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装配式墙体隔震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377887 阅读:5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03 11:2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装配式墙体隔震结构,属于建筑隔震的技术领域,其技术方案要点是一种装配式墙体隔震结构,包括墙本体、隔震层和横梁,所述隔震层水平置于地面上,隔震层包括钢板和橡胶板,钢板和橡胶板沿垂直于地面的方向交替设置,横梁置于隔震层上并与隔震层固接;相邻隔震层间隔放置并形成隔断槽,墙本体竖直插设于隔断槽内,且墙本体的底部与地面分离设置,横梁靠近墙本体的一侧与墙本体固定连接,达到提高装配式墙体抗震的效果。

An assembled wall isolation structur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装配式墙体隔震结构
本技术涉及建筑隔震的
,尤其涉及一种装配式墙体隔震结构。
技术介绍
在各种自然灾害中,地震是最具突发性和毁灭性的,地震会对结构物施加地震力,其中水平的地震力对建筑物的影响最大,容易造成建筑物的结构坍塌,造成极大的经济损失以及人员伤亡。隔震是一种新型的建筑结构耐震形式,通过在房屋的某层柱顶设置隔震垫,阻止地震作用向上层建筑传递,从而达到减弱地震对上层结构的作用效果。现有的可参考公告号为CN105625598A的中国专利,其公开了一种墙下隔震装置及隔震层结构,该墙下隔震装置包括设置在墙体下方的上地圈梁以及上地圈梁下方的下地圈梁,下地圈梁的每根梁上部沿轴向均间隔设置有至少两个横向水平贯通的齿槽,靠近齿槽两侧壁分别安装有墙下圈梁隔震垫,墙下圈梁隔振垫上端面高于下地圈梁上端面,上地圈梁的每根梁的下部均设置有嵌入对应位置齿槽的凸齿,上地圈梁坐在墙下圈梁隔震垫上。上述中的现有技术方案存在以下缺陷:该隔震层结构位于墙体下方,需要在地下预设该结构,然后在该结构上施工建设墙体,但该隔震层结构无法安装在已完工的装配式墙体上,现有技术存在有待改进的不足之处。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装配式墙体隔震结构,通过将已完工的装配式墙体安装在隔震层上,以达到提高装配式墙体的抗震效果。本技术的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装配式墙体隔震结构,包括墙本体、隔震层和横梁,所述隔震层水平置于地面上,隔震层包括钢板和橡胶板,钢板和橡胶板沿垂直于地面的方向交替设置,横梁置于隔震层上并与隔震层固接;相邻隔震层间隔放置并形成隔断槽,墙本体竖直插设于隔断槽内,且墙本体的底部与地面分离设置,横梁靠近墙本体的一侧与墙本体固定连接。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将装配好的墙本体插设在两个相邻隔震层之间的隔断槽内,且墙本体的底部与地面处于分离状态,然后使用横梁对墙本体进行固定,隔震层上的钢板和橡胶板交替设置,当发生地震时,橡胶板受到外力后可以发生微量形变,进而起到减缓地震冲击力的作用,钢板质坚,可以阻挡地震波的能量的传播,进而使得隔震层可以减缓地震对墙本体造成的冲击和毁坏,进而达到提高装配式墙本体的抗震效果。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隔震层的钢板和橡胶板之间通过硫化处理粘合固定。通过上述技术方案,隔震层的钢板和橡胶板之间通过硫化处理,橡胶板可以熔融并粘附在钢板上,与钢板一体固接,加强橡胶板与钢板之间的连接紧密性,提高隔震层在使用过程中的整体稳定性。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横梁分设于墙本体的两侧,且横梁的顶部设置有角钢,角钢上设置有固定螺栓,角钢与横梁、墙本体之间通过固定螺栓连接。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横梁从墙本体的两侧对墙本体进行固定,提高墙本体的稳定性,且在横梁和墙本体抵接的位置处设置有角钢,并使用固定螺栓对角钢和横梁、墙本体之间进行固接,角钢进一步加强横梁和墙本体之间的连接稳定性,提高墙本体在使用过程中的稳定性。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角钢上有多处通过固定螺栓固定,且多个固定螺栓均匀间隔设置。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在角钢上设置多个固定螺栓,加强角钢对于墙本体和横梁之间的连接,进一步提高墙本体的稳定性,且多个固定螺栓均匀间隔设置,从多个位置对角钢和墙本体、横梁进行固定,加强角钢和墙本体、横梁之间的受力均匀性,提高稳定效果。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横梁正对墙本体的一侧水平向内开设有连接槽,墙本体正对连接槽的位置处固设有卡块,卡块插入连接槽内形成卡接。通过上述技术方案,使用横梁对墙本体进行固定时,将横梁的连接槽正对墙本体的卡块设置,沿着卡块的方向推动横梁,令墙本体的卡块插设至连接槽中并与连接槽形成卡接,增大横梁和墙本体的接触面积,提高横梁对墙本体的稳定效果。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连接槽的顶部开设有连接孔,卡块对应位置处开设有固定孔,连接孔内竖直插设有连接螺栓,连接螺栓穿过连接孔、固定孔对横梁和卡块进行固定。