的作用在于用来保护封头折件1的表面不受第一连接件12的擦伤,分散螺钉对被第一连接件12的压力,垫圈11为平垫圈。进一步地,第二防水卷材3的一端与第一防水卷材2通过热风焊接固定连接。第二防水卷材3的另一端与第一屋面板4的波谷42通过粘连剂粘连,第二防水卷材3远离第一屋面板4的波谷42设置有压条31;压条31和第二防水卷材3通过第二连接件32与第一屋面板4的波谷42连接。如此,提高了第二防水卷材的稳固性。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屋面板的长度为5-8m,第二防水卷材3一端先用粘连剂与第一防水卷材2连接,再用热风焊接进一步的固定。第二防水卷材3的另一端向第一屋面板4方向翻折并遮住所述第一屋面板4的端面和所述封头折件1,先用粘连剂与第一屋面板4的波谷42连接,再用压条将防水卷材压平,最后第二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钢结构屋面天沟迎水端的防水结构,包括第一屋面板(4)和第二屋面板(7),所述第一屋面板(4)和所述第二屋面板(7)的波谷(42)下方通过U字型的第一防水卷材(2)形成U字型天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封头折件(1);/n所述第一屋面板(4)的波谷(42)设置有支撑件(43);/n所述封头折件(1)设置于所述支撑件(43)处;/n所述第一屋面板(4)与所述第一防水卷材(2)的结合处设置有第二防水卷材(3);/n所述第二防水卷材(3)的一端设置于所述第一防水卷材(2)的中下部,所述第二防水卷材(3)的另一端向所述第一屋面板(4)方向翻折并遮住所述第一屋面板(4)和所述封头折件(1)。/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钢结构屋面天沟迎水端的防水结构,包括第一屋面板(4)和第二屋面板(7),所述第一屋面板(4)和所述第二屋面板(7)的波谷(42)下方通过U字型的第一防水卷材(2)形成U字型天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封头折件(1);
所述第一屋面板(4)的波谷(42)设置有支撑件(43);
所述封头折件(1)设置于所述支撑件(43)处;
所述第一屋面板(4)与所述第一防水卷材(2)的结合处设置有第二防水卷材(3);
所述第二防水卷材(3)的一端设置于所述第一防水卷材(2)的中下部,所述第二防水卷材(3)的另一端向所述第一屋面板(4)方向翻折并遮住所述第一屋面板(4)和所述封头折件(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钢结构屋面天沟迎水端的防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封头折件(1)为直角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钢结构屋面天沟迎水端的防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封头折件(1)远离所述支撑件(43)的一面设置有垫圈(1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保健,刘志军,王少麒,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华神钢构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