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3D打印机用喷头,包括外壳、加热套和喷头本体,所述喷头本体和加热套螺纹连接,所述外壳内壁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支杆,所述支杆的末端固定连接有第二卡环,所述外壳内壁的另一侧滑动连接有滑杆,所述滑杆的中部固定连接有挡块。在安装喷头本体时,先将喷头本体和加热套进行螺纹连接,将滑杆向外拔,然后将喷头本体的顶端插入安装孔,使得喷头本体的顶端和喉管的底端连通,然后松开滑杆,第一卡环和第二卡环夹持喷头本体从而给完成喷头本体的安装,在拆卸时,只需将滑杆向外拔出,然后将喷头本体从加热套上拧下即可完成拆卸,相比较现有的喷头,新型的3D打印机用喷头方便更换喷头,使用更加方便。
A nozzle for 3D print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3D打印机用喷头
本技术涉及3D打印
,具体为一种3D打印机用喷头。
技术介绍
3D打印思想起源于19世纪末的美国,并在20世纪80年代得以发展和推广,3D打印机与传统打印机最大的区别在于它使用的“墨水”是实实在在的原材料,堆叠薄层的形式有多种多样,常在模具制造、工业设计等领域被用于制造模型,后逐渐用于一些产品的直接制造。3D打印机的实际成型精度主要受喷头温度、成形室温度、材料收缩性能、分层厚度、挤出速度、填充速度、打印机本身的制造和装配精度以及工作过程中的振动等因素的影响。而现有技术的3D打印机在打印喷料时容易在喷头中发生堵塞,需要对喷头进行多次的拆卸更换维护,现有的喷头和打印机之间多通过螺纹连接,但是喷头末端需要安装加热套,由于加热套需要通电,使得在将安装好加热套后,加热套连接有电线,在将喷头安装打印机时比较麻烦。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3D打印机用喷头。为了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3D打印机用喷头,包括外壳1、加热套7和喷头本体8,所述喷头本体8和加热套7螺纹连接,所述外壳1内壁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支杆14,所述支杆的末端固定连接有第二卡环13,所述外壳1内壁的另一侧滑动连接有滑杆9,所述滑杆9的中部固定连接有挡块11,所述滑杆9的外表面套设有弹簧10,所述弹簧10的两端分别与挡块11和外壳1相贴合,所述滑杆9的一端贯穿外壳1并延伸至外部,所述滑杆9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一卡环12,所述第二卡环13和第一卡环12分别与喷头本体8的两侧相贴合,所述加热套7与外部电源电性连接。所述外壳1的内部设置有喉管2,所述喉管2的顶端贯穿所述外壳1并延伸至外部,所述喉管2的底端与喷头本体8连通。所述喉管2的外表面套设有套管15,所述套管15的侧面设置有多个散热片16。所述外壳1的侧壁安装有第二风扇6,所述外壳1的背面开设有散热孔,所述第二风扇6与外部电源电性连接。所述外壳1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连接块5,两个所述连接块5远离外壳1的一侧均固定连接有吹风外壳4,两个所述吹风外壳4的顶端均安装有第一风扇3。所述第一风扇3的底端设置尖嘴开口,所述第一风扇3的底端朝向喷头本体8。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在安装喷头本体时,先将喷头本体和加热套进行螺纹连接,将滑杆向外拔,然后将喷头本体的顶端插入安装孔,使得喷头本体的顶端和喉管的底端连通,然后松开滑杆,第一卡环和第二卡环夹持喷头本体从而给完成喷头本体的安装,在拆卸时,只需将滑杆向外拔出,然后将喷头本体从加热套上拧下即可完成拆卸,相比较现有的喷头,新型的3D打印机用喷头方便更换喷头,使用更加方便。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中喷头本体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中外壳内部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的剖视图。图中所示:外壳1;喉管2;第一风扇3;吹风外壳4;连接块5;第二风扇6;加热套7;喷头本体8;滑杆9;弹簧10;挡块11;第一卡环12;第二卡环13;支杆14;套管15;散热片16。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技术,但不用来限制本技术的范围。以下实施例中涉及的零部件、结构、机构等,如无特殊说明,则均为常规市售产品。实施例1:一种3D打印机用喷头,如图1-4所示,包括外壳1、加热套7和喷头本体8,喷头本体8和加热套7螺纹连接,外壳1内壁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支杆14,支杆14的末端固定连接有第二卡环13,外壳1内壁的另一侧滑动连接有滑杆9,滑杆9的中部固定连接有挡块11,滑杆9的外表面套设有弹簧10,弹簧10的两端分别与挡块11和外壳1相贴合,滑杆9的一端贯穿外壳1并延伸至外部,滑杆9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一卡环12,第二卡环13和第一卡环12分别与喷头本体8的两侧相贴合,加热套7与外部电源电性连接。