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显示器壳体和显示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371825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03 06:4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适用于显示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显示器壳体和显示装置,显示器壳体包括:中框体,包括底框片以及连接于底框片的多个侧框片,底框片与侧框片形成具有开口的容纳腔;后壳体,包括底壳片以及连接于底壳片的下壳片,下壳片设于中框体的外侧并与其中一个侧框片间隔设置;以及,至少一个抵接件,竖直抵接于下壳片与对应的一个侧框片之间;当下壳片在重力方向上被支撑时,抵接件可以防止其前侧向上倾斜变形,保证该显示器壳体的整体稳定性;基于该显示器壳体的显示装置,其后壳体的下壳片的前侧不容易向上弯曲变形,显示面板不容易前倾,能够保证显示面板的显示效果以及显示装置的整体稳定性。

A display shell and display devi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显示器壳体和显示装置
本技术涉及显示
,特别涉及一种显示器壳体和显示装置。
技术介绍
显示装置包括显示面板以及用于固定该显示面板的壳体,壳体包括相对安装的前盖001和中框002,以及连接在中框的背面的后壳003。后壳的底面用于安装在底座上,如图1所示。后壳的底面的中部受到底座004的支撑,由于后壳的整体重量较大,底面的后侧有向下倾斜弯曲趋势,相应地,底面的前侧有向上倾斜趋势,如图2所示,造成显示面板和前盖前倾,进而可能影响显示面板的显示功能以及显示装置整体的结构稳定性。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显示器壳体,旨在解决现有的显示装置其后壳底面容易向上弯曲导致显示面板前倾的技术问题。本技术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显示器壳体,包括:中框体,包括底框片以及连接于所述底框片的多个侧框片,所述底框片与所述侧框片围合形成具有开口的容纳腔;后壳体,包括底壳片以及连接于所述底壳片的下壳片,所述底壳片设于所述中框体的背离所述开口的一侧,所述下壳片位于所述中框体的外侧并与其中一个所述侧框片间隔设置;以及至少一个抵接件,竖直抵接于所述下壳片与对应的所述侧框片之间。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抵接件与所述中框体一体成型;或者,所述抵接件与所述后壳体一体成型。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抵接件为多个,多个所述抵接件沿着所述下壳片的长度方向排列。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中框体的朝向所述后壳体的一侧设有至少一个第一安装部,所述第一安装部上设有第一安装孔,所述后壳体的朝向所述中框体的一侧对应设有至少一个第一结合部,所述第一结合部上设有第一结合孔,至少一个第一紧固件穿过所述第一结合孔与所述第一安装孔,以将所述后壳体与所述中框体连接。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显示器壳体还包括前盖,所述前盖呈中空的框形,所述前盖安装于所述开口处并覆盖于所述侧框片的边缘外侧。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抵接件上设有通孔,所述通孔沿着由所述中框体至所述后壳体的连线方向延伸;所述前盖上与所述抵接件对应的一侧设有至少一个第二结合部,所述第二结合部上设有第二结合孔;至少一个第二锁固件穿过所述第二结合孔与所述通孔,以将所述前盖与所述中框体连接。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下壳片的内壁上对应设有至少一个第三结合部,所述第三结合部上设有第三结合孔;至少一个所述第二锁固件继续穿过所述通孔并进入所述第三结合孔以将所述前盖、所述中框体与所述后壳体连接。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后壳体还包括多个侧壳片,所述侧壳片连接于所述中框体的朝向所述后壳体的一侧表面与所述底壳片之间。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显示器壳体还包括底座,所述底座包括至少一个支架,所述支架安装于所述下壳片的外侧并用于在竖直方向上支撑所述后壳体与所述中框体。本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包括:如上述各实施例所说的显示器壳体;显示面板,安装于所述开口处;以及背光模组,安装于所述容纳腔内并用于为所述显示面板提供光源。本技术提供的显示器壳体以及显示装置的有益效果在于:该壳体包括中框体、后壳体以及至少一个抵接件,抵接件竖直抵接于中框体的侧框片的外壁与后壳体的下壳片的内壁之间,如此,当下壳片以安装于底座等方式被竖直支撑时,抵接件可以防止其前侧向上倾斜变形,保证该显示器壳体的整体稳定性;基于该显示器壳体的显示装置,其后壳体的下壳片的前侧不容易向上弯曲变形,显示面板不容易前倾,能够保证显示面板的显示效果以及显示装置的整体稳定性。