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建筑内部照明的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建筑中庭自然采光结构,其技术方案要点是包括沿水平方向架设在建筑主体上的漫射板,还包括设置在漫射板下方的若干透明拦截板,所述透明拦截板环绕漫射板分布,透明拦截板架设在建筑主体上,透明拦截板与漫射板的侧边平行,透明拦截板底端的厚度大于顶端的厚度,具有可以对经过漫射板发散后的光线进行二次分配,使顶部楼层和底部楼层尽可能均匀地采光,减少建筑照明能耗,绿色环保的效果。
A natural lighting structure of atrium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建筑中庭自然采光结构
本技术涉及建筑内部照明的
,特别涉及一种建筑中庭自然采光结构。
技术介绍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各式各样的房屋建筑拔地而起,给我们的生活带来极大地改善。室内采光作为建筑格局布置及室内装修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也慢慢成为人们追求舒适生活的考虑因素。为创造宽敞明亮的室内空间环境,许多建筑的中庭屋面采用采光玻璃顶结构,借此引入太阳光。自然采光不仅可以减少建筑照明能耗,还具有人工照明所难以实现的优点:它可以使人们感受太阳和天空形成的微妙变化,减轻季节性情感错乱和慢性疲劳,也可以使建筑物的光影变化更加丰富,使空间变得更加人性化和有趣味性。公告号为CN201652153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建筑用主动式自然导光装置,包括定日镜、反射镜、天窗和漫射板,定日镜包括后排定日镜、前排定日镜,设置在建筑物屋顶上;定日镜正北侧上方或正南侧上方设有反射镜,反射镜正下方设有天窗和漫射板。这种建筑用主动式自然导光装置能够主动采集太阳光,使有限面积的采光口获得尽可能多的自然光,从而提高室内照度,延长室内自然光照明时间。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光线经过反射镜反射后,照射在漫射板上,再由漫射板发散。漫射板上任意一块区域均可视为一个点光源,以该点光源为中心的半球面内,光线均匀分布。由于漫射板距离顶部楼层较近,距离底部楼层较远,顶部楼层光照面对应的空间角更大,接收到的光线比例更高,不同楼层间采光不均匀。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建筑中庭自然采光结构,具有可以对经过漫射板发散后的光线进行二次分配,使顶部楼层和底部楼层尽可能均匀地采光,减少建筑照明能耗,绿色环保的优点。本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建筑中庭自然采光结构,包括沿水平方向架设在建筑主体上的漫射板,还包括设置在漫射板下方的若干透明拦截板,所述透明拦截板环绕漫射板分布,透明拦截板架设在建筑主体上,透明拦截板与漫射板的侧边平行,透明拦截板底端的厚度大于顶端的厚度。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透明拦截板低端的厚度大于顶端的厚度,前后两侧面的倾斜角度不同,光线在空气-透明拦截板分界面处发生第一次折射时的出射角小于其在透明拦截板-空气分界面处发生第二次折射时的入射角,因此,部分光线传播至透明拦截板背向漫射板一侧时,其入射角大于透明拦截板相对于空气的全反射临界角,无法从该侧穿出透明拦截板,而是在透明拦截板-空气分界面处发生全反射,然后由透明拦截板朝向漫射板的一侧穿出;原本射向顶部楼层的部分光线最终照射到底部楼层上,可以对经过漫射板发散后的光线进行二次分配,使顶部楼层和底部楼层尽可能均匀地采光,减少建筑照明能耗,绿色环保。进一步的,所述透明拦截板的侧边设有边框,所述边框两侧成对设有转轴,所述转轴与漫射板的侧边平行,转轴转动架设在建筑主体上,且建筑主体上还设有用于调节透明拦截板倾斜角度的调节组件。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透明拦截板通过边框和转轴转动架设在建筑主体上,并借助调节组件调节其倾斜角度,从而改变光线在空气-透明拦截板分界面处发生第一次折射时的入射角,进而改变光线在透明拦截板-空气分界面处发生第二次折射时的入射角,该入射角大于全反射临界角的光线所占比例发生变化,即被拦截的光线占比发生变化,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调整,使光线尽可能地分配均匀。进一步的,所述调节组件包括成对架设在建筑主体上的滑轨和气缸,所述滑轨沿水平方向设置,滑轨与漫射板的侧边垂直,滑轨上滑动设有滑移座,所述滑移座的下表面设有滑移板,所述滑移板沿竖直方向设置,滑移板与转轴垂直,滑移板上开设有腰型槽,所述腰型槽沿滑移板的长度方向设置,所述气缸与滑轨平行,气缸的活塞杆与滑移座相连,所述边框两侧成对设有调节轴,所述调节轴与转轴平行,调节轴穿设于对应的腰型槽内。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气缸驱动滑移座沿滑轨滑动,进而通过滑移板牵引调节轴偏离原位,带动边框和透明拦截板翻转,在此过程中,调节轴的移动轨迹为弧形,随滑移板沿水平方向移动的同时,也在腰型槽内沿竖直方向滑动。进一步的,所述滑移板顶端设有加强筋,所述加强筋与滑移板和滑轨在同一平面内,加强筋与滑移座相连。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置加强筋,能够大大增强滑移板的稳定性,其在受到调节轴的反作用力时不易弯曲变形。进一步的,所述滑轨上设有指示刻度。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借助指示刻度指明透明拦截板在某一状态下的倾斜角度,可以快速准确地对透明拦截板进行调节。