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瓶盖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即配即饮的瓶盖。目的是为了解决目前装置太过于简单且密封性不好等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包括有盖体和连接部,所述盖体和连接部活动连接,所述盖体设有放料空腔,所述盖体中部设有凹槽,所述盖体上部设有加料口,在所述加料口内设有加料盖,所述连接部向上延伸设有与凹槽相匹配的凸起。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稳定,可用于各类瓶子上,通过旋转旋转所述盖体就可以使得凹槽与凸起上的出料口对接,使得料从盖体中进入连接部内,方便快捷的实现对饮料的即配即饮。
A cap for ready to drink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即配即饮的瓶盖
本技术属于瓶盖
,具体涉及一种即配即饮的瓶盖。
技术介绍
目前市场上销售的各种饮料通常为通过向纯净水中加入调味材料制成。其保质期有限,因此,为了保证饮料的品质,延长其保质期限,很多产商会向饮料中加入防腐剂等添加剂,其所带来的影响是不利于饮用者的身体健康。为了满足消费者对健康饮料的饮用需求,市场上出现了各式各样的即配式饮料,通过在盖子上加容纳腔,在饮用时将容纳腔打开,并将容纳腔内的配料倒入瓶体内与瓶体内的水混合形成所需的饮料,实现即配即饮的功能,但这样设计结构太过于简单且在倒入瓶体时会洒掉一部分水料或者粉料,因此,提供一种结构稳定、密封性好和安装便利的即配式饮料瓶盖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目前装置太过于简单且密封性不好等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即配即饮的瓶盖。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即配即饮的瓶盖,包括有盖体和连接部,所述盖体和连接部活动连接,所述盖体设有放料空腔,所述盖体中部设有凹槽,所述盖体上部设有加料口,在所述加料口内设有加料盖,所述连接部向上延伸设有与凹槽相匹配的凸起,所述凸起与凹槽配合使用,在所述凹槽与凸起上均设有出料口,旋转旋转所述盖体使得两出料口对接,以使料从盖体中进入连接部内,所述连接部为空腔结构。在所述出料口内设有橡胶圈,保证了放料空腔的密封性。在所述凸起的底端设有卡圈,在所述在所述放料空腔内设有环形卡勾,环形卡勾的一端与放料空腔的上表面连接,一端与卡圈卡持在一起,使得盖体和连接部连接在一起,保证了盖体和连接部不会因为晃动分开,也保证了放料空腔的密封性。在所述凸起的底端位于卡圈的下部设有环形密封圈,进一步保证了放料空腔的密封性。所述凸起设置为圆柱形或半球形,可根据实际需要改变凸起的形状。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本技术结构稳定,可用于各类瓶子上,通过旋转旋转所述盖体就可以使得凹槽与凸起上的出料口对接,使得料从盖体中进入连接部内,方便快捷的实现对饮料的即配即饮。2.本技术在所述出料口内设有橡胶圈,保证了放料空腔的密封性;在所述凸起的底端位于卡圈的下部设有环形密封圈,进一步保证了放料空腔的密封性。3.本技术在所述凸起的底端设有一号卡圈,在所述在所述放料空腔内设有环形卡勾,环形卡勾的一端与放料空腔的上表面连接,一端与卡圈卡持在一起,使得盖体和连接部连接在一起,保证了盖体和连接部不会因为晃动分开。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卡圈、环形卡勾和环形密封圈处的放大图;图中:1-盖体、2-连接部、3-凹槽、4-加料口、5-放料空腔、6-凸起、7-卡块、8-出料口、9-卡圈、10-环形卡勾、11-环形密封圈。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实施例如图1-3所示,本实施例中的一种即配即饮的瓶盖,其特征在于:包括有盖体1和连接部2,所述盖体1和连接部2活动连接,所述盖体1设有放料空腔5,所述盖体1中部设有凹槽3,所述盖体1上部设有加料口4,在所述加料口4内设有加料盖,所述连接部2向上延伸设有与凹槽3相匹配的凸起6,所述凸起6与凹槽3配合使用,在所述凹槽3与凸起6上均设有出料口8,旋转旋转所述盖体1使得两出料口8对接,以使料从盖体1中进入连接部2内,所述连接部2为空腔结构。在所述出料口8内设有橡胶圈。在所述凸起6的底端设有卡圈9,在所述在所述放料空腔5内设有环形卡勾10,环形卡勾10的一端与放料空腔5的上表面连接,一端与卡圈9卡持在一起。在所述凸起6的底端位于卡圈9的下部设有环形密封圈11。本实施例中所述凸起6设置为圆柱形或半球形。工作原理:本技术通过从加料口4给放料空腔5加入粉料和水料,然后将本装置安装到装水的瓶子上,通过旋转盖体1使得凹槽3和凸起6上的出料口对接,以使粉料和水料从盖体1中进入连接部2内,从而喝到一种混合的饮料,方便快捷的实现对饮料的即配即饮。本技术的盖体1、连接部2、凹槽3、加料口4、放料空腔5、凸起6、卡块7、出料口8、卡圈9、环形卡勾10、环形密封圈11均为通用标准件或本领域技术人员知晓的部件,其结构和原理都为本技术人员通过技术手册得知或通过常规实验方法获知。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技术的优点,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技术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技术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技术。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技术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技术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即配即饮的瓶盖,其特征在于:包括有盖体(1)和连接部(2),所述盖体(1)和连接部(2)活动连接,所述盖体(1)设有放料空腔(5),所述盖体(1)中部设有凹槽(3),所述盖体(1)上部设有加料口(4),在所述加料口(4)内设有加料盖,所述连接部(2)向上延伸设有与凹槽(3)相匹配的凸起(6),所述凸起(6)与凹槽(3)配合使用,在所述凹槽(3)与凸起(6)上均设有出料口(8),旋转所述盖体(1)使得两出料口(8)对接,以使料从盖体(1)中进入连接部(2)内,所述连接部(2)为空腔结构。/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即配即饮的瓶盖,其特征在于:包括有盖体(1)和连接部(2),所述盖体(1)和连接部(2)活动连接,所述盖体(1)设有放料空腔(5),所述盖体(1)中部设有凹槽(3),所述盖体(1)上部设有加料口(4),在所述加料口(4)内设有加料盖,所述连接部(2)向上延伸设有与凹槽(3)相匹配的凸起(6),所述凸起(6)与凹槽(3)配合使用,在所述凹槽(3)与凸起(6)上均设有出料口(8),旋转所述盖体(1)使得两出料口(8)对接,以使料从盖体(1)中进入连接部(2)内,所述连接部(2)为空腔结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即配即...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闫鑫伟,
申请(专利权)人:闫鑫伟,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西;1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