参照图4,外壳1的内部设置有喉管2,喉管2的顶端贯穿外壳1并延伸至外部,喉管2的底端与喷头本体8连通,喉管2的外表面套设有套管15,套管15的侧面设置有多个散热片16,外壳1的侧壁安装有第二风扇6,外壳1的背面开设有散热孔,第二风扇6与外部电源电性连接,在使用时,材料在经过喉管2时,此时第二风扇6向外壳1的内部进行吹风,从而对喉管2进行散热,避免温度过高导致材料的融化。如图4所示,外壳1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连接块5,两个连接块5远离外壳1的一侧均固定连接有吹风外壳4,两个吹风外壳4的顶端均安装有第一风扇3,第一风扇3的底端设置尖嘴开口,第一风扇3的底端朝向喷头本体8,然进行打印时,此时第一风扇3向吹风外壳4的内部进行吹风,风通过尖嘴开口吹出,从而对打印好的成品进行散热,提高打印效果。具体使用时,本技术一种3D打印机用喷头,当在需要更换喷头本体8时,将滑杆9向外拉动,此时滑杆9一端的第一卡环12不再接触喷头本体8,将喷头本体8连同加热套7向下拔,此时喷头本体8脱离外壳1,将需要替换的喷头本体8从加热套7上拧下,然后将新的喷头本体8和加热套7螺纹连接,滑杆9向外拉动,将喷头本体8从外壳1底端的安装孔插入,并将喷头本体8的顶端和喉管2的底端连通,此时第二卡环13抵住喷头本体8的一侧,然后松开滑杆9。此时弹簧10复位,弹簧10通过挡块11带动滑杆9向内滑动,从而带动第一卡环12卡住喷头本体8的另一侧,完成对喷头本体8的固定,当在进行打印时,材料通过喉管2输送至喷头本体8中,加热套7对材料进行二次加热,材料从喷头本体8的底端喷出完成打印,此时第二风扇6向外壳1的内部进行吹风,从而对喉管2进行散热,避免温度过高导致材料的融化,第一风扇3向吹风外壳4的内部进行吹风,风通过尖嘴开口吹出,从而对打印好的成品进行散热,提高打印效果。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3D打印机用喷头,包括外壳(1)、加热套(7)和喷头本体(8),所述喷头本体(8)和加热套(7)螺纹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1)内壁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支杆(14),所述支杆(14)的末端固定连接有第二卡环(13),所述外壳(1)内壁的另一侧滑动连接有滑杆(9),所述滑杆(9)的中部固定连接有挡块(11),所述滑杆(9)的外表面套设有弹簧(10),所述弹簧(10)的两端分别与挡块(11)和外壳(1)相贴合,所述滑杆(9)的一端贯穿外壳(1)并延伸至外部,所述滑杆(9)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一卡环(12),所述第二卡环(13)和第一卡环(12)分别与喷头本体(8)的两侧相贴合,所述加热套(7)与外部电源电性连接,所述外壳(1)的底端开设有直径大于所述喷头本体(8)的安装孔。/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3D打印机用喷头,包括外壳(1)、加热套(7)和喷头本体(8),所述喷头本体(8)和加热套(7)螺纹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1)内壁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支杆(14),所述支杆(14)的末端固定连接有第二卡环(13),所述外壳(1)内壁的另一侧滑动连接有滑杆(9),所述滑杆(9)的中部固定连接有挡块(11),所述滑杆(9)的外表面套设有弹簧(10),所述弹簧(10)的两端分别与挡块(11)和外壳(1)相贴合,所述滑杆(9)的一端贯穿外壳(1)并延伸至外部,所述滑杆(9)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一卡环(12),所述第二卡环(13)和第一卡环(12)分别与喷头本体(8)的两侧相贴合,所述加热套(7)与外部电源电性连接,所述外壳(1)的底端开设有直径大于所述喷头本体(8)的安装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3D打印机用喷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1)的内部设置有喉管(2),所述喉管(2)的顶端贯穿所述外壳(...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晓刚,李宗义,张昊,
申请(专利权)人:甘肃机电职业技术学院甘肃省机械工业学校,甘肃省机械高级技工学校,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甘肃;6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