蹲便器的坯体组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377670 阅读:1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03 11:1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蹲便器的坯体组件,包括坯体状态的出水件和便体件,所述出水件设有顶壁、支撑壁和连接壁,三者相互连接并包围形成洗圈水道;所述连接壁设有与洗圈水道连通的出水口,以及宽度延伸方向平行于顶壁所在平面的第一粘接部和第二粘接部;所述第二粘接部对应所述支撑壁设置;所述便体件设有第一壁和第二壁,其分别设有对应第一粘接部和第二粘接部的第一粘接端和第二粘接端;所述第一壁上设有与出水口相对的承污面。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所制造的蹲便器,在实现较好的冲刷效果的基础上,保证坯体阴干过程不易开裂,整体良品率高。

Body assembly of squatting pa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蹲便器的坯体组件
本技术涉及卫生洁具
,具体涉及蹲便器的坯体组件。
技术介绍
目前市场上的蹲便器大多采用一体成型的制造工艺,由于要形成复杂的管道结构,工艺难度高,脱模困难。而通过分体式工艺制造的蹲便器主要包括上表面供用户踩踏、下表面进行冲水的出水件,以及用于承污、排污的便体件。其整体制造过程为:通过往模具中高压注浆成型为出水件坯体和便体件坯体,随后对其进行粘接和阴干,最后进行涂釉、烧制、冷却等工艺,形成所述蹲便器。其中,存在两方面的工艺难点,一方面,对尚处于坯体状态的出水件和便体件在粘接阴干时需要整体倒置,即便体件在上,出水件在下,这使得便体件在接茬处会对出水件施加等于其自身重力的压力。若粘接位置设计得不合理,使得便体件施压于出水件的中空位置(尤其是用于导水的洗圈水道处),将造成在泥坯阴干时出水件受压开裂,形成不良。另一方面,通常要求便器具有较好的冲刷效果。对于该目的,往往要求出水件内形成的洗圈水道具有一定过水截面积,以面向便体件的承污面进行有效水量的冲水;此外,承污面的斜度一般要达到50%以上,否则,冲刷效果差,污物容易残留聚积。由于承污面的顶端必然要与出水件进行密封粘接处理,且蹲便器的最大深度通常受到行业标准的约束而无法做得太深,所以承污面的斜度基本上仅被其与出水件的粘接位置决定。在要保证洗圈水道具有较大的过水截面积的情况下,若承污面粘接于出水件洗圈水道的外侧,虽然不易发生阴干时开裂的现象,但承污面的斜度将被放缓;反之,若承污面粘接于出水件洗圈水道的内侧,则不能保证粘接结构的稳固性。因而,如何在实现较好的冲刷效果的基础上,保证通过分体式工艺来制造蹲便器的坯体阴干过程不易开裂,良品率高,是本案所要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
技术介绍
中存在的上述缺陷或问题,提供蹲便器的坯体组件。为达成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蹲便器的坯体组件,包括坯体状态的出水件和便体件;所述出水件设有顶壁、支撑壁和连接壁,三者相互连接并包围形成洗圈水道;所述连接壁设有与洗圈水道连通的出水口,以及宽度延伸方向平行于顶壁所在平面的第一粘接部和第二粘接部;所述第二粘接部对应所述支撑壁设置;所述便体件设有第一壁和第二壁,其分别设有对应第一粘接部和第二粘接部的第一粘接端和第二粘接端;所述第一壁上设有与出水口相对的承污面。在某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粘接端和第二粘接端被构造为当第二粘接端与第二粘接部接触时,所述第一粘接端与第一粘接部间形成预留间隙。在某一实施例中:所述预留间隙的大小为0.5mm。在某一实施例中:所述便体件还设有设于第二壁上且延伸至所述第一粘接端的分支壁。在某一实施例中:所述支撑壁为大致呈竖直构造的直立壁。在某一实施例中:所述出水口的水平位置高于第一粘接部和第二粘接部的水平位置,以在洗圈水道内形成一存水槽。在某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粘接部的水平位置高于第二粘接部的水平位置,但略低于所述出水口的水平位置。在某一实施例中:所述出水件和便体件均为陶瓷坯体。