进一步的,所述调节组件包括架设在建筑主体上的主动链轮和电机,所述主动链轮成对设置,主动链轮转动架设在建筑主体上,主动链轮的轮轴与转轴平行,所述电机的机轴与主动链轮相连,所述转轴上套设有从动链轮,所述从动链轮和主动链轮上绕设有链条。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电机驱动主动链轮旋转,通过链条带动从动链轮转动,最终驱使转轴旋转,对透明拦截板的倾斜角度进行调节。进一步的,所述调节组件还包括转动架设在建筑主体上的传动轴,所述传动轴与电机的机轴相连,所述主动链轮均套设在传动轴上。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主动链轮均套设在传动轴上,由传动轴同时带动,具有较好的同步性,在驱使透明拦截板翻转的过程中不易卡死。进一步的,所述调节组件还包括转动架设在建筑主体上的蜗杆,所述蜗杆与电机的机轴直接连接,所述传动轴上套设有与蜗杆相啮合的蜗轮。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电机的机轴通过蜗杆和蜗轮传动,能够顺利带动传动轴旋转,而蜗杆的导程角一般小于其与蜗轮之间的当量摩擦角,具有自锁功能,在调节结束后能够自行将传动轴锁止,不会对电机的机轴施加额外的扭矩。综上所述,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可以对经过漫射板发散后的光线进行二次分配,使顶部楼层和底部楼层尽可能均匀地采光,减少建筑照明能耗,绿色环保;2.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对透明拦截板的倾斜角度进行调节,使光线尽可能均匀地分配。附图说明图1是实施例1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实施例1中调节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实施例2中调节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漫射板;2、透明拦截板;3、边框;4、转轴;5、调节组件;6、建筑主体;511、滑轨;512、气缸;513、滑移座;514、滑移板;515、腰型槽;516、调节轴;517、加强筋;518、指示刻度;521、主动链轮;522、电机;523、从动链轮;524、链条;525、传动轴;526、蜗杆;527、蜗轮。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实施例1:一种建筑中庭自然采光结构,如图1和图2所示,包括一块漫射板1和四块透明拦截板2,二者均架设在建筑主体6上。漫射板1呈矩形,沿水平方向设置。四块透明拦截板2则位于漫射板1下方,环绕漫射板1分布,分别与漫射板1的四条侧边平行。如图1和图2所示,透明拦截板2采用玻璃制成,其底端的厚度大于顶端的厚度,前后两侧面的倾斜角度不同。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建筑中庭自然采光结构,包括沿水平方向架设在建筑主体(6)上的漫射板(1),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在漫射板(1)下方的若干透明拦截板(2),所述透明拦截板(2)环绕漫射板(1)分布,透明拦截板(2)架设在建筑主体(6)上,透明拦截板(2)与漫射板(1)的侧边平行,透明拦截板(2)底端的厚度大于顶端的厚度。/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建筑中庭自然采光结构,包括沿水平方向架设在建筑主体(6)上的漫射板(1),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在漫射板(1)下方的若干透明拦截板(2),所述透明拦截板(2)环绕漫射板(1)分布,透明拦截板(2)架设在建筑主体(6)上,透明拦截板(2)与漫射板(1)的侧边平行,透明拦截板(2)底端的厚度大于顶端的厚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中庭自然采光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明拦截板(2)的侧边设有边框(3),所述边框(3)两侧成对设有转轴(4),所述转轴(4)与漫射板(1)的侧边平行,转轴(4)转动架设在建筑主体(6)上,且建筑主体(6)上还设有用于调节透明拦截板(2)倾斜角度的调节组件(5)。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建筑中庭自然采光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组件(5)包括成对架设在建筑主体(6)上的滑轨(511)和气缸(512),所述滑轨(511)沿水平方向设置,滑轨(511)与漫射板(1)的侧边垂直,滑轨(511)上滑动设有滑移座(513),所述滑移座(513)的下表面设有滑移板(514),所述滑移板(514)沿竖直方向设置,滑移板(514)与转轴(4)垂直,滑移板(514)上开设有腰型槽(515),所述腰型槽(515)沿滑移板(514)的长度方向设置,所述气缸(512)与滑轨(511)平行,气缸(512)的活塞杆与滑移座(513)相连,所述边框(3)两侧成对设有调节轴(516),所述调节轴(516)与转轴(4)平行,调节轴(516)穿设于对应的腰型槽(515)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明,章建冬,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城归设计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