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效沉淀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375382 阅读:4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03 09:15
一种高效沉淀池包括絮凝部分和沉淀部分,所述絮凝部分包括絮凝池、翻转板、加药口A和进水口,所述进水口设置于絮凝池一侧上端,所述加药口A设置于絮凝池顶部,所述翻转版设置于絮凝池下端,所述沉淀部分包括连通口、澄清池、加药口B和集水口,所述连通口设置于絮凝池和澄清池之间,所述集水口设置于澄清池上与连通口相对的一侧,所述澄清池底部为U型,所述加药口B设置于澄清池顶部。该装置通过增在加药口附近增加搅拌桨,提高了沉淀池的沉淀效率,絮凝池中的翻转版能有效的将污泥排出并且不会造成堵塞等问题,絮凝池与澄清池相连接进一步的提高了沉淀效率,能高效的降低沉淀后的污水浊度。

An efficient sedimentation tank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高效沉淀池
本技术涉及环保设备
,具体地说就是一种高效沉淀池。
技术介绍
沉淀池是在废水处理中应用广泛的一个处理环节,主要针对废水中的颗粒杂质和悬浮物等,现有技术中沉淀池的形式多为平流式沉淀池,也部分斜流式沉淀池;其中平流式沉淀池应用最为广泛,但传统平流式沉淀池的特点是构造简单,就是让污水自然沉淀,要降低污水的浊度就要增加沉淀池的长度,因此该沉淀方式的缺点就是占地面积大,效率低。现阶段也有部分斜流式沉淀池,沉淀效率较平流式沉淀池有了显著的提高,但其可靠性远不如平流式沉淀池,因其结构特点,使斜流式沉淀池中的水流不是平稳流动的,因此会有使小颗粒的杂质被水流带出,影响出水质量。因此,设计一种占地面积小,且沉淀效率高的高效沉淀池刻不容缓。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效沉淀池,通过加入便于沉降的药品并且对污水进行搅拌,利用翻转版将沉降的污泥排出,进一步提高沉淀池的沉淀效率。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高效沉淀池包括絮凝部分和沉淀部分,所述絮凝部分包括絮凝池、翻转板、加药口A和进水口,所述进水口设置于絮凝池一侧上端,所述加药口A设置于絮凝池顶部,所述翻转版设置于絮凝池下端,所述沉淀部分包括连通口、澄清池、加药口B和集水口,所述连通口设置于絮凝池和澄清池之间,所述集水口设置于澄清池上与连通口相对的一侧,所述澄清池底部为半球形,所述加药口B设置于澄清池顶部。作为优化,所述的翻转版为半圆形板体,所述翻转版中心设有转轴,所述转轴外一侧连接步进电机,所述步进电机设置于絮凝池外部,所述翻转版设有两块,所述两块翻转版设置于同一平面上,所述步进电机设有两台。作为优化,所述的絮凝池为圆柱和圆锥型池体两部分组成,所述翻转版设置于圆柱型池体上。作为优化,所述的圆锥形池体下端为排泥口。作为优化,所述的絮凝池内部设有搅拌杆,所述搅拌杆下端设有搅拌叶片,所述絮凝池内部设有两组搅拌杆和搅拌叶片,所述两组搅拌杆和搅拌叶片分别设置于加药口两侧。作为优化,所述的澄清池中设有两组搅拌杆和搅拌叶片,所述连通口与进水口、集水口在同一直线上。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一种高效沉淀池,通过增在加药口附近增加搅拌桨,提高了沉淀池的沉淀效率,絮凝池中的翻转版能有效的将污泥排出并且不会造成堵塞等问题,絮凝池与澄清池相连接进一步的提高了沉淀效率,能高效的降低沉淀后的污水浊度。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总体结构图;图2为本技术絮凝池部分剖切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絮凝池和澄清池部分剖切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翻转板示意图;其中,1絮凝部分、2沉淀部分、3絮凝池、4翻转版、5加药口A、6进水口、7连通口、8澄清池、9加药口B、10集水口、11步进电机、12排泥口、13搅拌杆、14搅拌叶片。