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现有的显示装置的侧剖面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中A处的放大图;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显示器壳体的整体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显示器壳体的一个角度的分解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显示器壳体的另一角度的分解示意图;图6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显示器壳体的后视图;图7是图6中沿B-B线的剖面示意图;图8是图7中C处的放大图;图9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中标记的含义为:001-前盖,002-中框,003-后壳,004-底座;100-显示器壳体;1-前盖,11-第二结合部,110-第二结合孔;2-中框体,21-底框片,22-侧框片,23-第一安装部,230-第一安装孔;3-后壳体,31-底壳片,32-下壳片,33-侧壳片,34-第一结合部,340-第一结合孔,35-第三结合部,350-第三结合孔;4-抵接件,40-通孔;5-底座,51-支架;200-显示装置,9-显示面板,8-背光模组。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需说明的是,当部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部件,它可以直接或者间接在该另一个部件上。当一个部件被称为是“连接于”另一个部件,它可以是直接或者间接连接至该另一个部件上。术语“上”、“下”、“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便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技术特征的数量。“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为了说明本技术所述的技术方案,以下结合具体附图及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请参阅图3至图5,本技术实施例首先提供一种显示器壳体100,其包括中框体2、后壳体3以及至少一个抵接件4。中框体2包括底框片21以及连接于底框片21的周缘的多个侧框片22,由底框片21与多个侧框片22围合形成具有一个开口的容纳腔(未图示);后壳体3包括底壳片31以及连接于底壳片31的下壳片32,在具体应用中,下壳片32可以连接在底壳片31的下边缘,底壳片31设于中框体2的外侧,也即是背离其开口的一侧,下壳片32位于中框体2的外侧并与其中一个侧框片22间隔设置,具体是其中位于下方的一个侧框片22;请结合参阅图8,抵接件4竖直抵接于下壳片32的内壁与对应的侧框片22的外壁之间,以在重力方向上将下壳片32与对应的侧框片22之间支撑起来。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显示器壳体100,包括中框体2、后壳体3以及至少一个抵接件4,抵接件4竖直抵接于中框体2的侧框片22的外壁与后壳体3的下壳片32的内壁之间,以在重力方向上将下壳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显示器壳体,其特征在于,包括:/n中框体,包括底框片以及连接于所述底框片的多个侧框片,所述底框片与所述侧框片围合形成具有开口的容纳腔;/n后壳体,包括底壳片以及连接于所述底壳片的下壳片,所述底壳片设于所述中框体的背离所述开口的一侧,所述下壳片位于所述中框体的外侧并与其中一个所述侧框片间隔设置;以及/n至少一个抵接件,竖直抵接于所述下壳片与对应的所述侧框片之间。/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显示器壳体,其特征在于,包括:
中框体,包括底框片以及连接于所述底框片的多个侧框片,所述底框片与所述侧框片围合形成具有开口的容纳腔;
后壳体,包括底壳片以及连接于所述底壳片的下壳片,所述底壳片设于所述中框体的背离所述开口的一侧,所述下壳片位于所述中框体的外侧并与其中一个所述侧框片间隔设置;以及
至少一个抵接件,竖直抵接于所述下壳片与对应的所述侧框片之间。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器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抵接件与所述中框体一体成型;或者,所述抵接件与所述后壳体一体成型。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器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抵接件为多个,多个所述抵接件沿着所述下壳片的长度方向排列。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器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中框体的朝向所述后壳体的一侧设有至少一个第一安装部,所述第一安装部上设有第一安装孔,所述后壳体的朝向所述中框体的一侧对应设有至少一个第一结合部,所述第一结合部上设有第一结合孔,至少一个第一紧固件穿过所述第一结合孔与所述第一安装孔,以将所述后壳体与所述中框体连接。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显示器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器壳体还包括前盖,所述前盖呈中空的框形,所述前盖安装于所述开口处并覆盖于所述侧框片的边缘外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智勇李元明谢月明
申请(专利权)人:合肥惠科金扬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