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地表径流生态净化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375688 阅读:7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03 09:3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地表径流生态净化装置,包括一个或多个截留净化模块,每个截留净化模块包括径流截留沟模块、旋流分离模块、出水渠模块、生物膜净化模块。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充分利用水体沿岸有限空间,利用垂直径流方向的径流截留沟模块,实现小水量可以由径流截留沟模块截留并经净化模块净化处理后排入水体,大水量时可以溢过径流截留沟模块直接排入水体,并具备模块化组合功能,特别适合用于硬化、垂直水体驳岸周边的面源污染削减;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利用密度差异有效去除各类悬浮物,并强化大气复氧能力,有利于提升生物膜净化模块降解效果,防止生物膜净化模块堵塞。该过程完全依靠径流自身水动力即可完成,无需安装任何机械,运行能耗低。

An ecological purification device for surface runoff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地表径流生态净化装置
本技术属于环保
,具体涉及一种地表径流生态净化装置。
技术介绍
当前,随着国内城镇化的快速推进,大众对居住环境提出了更高要求,这使得消除黑臭水体、开展地表水生态修复成为近年来水体污染治理的核心任务。依据“治水先治陆”的普遍共识,控源截污已成为水环境质量提升的首要任务。对于各类城镇居民和工业企业排污口等典型点源,一般采取完善污水收集管网、新建集中式污水处理厂(站)或分散型污水处理装置等措施,成效即可显现。相比之下,初期降雨也会导致在城区街道、工业厂区和农业用地形成高污染的地表径流,对其开展截污净化就要困难得多。常见的做法是从汇水源头(如农田、街道等)到水体沿岸依次建设消能沟、生态种植带和生态岸带等设施,分别用于沉降泥沙、降解有机质和去除氮磷营养盐等。对于生态空间不充裕的区域,尤其是普遍采用垂直硬化驳岸的老城区河道或小型湖泊(池塘)而言,上述方法很难获得采用。这导致该地区面源污染的入河(湖)强度往往较高。为解决上述问题,需要在局促的空间内集成污染径流收集、悬浮物去除和溶解性物质降解等功能,并充分适应降雨的不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地表径流生态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地表径流生态净化装置包括一个或多个截留净化模块,每个所述的截留净化模块包括径流截留沟模块(1)、与所述的径流截留沟模块(1)的末端相连通的旋流分离模块(2)、与所述的旋流分离模块(2)相连通的出水渠模块(3)、与所述的出水渠模块(3)相连通的一个或多个生物膜净化模块(4)。/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地表径流生态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地表径流生态净化装置包括一个或多个截留净化模块,每个所述的截留净化模块包括径流截留沟模块(1)、与所述的径流截留沟模块(1)的末端相连通的旋流分离模块(2)、与所述的旋流分离模块(2)相连通的出水渠模块(3)、与所述的出水渠模块(3)相连通的一个或多个生物膜净化模块(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表径流生态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水体驳岸位于所述的径流截留沟模块(1)的一侧,所述的出水渠模块(3)和所述的生物膜净化模块(4)并排设置且位于所述的径流截留沟模块(1)的另一侧。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地表径流生态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径流截留沟模块(1)的内侧壁紧贴水体驳岸的侧壁,且所述的径流截留沟模块(1)的内侧壁的顶端与所述的水体驳岸的高度平齐;所述的径流截留沟模块(1)的外侧壁与所述的出水渠模块(3)的内侧壁以及所述的生物膜净化模块(4)的内侧壁共用,且所述的径流截留沟模块(1)的外侧壁高于所述的水体驳岸。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表径流生态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径流截留沟模块(1)包括具有内侧壁和外侧壁的截留沟(11)、铺设在所述的截留沟(11)的底面的土层(12)、铺设在所述的土层(12)上的蜂窝孔板(13)、种植在所述的土层(12)上的草型植物(14),所述的截留沟(11)的末端以切线方向与所述的旋流分离模块(2)相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地表径流生态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截留沟(11)的底面自起始端向末端的坡度为0.0003~0.0010。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表径流生态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旋流分离模块(2)包括位于上部的呈空心圆柱体的第一部(21)、上端部与所述的第一部(21)的下端部相连接且呈倒置圆台状的第二部(22)、上端部与所述的第二部(22)的下端部相连接且呈倒置圆台状的第三部(23)、与所述的第三部(23)相连接的管道(24)、与所述的管道(24)相连接的排砂泵;所述的第一部(21)的高径比为0.3~0.6:1,所述的第一部(21)的顶部高于水体的高水位;所述的第二部(22)的高度为所述的第一部(21)高度的0.2~0.3倍,所述的第二部(22)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旖凝钱斌王澜静鲍紫阳钱飞跃姜晶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科技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