相较于现有技术,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1)本技术实施例的出水件设有两个粘接部供便体件粘接,由于第一壁所设的承污面与出水口相对,第二粘接部则对应支撑壁设置,使得第一壁粘接于出水件的相对的内侧,第二壁粘接于出水件的相对的外侧,从而使得承污面能够保持有较陡的坡度;(2)本技术实施例的两坯体组件在倒置阴干时,由于出水件设有两个粘接部,便体件的自身重力将分解至第一壁和第二壁,并被各自对应的粘接部共同承担,减小了第一粘接部需要承受的压力;另由于第二粘接部对应于支撑壁设置,其受到支撑壁的支撑作用,所受压力通过该支撑壁传递到顶壁上,从而有效减少在该阴干过程中出水件的洗圈水道壁开裂的可能性;(3)本技术实施例的出水件的结构,保证了洗圈水道仍具有与现有技术相当的较大过水截面积,无需采取将洗圈水道的宽度尺寸减小,来解决阴干过程开裂和承污面坡度的平衡问题;(4)本技术实施例的第一粘接部和第二粘接部的宽度延伸方向平行于顶壁所在平面,防止涂胶粘接时,粘接不牢固,接缝处缺浆溢浆,导致成品漏水开裂,进一步提升良品率;(5)本技术实施例的第二粘接端与第二粘接部接触时,第一粘接端与第一粘接部间形成预留间隙,使得在第一粘接端与第一粘接部间粘接涂胶后,由于粘胶未完全凝固前的张力较小,因此第一粘接端无法对第一粘接部施加过大的压力,便体件的大部分重力均施加于第二粘接部,进一步防止第一粘接部承受过大的压力而导致开裂;(6)本技术实施例的便体件还设有设于第二壁上且延伸至所述第一粘接端的分支壁,不仅便于便体件的出模,还使得分支壁与第一壁、第二壁构成一三角稳固结构,加强便体件自身的强度稳定性;(7)本技术实施例的洗圈水道内形成有存水槽,使得每次冲水后洗圈水道内均能留有存水,在下次冲水过程中,新进入的水流与存水槽内的积水产生的相对阻力,其大小要远小于水流流过洗圈水道的粗糙内壁时产生的沿程损失,因而能够保证由出水口喷出的水流具有较高的动能,从而提升冲刷力度;(8)本技术实施例的第一粘接部的水平位置高于第二粘接部的水平位置,但略低于所述出水口的水平位置,使得存水槽的敞口位置基本与第一粘接部平齐,该设置虽然使得洗圈水道内有效的过水截面积相对有所减小,但能够确保水流的动能快速地在洗圈水道内传递,减少动能损失;此外,该设置还减少了存水量,使得冲水水量有所减少,起到节水的目的;更进一步的,在该结构下,出水口所在的平面与出模方向垂直,因而出水口可以模具直接成型,简化了制造难度。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的出水件的立体图,并示出了其下底面;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的便体件的立体图,并示出了其上顶面;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的出水件与便体件组合粘接时的剖面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的出水件与便体件粘接后倒置阴干的剖面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的出水件的存水槽的存水后的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所制成的蹲便器的立体图;图7为本技术实施例所制成的蹲便器的另一立体图。主要附图标记说明:1-出水件;2-便体件;11-顶壁;12-支撑壁;13-连接壁;14-洗圈水道;15-出水口;16-第一粘接部;17-第二粘接部;21-第一壁;22-第二壁;23-第一粘接端;24-第二粘接端;25-承污面;26-分支壁。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且不应被看作对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蹲便器的坯体组件,包括坯体状态的出水件和便体件,其特征在于:/n所述出水件设有顶壁、支撑壁和连接壁,三者相互连接并包围形成洗圈水道;所述连接壁设有与洗圈水道连通的出水口,以及宽度延伸方向平行于顶壁所在平面的第一粘接部和第二粘接部;所述第二粘接部对应所述支撑壁设置;/n所述便体件设有第一壁和第二壁,其分别设有对应第一粘接部和第二粘接部的第一粘接端和第二粘接端;所述第一壁上设有与出水口相对的承污面。/n

【技术特征摘要】
1.蹲便器的坯体组件,包括坯体状态的出水件和便体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出水件设有顶壁、支撑壁和连接壁,三者相互连接并包围形成洗圈水道;所述连接壁设有与洗圈水道连通的出水口,以及宽度延伸方向平行于顶壁所在平面的第一粘接部和第二粘接部;所述第二粘接部对应所述支撑壁设置;
所述便体件设有第一壁和第二壁,其分别设有对应第一粘接部和第二粘接部的第一粘接端和第二粘接端;所述第一壁上设有与出水口相对的承污面。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坯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粘接端和第二粘接端被构造为当第二粘接端与第二粘接部接触时,所述第一粘接端与第一粘接部间形成预留间隙。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坯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预留间隙...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孝发林孝山吴志敏张友限
申请(专利权)人:九牧厨卫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