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将卡块插设于连接槽内,并将卡块上的固定孔与连接槽上的连接孔对齐,然后将连接螺栓穿过固定孔和连接孔,并使用连接螺栓对固定孔和连接孔进行固定,加强卡块和连接槽的连接,进一步提高横梁对墙本体的固定作用。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隔震层的下表面固设有底板,底板与隔震层一体固接。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在隔震层的下表面设置底板,底板增大隔震层与地面的接触面积,且底板置于地面和隔震层之间,底板可以有效防止隔震层在地面的上下陷,进而影响整个隔震结构的使用,进一步提高隔震层对墙本体的隔震效果。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墙本体内部竖直插设有加强筋。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插设在墙本体内部的加强筋,加强墙本体自身的连接稳定性,当发生地震时,除了隔震层可以减缓地震波所带来的冲击力,墙本体自身结构稳定,也可以增强抵抗地震波的效果。综上所述,本技术的有益技术效果为:1、通过设置隔震层,并将墙本体放置在两个间隔设置的隔震层之间,通过隔震层上的横梁对墙本体进行固定,使得隔震层减缓和阻挡地震波能量的传播,进而达到提高装配式墙本体的抗震效果;2、通过对隔震层的钢板和橡胶板之间通过硫化处理粘合固定,使得橡胶板可以熔融并粘附在钢板上,令橡胶板与钢板一体固接,加强橡胶板与钢板之间的连接紧密性,提高隔震层在使用过程中的稳定性;3、通过在横梁正对墙本体的一侧开设连接槽,墙本体正对连接槽的位置处固设有卡块,并将卡块插入连接槽内形成卡接,增大横梁和墙本体的接触面积,提高横梁对墙本体的稳定效果。附图说明图1为本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施例凸出加强筋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实施例的剖面示意图;图4为图3中A处的放大示意图。附图标记:1、墙本体;11、卡块;111、固定孔;12、加强筋;2、隔震层;21、钢板;22、橡胶板;23、隔断槽;3、横梁;31、角钢;32、固定螺栓;4、连接槽;41、连接孔;42、连接螺栓;5、底板。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如图1所示,一种装配式墙体隔震结构,包括墙本体1、隔震层2和横梁3,隔震层2水平设置,横梁3置于隔震层2上并与隔震层2固接;墙本体1置于相邻隔震层2之间并与横梁3卡接相连,当发生地震时,地震层可以发生微量形变,进而起到减缓地震冲击力的作用,进而减缓地震对墙本体1造成的冲击和毁坏,达到提高装配式墙本体1的抗震效果。如图1所示,隔震层2包括钢板21和橡胶板22,钢板21和橡胶板22沿垂直于地面的方向交替设置,橡胶板22质软,受到外力后可以发生微量形变,起到减缓地震冲击力的作用;钢板21质坚,可以阻挡地震波的能量的传递,橡胶板22和钢板21配合使用可以减缓地震对墙本体1造成的冲击和毁坏,进而达到提高装配式墙本体1的抗震效果,且钢板21和橡胶板22之间通过硫化处理粘合固定,将橡胶板22熔融并粘附在钢板21上,加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装配式墙体隔震结构,包括墙本体(1)、隔震层(2)和横梁(3),其特征在于:所述隔震层(2)水平置于地面上,隔震层(2)包括钢板(21)和橡胶板(22),钢板(21)和橡胶板(22)沿垂直于地面的方向交替设置,横梁(3)置于隔震层(2)上并与隔震层(2)固接;相邻隔震层(2)间隔放置并形成隔断槽(23),墙本体(1)竖直插设于隔断槽(23)内,且墙本体(1)的底部与地面分离设置,横梁(3)靠近墙本体(1)的一侧与墙本体(1)固定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装配式墙体隔震结构,包括墙本体(1)、隔震层(2)和横梁(3),其特征在于:所述隔震层(2)水平置于地面上,隔震层(2)包括钢板(21)和橡胶板(22),钢板(21)和橡胶板(22)沿垂直于地面的方向交替设置,横梁(3)置于隔震层(2)上并与隔震层(2)固接;相邻隔震层(2)间隔放置并形成隔断槽(23),墙本体(1)竖直插设于隔断槽(23)内,且墙本体(1)的底部与地面分离设置,横梁(3)靠近墙本体(1)的一侧与墙本体(1)固定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装配式墙体隔震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隔震层(2)的钢板(21)和橡胶板(22)之间通过硫化处理粘合固定。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装配式墙体隔震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横梁(3)分设于墙本体(1)的两侧,且横梁(3)的顶部设置有角钢(31),角钢(31)上设置有固定螺栓(32),角钢(31)与横梁(3)、墙本体(1)之间通过固定螺栓(32)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装配式墙体隔震结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关羽李伟森姚金龙莫济星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凌鼎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