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防溅罩,属于生活用品领域。它解决的问题是如何如何减少防溅罩上垃圾的残留。本防溅罩包括由弹性材料制成的呈漏斗状的罩体,罩体的中心处设置有下漏口,罩体的罩壁向上凸出形成凸褶,凸褶有数个并绕着下漏口分布,罩体的罩壁上在两个相邻的凸褶之间形成凹褶,凸褶的上表面上具有沿径向延伸的峰顶,峰顶呈外高内低倾斜设置,峰顶与凸褶的两个侧壁之间圆弧过渡并在凸褶的上表面上形成导流面。本防溅罩有效地减少了垃圾在防溅罩上的滞留。
A kind of splash proof cov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防溅罩
本技术属于生活用品领域,涉及一种防溅罩。
技术介绍
在日常生活中,水槽底部会设置一个垃圾收集装置,方便将厨余垃圾进行收集。垃圾收集装置上往往还安装有垃圾处理器,用于将固体厨余垃圾打碎,打碎后的固体厨余垃圾随液体厨余垃圾一起从管道中排出,从而防止固体厨余垃圾堵塞管道。中国专利文献资料公开提出了一种食物垃圾处理器[申请号:00100005.5;公开号:1257756A],由料斗、粉碎机、电机、连接件组成,由投料斗总成、粉碎箱、排污弯管、驱动电机呈上下排列依次连接构成食物垃圾处理器总体。投料斗总成上部与洗涤槽之间采用压紧螺母连接并设置垫圈,进口处装有呈漏斗形并可以打开的防溅栅,投料斗总成的上部和底部采用斜面卡口装置快速接头总成的联接方式,设防漏水圈,侧面设有洗碗机管道进口。防溅栅的结构导致防溅效果差,液体容易从栅条之间的间隙处泄漏出来,技术人员对防溅栅的结构进行了改进。中国专利文献资料公开提出了一种食物垃圾处理器的防溅罩[申请号:201520601472.2;公告号:204875981U],包括罩体,罩体的底部中心设有下漏口,罩体的底部还设有多个瓣状防溅片,防溅片的自由端以下漏口的中心轴线为中心向下延伸靠拢成倾斜状。罩体与防溅片一体成型,采用硅胶材料制成。各相邻防溅片之间设有间隔口,间隔口与防溅片的上方设有间隔板,下漏口处于间隔板的中心处。清洗餐具结束后对水槽进行放水,开始时在水压的作用下水能够将防溅罩推开,并能够快速通过防溅罩进入到粉碎箱内进行粉粹处理。之后水压逐渐变小,防溅罩开始合拢。到快要结束时,防溅罩完成合拢,剩下的一部分水通过中心处的下漏口流入到粉碎箱中,由于间隔板呈平面状,水以及水中的食物残渣经过间隔板时容易在此处滞留,长时间的滞留容易引起发臭,不利于厨房环境的卫生。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防溅罩,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减少防溅罩上垃圾的残留。本技术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防溅罩,包括由弹性材料制成的呈漏斗状的罩体,所述罩体的中心处设置有下漏口,所述罩体的罩壁向上凸出形成凸褶,所述凸褶有数个并绕着下漏口分布,所述罩体的罩壁上在两个相邻的凸褶之间形成凹褶,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褶的上表面上具有沿径向延伸的峰顶,所述峰顶呈外高内低倾斜设置,所述峰顶与凸褶的两个侧壁之间圆弧过渡并在凸褶的上表面上形成导流面。凸褶和凹褶的设置使罩体受到向下的压力时能够打开从而使水流快速通过,当罩体受到的压力不够或者消失后,罩体会收拢恢复初始状态。水流通过凸褶时,水沿着倾斜设置的峰顶流向下漏口,在流动的过程中,大部分的水通过导流面后沿凹褶的上表面流入下漏口,极少一部分水沿着峰顶流入下漏口。由于峰顶呈外高内低倾斜设置,且导流面为峰顶与凸褶的侧壁圆弧过渡形成,即使罩体处于收拢状态,在重力的作用下,水流也能够从峰顶和导流面上滑落,从而能够减少水和水中食物残渣在凸褶的上表面上滞留。本防溅罩用于垃圾处理器,能够减少垃圾在防溅罩上的滞留。在上述的防溅罩中,所述凹褶的上表面为曲面,所述凹褶的上表面上具有沿径向延伸的谷底,所述谷底呈外高内低且向上凸出的凸拱状,所述凹褶的上表面上位于谷底两侧为倾斜向上延伸的引流面。引流面和谷底的结构特征具有导流作用,使水顺利流入下漏口,能够减少垃圾在防溅罩上的滞留。在上述的防溅罩中,所述罩体的外沿处一体连接有固定环,所述固定环的下端面上具有凸出的下凸沿。这样通过固定环将防溅罩固定到垃圾处理器中,固定环和下凸沿的设置能够提高防溅罩的结构强度,同时方便防溅罩的安装。在上述的防溅罩中,至少一个所述凹褶外端的上表面上设置有台阶部,所述台阶部与固定环相连。台阶部的设置可以进一步提高防溅罩的结构强度。在上述的防溅罩中,所述固定环的上端面上具有凸出的上凸沿,所述上凸沿的内侧面上具有倾斜设置的倾斜面。倾斜面具有导流作用,使水顺利通过。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以下优点:凸褶的上表面上具有峰顶,峰顶为外高内低倾斜设置,峰顶与凸褶的侧壁圆弧过渡并形成导流面,使水能够顺利通过凸褶,能够减少垃圾在防溅罩上的滞留。