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有效降低坝基扬压力的新型泥石流拦挡坝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377332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03 10:59
一种有效降低坝基扬压力的新型泥石流拦挡坝,属于自然灾害防治工程技术领域。一种有效降低坝基扬压力的新型泥石流拦挡坝,包括拦挡坝主体,拦挡坝主体包括坝体、基础、坝前水平防渗透结构和泄压部分,坝体为梯形坝,基础设置于坝体底部,基础前端设有阶梯,坝前水平防渗透结构设置于基础前端,泄压部分包括横向泄水管和纵向滤水管,纵向滤水管设置于基础前端,横向泄水管埋设于基础内部。该新型通过在拦挡坝坝前设置不透水结构层,增加渗透距离,并且设置纵向滤水管和横向泄水管,有效对坝体前端的水压进行释放,能有效降低泥石流发生时,坝基下的扬压力,从而提高拦挡坝的稳定性。

A new type of debris flow retaining dam effectively reducing uplift pressure of dam founda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有效降低坝基扬压力的新型泥石流拦挡坝
本技术涉及公路地质灾害治理,自然灾害防治工程
,具体地说就是一种有效降低坝基扬压力的新型泥石流拦挡坝。
技术介绍
我国是一个山区面积占总国土面积达70%的多山国家,泥石流沟分布广泛,并且灾害严重。泥石流防治工程作为泥石流防灾减灾的主要措施之一,特别是对城镇、交通干线等重要地点的保护尤为重要。拦挡坝是建在泥石流形成区-流通区内的一种横断沟床的人工建筑物,是防治泥石流最具重要性和有效性的工程建筑物之一。泥石流常常具有暴发突然、来势凶猛、迅速之特点。并兼有崩塌、滑坡和洪水破坏的双重作用,其危害程度比单一的崩塌、滑坡和洪水的危害更为广泛和严重。据不完全统计,建国后的50多年中,我国县级以上城镇因泥石流而致死的人数已约4400人,并威胁上万亿财产,由此可见泥石流对山区城镇的危害之重。目前我国己查明受泥石流危害或威胁的县级以上城镇有138个,主要分布在甘肃45个、四川34个、云南23个和西藏13个等西部省区,受泥石流危害或威胁的乡镇级城镇数量更大。对居民点的危害泥石流最常见的危害之一,是冲进乡村、城镇,摧毁房屋、工厂、企事业单位及其他场所设施。淹没人畜、毁坏土地,甚至造成村毁人亡的灾难。对公路和铁路的危害:泥石流可直接埋没车站,铁路、公路,摧毁路基、桥涵等设施,致使交通中断,还可引起正在运行的火车、汽车颠覆,造成重大的人身伤亡事故。有时泥石流汇入河道,引起河道大幅度变迁,间接毁坏公路、铁路及其它构筑物,甚至迫使道路改线,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目前,泥石流的拦挡工程措施中。最常用的方法是修筑拦挡坝来防治泥石流,泥石流拦挡坝坝底的扬压力会抵消坝体的部分有效荷重,影响其抗倾覆稳定性。为了减小泥石流拦挡坝坝基的扬压力,在拦挡坝坝前设置不透水结构层,增加渗透距离,同时设置泄压结构,进一步减小坝基扬压力。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有效降低坝基扬压力的新型泥石流拦挡坝,通过在拦挡坝坝前设置不透水结构层,增加渗透距离,有效降低泥石流拦挡坝坝基的扬压力,同时设置泄压结构,进一步减小坝基扬压力。从而提高拦挡坝的稳定性。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有效降低坝基扬压力的新型泥石流拦挡坝,包括拦挡坝主体,所述拦挡坝主体包括坝体、基础、坝前水平防渗透结构和泄压部分,所述坝体为梯形坝,所述基础设置于坝体底部,所述基础前端设有阶梯,所述纵向滤水管设置于坝前水平防渗透结构下方,所述泄压部分包括横向泄水管和纵向滤水管,所述纵向滤水管设置于基础前端,所述横向泄水管埋设于基础内部。作为优化,所述的坝前水平防渗透结构包括废渣层、水平防渗土工膜和砂垫层,所述水平防渗土工膜设置于基础前端,所述水平防渗土工模一端设置于阶梯上,所述废渣层设置于水平防渗土工膜上方,所述砂垫层设置于水平防渗土工膜下方。作为优化,所述的纵向滤水管设置于阶梯和水平防渗土工膜交界处的下方,所述横向泄水管一端与纵向滤水管相连,所述横向泄水管另一端设置于基础后端。作为优化,所述的基础上设有压块,所述压块设置于水平防渗土工膜上。作为优化,所述的滤水管设置于砂垫层中。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一种有效降低坝基扬压力的新型泥石流拦挡坝,通过在拦挡坝坝前设置不透水结构层,增加渗透距离,并且设置纵向滤水管和横向泄水管,有效对坝体前端的水压进行释放,能有效降低泥石流发生时坝基下的扬压力,从而提高拦挡坝的稳定性。附图说明附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其中,1拦挡坝主体、2坝体、3基础、4坝前水平防渗透结构、5泄压部分、6阶梯、7横向泄水管、8纵向滤水管、9废渣层、10水平防渗土工膜、11砂垫层、12压块。