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技术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技术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技术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技术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技术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如图1、2所示实施例中,一种高效沉淀池包括絮凝部分1和沉淀部分2,所述絮凝部分1包括絮凝池3、翻转板4、加药口A5和进水口6,所述进水口6设置于絮凝池3一侧上端,所述加药口A5设置于絮凝池3顶部,所述翻转板4设置于絮凝池3下端,所述沉淀部分2包括连通口7、澄清池8、加药口B9和集水口10,所述连通口7设置于絮凝池3和澄清池8之间,所述集水口10设置于澄清池8上与连通口7相对的一侧,所述澄清池8底部为半球形,所述加药口B9设置于澄清池8顶部。絮凝池3内部设有搅拌杆13,所述搅拌杆13下端设有搅拌叶片14,所述絮凝池3内部设有两组搅拌杆13和搅拌叶片14,所述两组搅拌杆13和搅拌叶片14分别设置于加药口A5两侧,絮凝池3与澄清池8相连接,污水在絮凝池中高效率沉淀后,较为澄清的水通过连通口7进入澄清池8,并在澄清池8中进行进一步沉淀,最后得到的浊度很低的污水从集水口10中流出。在沉淀过程中,絮凝池3中会有大量的沉淀物,因此在沉淀物沉积较多的时候可以打开步进电机11,将翻转板4翻转,可根据具体情况确定翻转翻转板4的数量,澄清池8中的沉淀物较少,因此不设置翻转板4。如图3所示,翻转板4为半圆形板体,所述翻转板4中心设有转轴,所述转轴外一侧连接步进电机11,所述步进电机11设置于絮凝池3外部,所述翻转板4设有两块,所述两块翻转板4设置于同一平面上,所述步进电机11设有两台。使用时,可根据污泥的沉积量开启步进电机11,可适当翻转翻转板4。如图4所示,澄清池8中设有两组搅拌杆13和搅拌叶片14,所述连通口7与进水口6、集水口10在同一直线上。将搅拌组分别设置于加料口两侧,能充分让污水与加速沉降的药物混合,大大缩短悬浮的小颗粒的沉淀时间,提高沉淀效率,澄清池8底部为半球形结构,体积大,不用经常对其进行清理。工作原理:本技术的一种高效沉淀池,将絮凝池3与澄清池8连接设置,在两沉淀池中均设置搅拌杆13,大大提高了污水和加速沉降药品的混合程度,缩短沉降时间,在絮凝池3中设置翻转版4,当工作时间较长、或澄清池8中污水较浑浊时,可打开步进电机11开启1-2个翻转板4,将污泥翻至排泥口12,排至污泥处理中心,该装置能有效的降低污水的浊度,缩短沉降时间,并且减小占地面积,是一种适合污水处理行业使用的高效沉淀池。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仅是本技术的具体个案,本技术的专利保护范围包括但不限于上述具体实施方式的产品形态和式样,任何符合本技术权利要求书且任何所属
的普通技术人员对其所做的适当变化或修饰,皆应落入本技术的专利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高效沉淀池,其特征在于:所述高效沉淀池包括絮凝部分(1)和沉淀部分(2),所述絮凝部分(1)包括絮凝池(3)、翻转板(4)、加药口A(5)和进水口(6),所述进水口(6)设置于絮凝池(3)一侧上端,所述加药口A(5)设置于絮凝池(3)顶部,所述翻转板(4)设置于絮凝池(3)下端,所述沉淀部分(2)包括连通口(7)、澄清池(8)、加药口B(9)和集水口(10),所述连通口(7)设置于絮凝池(3)和澄清池(8)之间,所述集水口(10)设置于澄清池(8)上与连通口(7)相对的一侧,所述澄清池(8)底部为半球形,所述加药口B(9)设置于澄清池(8)顶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效沉淀池,其特征在于:所述高效沉淀池包括絮凝部分(1)和沉淀部分(2),所述絮凝部分(1)包括絮凝池(3)、翻转板(4)、加药口A(5)和进水口(6),所述进水口(6)设置于絮凝池(3)一侧上端,所述加药口A(5)设置于絮凝池(3)顶部,所述翻转板(4)设置于絮凝池(3)下端,所述沉淀部分(2)包括连通口(7)、澄清池(8)、加药口B(9)和集水口(10),所述连通口(7)设置于絮凝池(3)和澄清池(8)之间,所述集水口(10)设置于澄清池(8)上与连通口(7)相对的一侧,所述澄清池(8)底部为半球形,所述加药口B(9)设置于澄清池(8)顶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高效沉淀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翻转板(4)为半圆形板体,所述翻转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卢海滨张超张衍辉范聪慧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环投环境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