凹褶的上表面上具有谷底,谷底呈外高内低的且向上凸出的凸拱状,谷底的两侧为倾斜向上延伸的导流面,进一步减少垃圾在防溅罩上的滞留。附图说明图1是本防溅罩的立体图一;图2是本防溅罩的立体图二;图3是本防溅罩的俯视图;图4是图3中A-A方向的剖视图;图5是图3中B-B方向的剖视图;图6是图3中C-C方向的剖视图。图中,1、罩体;1a、下漏口;1b、凸褶;1b1、峰顶;1b2、导流面;1c、凹褶;1c1、谷底;1c2、引流面;1d、台阶部;2、固定环;2a、上凸沿;2a1、倾斜面;2b、下凸沿。具体实施方式以下是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技术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实施例一如图1-图6所示,一种防溅罩,包括由弹性材料制成的呈漏斗状的罩体1,弹性材料为硅胶或者橡胶。罩体1的中心处设置有下漏口1a,罩体1的外沿处一体连接有固定环2,固定环2的上端面上具有凸出的呈环形的上凸沿2a,上凸沿2a的内侧面上具有倾斜设置的倾斜面2a1,固定环2的下端面上具有凸出的呈环形的下凸沿2b,固定环2的外侧面上具有凸出的密封环,所述密封环的外侧面为弧形面。罩体1的罩壁向上凸出形成凸褶1b,凸褶1b有数个并绕着下漏口1a均匀分布,罩体1的罩壁上在两个相邻的凸褶1b之间形成凹褶1c。凸褶1b的数量一般设置为四个、五个或者六个,凹褶1c与凸褶1b的数量相同。凸褶1b的上表面上具有沿径向延伸的峰顶1b1,峰顶1b1呈外高内低倾斜设置,峰顶1b1与凸褶1b的两个侧壁之间圆弧过渡并在凸褶1b的上表面上形成导流面1b2,即每个凸褶1b上设置有两个导流面1b2,且两个导流面1b2分别位于峰顶1b1的两侧。凹褶1c的上表面为曲面,凹褶1c的上表面上具有沿径向延伸的谷底1c1,谷底1c1呈外高内低且向上凸出的凸拱状,凹褶1c的上表面上位于谷底1c1两侧为倾斜向上延伸的引流面1c2。至少一个凹褶1c外端的上表面上设置有台阶部1d,台阶部1d与固定环2相连,一般在所有的凹褶1c上均设置台阶部1d。凸褶1b和凹褶1c的设置使罩体1受到向下的压力时能够打开从而使水流快速通过,当罩体1受到的压力不够或者消失后,罩体1会收拢恢复初始状态。水流通过凸褶1b时,水沿着倾斜设置的峰顶1b1流向下漏口1a,大部分的水通过导流面1b2后沿凹褶1c的引流面1c2汇聚到谷底1c1并流入下漏口1a,极少部分的水通过峰顶1b1流入下漏口1a。由于峰顶1b1呈外高内低倾斜设置,且导流面1b2为峰顶1b1与凸褶1b的侧壁圆弧过渡形成,即使罩体1处于收拢状态,在重力的作用下,水流也能够从峰顶1b1和导流面1b2上滑落,从而能够减少水和水中食物残渣在凸褶1b的上表面上滞留。同时凹褶1c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防溅罩,包括由弹性材料制成的呈漏斗状的罩体(1),所述罩体(1)的中心处设置有下漏口(1a),所述罩体(1)的罩壁向上凸出形成凸褶(1b),所述凸褶(1b)有数个并绕着下漏口(1a)分布,所述罩体(1)的罩壁上在两个相邻的凸褶(1b)之间形成凹褶(1c),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褶(1b)的上表面上具有沿径向延伸的峰顶(1b1),所述峰顶(1b1)呈外高内低倾斜设置,所述峰顶(1b1)与凸褶(1b)的两个侧壁之间圆弧过渡并在凸褶(1b)的上表面上形成导流面(1b2)。/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溅罩,包括由弹性材料制成的呈漏斗状的罩体(1),所述罩体(1)的中心处设置有下漏口(1a),所述罩体(1)的罩壁向上凸出形成凸褶(1b),所述凸褶(1b)有数个并绕着下漏口(1a)分布,所述罩体(1)的罩壁上在两个相邻的凸褶(1b)之间形成凹褶(1c),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褶(1b)的上表面上具有沿径向延伸的峰顶(1b1),所述峰顶(1b1)呈外高内低倾斜设置,所述峰顶(1b1)与凸褶(1b)的两个侧壁之间圆弧过渡并在凸褶(1b)的上表面上形成导流面(1b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溅罩,其特征在于,所述凹褶(1c)的上表面为曲面,所述凹褶(1c)的上表面上具有沿径向延伸的谷底(1c1),所述谷...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章瑾,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润尚厨卫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