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技术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技术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技术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技术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技术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如图1所示,一种有效降低坝基扬压力的新型泥石流拦挡坝,包括拦挡坝主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拦挡坝主体1包括坝体2、基础3、坝前水平防渗透结构4和泄压部分5,所述坝体2为梯形坝,所述基础3设置于坝体2底部,所述基础3前端设有阶梯6,所述坝前水平防渗透结构4设置于基础3前端,所述泄压部分5包括横向泄水管7和纵向滤水管8,所述纵向滤水管8设置于基础3前端,所述横向泄水管7埋设于基础3内部。所述的坝前水平防渗透结构4包括废渣层9、水平防渗土工膜10和砂垫层11,所述水平防渗土工膜10设置于基础3前端,所述水平防渗土工膜10一端设置于阶梯6上,所述废渣层9设置于水平防渗土工膜10上方,所述砂垫层11设置于水平防渗土工膜10下方。所述的纵向滤水管8设置于阶梯6和水平防渗土工膜10交界处的下方,所述横向泄水管7一端与纵向滤水管8相连,所述横向泄水管7另一端设置于基础3后端。所述基础3上设有压块12,所述压块12设置于水平防渗土工膜10上。当泥石流来袭时,高速的水流冲向坝体2前端,坝前水平防渗透结构4,设置不透水结构层,增加渗透距离,降低基础3所承受的扬压力,在纵向滤水管8和横向泄水管7对基础3前端底部的水压向后端进行释放,防止基础3一侧水压过大导致坝体2倾倒。工作原理:本技术的一种有效降低坝基扬压力的新型泥石流拦挡坝,通过在拦挡坝坝前设置不透水结构层,增加渗透距离,并且设置纵向滤水管和横向泄水管,有效对坝体前端的水压进行释放,能有效降低泥石流发生时,因泥石流巨大冲击而对拦挡坝坝基造成的扬压力,从而提高拦挡坝的稳定性。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仅是本技术的具体个案,本技术的专利保护范围包括但不限于上述具体实施方式的产品形态和式样,任何符合本技术权利要求书的一种有效降低坝基扬压力的新型泥石流拦挡坝且任何所属
的普通技术人员对其所做的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有效降低坝基扬压力的新型泥石流拦挡坝,包括拦挡坝主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拦挡坝主体(1)包括坝体(2)、基础(3)、坝前水平防渗透结构(4)和泄压部分(5),所述坝体(2)为梯形坝,所述基础(3)设置于坝体(2)底部,所述基础(3)前端设有阶梯(6),所述坝前水平防渗透结构(4)设置于基础(3)前端,所述泄压部分(5)包括横向泄水管(7)和纵向滤水管(8),所述纵向滤水管(8)设置于基础(3)前端,所述纵向滤水管(8)设置于坝前水平防渗透结构(4)下方,所述横向泄水管(7)埋设于基础(3)内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有效降低坝基扬压力的新型泥石流拦挡坝,包括拦挡坝主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拦挡坝主体(1)包括坝体(2)、基础(3)、坝前水平防渗透结构(4)和泄压部分(5),所述坝体(2)为梯形坝,所述基础(3)设置于坝体(2)底部,所述基础(3)前端设有阶梯(6),所述坝前水平防渗透结构(4)设置于基础(3)前端,所述泄压部分(5)包括横向泄水管(7)和纵向滤水管(8),所述纵向滤水管(8)设置于基础(3)前端,所述纵向滤水管(8)设置于坝前水平防渗透结构(4)下方,所述横向泄水管(7)埋设于基础(3)内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有效降低坝基扬压力的新型泥石流拦挡坝,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坝前水平防渗透结构(4)包括废渣层(9)、水平防渗土工膜(10)和砂垫层(11),所述水平防渗土工膜(10)设置于基础(3)前端,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井浩王海春马晓明李捷严莉华范颖颖
申请(专利权)人:青海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青海;6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